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沈绍功临证经验辑要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5.90购买纸书

112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9

作       者:韩学杰,沈宁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3-01

字       数:20.6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是韩学杰、沈宁、连智华等根据沈绍功在沈氏女科经验讲授班中的数次讲稿编辑整理而成,书中分别讲述了辨证与论治的具体方法。本书分为四章,*章是辨证精要,从五部分讲述了辨证的具体方法。第二章是论治精要,从六部分讲述了论治的具体方法。第三章是各科治要,从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骨伤科、肛肠科、肿瘤科具体讲述了治要方法。第四章是疑难病治要,具体涉及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外感病。<br/>【作者】<br/>沈绍功,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胸痹急症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韩学杰,女,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标准规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沈宁,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著名心病专家沈绍功教授嫡传弟子。 连智华,女,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师从著名心病专家沈绍功教授。<br/>
目录展开

沈绍功临证经验辑要

序一

序二

自序

前 言

目 录

绪 论

第一章 辨证精要

第一节 问诊重“两口”

第二节 舌脉金标准

一、脉诊

1.主脉

(1)浮脉

(2)沉脉

(3)滑脉

(4)涩脉

(5)弦脉

(6)迟脉

(7)数脉

(8)细脉

(9)结代促脉

2.兼脉

二、舌诊

1.舌苔

(1)观色泽

(2)观厚薄

(3)观润燥

2.舌质

(1)查色泽

(2)查胖瘦

第三节 虚证分四类定五位

第四节 实证区分八邪

一、六淫

1.风邪

(1)外风

(2)内风

2.寒邪

(1)外寒

(2)内寒

3.火邪

(1)外火

(2)内火

二、痰浊

1.狭义的痰

(1)寒痰

(2)热痰

(3)燥痰

(4)湿痰

2.广义的痰

(1)痰迷心窍

(2)痰停少阳

(3)痰浊中阻

(4)痰窜经络

(5)痰阻四肢

三、水饮

1.溢饮

2.支饮

3.悬饮

4.痰饮

四、湿邪

五、滞邪

1.气滞

2.气逆

(1)肺气上逆

(2)胃气上逆

(3)肝气上逆

六、血瘀

1.判断血瘀的3个指标

(1)局部血结证

(2)全身血滞证

(3)离经血溢证

2.血瘀的6个证类

(1)气滞血瘀

(2)寒凝血瘀

(3)热结血瘀

(4)气虚血瘀

(5)阳衰血瘀

(6)阴亏血瘀

3.血瘀的5个定位

(1)瘀阻于心

(2)瘀阻于肝

(3)瘀阻于肺

(4)瘀阻于腹

(5)瘀阻于四肢

七、食阻

八、虫积

(1)蛔虫证

(2)蛲虫证

(3)绦虫证

第五节 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

第二章 论治精要

第一节 巧配法则

一、虚证补法六要

1.健脾不如补肾

2.补肾实为调肾

3.宜用温润,慎用温燥,滋阴防腻

4.间治取效

5.补而不滞

6.丸药缓图

二、实证泻法六要

1.先调中焦

2.给邪出路

3.疏通为宜

4.重视反佐

5.注意引经

6.中病即止

三、活用扶正祛邪

四、重视升清降浊

五、肝脾制化乘侮

六、祛风不忘和胃

七、心肾对立统一

八、论治宜活

1.原则要活

2.要注意透表

3.要重视分利

4.要强调扶正

5.虚证补脾不如调肾

6.实证要痰瘀同治

第二节 补虚36则

一、补气法

1.单纯补气法

2.益气升提法

3.益气固表法

4.补益心脾法

5.补气摄血法

6.补气固脱法

7.补心安神法

8.补气行血法

9.补益心肺法

10.补肺健脾法

