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前言
编写说明
绪 论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二、课程的发展历程
三、腧穴的层次结构
(一)皮肤
(二)皮下组织
(三)深筋膜
(四)骨骼肌
(五)血管和淋巴管
(六)神经和神经末梢
四、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骨度分寸法
(二)体表标志法
(三)手指比量法
(四)简易取穴法
五、十四经的循行径路和腧穴名称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三)督脉
(十四)任脉
第一章 头部腧穴解剖
第一节 头部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二)体表投影
第二节 头部应用解剖
一、颅部
(一)额顶枕区
(二)颞区
二、面部
(一)面部浅层结构
(二)腮腺咬肌区
(三)面侧深区
(四)眶区
第三节 头部腧穴解剖结构
一、百会 GV20
二、上星 GV23
三、神庭 GV24
四、头维 ST8
五、角孙 TE20
六、率谷 GB8
七、印堂 EX-HN3
八、素髎 GV25
九、头临泣 GB15
十、阳白 GB14
十一、攒竹 BL2
十二、睛明 BL1
十三、承泣 ST1
十四、四白 ST2
十五、丝竹空 TE23
十六、瞳子髎 GB1
十七、太阳 EX-HN5
十八、颧髎 SI18
十九、迎香 LI20
二十、水沟 GV26
二十一、承浆 CV24
二十二、地仓 ST4
二十三、下关 ST7
二十四、颊车 ST6
二十五、大迎 ST5
二十六、听会 GB2
二十七、听宫 SI19
二十八、耳门 TE21
第二章 颈部腧穴解剖
第一节 颈部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二)分区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二)体表投影
第二节 颈部应用解剖
一、颈前部
(一)颈部浅层结构
(二)颈前区
(三)胸锁乳突肌区
二、颈外侧区和颈根部
(一)颈外侧区
(二)颈根部
第三节 颈部腧穴解剖结构
一、廉泉 CV23
二、翳风 TE17
三、人迎 ST9
四、扶突 LI18
五、缺盆 ST12
六、天突 CV22
第三章 胸部腧穴解剖
第一节 胸部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二)分区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二)体表投影
第二节 胸部应用解剖
一、胸壁
(一)胸壁浅层结构
(二)胸壁深层结构
二、胸膜与胸膜腔
(一)胸膜
(二)胸膜腔
第三节 胸部腧穴解剖结构
一、中府 LU1
二、俞府 KI27
三、天池 PC1
四、大包 SP21
五、膻中 CV17
六、期门 LR14
七、日月 GB24
第四章 腹部腧穴解剖
第一节 腹部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二)分区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二)腹腔脏器的体表投影
第二节 腹部应用解剖
一、腹壁
(一)腹壁浅层结构
(二)腹壁深层结构
(三)腹股沟区
二、腹膜与腹膜腔
第三节 腹部腧穴解剖结构
一、章门 LR3
二、京门 GB25
三、带脉 GB26
四、鸠尾 CV15
五、中脘 CV12
六、下脘 CV10
七、梁门 ST21
八、肓俞 KI16
九、天枢 ST25
十、大横 SP15
十一、气海 CV6
十二、关元 CV4
十三、中极 CV3
十四、大赫 KI12
十五、归来 ST29
十六、曲骨 CV2
十七、气冲 ST30
第五章 盆部与会阴腧穴解剖
第一节 盆部与会阴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二、表面解剖
第二节 盆部与会阴应用解剖
一、盆壁肌与盆底肌
(一)盆壁肌
(二)盆底肌
二、盆筋膜
(一)盆壁筋膜
(二)盆脏筋膜
三、尿生殖膈与盆膈
(一)尿生殖膈
(二)盆膈
四、肛管与坐骨肛门窝
(一)肛管
(二)坐骨肛门窝
第三节 盆部与会阴腧穴解剖结构
一、会阴 CV1
二、长强
第六章 脊柱区腧穴解剖
第一节 脊柱区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二、表面解剖
第二节 脊柱区应用解剖
一、项部
(一)浅层结构
(二)深层结构
二、背部
(一)浅层结构
(二)深层结构
