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生物学的足迹电子书

今天人们总是在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可如果不了解生物学的过去,怎么能认识它的未来? 《生物学的足迹》,旅程从三四千年前始。古老的象形文字勾勒出植物和动物的雏形,亚里士多德指引你观察世间生命。你刚跟随着林奈给生物分类,紧着就被达尔文拉上环球旅行的船只。你刚为显微镜下的新世界而激动,孟德尔就始了他的豌豆课程。当你思考生命如何产生,父母如何诞下我们,却突然就被缤纷活泼的生态系统夺去注意力。当你疑惑着生物如何化,在化石包围中探索人类的起源,却发现转眼间克隆人就在眼前。当你惊叹基因工程改变世界的力量,好奇于用电脑也能研究生物学,却猛然发觉搞清楚思想是如何在头脑里跑来跑去是多么吸引人……

售       价:¥

纸质售价:¥47.30购买纸书

252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王元 主编

出  版  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1-01

字       数:12.6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科普读物 > 人类/生物生态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改变世界的科学”丛书是针对青少年编著的一套大型科普图书,含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医学、农学、计算机科学等9个分册,以编年体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地叙说人类历史上20 000年来*重大的科学发现。本丛书为上海市“十二五”重图书。 丛书各分册均按照时间顺序来回顾、概括人类的科学活动,以科学发现的历史为主,兼及科学机构的兴衰、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社团的变迁等。丛书通俗易懂,对于青少年了解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乃至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养,都将起到积极的促作用。<br/>【推荐语】<br/>今天人们总是在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可如果不了解生物学的过去,怎么能认识它的未来? 《生物学的足迹》,旅程从三四千年前始。古老的象形文字勾勒出植物和动物的雏形,亚里士多德指引你观察世间生命。你刚跟随着林奈给生物分类,紧着就被达尔文拉上环球旅行的船只。你刚为显微镜下的新世界而激动,孟德尔就始了他的豌豆课程。当你思考生命如何产生,父母如何诞下我们,却突然就被缤纷活泼的生态系统夺去注意力。当你疑惑着生物如何化,在化石包围中探索人类的起源,却发现转眼间克隆人就在眼前。当你惊叹基因工程改变世界的力量,好奇于用电脑也能研究生物学,却猛然发觉搞清楚思想是如何在头脑里跑来跑去是多么吸引人…… 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沃森和克里克曾骄傲地宣布:我们发现了生命的奥秘。而读完本书,你会知道,我们一直在探求并发现着生命的奥秘:新的知识破除旧知识的禁锢和迷思,同时带来新的困惑,生物学永远处在螺旋形上升的勃勃生机之中。<br/>【作者】<br/>王元,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0年4月生于浙江兰溪,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自1956年起,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成果卓著,1982年与陈景润、潘承洞共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自1958年起,与华罗庚合作研究数论方法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现称“华—王方法”),成果获1990年陈嘉庚物质科学奖。此外还获得何梁何利奖(1994)、华罗庚数学奖(1999)等重大科技奖励。 王元院士对数学科普倾注了大量心血,1994年出版科普代表作《华罗庚》,此书2002年获得首届“吴大猷科普著作金签奖”。王元院士非常关心科学发展的历程,是《科学编年史》(席泽宗主编)一书的副主编。<br/>
目录展开

公元前14—前3世纪 中国早期文字和典籍记述动植物知识

公元前4世纪中后期 亚里士多德撰写《动物志》等著作

公元前3世纪 狄奥弗拉斯图为植物学奠基

公元77—79年 普林尼著成《博物志》

17世纪上半叶 海耳蒙特完成柳树生理实验

1665—1681年 显微镜开始应用于生物学研究

1668年 雷迪用实验挑战自然发生说

1694—1766年 发现植物的性别和有性生殖

17—18世纪 机械论与活力论相抗衡

17—18世纪 预成论与渐成论相抗衡

1727—1733年 黑尔斯将力学实验法导入生理学

1735—1758年 林奈提出自然系统分类方法

18世纪下半叶 布丰《自然史》出版

1775年 布鲁门巴赫开创体质人类学研究

1786年 伽伐尼发现生物电

1798年 马尔萨斯《人口论》出版

18世纪末19世纪初 洪堡为植物生态学奠基

1800—1805年 居维叶《比较解剖学讲义》出版

1804—1864年 索叙尔等阐述光合作用

1809年 拉马克《动物哲学》出版

1828年 维勒《论尿素的人工合成》发表

1828年 贝尔创立比较胚胎学

1830—1833年 赖尔《地质学原理》出版

1831年 布朗发现细胞核

1838—1839年 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细胞学说

1839年 米尔德发现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1848—1868年 华莱士创立动物地理学

