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第二册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68.60购买纸书

199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01

字       数:16.6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本书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编写的指导中医内科各级医师诊断治疗行为的医疗文件。包括内科四十余个常见病种。<br/>【作者】<br/>中华中医药学会是我国成立早、规模的中医药学术团体。中华中医药学会受业务主管部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与监督管理。学会办事机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是全国中医药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及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预防、康复、保健、生产、经营等单位自愿结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中医药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纽带,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中医药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序言

目录

T/CACM 1160—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功能性腹胀

前言

引言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功能性腹胀

1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2.1 功能性腹胀 Functional bloating

3  临床诊断

3.1  西医诊断

3.1.1  诊断标准

3.2  中医诊断

3.2.1  病名诊断

3.2.2  证候诊断

3.2.2.1  饮食停滞证

3.2.2.2  肝胃不和证

3.2.2.3  湿热壅滞证

3.2.2.4  气滞血瘀证

3.2.2.5  脾虚气滞证

3.2.2.6  脾胃虚寒证

3.2.2.7  寒热错杂证

3.3  鉴别诊断

3.3.1  痞满

3.3.2  腹痛

3.3.3  积聚

3.3.4  鼓胀

4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

4.1  分型论治

4.1.1  饮食停滞证

4.1.2  肝胃不和证

4.1.3  湿热壅滞证

4.1.4  气滞血瘀证

4.1.5  脾虚气滞证

4.1.6  脾胃虚寒证

4.1.7  寒热错杂证

4.2  其他疗法

4.2.1  针刺、耳穴疗法

4.2.1.1  针刺疗法

4.2.1.2  耳穴疗法

4.2.2  推拿疗法

4.2.3  穴位贴敷疗法

4.2.4  埋线疗法

4.2.5  湿敷疗法

4.3  预防与调护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南质量方法学策略

A.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

A.2  质量评价和证据强度

A.2.1  文献质量评价

A.2.2  证据评价分级

A.3  推荐等级

A.4  指南工具的评价

附录B(资料性附录)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MINORS评价条目(适用于非随机对照试验)

附录D(资料性附录)文献分级与推荐强度表

参考文献

T/CACM 1169—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右心衰竭)

前言

引言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右心衰竭)

1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2.1 喘证 Gasp syndrome

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右心衰竭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nd right heart failure

3  临床诊断

3.1  病史及危险因素

3.2  中医诊断

3.2.1  中医病名诊断

3.2.2  证候诊断[1,5-7]

3.2.2.1  急性发作期

3.2.2.2  稳定期

3.2.2.3  兼证

3.3  西医诊断

3.3.1  临床表现

3.3.2  体征

3.3.3  心功能分级

3.3.4  辅助检查

3.4  鉴别诊断

3.4.1  中医鉴别诊断[1,8]

3.4.2  西医鉴别诊断[4,9-10]

4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

4.1  治疗原则

4.2  分型论治

4.2.1  急性发作期

4.2.1.1  外寒内饮证

4.2.1.2  痰浊壅肺证

4.2.1.3  痰热阻肺证

4.2.1.4  水饮凌心证

4.2.2  稳定期

4.2.2.1  气阴两虚证

4.2.2.2  肺脾肾虚证

4.2.3  兼证

4.2.3.1  瘀证

4.2.3.2  蒙闭神窍证

4.3  其他中医治疗

4.3.1  针刺治疗

4.3.2  艾灸治疗

4.3.3  穴位贴敷

4.3.4  拔罐治疗

4.4  合理氧疗(夜间氧疗、长期家庭氧疗)

4.5  康复治疗

4.6  预防与调摄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南质量方法学策略

A.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

A.2  文献筛选和评价

A.3  证据级别与推荐强度

A.4  评议和咨询过程

A.5  修改和更新

附录B(资料性附录)摘要表及各评价表

B.1  Abstract form摘要表

B.2 证据评价

B.3  指南评价

参考文献

T/CACM 1170—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肺动脉高压

前言

引言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肺动脉高压

1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2.1 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

