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书名页
版权页
《穴位埋线疗法》编委会
李序
前言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穴位埋线疗法的历史渊源、发展方向和历史贡献
一、历史渊源
二、穴位埋线发展的两次飞跃
三、穴位埋线的发展方向
四、穴位埋线的历史贡献
第二节 穴位埋线疗法的理论基础
一、穴位埋线的中医理论基础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二、留针理论是穴位埋线的理论基础之一
三、现代医学成果是穴位埋线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穴位埋线疗法的作用机理
一、中医学理论对埋线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穴位埋线的认识
三、穴位埋线疗法自身的认识
(一)调节人体动态平衡
(二)针刺作用
(三)留针及埋针刺激的长效作用
(四)穴位封闭的作用
(五)放血疗法的作用
(六)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效应
(七)组织疗法效应
(八)复合刺激作用
第四节 穴位埋线疗法的作用
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三、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四、调节机体免疫力
第二章 穴位埋线的工具
第一节 穴位埋线工具的演变
一、砭石时期
二、九针时期
三、毫针
四、现代针
五、专用埋线工具
第二节 穴位埋线工具及操作方法
一、套管针埋线法
二、医用缝合针埋线法
三、埋线针埋线法
四、手术刀埋线法
五、注射器注射针头埋线法
六、一次性无菌微创埋线针埋线法
七、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法
第三节 穴位埋线的线体介绍
一、医用羊肠线
二、改性羊肠线
三、埋线用胶原蛋白线
(一)胶原蛋白线的类别
(二)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的特点
(三)胶原蛋白线与羊肠线的比较
四、高分子聚合物埋线
五、其他埋线
第三章 穴位埋线技术操作
第一节 穴位埋线术前准备
一、针的选择
二、针法练习
三、明确诊断,熟悉病人
(一)全面仔细了解病人
(二)全面评估病人的身体状态
(三)明确诊断
第二节 穴位埋线定位定点
一、定位
(一)卧位——埋线的最佳体位
(二)卧位的选择
(三)坐位的选择
二、定点
第三节 无菌操作
一、无菌原则
(一)病人皮肤准备
(二)治疗部位的消毒要求
二、对医护入员的无菌术要求
(一)一般要求
(二)特殊要求
第四节 穴位埋线基本技法
一、持针法
二、定向
三、进针法
四、快速刺入,慢速推进
五、体会层次感
六、治神与得气
七、留针与出针
第五节 穴位埋线手法
一、基本手法
二、辅助手法
三、手法的轻重
第六节 穴位埋线特殊技法
一、穿刺是埋线操作的核心技术
二、切摆是埋线的两个运动形式
三、纵切、纵摆、横切、横摆是四个基本动作
四、选择切摆的原则
五、特殊技法操作必须注意的事项
(一)选择适当的埋线针具
(二)把握住针具的支点
(三)控制好针刃切割力度
(四)控针技能是埋线操作技能的顶级水平
第七节 把握好埋线操作的“度”
一、针具刺入的角度
二、刺入过程的力度
三、针具刺入的深度
四、埋线治疗的强度
五、针刃松解的程度
六、埋入线体的长度
第八节 针刺宜忌以及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一、针刺宜忌
(一)部位的宜忌
(二)体质的宜忌
(三)病情的宜忌
(四)时间的宜忌
二、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一)滞针
(二)弯针
(三)断针
(四)晕针
(五)血肿
(六)后遗感
(七)刺伤脏器
(八)周围神经损伤
第九节 穴位埋线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
一、疼痛
(一)轻微疼痛
(二)较重的疼痛
(三)炎症性疼痛
(四)预防
二、眩晕乏力
(一)原因与表现
(二)处理
(三)预防
三、出血和血肿
(一)原因
(二)临床表现
(三)处理和预防
四、神经损伤
(一)原因
(二)表现
(三)处理
(四)预防
五、发热
(一)吸收热
(二)其他原因发热
(三)预防
六、感染
(一)原因
(二)临床表现
(三)处理
(四)预防
第四章 穴位埋线常用穴位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穴
一、中府(肺募穴)
二、尺泽(合穴)
三、鱼际(荥穴)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穴
一、合谷(原穴)
二、曲池(合穴)
三、臂臑
四、肩髃
五、口禾醪
六、迎香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穴
一、四白
二、地仓
三、颊车
四、下关
五、梁门
六、滑肉门
七、天枢(大肠募穴)
八、外陵
九、归来
十、梁丘(郄穴)
十一、足三里(合穴)
十二、上巨虚(大肠下合穴)
十三、下巨虚(小肠下合穴)
十四、丰隆(络穴)
十五、解溪(经穴)
十六、内庭(荥穴)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穴
一、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二、三阴交
三、阴陵泉(合穴)
四、血海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穴
一、极泉
二、神门(输穴,原穴)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穴
一、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二、养老(郄穴)
三、天宗
四、天容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穴
一、大杼(骨会)
二、肺俞(背俞穴)
三、心俞(背俞穴)
四、膈俞(血会)
五、肝俞(背俞穴)
六、胆俞(背俞穴)
七、脾俞(背俞穴)
八、胃俞(背俞穴)
九、肾俞(背俞穴)
十、气海俞
十一、大肠俞(背俞穴)
十二、关元俞
十三、小肠俞(背俞穴)
十四、膀胱俞(背俞穴)
十五、次醪
十六、承扶
十七、委中(合穴)
十八、秩边
十九、承山
