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前言
1 胶接基础
1.1 胶接理论
1.1.1 吸附理论
1.1.2 扩散理论
1.1.3 化学键理论
1.1.4 配位键理论
1.1.5 机械结合理论
1.1.6 双电层理论
1.1.7 其他粘接理论
1.2 胶接界面化学
1.3 胶接流变学与胶接破坏
1.3.1 胶接流变学
1.3.1.1 胶黏剂的黏弹性
1.3.1.2 胶接流变学
1.3.2 胶接破坏
1.3.3 影响胶接破坏(胶接强度)的主要因素
1.3.3.1 被胶接物的表面状态
1.3.3.2 弱界面层
1.3.3.3 内应力
1.3.3.4 交联度
1.3.3.5 极性
1.3.3.6 胶黏剂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1.3.3.7 胶黏剂的固化
1.3.3.8 胶层厚度
1.3.3.9 其他影响因素
1.4 胶接接头的老化问题与环境实验
1.4.1 胶接接头的大气老化
1.4.2 胶接接头的热老化
1.4.3 木材胶接接头的老化
1.4.3.1 引起木材胶接接头老化的原因
1.4.3.2 影响木材胶接接头老化的因素
1.4.4 人工加速老化试验
1.5 胶接接头设计
1.5.1 胶接接头的受力分析
1.5.1.1 胶接接头的基本形式
1.5.1.2 胶接接头的受力分析
1.5.2 胶接接头设计
1.5.2.1 接头设计的基本原则
1.5.2.2 接头尺寸确定
1.6 胶黏剂的组成与分类
1.6.1 胶黏剂的组成
1.6.2 胶黏剂的分类
1.6.2.1 按胶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分类
1.6.2.2 按胶黏剂的物理表观形态分类
1.6.2.3 按胶黏剂的固化方式分类
1.6.2.4 按胶黏剂的用途分类
1.6.2.5 按胶黏剂的耐水性分类
参 考 文 献
2 醛类树脂胶黏剂
2.1 脲醛树脂胶黏剂
2.1.1 合成脲醛树脂的原料
2.1.1.1 尿素
2.1.1.2 甲醛
2.1.2 脲醛树脂合成反应机理研究
2.1.2.1 尿素与甲醛的加成反应
2.1.2.2 尿素与甲醛的加成机理
2.1.2.3 尿素与甲醛的缩聚反应
2.1.2.4 UF树脂固化机理研究
2.1.3 脲醛树脂合成反应的影响因素
2.1.3.1 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
2.1.3.2 反应介质pH值
2.1.3.3 反应温度
2.1.3.4 反应时间
2.1.3.5 原材料质量
2.1.4 脲醛树脂的合成工艺
2.1.4.1 脲醛树脂的合成原料计算
2.1.4.2 树脂反应程度的控制
2.1.4.3 脲醛树脂合成工艺类型的选择
2.1.4.4 脲醛树脂合成实例
2.1.5 脲醛树脂的调制
2.1.5.1 固化剂
2.1.5.2 助剂
2.1.5.3 脲醛树脂调制实例
2.1.6 脲醛树脂的改性研究
2.1.6.1 改进UF树脂的耐水性
2.1.6.2 耐老化性能研究
2.1.6.3 游离甲醛的危害与控制
2.2 三聚氰胺树脂胶黏剂
2.2.1 合成三聚氰胺树脂的原料
2.2.2 三聚氰胺树脂合成原理
2.2.2.1 三聚氰胺与甲醛的加成反应
2.2.2.2 三聚氰胺与甲醛的缩聚反应
2.2.3 三聚氰胺树脂合成反应影响因素
2.2.3.1 三聚氰胺与甲醛的摩尔比
2.2.3.2 反应介质的pH值
2.2.3.3 反应温度
2.2.4 三聚氰胺树脂的合成工艺
2.2.5 三聚氰胺树脂的改性
2.2.6 三聚氰胺·尿素共缩合树脂胶黏剂
2.2.6.1 三聚氰胺·尿素共缩合树脂的性能及应用
2.2.6.2 三聚氰胺·尿素共缩合树脂的合成原理
2.2.6.3 三聚氰胺·尿素共缩合树脂的合成工艺
2.3 酚醛树脂胶黏剂
2.3.1 合成酚醛树脂的原料
2.3.1.1 苯酚
2.3.1.2 甲酚
2.3.1.3 二甲酚
2.3.1.4 间苯二酚
2.3.1.5 醛类
2.3.2 酚醛树脂的合成原理
2.3.2.1 热固性酚醛树脂合成原理
2.3.2.2 热塑性酚醛树脂合成原理
2.3.2.3 高邻位热固性酚醛树脂合成原理
2.3.2.4 间苯二酚甲醛树脂合成原理
2.3.3 酚醛树脂的固化
2.3.3.1 酚醛树脂的固化反应历程
2.3.3.2 影响酚醛树脂固化反应速率的因素
2.3.4 影响酚醛树脂质量的因素
2.3.4.1 原料
2.3.4.2 苯酚与甲醛的摩尔比
2.3.4.3 催化剂
2.3.4.4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2.3.5 酚醛树脂的合成工艺
2.3.5.1 原料用量计算
2.3.5.2 合成工艺类型的选择
2.3.5.3 酚醛树脂的合成工艺
2.3.6 酚醛树脂改性
2.3.6.1 酚醛树脂的改性方法
2.3.6.2 几种重要的改性酚醛树脂
参 考 文 献
3 丙烯酸酯胶黏剂