2.2 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e to lung disease and/or hypoxia

2.3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2.4 喘证 Dyspnea

2.5 肺胀 Lung distention

2.6 胸痹 Chest discomfort

3  临床诊断

3.1  西医诊断

3.1.1  诊断标准

3.1.2  临床表现

3.1.3  分类

3.1.4  诊断方法

3.1.5  关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1-2]

3.2  中医诊断

3.2.1  病名诊断

3.2.2  证候诊断

3.2.2.1  气虚血瘀痰阻证

3.2.2.2  瘀阻肺络证

3.2.2.3  肺肾气虚证

3.2.2.4  阳虚水泛证

4  临床治疗与推荐意见

4.1  分型论治

4.1.1  气虚血瘀痰阻证

4.1.2  瘀阻肺络证

4.1.3  肺肾气虚证

4.1.4  阳虚水泛证

4.2  中成药

4.3  其他疗法

4.3.1  针灸疗法

4.3.1.1  针刺疗法

4.3.1.2  灸法

4.3.2  熨法

5  预防与调护

5.1  预防

5.2调护[1,21-22,35]

附录A(资料性附录)制定方法说明

A.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

A.2  质量评价和证据强度

A.2.1  文献质量评价

A.2.2  证据评价分级和文献推荐级别

A.3  起草与评审

A.4  利益冲突声明

A.5  其他

附录B(资料性附录)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MINORS评价条目(适用于非随机对照试验)

附录D(资料性附录)Newcastle-OttawaScale(NOS)评价标准量表

D.1  NOS评价标准(队列研究)

D.1.1  队列的选择

D.1.1.1  暴露队列的代表性

D.1.1.2  非暴露队列的选择

D.1.1.3  暴露的确定

D.1.1.4  研究开始时没有研究对象已经发生研究的疾病

D.1.2  可比性

D.1.2.1  暴露队列和非暴露队列的可比性(设计和分析阶段)

D.1.3  结果

D.1.3.1  结果的测定方法

D.1.3.2  对于所研究的疾病,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

D.1.3.3  随访的完整性

D.2  NOS评价标准(病例对照研究)

D.2.1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选择

D.2.1.1  病例的定义和诊断是否恰当

D.2.1.2  病例的代表性

D.2.1.3  对照的选择

D.2.1.4  对照的定义

D.2.2  可比性

D.2.3  暴露

D.2.3.1  暴露的调查和评估方法

D.2.3.2  病例和对照的暴露是否采用了相同的确定方法

D.2.3.3  无应答率

参考文献

T/CACM 1187—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暑温

前言(修订)

引言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暑温

1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2.1 暑温 Summer-heat disease

3  临床诊断

3.1  中医诊断

3.1.1  病名诊断

3.1.2  证候诊断

3.1.2.1  诊断原则

3.1.2.2  轻症

3.1.2.3  重症

3.2  西医诊断

3.2.1  诊断标准

3.3  中医鉴别诊断

3.3.1  湿温

3.3.2  疫毒痢

4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

4.1  辨证论治

4.1.1  辨证原则

4.1.2  轻症

4.1.2.1  暑入阳明证

4.1.2.2  暑伤津气证

4.1.2.3  暑伤肺络证

4.1.3  重症

4.1.3.1  暑入心营证

4.1.3.2  暑热动风证

4.1.3.3  暑热动血证

4.2  善后调治

4.3  其他疗法

4.3.1  食疗

4.3.2  针刺疗法

4.3.2.1  体针疗法

4.3.2.2  耳针疗法

4.4  预防与调护

4.4.1  预防

4.4.2  调护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南质量方法学策略

A.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

A.2  质量评价和证据强度

A.2.1  文献质量评价

A.2.2  证据评价分级

A.3  推荐等级

A.4  指南工具的评价

附录B(资料性附录)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MINORS评价条目(适用于非随机对照试验)

