为你推荐
前言
凡例
内容提要
编写说明
生平概述
一、时代背景
二、生平纪略
著作简介
一、《通俗伤寒论》的内容和特点
二、《通俗伤寒论》的整理修订
三、《通俗伤寒论》的版本源流
(一)《通俗伤寒论》(何秀山本)
(二)《通俗伤寒论》(何廉臣本)
(三)《重订通俗伤寒论》(徐荣斋本)
(四)《三订通俗伤寒论》(连建伟本)
学术思想
一、学术渊源
(一)源本《内经》《难经》
(二)学宗张仲景
(三)旁参寒温诸家
1.朱肱、陶节庵、方有执
2.张景岳、喻昌、吴又可、叶天士
二、学术特色
(一)统一外感病命名和分类
(二)创六经气化辨证体系
1.丰富六经内涵,创立“六经形层”
2.丰富六经气化学说
3.在六经气化理论下,立“三化”学说
(三)完善伤寒时病诊法
1.观目法
2.验口齿法
3.舌脉诊法
4.按胸腹法
5.问渴否
6.询二便
7.查旧方
8.察新久
(四)确立伤寒时病治法
1.汗法
2.和法
3.下法
4.温法
5.清法
6.补法
(五)归纳用药法式
1.六经用药法
2.三焦用药法
3.六淫病用药法
4.用药配制法
5.用药特点
(六)选制良方
1.选方制剂法则
2.选方制剂思路
3.选方制剂特点
4.创方制剂贡献
(七)重视调护法
1.瘥后药物调理法
2.食物调理法
3.气候调理法
4.起居调理法
临证经验
一、辨治外感病经验
(一)审因论治
(二)明确辨证
1.六经各证及辨证眼目
2.论治当别轻重浅深
(三)重视辨病
(四)治外感重视阳明
1.外感证治以阳明为要
2.他经之治须藉阳明
(五)治外感重视开郁
(六)治火化证
1.用药轻清宣透
2.注重祛除内生之邪
3.根据脏腑特性而治
(七)治水化证及水火合化证
(八)辨伤寒疑似证
二、辨治杂病
(一)肺系疾病
1.咳嗽
2.肺痈
3.哮病
4.喘证
(二)脾胃系疾病
1.食滞
2.胃痛
3.呕吐
4.呃逆
5.便秘
6.泄泻、痢疾
(三)肝系疾病
1.胁痛
2.黄疸
3.眩晕
4.鼓胀
(四)心系疾病
1.不寐
2.狂病
(五)肾系疾病
1.水肿
2.男子遗精、女子带下
(六)肢体疾病
后世影响
一、后世评价
(一)著作评价
(二)学术评价
二、学派传承
(一)绍派伤寒的形成与发展
(二)“绍派伤寒”的传承
1.高学山
2.任洬波
3.章楠
4.何秀山
5.张婉香
6.赵晴初
7.何廉臣(何幼廉、何筱廉)
8.邵兰荪
9.胡宝书
10.裘吉生
11.曹炳章
12.徐荣斋
三、后世发挥
(一)寒温统一
(二)其他
参考文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