3.1 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
3.1.1 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的特点及组成
3.1.1.1 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的特点
3.1.1.2 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的组成
3.1.2 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合成
3.1.2.1 单体的合成
3.1.2.2 胶黏剂的制备工艺
3.1.2.3 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合成原理
3.1.2.3.1 缩合反应
3.1.2.3.2 预聚物高温裂解反应
3.1.2.4 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固化
3.1.3 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的改性
3.1.3.1 改善储存稳定性和提高固化速度
3.1.3.2 改善α-胶的耐热性和耐水性
3.1.4 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应用
3.2 第二代(反应性)丙烯酸酯胶黏剂
3.2.1 第二代(反应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特点
3.2.2 第二代(反应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组成
3.2.3 第二代(反应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固化机理
3.2.4 第二代(反应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改性
3.2.4.1 改善耐热性
3.2.4.2 改进耐水性
3.2.4.3 延长储存稳定性
3.2.4.4 改善臭味
3.2.5 反应型丙烯酸酯胶黏剂的性能与应用
3.3 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
3.3.1 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的特点
3.3.1.1 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的使用形式
3.3.1.2 压敏胶的黏附特性
3.3.2 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的组成和分类
3.3.2.1 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的组成
3.3.2.2 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的分类
3.3.3 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的应用实例
3.3.3.1 合成实例A
3.3.3.2 合成实例B
3.4 丙烯酸酯厌氧胶
3.4.1 丙烯酸酯厌氧胶黏剂的特点
3.4.2 丙烯酸酯厌氧胶黏剂的组成与分类
3.4.2.1 丙烯酸酯厌氧胶黏剂的组成
3.4.2.2 丙烯酸酯厌氧胶黏剂的分类
3.4.3 厌氧胶的制备方法
3.4.3.1 通用方法
3.4.3.2 增稠
3.4.3.3 固态化
3.4.4 丙烯酸酯厌氧胶的原材料及作用
3.4.4.1 基体树脂
3.4.4.2 配合剂
3.4.5 丙烯酸酯厌氧胶的应用
参 考 文 献
4 聚氨酯胶黏剂
4.1 聚氨酯胶黏剂概述
4.1.1 聚氨酯胶黏剂的特性
4.1.2 聚氨酯胶黏剂的分类
4.1.2.1 按照反应组分进行分类
4.1.2.2 按照溶剂形态进行分类
4.1.2.3 按照固化方式进行分类
4.1.2.4 按照用途进行分类
4.2 聚氨酯胶黏剂的原料
4.2.1 异氰酸酯
4.2.1.1 异氰酸酯的种类
4.2.1.2 异氰酸酯的特点
4.2.1.3 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
4.2.1.4 异氰酸酯的封闭及解封闭反应
4.2.2 多羟基化合物
4.2.2.1 聚酯多元醇
4.2.2.2 聚醚多元醇
4.2.2.3 其他低聚物多元醇
4.2.3 扩链剂和交联剂
4.2.4 催化剂
4.2.4.1 叔胺类催化剂
4.2.4.2 有机锡类催化剂
4.2.5 溶剂
4.2.6 其他助剂
4.3 聚氨酯固化与胶接机理
4.3.1 单组分聚氨酯胶黏剂湿固化
4.3.1.1 常温湿固化聚氨酯胶黏剂