参考文献

T/CACM 1198—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前言

引言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1  范围

2  术语与定义[1-3]

2.1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

3  临床诊断[1-3]

3.1  西医诊断

3.1.1  病史

3.1.2  临床表现

3.1.3  实验室检查

3.2  中医诊断

3.2.1  病名诊断

3.2.2  证候诊断[4-10]

3.2.2.1  风邪恋肺证

3.2.2.2  痰湿蕴肺证

3.2.2.3  肺气不足证

3.2.2.4  肺阴不足证

3.3  鉴别诊断

3.3.1  感染后咳嗽

3.3.2  咳嗽变异型哮喘

3.3.3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3.3.4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3.3.5  药物引起的咳嗽

4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

4.1  分型论治

4.1.1  风邪恋肺证

4.1.2  痰湿蕴肺证

4.1.3  肺气不足证

4.1.4  肺阴亏耗证

4.2  其他治疗

4.2.1  体针疗法[24]

4.2.2  艾灸疗法

4.2.3  穴位敷贴疗法

4.2.4  耳穴疗法[22-24]

5  预防与调护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南质量方法学策略

A.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

A.2  质量评价和证据强度

A.2.1  文献质量评价

A.2.2  证据评价分级

A.3  推荐等级

A.4  指南工具的评价

A.5  其他

附录B(资料性附录)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MINORS评价条目(适用于非随机对照试验)

附录D(资料性附录)Cochrane风险评价准则及评估方法

附录E(资料性附录)Cochrane单个研究及多个研究中主要结局指标偏倚风险的总体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T/CACM 1204—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肺痈

前言

引言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肺痈

1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2.1 肺痈 Lung abscess

3  临床诊断

3.1  中医诊断

3.1.1  诊断原则

3.1.2  初期

3.1.3  成痈期

3.1.4  溃脓期

3.1.5  恢复期

3.2  西医诊断

3.3  诊断要点[3,4]

3.4  鉴别诊断

3.4.1  风温肺热病

3.4.2  肺痿

3.4.3  肺痨

3.4.4  肺癌

4  临床治疗与推荐意见

4.1  分期论治

4.1.1  治疗原则

4.1.2  论治

4.1.2.1  初期

4.1.2  成痈期

4.1.3  溃脓期

4.1.4  恢复期

4.2  主要治法

4.2.1  清热解毒法

4.2.2  祛瘀排脓法

4.2.3  泻肺平喘法

4.2.4  行气活血法

4.2.5  补气养阴法

4.2.6  养阴生津法

4.2.7  凉血止血法

4.3  西医治疗[4]

4.3.1  抗菌药物治疗

4.3.2  痰液体位引流

4.3.3  其他治疗

4.3.4  外科治疗

4.4  单方治疗

4.5  预防与调护[35-37]

5  疗效评价标准[2]

6  演变与预后

附录A(资料性附录)修订方法说明

A.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

A.1.1  计算机检索选用的数据库

A.1.2  计算机检索的详细策略

A.1.2.1  英文检索

A.1.2.2  中文检索

A.1.2.3  古代文献检索

A.2  质量评价和证据强度

A.2.1  文献质量评价

A.2.2  证据强度分级

A.3  推荐等级

A.3.1  GRADE系统将推荐等级分为强或弱

A.3.2  决定推荐强度的四个角度(具体见附录F)

A.4  起草和评审

A.5  指南实用性

A.6  指南推广

A.7  指南更新计划

A.8  经费情况

A.9  利益冲突声明

附录B(资料性附录)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NOS量表

附录D(资料性附录)NICE病例系列质量评价量表

附录E(资料性附录)基于证据体的临床研究证据分级标准

附录F(资料性附录)决定推荐强度的四个角度

参考文献

T/CACM 1209—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胃息肉病

前言

引言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胃息肉病

1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2.1 胃息肉病 Gastric polyps

3  临床诊断

3.1  西医诊断

3.1.1  临床表现

3.1.2  内镜检查

3.1.3  X线钡剂检查

3.1.4  实验室检查

3.2  中医诊断

3.2.1  病名诊断

3.2.2  证候诊断

3.2.2.1  气滞痰阻证[6-10,26,27,30,32-34]