三、腰骶部
(一)浅层结构
(二)深层结构
四、脊柱
(一)椎管
(二)脊髓被膜和脊膜腔
第三节 脊柱区腧穴解剖结构
一、风府 GV16
二、哑门 GV15
三、风池 GB20
四、天柱 BL10
五、大椎 BL14
六、定喘 EX-B1
七、风门 BL12
八、肺俞 BL13
九、膏肓 BL43
十、心俞 BL15
十一、至阳 GV9
十二、膈俞 BL17
十三、肝俞 BL18
十四、胆俞 BL19
十五、脾俞 BL20
十六、胃俞 BL21
十七、命门 GV4
十八、肾俞 BL23
十九、志室 BL52
二十、腰阳关 GV3
二十一、大肠俞 BL25
二十二、膀胱俞 BL28
二十三、次髎 BL32
第七章 上肢腧穴解剖
第一节 上肢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二)分区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二)体表投影
第二节 上肢应用解剖
一、肩部
(一)腋区
(二)三角肌区
(三)肩胛区
二、臂部
(一)臂前区
(二)臂后区
三、肘部
(一)肘前区
(二)肘后区
四、前臂部
(一)前臂前区
(二)前臂后区
五、腕部
(一)腕前区
(二)腕后区
六、手部
(一)手掌
(二)手背
(三)手指
第三节 上肢腧穴解剖结构
一、肩井 GB21
二、巨骨 LI16
三、天宗 SI11
四、肩髃 LI15
五、肩髎 TE14
六、极泉 HT1
七、臑俞 SI10
八、臂臑 LI14
九、曲池 LI11
十、尺泽 LU5
十一、曲泽 PC3
十二、少海 HT3
十三、小海 SI8
十四、手三里 LI10
十五、孔最 LU6
十六、郄门 PC4
十七、间使 PC5
十八、支沟 TE6
十九、支正 SI7
二十、偏历 LI6
二十一、内关 PC6
二十二、外关 TE5
二十三、列缺 LU7
二十四、养老 SI6
二十五、太渊 LU9
二十六、神门 HT7
二十七、阴郄 HT6
二十八、通里 HT5
二十九、大陵 PC7
三十、阳溪 LI5
三十一、阳池 TE4
三十二、腕骨 SI4
三十三、后溪 SI3
三十四、中渚 TE3
三十五、合谷 LI4
三十六、劳宫 PC8
第八章 下肢腧穴解剖
第一节 下肢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二)体表投影
第二节 下肢应用解剖
一、臀部
(一)浅层结构
(二)深层结构
二、股部
(一)股前内侧区
(二)股后区
三、膝部
(一)膝前区
(二)膝后区
四、小腿部
(一)小腿前外侧区
(二)小腿后区
五、踝部和足部
(一)踝前区和足背
(二)踝后区
(三)足底
第三节 下肢腧穴解剖结构
一、居髎 GB29
二、秩边 BL54
三、环跳 GB30
四、承扶 BL36
五、殷门 BL37
六、阴廉 LR11
七、伏兔 ST32
八、风市 GB31
九、血海 SP10
十、梁丘 ST34
十一、犊鼻 ST35
十二、委中 BL40
十三、委阳 BL39
十四、曲泉 LR8
十五、阳陵泉 GB34
十六、阴陵泉 SP9
十七、足三里 ST36
十八、上巨虚 ST37
十九、下巨虚 ST39
二十、条口 ST38
二十一、丰隆 ST40
二十二、承山 BL57
二十三、地机 SP8
二十四、飞扬 BL58
二十五、蠡沟 LR5
二十六、光明 GB37
二十七、三阴交 SP6
二十八、悬钟 GB39
二十九、复溜 KI7
三十、太溪 KI3
三十一、昆仑 BL60
三十二、解溪 ST41
三十三、申脉 BL62
三十四、照海 KI6
三十五、丘墟 GB40
三十六、足临泣 GB41
三十七、太冲 LR3
三十八、公孙 SP4
三十九、涌泉 KI1
四十、内庭 ST44
四十一、至阴 BL67
附 录
一、多学科研究穴位的方法
(一)现代医学方法
(二)物理学方法
(三)系统科学方法
(四)电子计算机方法
二、穴位形态结构配布的研究
(一)穴位与神经的配布
(二)穴位与血管的配布
(三)穴位与淋巴的配布
(四)穴位与肥大细胞的配布
(五)穴位与感受器的配布
(六)穴位立体构筑理论
三、危险穴位针刺深度的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
四、穴位数字化虚拟人的研究
(一)数字化虚拟人的研究阶段
(二) 数字化虚拟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三)数字化虚拟人的应用前景
五、针刺意外事故的处理与预防
(一)滞针
(二)弯针
(三)断针
(四)晕针
(五)血肿
(六)气胸
(七)刺伤内脏
(八)刺伤周围神经
(九)刺伤延髓或脊髓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