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17)电子书

1. 本书的撰写以油耗系统、公告系统、合格证系统等官方数据平台为依托,数据可靠性与准确性较高; 2. 是汽车行业官方节能数据发布的出版物; 3. 从产业环境、政策、市场、技术等多方面对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全面深的分析。

售       价:¥

纸质售价:¥73.50购买纸书

84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01

字       数:10.9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经济通俗读物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17)》共分6篇,14个专题,分别从产业环境、燃料消耗、产品趋势、技术应用、能耗评价以及国外发展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其中产业环境篇从能源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三个角度出发,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行概述。燃料消耗篇分别对乘用车和商用车燃料消耗量管理展行了展示。产品趋势篇分析了车辆属性的发展特并探求车辆属性与能耗之间的影响关系。技术应用篇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应用特行剖析解读,同时对行业重关注的48V、燃料电池等技术展专题研究。能耗评价篇通过模型分析方法得到了国内乘用车产品节能竞争力排名和真实驾驶与工况油耗差异情况。国外发展篇横向对比了国内外政策、市场、技术情况,为行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br/>【推荐语】<br/>1. 本书的撰写以油耗系统、公告系统、合格证系统等官方数据平台为依托,数据可靠性与准确性较高; 2. 是汽车行业官方节能数据发布的出版物; 3. 从产业环境、政策、市场、技术等多方面对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全面深的分析。<br/>【作者】<br/>赵冬昶,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高ji经济师,高ji工程师。2011年起就职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资源中心,主要从事汽车节能领域相关研究工作。 张鹏,高ji工程师,200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资源中心负责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生态汽车评价工作。<br/>
目录展开

内容提要

前言

一、汽车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二、新能源汽车量、质齐升

三、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保持下降

四、节能技术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五、后续政策持续推进

Ⅰ 产业环境篇

专题1 能源形势与车用能源测算

1.1 全球汽车能源发展战略

1.1.1 中国能源形势与汽车能源战略

1.1.2 欧、美、日能源形势与汽车能源战略

1.2 中国车用能源测算

1.2.1 车用总能耗测算模型

1.2.2 汽车分车龄保有结构

1.2.3 汽车年行驶里程

1.2.4 分车种平均油耗

1.2.5 车辆残存率分析

1.2.6 2016年车用能源测算结果分析

专题2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2.1 节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2.1.1 政策环境

2.1.2 国内节能汽车发展现状

2.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2.2.1 政策环境

2.2.2 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

2.2.3 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配套环境

2.2.4 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模式环境

Ⅱ 燃料消耗篇

专题3 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趋势

3.1 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

3.1.1 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变化趋势

3.1.2 单车燃料消耗量变化

3.1.3 与2020年节能目标差距分析

3.2 不同类别车型燃料消耗量情况

3.2.1 分车辆类型燃料消耗量变化

3.2.2 分系别燃料消耗量变化

3.3 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及达标情况

3.3.1 达标企业数量和产量分析

3.3.2 达标质量优良企业分析

3.3.3 产量/进口量前十企业达标情况分析

3.4 新能源乘用车对平均燃料消耗量的核算影响

3.4.1 行业新能源乘用车核算前后平均燃料消耗量

3.4.2 典型企业新能源乘用车核算前后平均燃料消耗量

专题4 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情况

4.1 商用车分类

4.2 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情况

4.2.1 不同车型燃料消耗量情况

4.2.2 燃料消耗量与限值比较情况

4.3 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情况

4.3.1 不同车型燃料消耗量情况

4.3.2 燃料消耗量与限值比较情况

Ⅲ 产品趋势篇

专题5 乘用车产品节能相关属性发展趋势

5.1 产品节能相关属性变化趋势 [1]

5.1.1 整备质量

5.1.2 脚印面积

5.1.3 驱动型式

5.1.4 平均排量

5.1.5 平均功率

5.1.6 平均扭矩

5.1.7 功率/整备质量

5.1.8 功率/排量

5.2 车辆属性对油耗的影响 [2]

5.2.1 油耗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5.2.2 构建回归分析模型

5.2.3 国产乘用车实证研究

专题6 新能源汽车产品发展趋势及特点

6.1 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发展特点

6.1.1 新能源乘用车不同技术类型特点分析

6.1.2 新能源乘用车不同使用性质推广特点分析

6.1.3 新能源乘用车不同推广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6.1.4 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结构及性能趋势分析

