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成药学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46.00购买纸书

897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6

作       者:张金莲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01

字       数:31.1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医学/药学及工具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中成药学》是制药工程与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版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适合本科学生的学习为基础,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编写思路。本教材共33章。前7章主要介绍中成药的发展概况等基本理论知识。后26章按中成药的主要功效分章介绍。重介绍选自《中国药典》2015年版、《部颁标准》《国家药品中药标准》中常用代表性中成药330种(正药200,列表130),每章先列概说,介绍该章药物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分类、使用注意等内容。每一种中成药以来源、处方组成、剂型规格、组方分析、制法、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使用注意、临床应用等项详细论述。 所选成药在上版的基础上,结合新版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行了调整和更新,使教材内容可涵盖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之中成药部分的考要求。<br/>【作者】<br/>张金莲,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导。从事中药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多年。获江西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西省科技步三等奖等。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等科研、教改项目35项,在、省级、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58篇,其中作者30多篇。出版著作及教材25部,主编及参编“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7部,副主编及参编著作3部。<br/>
目录展开

编写说明

第一章 中成药的起源与中成药学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

二、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1年)

四、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五、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

六、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

七、清朝时期(公元1644~1911年)

八、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

九、当代(公元1949年以后)

第二章 中成药命名分类组成及合理应用

第一节 中成药命名分类与处方

一、中成药的命名

二、中成药的分类

三、中成药的处方

第二节 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原则

一、合理辨证用药

二、合理配伍用药

第三节 中成药的用法与用量

一、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二、使用剂量

第四节 中成药的使用注意

一、证候禁忌

二、配伍禁忌

三、妊娠禁忌

四、饮食禁忌

第五节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一、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概念及类型

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临床表现

三、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四、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防范措施

第三章 影响中成药药效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原药材对中成药药效的影响

一、品种

二、产地

三、采集

四、药用部位

五、加工炮制

六、贮藏保管

第二节 生产对中成药药效的影响

一、制备工艺

二、辅料

三、管理

第三节 剂型对中成药药效的影响

一、中成药常用剂型及特点

二、中成药剂型与药效的关系

第四节 贮藏保管对中成药药效的影响

第五节 临床应用对中成药药效的影响

一、辨证施治

二、服药剂量

三、配伍用药

四、服药时间

五、饮食

六、依从性

第四章 中成药新药的研发

第一节 中成药新药的概念与分类

一、概念

二、分类

第二节 中成药新药研发的程序与基本内容

一、中成药新药研发的程序

二、中成药新药研发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中成药新药的药学研究

一、处方研究

二、工艺研究

三、质量标准研究

四、稳定性研究

第四节 中成药新药的药理学研究

一、药效学研究

二、毒理学研究

第五节 中成药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

一、临床试验的分期与设计

二、临床试验设计的原则

三、临床试验的监督管理

第六节 已上市中成药的变更与再评价

一、已上市中成药变更

二、已上市中成药再评价

第五章 解表中成药

第一节 辛温解表类

九味羌活颗粒

表实感冒颗粒

桂枝合剂

正柴胡饮颗粒

第二节 辛凉解表类

银翘解毒片

桑菊感冒片

双黄连口服液

羚羊感冒片

第三节 扶正解表类

参苏丸

第六章 清热中成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类

牛黄上清胶囊

黄连上清丸

一清颗粒

第二节 清热解毒类

牛黄解毒片

清热解毒口服液

清开灵口服液

第三节 清脏腑热类

龙胆泻肝丸(水丸)

导赤丸

芩连片

清胃黄连丸(水丸)

黛蛤散

第四节 解毒消癥类

西黄丸

第七章 表里双解中成药

防风通圣丸

双清口服液

葛根芩连片

第八章 祛暑中成药

六一散

藿香正气水

甘露消毒丸

六合定中丸

清暑益气丸

第九章 泻下中成药

第一节 寒下类

九制大黄丸

当归龙荟丸

第二节 润下类

麻仁丸

苁蓉通便口服液

增液颗粒

第三节 峻下类

舟车丸

十枣丸

第四节 通腑降浊类

尿毒清颗粒(无糖型)

