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岳南作品集:一代大师们的经典重现(共6册)电子书

售       价:¥

27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4

作       者:岳南

出  版  社: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9-02-01

字       数:317.0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经典名家作品集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套书主要涵盖岳南老师的四大作品,分别为《南渡北归》系列《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陈寅恪与傅斯年(全新修订版)?》《那时的先生》。 《南渡北归》系列是历史纪实文学岳南力作,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而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学潮迭起,清华园里派系纷争、驱逐校长风潮不断,梅贻琦临危受命,多方求解,结束了二十年间校长十易的动荡局面。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于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任常委会主席,在他的主持下,三校于战祸频仍、经费短缺、困窘闭塞中合作无间,学术、科研、教学取得奇迹般的成就。抗战胜利后北归复校,再到梅贻琦于台湾筚路蓝缕创建新竹“清华大学”——“生斯长斯,吾爱吾庐”,他的一生与清华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以纪实手法生动展现了梅贻琦这位杰出教育家的成长、留学及其在动荡岁月执着教育的艰难历程。作品分为上下卷,从庚子赔款开始,追溯了清华大学数十年的发生发展史,并在大时代背景下折射出整个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不仅详述清华大学前期领袖人物如周诒春、曹云祥、罗家伦等的功过得失,还涉及与梅贻琦同时代的蔡元培、张伯苓、胡适、梁启超、陈寅恪、吴宓等诸多教育学术界大师级人物。 《陈寅恪与傅斯年(全新修订版)》:在20世纪初叶成群而来的学术大师中,有些是单打独斗,以本身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而为后人所怀念;有的除个人辉煌的学术造诣,还留下了制度性的遗业(institutional legacy),在学术界有着长远弥久的影响力。前者当以陈寅恪为代表,后者非傅斯年莫属。本书叙述了陈寅恪与傅斯年成长、留学以及在动荡岁月中颠沛流离,执着于学术事业的艰难历程,生动卓然地展现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想信念,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心路历程与事业追求的心灵史诗,读来感人泪下,令人怅然叹息。 《那时的先生》。作品以纪实的手法,深沉的情感,酣畅的笔墨,全景再现了在李庄的学者们艰苦卓绝的生活与学术历程,突出刻画了霸气的学人领袖傅斯年,耿介的考古学大师李济,苦心孤诣的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坚忍的诗人林徽因,孤傲的才女游寿,执着学术的董作宾、梁思永等先生的鲜明个性,以及他们面对贫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胁,守望相助、穷且弥坚的精神风骨。在中国艰危的六年,他们不离故国,焚膏继晷,薪传火播,在人文学科领域取得了世界性的荣誉,承续发展了中国文化的命脉。 作品还着重对“研究院吃人事件”以及傅李冲突、同济校长与教授纷争、国宝被劫案等史事的真相做了细致探查,对其中的人事纠葛、研究院与大学的制度等进行了深刻剖析。同时兼述李庄镇传奇历史、风土人情和当地官僚、士绅在抗战前后不同的人生命运,对多年被掩蔽的人物与事件做了详细的披露,读来令人感怀忆往、嗟叹不已。
目录展开

总目录

南渡北归.南渡(增订本)

目录

序 章烽火照京都

第一章 往事再回首

慌乱大逃亡

别了,北总布胡同三号

大师云集清华园

梁启超与李济的友谊

第二章 英雄辈出的时代

波滚浪涌的北大校园

从北大到柏林

狭路相逢

第三章 通往历史隧道的深处

四巨头聚会

从殷墟到龙山

人类星光闪耀时

胡适在摇摆中前行

第四章 流亡岁月

战争催生的中央博物院

华北沦陷

炸弹落到梁家

清溪阁醉别

第五章 弦诵在山城

遥遥长路,到联合大学

跑警报的日子

观音殿、尼姑庵的学者们

九州遍洒黎元血

第六章 又成别离

小酒馆奇遇

胡福林神秘出走

挺起中国人的脊梁

滇川道上的行旅

第七章 陶孟和逼上“梁山”

与毛泽东北大结缘

自立山头的甘苦

何处觅安居

第八章 扬子江头的来客

庙堂之困

梅贻琦在李庄

一场特殊的考试

第九章 似水流年

人生若只如初见

林徽因与冰心成为仇敌

老金千里走单骑

第十章 大爱无言

状元府走出的才子

梁思永患病之因

在困境中突围

第十一章 归去来兮

李济的哀伤

吴金鼎与城子崖遗址

考古界两只学术大鼎

第十二章 三只新生代“海龟”

一代才女曾昭

伦敦大学的中国学生

发掘彭山汉墓

第十三章 三千里地山河

三百年来一大师

天涯涕泪一身遥

由长沙到蒙自

第十四章 南渡自应思往事

对花还忆去年人

北归端恐待来生

别了,蒙自

第十五章 国破花开溅泪流

炸弹下的书生们

鸡犬飞升送逝波

残剩河山行旅倦

南渡北归.北归(增订本)