6.2 新能源商用车产品发展特点

6.2.1 新能源商用车不同技术类型特点分析

6.2.2 新能源商用车不同使用性质推广特点分析

6.2.3 新能源商用车不同推广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6.2.4 新能源商用车产品结构及性能趋势分析

Ⅳ 技术应用篇

专题7 乘用车节能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7.1 涡轮增压技术

7.2 缸内直喷技术

7.3 三缸发动机技术

7.3.1 三缸发动机技术发展情况

7.3.2 三缸发动机技术应用企业及车型概况

7.4 米勒循环技术

7.4.1 米勒循环技术发展情况

7.4.2 米勒循环技术应用企业及车型概况

7.4.3 典型米勒循环发动机介绍

7.5 先进变速器技术

7.5.1 先进变速器技术发展情况

7.5.2 9AT、CVT和DCT应用企业及车型概况

7.6 怠速启停技术

7.7 混合动力技术

7.7.1 混合动力技术发展情况

7.7.2 混合动力技术应用企业及车型概况

专题8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配套趋势

8.1 动力电池

8.2 驱动电机

8.3 整车控制器

专题9 行业热点技术专题研究

9.1 48 V弱混系统

9.1.1 48 V弱混节能系统

9.1.2 未来CO2减排的系统解决方案

9.1.3 优化能量管理

9.1.4 总结和展望

9.2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9.2.1 燃料电池汽车基本原理与特性

9.2.2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应用现状

9.2.3 国际典型燃料电池汽车介绍

9.2.4 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进程制约因素

9.2.5 国内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9.3 北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技术路径概述

9.3.1 未来技术规划

9.3.2 先进车型介绍

Ⅴ 能耗评价篇

专题10 乘用车产品节能竞争力评价

10.1 节能竞争力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10.2 乘用车产品节能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10.2.1 因子分析数据指标体系

10.2.2 节能竞争力评价方法简介

10.3 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

10.3.1 轿车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

10.3.2 SUV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

10.3.3 MPV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

专题11 乘用车真实油耗与工况油耗差异评价

11.1 我国油耗差异评价背景

11.1.1 工况油耗

11.1.2 真实油耗

11.1.3 油耗差异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11.2 研究方法与数据基础简介

11.2.1 研究方法

11.2.2 数据来源及样本介绍

11.3 油耗差异分析

11.3.1 整体油耗差异

11.3.2 地域油耗差异

11.3.3 技术油耗差异

11.3.4 品牌油耗差异

11.4 真实油耗与工况油耗差异评价结论

11.4.1 油耗差异评价总结

11.4.2 油耗差异产生原因分析

11.4.3 汽车节能管理政策展望

Ⅵ 国外发展篇

专题12 德国低油耗车型研究

12.1 德国乘用车等级划分及2017年一季度注册量情况

12.2 2017年3月紧凑型品牌车系分燃料类型注册量情况

12.3 2017年一季度低汽油耗十佳车型(含HEV)

12.4 2017年一季度紧凑型低油耗车型(非HEV、非两用燃料)情况

12.5 2017年一季度紧凑型低油耗典型车型参数和配置列表

专题13 美国加州零排放汽车法规研究

13.1 发展历程

13.2 2009-2017年ZEV法规内容

13.3 2018年后ZEV法规变化情况

13.4 ZEV管理流程

13.5 ZEV法规实施影响

13.6 加州ZEV未来发展动态

专题14 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研究

14.1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趋势分析

14.1.1 全球市场销量分析

14.1.2 国家销量排名

14.1.3 企业销量排名

14.1.4 车型销量排名

14.2 重点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跟踪

14.2.1 美国

14.2.2 韩国

14.2.3 德国

14.2.4 法国

14.2.5 英国

14.2.6 挪威

14.3 国外重点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

14.3.1 特斯拉有限公司——专注于纯电动汽车,积极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和太阳能驱动技术

14.3.2 日产汽车公司——坚持纯电动汽车路线

14.3.3 丰田汽车公司——以混合动力技术为基础,推动插电式、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

14.3.4 宝马集团——互联驾驶技术、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技术共同发展

14.3.5 通用汽车公司——纯电动、增程式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同步发展

附录

2016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政策汇总

(1 )国家政策汇总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