1850—1936年 贝尔纳等研究糖代谢

1854—1897年 布赫纳等发现酵母发酵液中存在酶

1857年 萨克斯开创植物生理学

1857—1885年 巴斯德创立细菌学说

1859年 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

1861年 布罗卡发现大脑皮层语言区

1863年 欧文描述始祖鸟化石

1863年 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出版

1865年 孟德尔提出两大遗传学定律

1866年 海克尔绘制第一棵“生命之树”

1868年—20世纪初 米歇尔等发现核酸并研究其组成

1873—1891年 神经元学说建立

1875年 地球生物圈概念提出

1877年 默比乌斯提出生物群落概念

1879—1907年 法布尔《昆虫记》出版

1882—1888年 发现和命名染色体

1883年 高尔顿创立优生学

1883—1890年 发现减数分裂

1885—1892年 魏斯曼系统提出种质学说

1888—1891年 鲁和德里施开创实验胚胎学

1890年代 埃尔利希提出免疫机制的侧链理论

1892—1898年 伊万诺夫斯基和贝杰林克发现病毒

1893年 赫特维希揭示细胞核的重要性

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 从还原论、整体论到生物系统论

1902年 斯塔林和贝利斯发现促胰液素

1903年 巴甫洛夫发现条件反射

1905年 威尔逊和史蒂文斯发现性染色体同性别的关系

1906年 谢灵顿《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出版

1907—1908年 哈里森和卡雷尔开创动物组织培养技术

1908年 哈代和温伯格提出群体遗传平衡学说

1910年 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910—1984年 沃尔科特等发现三大生物群

1910年代—1935年 希尔等阐明糖酵解原理

1910年代—1930年代 弗里施等在动物行为学方面作出开创性贡献

1915—1917年 特沃特和德雷勒发现噬菌体

1916年 克莱门茨提出“演替顶极”概念

1918—1924年 施佩曼推进胚胎发育研究

1921—1930年 勒维和戴尔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24年 发现南方古猿化石

1925年 细胞膜脂双层模型建立

1927年 缪勒证实X射线会诱发突变

1928年 温特发现植物激素

1928—1944年 格里菲思和埃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而非蛋白质

1929年 裴文中发现北京人头盖骨

1929年 菲斯克等分离出腺苷三磷酸

1930年代 罗斯确定必需氨基酸

1931年 赖特阐述遗传漂变问题

1932年 豪泽提出“竞争排斥原理”

1935年 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概念

1936年 哈金斯和鲍林提出氢键理论

1937年 杜布赞斯基《遗传学和物种起源》出版

1940年代 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

1940年代 克劳德等发现亚细胞结构

1941—1942年 林德曼提出“食物链效率”和“能量金字塔”

1942年 迈尔《分类学与物种起源》出版

1943年 德尔布吕克和卢里亚发现细菌的自发突变现象

1944年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出版

1944—1952年 埃克尔斯等阐明神经信号的电传导机制

1946—1952年 莱德伯格等发现细菌之间能交换基因

1946—1978年 刘易斯等发现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遗传机理

1949年 霍奇金测定青霉素的结构

1949—1953年 伯内特和梅达沃提出获得性免疫耐受学说

1950年 鲍林提出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模型

1950年代 莱维-蒙塔尔奇尼和科恩发现生长因子

1950年代—1990年代 卡次等阐明神经信号的化学传导机制

1950年代—1970年代 斯内尔等发现控制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遗传结构

1952年 赫尔希证明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953年 米勒实验模拟生命起源

1953年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5年 桑格测定牛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

1957年 卡尔文循环阐明

1958年 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1958年 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1959年 利基夫妇发现“东非人”化石

1960年 佩鲁茨和肯德鲁解析蛋白质结构

1960年代—1970年代 布伦纳等发现程序性细胞死亡

1961年 安芬森令变性的核糖核酸酶复性

1961年 雅各布和莫诺发现信使RNA

1961—1966年 20种氨基酸的遗传密码全部破译

1963年 埃德尔曼和波特建立人免疫球蛋白G的分子结构模型

1965年 中国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8年 木村资生提出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1968—1978年 基因工程技术发展

1970年 巴尔的摩和特明发现逆转录酶

1970年 斯佩里提出大脑左右半球分工理论

1970年代 生物信息学诞生

1972年 埃尔德里奇和古尔德提出间断平衡理论

1975—1977年 实用的DNA测序法诞生

1976年 利根川进阐明抗体生成的遗传原理

1976年 毕晓普和瓦穆斯发现原癌基因

1977年 罗伯茨和夏普发现割裂基因

1978—1982年 奥尔特曼和切赫发现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1982年 普鲁西纳发现朊粒

1983年 穆利斯发明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1983年 植物转基因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1987年 威尔逊提出“线粒体夏娃”学说

1989年 卡佩奇等创立小鼠的基因打靶技术

1991年 阿克塞尔和巴克解开人类嗅觉之谜

1996年 “多莉”羊诞生

1998年 汤姆森和吉尔哈特获得可体外培养的人胚胎干细胞

2000年 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

图片来源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