目录

第一章 闻道在蜀郡

李约瑟的李庄之行

到野外捉青蛙的童第周

结缘在山中

一代名媛沈性仁

第二章 小镇故事多

此情可待成追忆

由决裂到言和

李约瑟难题的症结

第三章 山下旌旗在望

一号作战计划

一寸山河一寸血

江水无语东流去

第四章 胜利的前夜

延安访问

毛泽东与傅斯年夜谈往事

梁思成:日本京都、奈良的恩人

天降喜讯

日月重光

第五章 北大春秋

弃北大入内阁

蒋梦麟辞别北大之谜

周作人骂傅斯年“驴鸣”

第六章 血染红土地

“独眼龙”被困五华山

李宗黄入主云南

“一二·一”惨案

第七章 大角逐

关司令痛殴李宗黄

神秘人物暗中操纵学潮

学潮汹涌中的傅斯年

第八章 大幕在黄昏中落下

梅贻琦夹缝中突围

闻一多与傅斯年叫板争胜

联大悲情录

南雁北归春迎客

第九章 独宿春城烛炬残

“国宝”刘文典

铁蹄下的书生骨气

刘文典广场讲《月赋》

神秘的磨黑之行

闻一多对刘文典一剑封喉

第十章 血性男儿

站在革命对立面的闻一多

青岛大学的《驱闻宣言》

闻一多与“二家”

第十一章 从学者到“斗士”

陈梦家与吴晗

专业不同心同仇

十字街头异乡客

第十二章 闻一多之死

“斗士”是如何炼成的

谁缔宣和海上盟

子弹穿过头颅

第十三章 残阳如血

胡适归国

谁知明月照沟渠

马神庙旁,一片神鸦社鼓

第十四章 穿越历史之门

研究乌龟壳的人

郭沫若赐给的教训

抗战八年第一书

第十五章 还都南京

山坳里躁动的灵魂

英辞未拟,惜此离思

有情人终成眷属

冲出夔门

81名院士出笼

第十六章 山河崩裂

国宝争夺战

学人抢救计划

金陵王气黯然收

傅斯年出任台大校长

人生长恨水长东

南渡北归.离别(增订本)

目录

第一章 浮海说三千弟子

归骨于田横之岛

傅斯年之死

胡适:青山就是国家

生命的最后机缘

第二章 短兵相接

批胡运动悄然兴起

面对“人民的敌人”

再掀高潮

第三章 胜利的牺牲品

但愿来生不姓胡

万叶千声皆是恨

胡思杜之死

胡适出任院长

第四章 梅贻琦流亡海外之谜

告别清华园

梅贻琦出走内幕

最后的光芒

胡适、梅贻琦之死

第五章 蒋梦麟的凄凉晚景

独立晚更好

徐娘身老谩多情

食少事繁,岂能久乎?

第六章 悲剧的主角

教授生涯的终结

如此江山烟客逝

“叶公超案”最新破译

第七章 最难风雨故人来

代院长李济

郭沫若斥骂董作宾

学术巨人的消失

第八章 池南旧事不堪记

吴金鼎之死

花落春仍在

林徽因之死

陶孟和之死

第九章 高才短命人谁惜

大时代里的曾昭燏

田野考古的第一位女性

改男造女态全新

巷哭江南尽泪痕

灵谷塔下付劫灰

第十章 “铁证”下的亡灵

《海瑞罢官》出笼

引火烧身

投靠胡适的“铁证”

吴晗之死

第十一章 简编桀犬恣雌黄

花落春意尽

国魂消沉史亦亡

庙小神灵大

第十二章 百年驹隙过如驰

中国人的原子弹之梦

一个有志和有趣的人

曾昭抡之死

第十三章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今夜风静不掀起微波

厄运降临

蓝的星,腾起又落下

第十四章 人间热泪已无多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胡康河上的白骨

从芝加哥到南开校园

诗人穆旦之死

第十五章 狂衅覆灭,岂复可言

当年盛事久成尘

清华一把手叶企孙

熊大缜遇害之谜

离奇的C.C.特务案

梁思成与叶企孙之死

第十六章 悲回风

北归残梦终成空

虎落平川

康乐园之会

陈寅恪之死

吴宓之死

绝响

增订版后记

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上下册)

目录

上卷: 从南开到清华

序章 归去来兮

第一章 往事何堪哀

少年南开

庚子之乱与赔款

驻美公使梁诚的先声

第二章 乱世游学梦

尘埃落定

似曾相识燕归来

来者之可追

第三章 走进清华园

从学堂到学校

水木湛清华

清华园里好读书

周诒春的“初恋”