二、养血法

1.单纯养血法

2.养血安神法

3.气血双补法

4.增液生津法

5.滋阴安神法

6.滋阴润肺法

7.清肺润燥法

8.滋养胃阴法

9.滋补肝血法

10.滋阴潜阳法

11.滋阴降火法

12.滋补肾阴法

13.交通心肾法

14.补肾益精法

15.补肾固摄法

16.补益肺肾法

三、温阳法

1.温经活血法

2.回阳救逆法

3.温运脾阳法

4.温补脾肾法

5.温脾行水法

6.温阳化水法

7.温补肾阳法

8.补肾纳气法

9.暖肝散寒法

10.疏肝健脾法

第三节 泻实45则

一、汗法

1.辛温解表法

2.辛凉解表法

3.滋阴解表法

4.益气解表法

5.祛痰解表法

6.清热解表法

7.通下解表法

8.祛暑解表法

二、下法

1.泻火攻下法

2.温通攻下法

3.润肠缓下法

4.峻下逐水法

5.破血逐瘀法

6.降火逐痰法

7.泻下驱虫法

三、和法

1.和解表里法

2.调和营卫法

3.疏肝理气法

4.疏肝和胃法

5.抑木扶土法

6.和胃降气法

7.降气定喘法

8.降逆止呕法

四、温法

1.温肺祛痰法

2.温化痰饮法

3.温阳利水法

4.温经通络法

五、清法

1.清热泻火法

(1)导赤清心法

(2)清热泻肺法

(3)泻火清肝法

(4)降火清胃法

2.清热解毒法

3.清热利湿法

4.清热生津法

5.清营凉血法

6.清营开窍法

7.清暑利湿法

8.清热涤痰法

9.清热滋阴法

六、消法

1.燥湿祛痰法

2.软坚祛痰法

3.涤痰开窍法

4.芳香化湿法

5.祛风胜湿法

6.苦温燥湿法

7.淡渗利湿法

8.消导和中法

9.活血化瘀法

第四节 95味药的妙用

1.补药上品参类,用时应选择

2.补气首选黄芪

3.茯苓药食同用

4.炒白术运脾胜于健脾

5.扁豆衣补气强于化湿

6.仙鹤草扶正优于止血

7.黄精玉竹有别

8.何首乌降脂,通便又乌发

9.熟地黄慎用,生地黄多用

10.山药代食降糖

11.杜仲阴阳双补

12.桑寄生可以强心

13.灵芝补心,消脂又抗癌

14.沙参南北有异

15.麦冬可滋心阴

16.女贞子养阴且滑肠

17.牛膝川怀大别

18.川断腰肾专药

19.当归妇科主药

20.鹿茸不能乱用,角霜提倡多用

21.桂枝与肉桂

22.三七养血和血

23.丹参功同四物

24.川芎活血而透窍

25.泽兰活血而利水

26.水蛭无毒

27.地龙剔络祛风湿

28.王不留行活血而疗肾病

29.苏木巧解心痛

30.鸡血藤和血效药

31.牡丹皮清肝泻火

32.芍药区别投用

33.四种柴胡各有所主

34.枳壳破而不伤

35.菖蒲不仅开窍而且消导

36.郁金理气和血

37.陈皮类的运用

38.香附镇痛主药

39.川楝子清肝

40.延胡索疗痛

41.木香和胃醒脾

42.薤白止心痛用酒作引子

43.瓜蒌全用为宜

44.贝母之别

45.胆星之功

46.葶苈子祛痰须炒用

47.三苏分用

48.桑白皮泻肺力专

49.夏枯草泻肝力宏

50.金钱草利肝湿

51.山楂消食活血又降脂

52.神曲消食健胃又理气

53.麦芽平缓消导

54.鸡内金消食怕热

55.莱菔子降压不降气

56.钩藤降血压后下

57.苡仁化湿要生用

58.泽泻利湿降脂

59.车前草优于车前子

60.白花蛇舌草清热利尿不伤胃

61.茵陈清热利湿要后下

62.石韦升血象防伤肾

63.海藻软坚治肾炎

64.蛤壳祛痰除苔腻

65.慈菇散结消肿块

66.黄连止心悸

67.黄芩除湿疹

68.黄柏停梦遗

69.知母降血糖

70.栀子通便秘

71.苦参宁悸伤脾胃

72.公英消炎可健胃

73.草决明润肠良药

74.海参肠治痫奇药

75.葛根强心

76.芦根清肺

77.青蒿退热须后下

78.菊花类巧用

79.竹子类分用

80.蛇床子并非仅仅燥湿止痒

81.益母草不只用于妇科

82.老鹳草专疗腰痛肢麻

83.伸筋草缓解肌肉紧张

84.酸枣仁生用兴奋

85.五倍子降糖涩胃

86.生牡蛎软坚祛痰

87.生龙骨宁神止悸

88.珍珠母平肝降压

89.白鲜皮止痒缓斑

90.大黄不在通便在泄热

91.防风不仅是风药

92.连翘不仅是表药

93.金银花炭消炎力强

94.藿香鲜用力宏

95.生姜分类而用

第五节 名方奇用

1.仲景创35首止吐方

2.健脾祖方四君子汤类

3.补肾效方地黄汤类

4.养血良方四物汤类

5.通腑首方承气汤类

6.清气主方白虎汤类

7.温通要方桂枝汤类

8.回阳经方四逆汤类

9.除烦名方栀子豉汤类

10.泻心汤类的应用

11.建中汤类的运用

12.大小青龙汤应用之别

13.大小柴胡汤病位之分

14.大小陷胸汤破开之异

15.痰浊主方温胆汤

16.化瘀主方逐瘀汤