二十、申脉(八脉交会穴,通阳硚脉)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穴
一、涌泉(井穴)
二、然谷(荥穴)
三、太溪(输穴,原穴)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穴
一、曲泽(合穴)
二、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
三、劳宫(荥穴)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穴
一、中渚(输穴)
二、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
三、支沟(经穴)
四、三阳络
五、肩醪
六、翳风
七、耳和醪
八、丝竹空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穴
一、阳白
二、风池
三、肩井
四、带脉
五、环跳
六、风市
七、阳陵泉(合穴,筋会)
八、足临泣(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穴
一、太冲(输穴,原穴)
二、章门(脾募穴,脏会穴)
三、期门(肝募穴)
第十三节 督脉穴
一、长强(络穴)
二、腰阳关
三、命门
四、至阳
五、大椎
六、百会
七、水沟
八、印堂
第十四节 任脉穴
一、曲骨
二、中极(膀胱募穴)
三、关元(小肠募穴)
四、气海(肓之原穴)
五、水分
六、下脘
七、中脘(胃募穴,腑会穴)
八、鸠尾(络穴,膏之原穴)
九、膻中(心包募穴,气会穴)
十、天突
第十五节 经外奇穴及新穴
一、四神聪
二、太阳
三、牵正
四、子宫
五、定喘
六、夹脊
七、腰眼
八、腰痛点
九、百虫窝
十、阑尾
十一、星状神经节
第十六节 埋线用董氏奇穴
一、头面部
正会穴
镇静穴
水通穴
水金穴
鼻翼穴
二、手掌部
重子穴
重仙穴
上白穴
大白穴
灵骨穴
手解穴
三、臂部
其门穴
其角穴
其正穴
肠门穴
肝门穴
心门穴
肩中穴
四、小腿部
正筋穴
正士穴
腑肠穴
天皇穴
肾 关
地皇穴
人皇穴
五、大腿部
通关穴
通肾穴
通胃穴
通背穴
明黄穴
其黄穴
驷马中穴
解 穴
失音穴
第十七节 埋线用靳三针
一、四神针
二、智三针
三、脑三针
四、颞三针
五、定神针
六、晕痛针
七、面肌针
八、叉三针
九、面瘫针
十、突三针
十一、眼三针
十二、鼻三针
十三、耳三针
十四、手三针
十五、足三针
十六、手智针
十七、足智针
十八、肩三针
十九、膝三针
二十、腰三针
二十一、颈三针
二十二、背三针
二十三、踝三针
二十四、坐三针
二十五、痿三针
二十六、脂三针
二十七、胃三针
二十八、肠三针
二十九、胆三针
三十、尿三针
三十一、阳三针
三十二、阴三针
三十三、闭三针
三十四、脱三针
三十五、脑呆针
三十六、肥三针
三十七、痫三针
三十八、褐三针
第十八节 阿是穴
第五章 常见病的穴位埋线治疗
(一)选穴原则
(二)配穴方法
(三)特定穴在处方中的作用
五输穴穴歌
原穴穴歌
络穴穴歌
郄穴穴歌
俞穴穴歌
募穴穴歌
下合穴穴歌
八会穴穴歌
八脉交会穴穴歌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
三、支气管哮喘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
一、高血压病
二、冠心病
三、心律失常
四、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五、高脂血症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一、慢性胃炎
二、消化性溃疡
三、胃下垂
四、膈肌痉挛
五、慢性胆囊炎
六、胆囊结石
七、慢性病毒性肝炎
八、溃疡性结肠炎
九、直肠脱垂
十、便秘
十一、痔疮
第四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一、慢性肾炎
二、泌尿系结石
三、遗尿症
四、尿失禁
五、前列腺炎
六、阳痿
七、早泄
第五节 运动系统疾病
一、颈椎病
二、肩周炎
三、颈肩肌筋膜炎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
五、腰椎骨质增生
六、风湿性关节炎
七、骨性关节炎
八、骨质疏松症
九、梨状肌综合征
第六节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一、面神经麻痹
二、面肌痉挛
三、三叉神经痛
四、神经性头痛
五、偏头痛
六、失眠
七、神经衰弱
八、抑郁症
九、癫痫
十、躁狂症
十一、精神分裂症
十二、帕金森病
十三、小儿脑瘫
第七节 妇科疾病
一、乳腺增生
二、慢性盆腔炎
三、痛经
四、闭经
五、经前期综合征
六、月经过少
七、月经过多
八、月经后期
九、多囊卵巢综合征
十、卵巢早衰(卵巢储备功能低下)
十一、不孕症
十二、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
第八节 皮肤、五官科疾病
一、慢性荨麻疹
二、神经性皮炎
三、牛皮癣
四、白癜风
五、脱发
六、口腔溃疡
七、慢性中耳炎
八、耳鸣耳聋
九、梅尼埃病
十、鼻炎
十一、鼻窦炎
十二、慢性咽炎
第九节 风湿、免疫、内分泌科疾病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强直性脊柱炎
三、硬皮病
四、甲状腺功能亢进
五、甲状腺囊肿
六、糖尿病
七、慢性疲劳综合征
第六章 埋线美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埋线美容的概念
二、埋线美容的渊源
第二节 容及颜埋衰线老美和容面机部理色斑的病因病机
一、容颜衰老和面部色斑的病因病机
二、埋线美容的机理
第三节 埋线美容祛斑的应用原则
一、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正确应用埋线美容
二、埋线美容常用穴位
三、埋线美容的配穴原则
第四节 常见损容性疾病的埋线治疗
一、黄褐斑
二、痤疮
三、湿疹
四、肥胖症
第五节 辨证埋线美容的几种常见证型
一、八纲辨证埋线美容
二、气血津液辨证埋线美容
三、脏腑辨证埋线美容
四、结语
附录一 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埋线术
一、星状神经节的解剖和生理
二、星状神经节刺激的作用机制
三、操作方法: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埋线术
四、适应证
五、并发症
六、禁忌证
七、注意事项
附录二 蝶腭神经节埋线术
一、应用解剖
二、操作方法
三、讨论
四、展望
附录三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