第十章 温里中成药

第一节 温中祛寒类

小建中合剂

理中丸

香砂养胃颗粒

第二节 回阳救逆类

四逆汤

第十一章 祛痰中成药

第一节 燥湿化痰类

二陈丸

第二节 清热化痰类

礞石滚痰丸

清气化痰丸

橘红丸

第三节 化痰息风类

半夏天麻丸

第四节 化痰散结类

消瘿丸

第十二章 止咳平喘中成药

第一节 止咳类

通宣理肺丸

杏苏止咳颗粒

清肺抑火丸

蛇胆川贝液

急支糖浆

养阴清肺膏

二母宁嗽丸

第二节 平喘类

小青龙颗粒

止嗽定喘口服液

降气定喘丸

人参保肺丸

苏子降气丸

七味都气丸

固本咳喘片

第十三章 开窍中成药

第一节 凉开类

安宫牛黄丸

紫雪散

局方至宝散

清开灵注射液

第二节 温开类

苏合香丸

第十四章 补益中成药

第一节 补气类

四君子丸

补中益气丸

参苓白术丸

启脾丸

第二节 补阳类

桂附地黄丸

右归丸

济生肾气丸

五子衍宗丸

第三节 补血类

当归补血口服液

四物合剂

第四节 补阴类

六味地黄丸

左归丸

河车大造胶囊

知柏地黄丸

第五节 气血双补类

八珍颗粒

归脾丸

十全大补丸

人参养荣丸

第六节 气阴双补类

生脉饮

人参固本丸

消渴丸

第七节 阴阳并补类

龟鹿二仙膏

第八节 精血双补类

七宝美髯颗粒

第十五章 固涩中成药

第一节 固表止汗类

玉屏风颗粒

第二节 固精缩尿类

金锁固精丸

缩泉丸

第三节 涩肠止泻类

四神丸

固本益肠片

第十六章 安神中成药

第一节 清火安神类

朱砂安神丸

第二节 补虚安神类

天王补心丸

柏子养心丸

第三节 解郁安神类

解郁安神颗粒

第十七章 和解中成药

小柴胡颗粒

逍遥丸

加味逍遥丸

第十八章 理气中成药

第一节 理气疏肝类

四逆散

左金丸

气滞胃痛颗粒

柴胡舒肝丸

第二节 理气和中类

木香顺气丸

越鞠丸

第十九章 活血中成药

第一节 活血化瘀类

复方丹参片

丹七片

血塞通颗粒

消栓通络胶囊

逐瘀通脉胶囊

第二节 活血行气类

血府逐瘀口服液

元胡止痛片

九气拈痛丸

第三节 益气活血类

麝香保心丸

消栓口服液

第四节 益气补阴活血类

稳心颗粒

参松养心胶囊

第五节 化瘀息风类

人参再造丸

第二十章 止血中成药

槐角丸

止血定痛片

第二十一章 消导中成药

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

健脾丸

开胃健脾丸

第二十二章 治风中成药

第一节 疏散外风类

川芎茶调丸

芎菊上清丸

正天丸

第二节 平息内风类

天麻钩藤颗粒

松龄血脉康胶囊

脑立清丸

第二十三章 祛湿中成药

第一节 清热利湿消肿类

肾炎四味片

肾炎康复片

第二节 清热利胆类

茵栀黄口服液

茵陈五苓丸

第三节 利湿通淋类

八正合剂

三金片

癃闭舒胶囊

第四节 祛湿止泻类

香连丸

香连化滞丸

第五节 温化水湿类

五苓散

萆薢分清丸

第二十四章 蠲痹中成药

第一节 祛寒通痹类

小活络丸

木瓜丸

第二节 清热通痹类

四妙丸

第三节 活血通痹类

颈复康颗粒

第四节 补虚通痹类

独活寄生合剂

天麻丸

第二十五章 外科、皮肤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 治疮疡类

连翘败毒丸

牛黄醒消丸

当归苦参丸

生肌玉红膏

第二节 治烧伤类

京万红软膏

第三节 治瘰核乳癖类

小金丸

乳癖消颗粒

第四节 治痔肿类

地榆槐角丸

第五节 治痒疹类

消银胶囊

第二十六章 妇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 调经类

大黄虫丸

七制香附丸

八珍益母胶囊

乌鸡白凤丸

少腹逐瘀丸

艾附暖宫丸

固经丸

更年安片

第二节 止带类

千金止带丸

白带丸

妇科千金片

第三节 产后康复类

生化丸

通乳颗粒

第四节 活血消癥类

桂枝茯苓丸

第二十七章 儿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 解表类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解肌宁嗽丸

第二节 清热类

小儿咽扁颗粒

第三节 止泻类

小儿泻速停颗粒

止泻灵颗粒

第四节 消导类

小儿消食片

肥儿丸

第五节 止咳喘类

小儿咳喘灵颗粒

清宣止咳颗粒

鹭鸶咯丸

第六节 补虚类

龙牡壮骨颗粒

第七节 镇惊息风类

琥珀抱龙丸

第二十八章 眼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 清热类

明目蒺藜丸

八宝眼药

第二节 扶正类

明目地黄丸

石斛夜光丸

第二十九章 耳鼻喉、口腔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 治耳病类

耳聋丸

耳聋左慈丸

第二节 治鼻病类

千柏鼻炎胶囊

藿胆丸

辛芩颗粒

第三节 治咽喉病类

冰硼散

玄麦甘桔含片

六神丸

黄氏响声丸

第四节 治口腔病类

口炎清颗粒

口腔溃疡散

第三十章 骨伤科常用中成药

接骨丸

七厘散

跌打丸

活血止痛散

附录 临床常见病证用中成药简介

主要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