(1)血府逐瘀汤

(2)膈下逐瘀汤

(3)少腹逐瘀汤

(4)身痛逐瘀汤

17.消食主方保和丸

18.利湿主方三仁汤

19.退肿主方五苓散

20.除淋主方萆薢分清饮

21.镇痛主方金铃子散

22.解郁主方越鞠丸

23.安眠主方酸枣仁汤

24.养阴主方增液汤

25.荆防败毒散替代麻黄汤辛温解表

26.辛凉解表仍沿用银翘桑菊

27.抗链丸消咽喉炎

28.阳和汤宁心悸

29.补心丹提心率

30.心衰效方葶苈大枣泻肺汤

31.三参饮治心肝病

32.瓜蒌薤白白酒汤的应用区分

33.珍决汤降压

34.大雄丸止头痛

35.百合固金汤退虚热

36.参苓白术散降血糖

37.归脾汤止汗

38.二仙汤调整内分泌紊乱

39.良附丸治胃脘痛

40.乌贝散消溃疡病

41.四逆散排胆石

42.苇茎汤疗肺癌

43.桂枝茯苓丸消子宫肌瘤

44.艾附暖宫丸可种子

45.平胃散治体胖不孕

46.补中益气汤定胎漏

47.五子衍宗丸疗不育

48.五子饮祛湿毒

49.四妙丸疗丹毒

50.颠倒散外敷可治痤疮酒渣鼻

51.手足皲裂醋泡方

52.乌梅丸妙用

第六节 38种病的巧治

1.老年感冒

(1)分清风寒、风热

(2)助以透窍

(3)分利排邪

(4)注意和胃

(5)补气扶正

2.经期感冒

(1)投“小柴胡汤”和解表里

(2)调经为要

(3)扶土抑木

(4)分利排泄

(5)引入肝经

3.湿温

(1)湿遏卫气证

(2)邪伏膜原证

(3)湿郁中焦证

(4)湿热蕴毒证

(5)痰蒙心包证

(6)下注膀胱证

(7)热重于湿证

4.高血压

5.脑卒中

6.糖尿病

7.痛证

(1)疼痛性质

(2)疼痛部位

(3)疼痛病种

8.胃炎

9.肝炎

10.肾炎

11.结肠炎

12.关节炎

13.泌尿系感染

14.月经病

(1)四大治法

(2)分期论治

15.带下病

16.不孕

17.不育

18.胎漏

19.更年期综合征

20.乳腺增生

21.癌瘤

22.血证

23.郁证

24.汗证

25.淋证

26.便秘

27.小儿食阻

28.痈疽疖疔

29.骨伤病

30.湿疹

31.痤疮

32.荨麻疹

33.牛皮癣

34.鼻炎

35.内眼病

36.耳鸣

37.齿衄

38.咽痛

第三章 各科治要

一、外科治要

1.注意苦寒伤胃

2.毒邪要给出路

3.扶正才能解毒

4.引经增强疗效

5.处置湿毒为患

6.发挥外治优势

二、妇科治要

1.分期调经

(1)经前调气

(2)经期调血

(3)经后调肾

2.痛经的内服外治法

(1)寒凝胞宫证

(2)肝郁血滞证

(3)营血亏虚证

3.按色止带

4.增生要温通

5.不孕调肾

6.不育利湿

7.保胎重本

8.胎前宜清

9.产后要温

10.妇科病师传效方

(1)保胎先补肾,补肾先滋阴

(2)妊娠恶阻降中寓安

(3)产后节楚以温通立法

(4)产后乳痈既补托又活络

(5)产后下乳最宜

(6)崩漏宜升提并生新

(7)痛经应温通并解郁

(8)外阴白斑熏洗外涂

(9)外阴瘙痒清利湿热

(10)妇人减肥治重燥湿利尿

(11)妇人雀斑,内服滋阴降火,外敷祛斑奶

(12)妇人低热甘温为治

三、儿科治要

1.治重消导

2.辨便论治

3.退热辨证

4.惊厥祛痰

5.儿科食疗

四、五官科治要

1.眼科要滋水涵木

2.喉科滋肾利咽

3.耳科平肝利湿

4.牙科养胃清火

5.鼻科润肺通窍

五、皮肤科治要

1.皮肤治重肺肠

2.虚证滋补肝肾

3.实证清利湿热

六、骨伤科治要

1.骨伤科脾肾同治

2.疗伤要活血化瘀

3.增效辅以外敷

七、肛肠科治要

1.肛肠病解毒为主

2.肛肠病润便为先

3.扶正才能祛邪

八、肿瘤科治要

1.肿瘤首抓胃气为本

2.抑癌必先调肾

第四章 疑难病治要

第一节 冠心病

一、冠心病中医病名

二、冠心病中医证类

三、冠心病从痰论治

四、冠心病中医综合治疗

第二节 中风

一、中风的分类和病因病机

二、中风分3期

三、中风有5个变证

四、中风病从痰论治

第三节 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中医传统证治

二、糖尿病治则应转为益气为主

三、提高疗效的7个关键

1.阴阳互根

2.脏腑相关

3.虚实关系

4.天时人和

5.针灸

6.配合降血糖的药物

四、糖尿病的6个并发症

1.冠心病

2.末梢神经炎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包括更年期综合征

4.泌尿系感染

5.肾动脉硬化

6.皮肤疖肿

第四节 外感病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