清华改大与校长出走

第四章 来是空言去绝踪

流水的校长

南开“王牌”随风飘逝

圣约翰人卷土重来

第五章 进向大时代的时代

旧学与新知

造就中国领袖人才

清华国学院的创立

第六章 南开系清华园沉浮

曹云祥的回马枪

张彭春败退津门

梅贻琦崛起

第七章 大角逐

国学研究院兴衰

梅贻琦与校长决裂

梁启超大战曹云祥

第八章 逐鹿清华园

罗家伦横空出世

梅贻琦出局

罗家伦与清华革命

第九章 罗家伦的胜败教训

大洗牌

改隶与废除校董运动

干戈突起

第十章 驱逐校长风潮

乔万选校门被拒

吴南轩走避东交民巷

翁文灏代理校长

重返清华园之谜

下卷: 清华校长时代

第十一章 梅贻琦时代的开启

重返清华园

当头一棒

国难家愁

第十二章 黄金时代

群星映照清华园

“通识教育”的波折

教育·学风·师缘

第十三章 御射技艺的复兴与拓展

不窥园到强迫运动

体育的继承和真精神

“拖尸”的兴起与覆亡

第十四章 风雷激

“一二·九”运动

清华罢课风波

军警围剿清华园

第十五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抬棺游行与罢考始末

从西安事变到学生群殴

平津沦陷

第十六章 南渡自应思往事

黔滇路上

风雨联大

跑警报

清华之清

第十七章 烽火中的西南联大

迁校叙永

联大之大

大德敦化

第十八章 艰危岁月

光辉映照下的污垢

时穷节乃现

兼差

第十九章 走向胜利

创办清华服务社

胜利前的决战

在战争里成长

第二十章 “一二·一”惨案

案发

拉锯战

潮起潮落

九年移帐去

第二十一章 多难殷忧新国运

北归一梦原知短

如此匆匆更可悲

梅贻琦南飞之谜

第二十二章 大事因缘

浮槎入海

以启山林的岁月

新竹建校

最难风雨故人来

第二十三章 常留嘉荫咏清华

执掌“教部”

“酒圣”梅贻琦

因缘果报会有时

最后岁月

鸣谢

陈寅恪与傅斯年(全新修订版)

目录

序 独为神州惜大儒

第一章 风云际会

走进清华园

从北大到柏林

北京初会

槎浮海外

第二章 江湖多风波

欧洲行旅

柏林日夜

罗家伦信件披露的隐秘

傅斯年归国

中山大学的暗流

第三章 南北两校园

傅斯年与鲁迅、顾颉刚的冲突

由同窗到寇仇

陈寅恪进清华的背后隐秘

独为神州惜大儒

王国维沉湖

第四章 史语所的第一桶金

元和新脚未成军

内阁大档的“发见”

陈寅恪与内阁大档

第五章 望断天涯路

卢沟桥事变

流亡途中

再别长沙

第六章 南渡记

暂住蒙自

迁往昆明

炸弹下的陈寅恪与傅斯年

第七章 中研院院长争夺战

八方风雨会重庆

来渝只为胡先生

扬子江头流亡客

第八章 纵横天涯马

傅斯年家世情缘

辞别重庆

营救陈寅恪

“杀孔祥熙以谢天下”

第九章 与李庄擦肩而过

骑上虎背的叶企孙

傅斯年与叶企孙之争

李庄不复见

第十章 西北望

乱世策士梦

傅斯年与毛泽东窑洞相会

延安归来

第十一章 千秋耻,终当雪

初闻涕泪满衣裳

代理北大校长

重返平津

第十二章 魂返关塞黑

燕大讲台上的背影

名山事业,流水人琴

陈寅恪失明经过

陈寅恪与蒋介石的因缘

第十三章 生别常恻恻

赴英就医

日暮苍山远

天才造就的事业

第十四章 北归一梦原知短

还都南京

最后的晚餐

去眼池台成永诀

第十五章 斯人独憔悴

醉不成欢惨将别

退守孤岛

傅斯年之死

第十六章 残阳如血

南国的冬日

闭口休谈作哑羊

续命河汾志未休

留命任教加白眼

著书唯剩颂红妆

第十七章 遗恨塞乾坤

汪篯、向达之死

傅斯年家族的毁灭

陈寅恪之死

再版后记

全新增订版后记

那时的先生

目录

序言 长沟流月去无声

序章

第一章 沦陷与流亡

逃出北平

清华园结义

殷墟考古发掘

第二章 南渡自应思往事

长沙、长沙

今天到了昆明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

第三章 扬子江头第一古镇

三大家族的合纵连横

从昆明到李庄

“研究院吃人”事件

第四章 险象环生的山坳

揭开“吃人”的秘密

清华校长梅贻琦李庄遇匪

史语所被劫案

第五章 李庄剿匪记

同济校友与兵工制造

川南匪患

沉尸扬子江

第六章 乱离之世

金岳霖来到李庄

林徽因的病与老金的情

傅斯年辞职别重庆

第七章 悲伤年代

傅斯年上书蒋介石

历史深处的又一件隐秘

悲情李济

第八章 自由中国的心脏

李约瑟的李庄之行

傅斯年与李济的冲突

李霖灿:从圣地归来

第九章 国土重光

十万青年十万军

胜利前后

夏鼐被劫案

“江南才女”愤而离去

第十章 我东曰归,我情依迟

波兰籍教授魏特之死

同济大学校内纷争

校长易人

同济归海

第十一章 南望北归

英辞未拟,惜此离思

婚恋,山东人就爱干这种事

还都南京

第十二章 抉择

再南渡

北归故园

不思量,自难忘

代后记:《南渡北归》的先声之作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