4.3.1.2 封闭性单组分聚氨酯胶黏剂
4.3.1.3 热固性单组分聚氨酯胶黏剂
4.3.2 双组分聚氨酯胶黏剂的常温固化
4.3.3 聚氨酯的高温热固化
4.4 影响聚氨酯胶黏剂性能的因素
4.4.1 硬段的影响
4.4.2 软段的影响
4.4.3 分子量及交联度的影响
4.4.4 添加剂的影响
4.4.5 制备方法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5 环氧树脂胶黏剂
5.1 概述
5.1.1 基本概念
5.1.2 主要品种与分类
5.1.2.1 环氧树脂的分类
5.1.2.2 环氧树脂的命名
5.1.3 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特点
5.1.4 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用途
5.2 双酚A型环氧树脂
5.2.1 原料
5.2.2 双酚A环氧树脂合成原理
5.3 其他类型环氧树脂
5.3.1 缩水甘油酯类环氧树脂
5.3.2 缩水甘油胺类环氧树脂
5.3.3 脂环族环氧树脂
5.3.4 新型环氧树脂
5.4 环氧树脂固化
5.4.1 环氧树脂固化剂种类
5.4.2 多元胺类固化剂固化反应机理
5.4.3 酸酐类固化剂固化反应机理
5.4.3.1 无促进剂存在时
5.4.3.2 促进剂存在时
5.4.4 选择固化剂的原则
5.5 环氧树脂添加剂
5.5.1 增塑剂
5.5.2 增韧剂
5.5.3 稀释剂
5.5.4 溶剂
5.5.5 偶联剂
5.5.6 填充剂
5.6 环氧树脂的应用
5.6.1 室温固化环氧树脂胶黏剂
5.6.2 室温快速固化环氧胶黏剂
5.6.3 室温固化耐热环氧胶黏剂
5.6.4 环氧树脂结构胶黏剂
参 考 文 献
6 热熔胶黏剂
6.1 概述
6.1.1 基本概念
6.1.1.1 熔融黏度(或熔融指数)
6.1.1.2 软化点
6.1.1.3 热稳定性
6.1.1.4 露置时间和固化时间
6.1.2 热熔胶主要特点
6.2 热熔胶的组成及作用
6.2.1 聚合物基体
6.2.1.1 乙烯及其共聚物
6.2.1.2 聚烯烃
6.2.1.3 聚酯
6.2.1.4 聚氨酯
6.2.1.5 聚酰胺
6.2.1.6 苯乙烯及三元嵌段共聚物
6.2.2 增黏剂
6.2.2.1 松香及其衍生物
6.2.2.2 萜烯树脂
6.2.2.3 石油树脂
6.2.3 蜡类
6.2.4 抗氧化剂
6.2.4.1 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
6.2.4.2 4,4'硫代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
6.2.5 增塑剂
6.2.6 填料
6.2.7 其他助剂
6.3 热熔胶的应用
6.3.1 乙烯-乙酸乙烯酯型热熔胶黏剂(EVA)
6.3.1.1 EVA型热熔胶在包装方面的应用
6.3.1.2 EVA型热熔胶在塑料粘接中的应用
6.3.1.3 EVA型热熔胶在印刷业中的应用
6.3.1.4 EVA型热熔胶在衬塑复合钢管中的应用
6.3.1.5 EVA型热熔胶在档案修复中的应用
6.3.1.6 EVA型热熔胶在木材加工中的应用
6.3.2 聚酯型热熔胶黏剂
6.3.2.1 聚酯型热熔胶黏剂在纺织品的应用
6.3.2.2 聚酯型热熔胶黏剂在包装热封和复合薄膜上的应用
6.3.2.3 聚酯型热熔胶黏剂用作表面处理剂
6.3.2.4 聚酯型热熔胶黏剂用作发泡和增强材料
6.3.2.5 聚酯型热熔胶黏剂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6.3.2.6 聚酯型热熔胶黏剂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
6.3.3 聚酰胺热熔胶黏剂
6.3.3.1 聚酰胺热熔胶黏剂在制鞋业的应用
6.3.3.2 聚酰胺热熔胶黏剂在纺织品业的应用
6.3.3.3 聚酰胺热熔胶黏剂在汽车工业的应用
6.3.3.4 聚酰胺热熔胶黏剂在电子电气上的应用
6.3.3.5 聚酰胺热熔胶黏剂在热缩套管上的应用
6.3.3.6 其他应用
6.3.4 聚氨酯热熔胶黏剂
参 考 文 献
7 水基胶黏剂
7.1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胶黏剂
7.1.1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原料
7.1.1.1 单体(乙酸乙烯酯)
7.1.1.2 分散介质
7.1.1.3 引发剂
7.1.1.4 乳化剂
7.1.1.5 保护胶体
7.1.1.6 调节剂
7.1.1.7 缓冲剂
7.1.1.8 增塑剂
7.1.1.9 冻融稳定剂
7.1.1.10 防腐剂
7.1.1.11 消泡剂
7.1.2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合成原理