3.2.2.2  湿热蕴胃证[8,11-13,25,31,33]

3.2.2.3  痰瘀互结证[7,11,14-16,26-29,32-33]

3.2.2.4  脾虚血瘀证[11,16-27,29,32-35]

3.3  鉴别诊断

4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

4.1  西医治疗

4.2  中医分型论治

4.2.1  气滞痰阻证

4.2.2  湿热蕴胃证

4.2.3  痰瘀互结证

4.2.4  脾虚血瘀证

4.3  外治埋线疗法

4.4  预防与调护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南质量方法学策略

A.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

A.2  质量评价和证据强度

A.2.1  文献质量评价

A.2.2  证据评价分级

A.3  推荐等级

A.4  指南工具的评价

附录B(资料性附录)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MINORS评价条目(适用于非随机对照试验)

附录D(资料性附录)Newcastle-OttawaScale(NOS)评价标准量表

D.1  NOS评价标准(队列研究)

D.1.1  队列的选择

D.1.1.1  暴露队列的代表性

D.1.1.2  非暴露队列的选择

D.1.1.3  暴露的确定

D.1.1.4  研究开始时没有研究对象已经发生研究的疾病

D.1.2  可比性

D.1.2.1  暴露队列和非暴露队列的可比性(设计和分析阶段)

D.1.3  结果

D.1.3.1  结果的测定方法

D.1.3.2  对于所研究的疾病,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

D.1.3.3  随访的完整性

D.2  NOS评价标准(病例对照研究)

D.2.1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选择

D.2.1.1  病例的定义和诊断是否恰当

D.2.1.2  病例的代表性

D.2.1.3  对照的选择

D.2.1.4  对照的定义

D.2.2  可比性

D.2.3  暴露

D.2.3.1  暴露的调查和评估方法

D.2.3.2  病例和对照的暴露是否采用了相同的确定方法

D.2.3.3  无应答率

参考文献

T/CACM 1222—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胃缓

前言

引言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胃缓

1  范围

2  定义

2.1 胃缓 Down-bearing stomachache

3  临床诊断

3.1  中医诊断

3.1.1  中医病名诊断

3.1.2  中医证候诊断

3.1.2.1  脾虚气陷证

3.1.2.2  胃阴不足证

3.1.2.3  脾肾阳虚证

3.1.2.4  脾虚饮停证

3.2  西医诊断

3.2.1  诊断原则

3.3  鉴别诊断

3.3.1  胃痞

3.3.2  胃脘痛

4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

4.1  中医分型论治

4.1.1  脾虚气陷证

4.1.2  胃阴不足证

4.1.3  脾肾阳虚证

4.1.4  脾虚饮停证

4.2  兼证加减

4.3  兼症加药

4.4  外治法

4.4.1  针刺[13-15](推荐强度:E;证据级别:Ⅳ级)

4.4.2  推拿[16](推荐强度:E;证据级别:Ⅳ级)

4.4.2.1  腹部操作

4.4.2.2  背部操作

5  预防与调护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南制订方法说明

A.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

A.2  文献质量评价

A.3  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

A.4  指南工具的评价

附录B(资料性附录)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MINORS评价条目(适用于非随机对照试验)