7.1.3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聚合机理
7.1.3.1 聚合场所
7.1.3.2 成核机理
7.1.3.3 聚合过程
7.1.4 影响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质量的因素
7.1.4.1 乳化剂的影响
7.1.4.2 引发剂用量的影响
7.1.4.3 搅拌强度的影响
7.1.4.4 反应温度的影响
7.1.4.5 质量比影响
7.1.4.6 电解质影响
7.1.4.7 其他影响因素
7.1.5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改性
7.1.5.1 物理共混改性
7.1.5.2 化学共聚改性
7.1.5.3 保护胶体改性
7.1.5.4 乳化剂的改性
7.1.6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应用
7.1.6.1 在木材加工中的应用
7.1.6.2 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7.1.6.3 在纸品加工行业的应用
7.1.6.4 在纸品加工行业的应用
7.2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
7.2.1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特点
7.2.2 乳液型丙烯酸酯胶黏剂的组成
7.2.2.1 单体
7.2.2.2 分散介质
7.2.2.3 乳化剂
7.2.2.4 引发剂
7.2.2.5 缓冲剂
7.2.2.6 保护胶体
7.2.2.7 分子量调节剂
7.2.2.8 其他组分
7.2.3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的聚合机理与聚合过程
7.2.3.1 聚合机理
7.2.3.2 聚合过程
7.2.4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的固化机理
7.2.5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的制备及影响因素
7.2.5.1 单体的影响
7.2.5.2 引发剂用量的影响
7.2.5.3 乳化剂的影响
7.2.5.4 pH值的影响
7.2.5.5 盐类的影响
7.2.5.6 氧气的脱除
7.2.5.7 搅拌速度的影响
7.2.5.8 反应温度的影响
7.2.5.9 交联剂的影响
7.2.5.0 链转移剂的影响
7.2.5.1 增黏树脂的影响
7.2.5.2 聚合工艺的影响
7.2.6 乳液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影响因素与应用
7.2.6.1 乳液型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影响因素
7.2.6.2 乳液型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应用
7.3 水性异氰酸酯胶黏剂
7.3.1 水性异氰酸酯组成及特点
7.3.1.1 水性异氰酸酯组成
7.3.1.2 水性异氰酸酯胶黏剂的特点
7.3.2 水性异氰酸酯胶黏剂的固化
7.3.3 水性异氰酸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7.3.3.1 水性聚氨酯胶黏剂
7.3.3.2 水分散性封闭异氰酸酯胶黏剂
7.3.4 水性异氰酸酯胶黏剂的应用
7.4 蛋白质胶黏剂
7.4.1 大豆蛋白质结构
7.4.2 大豆蛋白质改性制备胶黏剂
7.4.2.1 物理改性
7.4.2.2 化学改性
7.4.3 大豆蛋白胶黏剂的应用
7.5 淀粉胶黏剂
7.5.1 淀粉胶黏剂概述
7.5.1.1 淀粉的基本组成
7.5.1.2 淀粉的分子结构
7.5.1.3 淀粉胶黏剂
7.5.1.4 淀粉胶黏剂的基本特点
7.5.1.5 淀粉的改性
7.5.2 糊化与膨化淀粉胶黏剂
7.5.2.1 糊化淀粉胶黏剂
7.5.2.2 膨化淀粉胶黏剂
7.5.3 氧化淀粉胶黏剂
7.5.3.1 氧化淀粉胶黏剂反应原理
7.5.3.2 氧化淀粉胶黏剂生产工艺
7.5.3.3 影响氧化淀粉胶黏剂产品的因素
7.5.4 酯化淀粉胶黏剂
7.5.4.1 酯化淀粉胶黏剂的制备
7.5.4.2 酯化淀粉胶黏剂的生产实例
7.5.4.3 酯化淀粉胶黏剂的发展趋势
7.5.5 接枝淀粉胶黏剂
7.5.5.1 聚乙烯醇改性淀粉胶黏剂
7.5.5.2 丙烯酸类化合物改性淀粉胶黏剂
7.5.5.3 其他改性淀粉胶黏剂
7.5.6 淀粉胶黏剂
参 考 文 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