参考文献

T/CACM 1223—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胃下垂

前言

引言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胃下垂

1  范围

2  定义

2.1 胃下垂 Gastroptosis

3  临床诊断

3.1  西医诊断

3.1.1  诊断原则

3.2  中医诊断

3.2.1  病名诊断

3.2.2  证候诊断

3.2.2.1  脾虚气陷证

3.2.2.2  胃阴不足证

3.2.2.3  脾肾阳虚证

3.2.2.4  脾虚饮停证

3.3  鉴别诊断

3.3.1  慢性胃炎

3.3.2  功能性消化不良

4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

4.1  中医辨证论治

4.1.1  脾虚气陷证

4.1.2  胃阴不足证

4.1.3  脾肾阳虚证

4.1.4  脾虚饮停证

4.1.5  兼证加减(选2种药物)(推荐强度:E;证据级别:Ⅳ级)

4.1.6  兼症加药(选2种药物)(推荐强度:E;证据级别:Ⅳ级)

4.2  外治疗法:

4.2.1  针灸疗法[12-14](推荐强度:E;证据级别:Ⅳ级)

4.2.2  推拿疗法[15](推荐强度:E;证据级别:Ⅳ级)

4.2.2.1  腹部操作

4.2.2.2  背部操作

5  预防调护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南制订方法说明

A.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

A.2  文献质量评价

A.3  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

A.4  指南工具的评价

附录B(资料性附录)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MINORS评价条目(适用于非随机对照试验)

参考文献

T/CACM 1230—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慢性咳嗽

前言

引言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慢性咳嗽

1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3  临床诊断

3.1  西医诊断

3.1.1  咳嗽变异型哮喘

3.1.2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3.1.3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3.1.4  胃食管反流

3.2  中医诊断

3.2.1  病名诊断

3.2.2  证候诊断

3.2.2.1  风邪犯肺证

3.2.2.2  痰湿蕴肺证

3.2.2.3  湿热郁肺证

3.2.2.4  肝胃不和证

3.2.2.5  肺气亏虚证

3.3  鉴别诊断

3.3.1  支气管扩张症

3.3.2  慢性支气管炎

3.3.3  支气管肺癌

4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

4.1  辨证论治

4.1.1  风邪犯肺证

4.1.2  痰湿蕴肺证

4.1.3  湿热郁肺证

4.1.4  肝胃不和证

4.1.5  肺气亏虚证

4.2  其他治法

4.2.1  常用中成药

4.2.2  针灸治疗(证据级别:Ⅴ级;有选择性推荐)

4.2.3  拔罐放血(证据级别:Ⅴ级;有选择性推荐)

4.2.4  穴位敷贴(证据级别:Ⅴ级;有选择性推荐)

4.2.5  预防调摄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南质量方法学

A.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

A.2  质量评价和证据强度

A.2.1  文献质量评价

A.2.2  证据评价分级

A.3  推荐等级

A.3.1  参照证据分级工作组提出的推荐分级

A.3.2  决定推荐强度的四个角度

A.3.3  证据质量的评价方法

A.4  指南工具的评价

附录B(资料性附录)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Newcastle-OttawaScale(NOS)评价标准量表

D.1  NOS评价标准(队列研究)

D.1.1  队列的选择

D.1.1.1  暴露队列的代表性

D.1.1.2  非暴露队列的选择

D.1.1.3  暴露的确定

D.1.1.4  研究开始时没有研究对象已经发生研究的疾病

D.1.2  可比性

D.1.2.1  暴露队列和非暴露队列的可比性(设计和分析阶段)

D.1.3  结果

D.1.3.1  结果的测定方法

D.1.3.2  对于所研究的疾病,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

D.1.3.3  随访的完整性

D.2  NOS评价标准(病例对照研究)

D.2.1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选择

D.2.1.1  病例的定义和诊断是否恰当

D.2.1.2  病例的代表性

D.2.1.3  对照的选择

D.2.1.4  对照的定义

D.2.2  可比性

D.2.3  暴露

D.2.3.1  暴露的调查和评估方法

D.2.3.2  病例和对照的暴露是否采用了相同的确定方法

D.2.3.3  无应答率

参考文献

T/CACM 1244—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支原体肺炎

前言

引言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支原体肺炎

1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2.1 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2.2 肺部感染 Pulmonary infection

2.3 咳嗽 Cough

3  临床诊断

3.1  西医诊断

3.1.1  临床症状及体征

3.1.1.1  临床症状

3.1.1.2  体征

3.1.2  影像学表现

3.1.3  病原学诊断

3.2  中医诊断

3.2.1  病名诊断

3.2.2  证候诊断

3.2.2.1  诊断原则

3.2.2.2  辨证论治

3.3  鉴别诊断

3.3.1  病毒性肺炎

3.3.2  细菌性肺炎

3.3.3  真菌性感染

3.3.4  肺结核

3.3.5  其他

4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

4.1  辨证论治

4.1.1  外邪袭肺证

4.1.1.1  偏风寒

4.1.1.2  偏风热

4.1.2  邪热闭肺证

4.1.3  气阴两虚证

4.1.3.1  偏气虚

4.1.2.1  偏阴虚

4.2  其他疗法

4.2.1  中成药

4.2.1.1  口服中成药

4.2.1.2  中药注射剂

4.2.2  针灸疗法

4.2.2.1  针刺疗法

4.2.2.2  温针灸疗法

4.2.2.3  艾灸疗法

4.2.3  拔罐疗法

4.2.4  穴位埋线疗法

4.2.5  穴位注射疗法

4.2.6  耳穴疗法

4.2.7  中医心理治疗

4.3  预防与调护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南质量方法学策略

A.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

A.2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

A.2.1  文献质量评价

A.2.2  证据评价分级和文献推荐级别

A.3  指南工具的评价

附录B(资料性附录)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MINORS评价条目(适用于非随机对照试验)

附录D(资料性附录)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应用评价病例调查表

参考文献

T/CACM 1258—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呕吐(急性胃肠炎)

前言

引言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呕吐(急性胃肠炎)

1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2.1 呕吐 Emesia

2.2 急性胃肠炎 Acute gastroenteritis

3  临床诊断[1-5]

3.1  中医诊断

3.1.1  病名诊断

3.1.2  证候诊断

3.1.2.1  寒湿犯胃证

3.1.2.2  食滞胃肠证

3.1.2.3  湿热中阻证

3.1.2.4  暑湿犯胃证

3.1.2.5  津伤气耗证

3.2  西医诊断

3.3  中医鉴别诊断

3.3.1  反胃

3.3.2  噎膈

3.3.3  霍乱

4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

4.1  治疗原则[1,5]

4.2  辨证论治

4.2.1  寒湿犯胃证

4.2.2  食滞胃肠证

4.2.3  湿热中阻证

4.2.4  暑湿犯胃证

4.2.5  津伤气耗证

4.3  其他治法

4.3.1  中成药治疗

4.3.2  单、验方治疗(证据级别:Ⅲ级;推荐级别:D)[2]

4.3.3  体针疗法(证据级别:Ⅲ级;推荐级别:D)[5,17-19]

4.3.4  穴位注射疗法(证据级别:Ⅳ级;推荐级别:E)[20-21]

4.3.5  穴位贴敷疗法(证据级别:Ⅴ级;推荐级别:E)

4.3.6  灸法

4.3.6.1  普通灸(证据级别:Ⅴ级;推荐级别:E)

5  预防与调护(证据级别:Ⅲ级;推荐级别:D)[2]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南质量方法学策略

A.1  临床证据的检索

A.2  文献评价

A.2.1  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

A.2.2  非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

A.2.3  Meta分析的评价

A.3  证据评价分级和文献推荐级别

A.4  指南工作组

A.5  起草和评审

A.6  其他

A.7  更新

A.8  利益

A.9  声明

附录B(资料性附录)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MINORS评价条目(适用于非随机对照试验)

附录D(资料性附录)AMSTAR量表

参考文献

T/CACM 1270—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脓毒症

前言

引言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脓毒症

1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2.1 脓毒症 Sepsis

2.2 严重脓毒症 Severe sepsis

2.3 脓毒性休克 Sseptic shock

2.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3  临床诊断

3.1  西医诊断

3.1.1  脓毒症

3.1.1.1  一般指标

3.1.1.2  炎症指标

3.1.1.3  血流动力学指标

3.1.1.4  器官功能障碍指标

3.1.1.5  组织灌注指标

3.1.2  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

3.1.3  脓毒性休克

3.2  中医诊断

3.2.1  病名诊断

3.2.2  证候诊断

3.2.2.1  初期

3.2.2.2  极期

3.2.2.3  恢复期

3.2.2.4  变证、坏证

3.3  鉴别诊断

4  临床治疗与推荐意见

4.1  辨证论治

4.1.1  初期

4.1.1.1  卫气同病

4.1.1.2  气分热盛

4.1.1.3  气分湿热

4.1.2  极期

4.1.2.1  气营两燔

4.1.2.2  热入营血

4.1.3  恢复期

4.1.3.1  气阴两虚,余邪未尽

4.1.3.2  阳气虚弱,湿瘀内阻

4.1.4  变证、坏证

4.1.4.1  脱证(脓毒性休克)

4.1.4.2  肺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4.1.4.3  痞胀(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

4.2  推荐中成药

4.2.1  血必净注射液[24-28](证据级别:Ⅰb级;推荐强度:推荐使用)

4.2.2  参附注射液[29-34](证据级别:Ⅰb级;推荐强度:推荐使用)

4.2.3  痰热清注射液[35-39](证据级别:Ⅱa级;推荐强度:有选择性地推荐)

4.2.4  醒脑静注射液[40-43](证据级别:Ⅱa级;推荐强度:有选择性地推荐)

4.2.5  生脉注射液[44-49](证据级别:Ⅱa级;推荐强度:有选择性地推荐)

4.2.6  参麦注射液[50-56](证据级别:Ⅱa级;推荐强度:有选择性地推荐)

4.2.7  黄芪注射液[57-61](证据级别:Ⅱa级;推荐强度:有选择性地推荐)

4.2.8  其他

4.3  其他疗法

4.3.1  针刺疗法[65-70](证据级别:Ⅱa级;推荐强度:有选择性地推荐)

4.3.2  穴位贴敷疗法(证据级别:Ⅱa级;推荐强度:有选择性地推荐)

4.3.3  灌肠疗法

4.3.3.1  大承气汤(《伤寒论》)(证据级别:Ⅱa级;推荐强度:有选择性地推荐)

4.3.3.2  通腑理肺方(证据级别:Ⅱa级;推荐强度:有选择性地推荐)

4.3.3.3  通腑泻热方(证据级别:Ⅱa级;推荐强度:有选择性地推荐)

4.3.3.4  益气通腑逐瘀方(证据级别:Ⅱa级;推荐强度:有选择性地推荐)

4.3.4  结肠透析疗法

4.3.4.1  通腑理肺方(证据级别:Ⅱa级;推荐强度:有选择性地推荐)

4.4  预防与调护

4.4.1  升降散(证据级别:Ⅱa级;推荐强度:有选择性地推荐)

4.4.2  清气凉营汤(证据级别:Ⅱa级;推荐强度:有选择性地推荐)

4.4.3  锦红汤(证据级别:Ⅱa级;推荐强度:有选择性地推荐)

4.4.4  衡炎方(证据级别:Ⅱa级;推荐强度:有选择性地推荐)

4.4.5  祛瘀解毒益气方(证据级别:Ⅱa级;推荐强度:有选择性地推荐)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南质量方法学策略

A.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

A.1.1  检索范围

A.1.2  检索类型

A.1.3  检索策略

A.1.4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A.2  质量评价和证据强度

A.2.1  文献质量评价

A.2.2  证据评价分级

A.3  推荐强度等级

A.4  指南工具的评价

A.5  评议与咨询过程

A.6  指南的局限性和修订安排

附录B(资料性附录)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