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智能城市:智能化定义未来之城电子书

1、本书结合中国电科智能城市领域首 席科学家、新型智慧城市总设计师郑爱民在智慧城市领域传授的经验总结而著; 2、本书内容结合参与雄安新区智能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 3、本书从体系工程方法论角度阐述智能城市从规划、设计、发、建设到运维各个阶段的推路径,采用的方法论科学先且独特,在该领域尚未有其他图书应用该方法论行指导和展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售       价:¥

纸质售价:¥68.80购买纸书

56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0-10-01

字       数:15.2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计算机/网络 > 多媒体/数据通信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智能城市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结合以往不同阶段的城市信息化形态,对比、分析并归纳出智能城市的内涵、特征和主要价值。在智能城市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上,本书系统地运用体系工程方法论,将智能城市这个研究对象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解,从宏观、微观多角度展现智能城市复杂系统的逻辑构成、系统关联、运行逻辑等。 本书适合从事CT(通信技术)、IT(信息技术)、OT(运营技术)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人员,包括政府和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信息化支撑部门、信息化业务部门的人员阅读。<br/>【推荐语】<br/>1、本书结合中国电科智能城市领域首 席科学家、新型智慧城市总设计师郑爱民在智慧城市领域传授的经验总结而著; 2、本书内容结合参与雄安新区智能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 3、本书从体系工程方法论角度阐述智能城市从规划、设计、发、建设到运维各个阶段的推路径,采用的方法论科学先且独特,在该领域尚未有其他图书应用该方法论行指导和展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4、本书为读者提供智能城市方法论,可帮助读者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提高思考能力,指导相关人员展相关类型的项目; 5、本书为读者提供智能城市发展历史、涉及的技术,使读者能够快速全面地了解当前信息化领域的发展方向、前沿技术等。<br/>【作者】<br/>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企业和广州市重软件企业。公司隶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科),是中国电科旗下的网络信息服务板块的资产整合和资本运作平台。公司以创新为引 领,积极参与智慧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顶层设计,在新型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下,以“顶层设计、集约建设、整合融合、协同共享”为指导思想,以提升综合效能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以应用新兴信息技术为手段,形成了完善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体系,具有丰富的智慧城市需求调研与分析、顶层规划与设计、项目建设与管理、项目维护与运营经验。<br/>
目录展开

内 容 提 要

编辑委员会

前言

第1章 城市化发展演进趋势

1.1 “城市病”亟待解决

1.2 智慧社会蒸蒸日上

1.2.1 智慧社会蓝图呈现

1.2.2 新基建推动社会变革

1.2.3 智能渗透三体空间

1.2.4 云脑开启数字文明

1.2.5 IT、DT到AT的跃迁

1.3 全球布局数字战略

1.3.1 全球城市发展战略

1.3.2 我国城市发展战略

第2章 ICT前沿技术发展

2.1 ICT前沿技术概览

2.2 数字化相关技术趋势

2.2.1 数字孪生

2.2.2 赋权的边缘

2.2.3 沉浸式技术

2.3 网络化相关技术趋势

2.3.1 区块链

2.3.2 5G

2.3.3 智能空间

2.4 智能化相关技术趋势

2.4.1 自主设备

2.4.2 增强分析

2.4.3 AI驱动的开发

2.5 其他前沿技术趋势

2.5.1 数字道德与隐私

2.5.2 量子计算

第3章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3.1 多国智慧城市落地

3.1.1 新加坡

3.1.2 加拿大多伦多

3.1.3 韩国松岛

3.2 分级分类稳步推进

3.3 生态共创破局疲态

3.3.1 传统条块化的智慧城市发展已现疲态

3.3.2 信息技术驱动跨域集成创新势不可挡

3.3.3 智慧城市群发展驱动更大格局开展统筹规划

3.3.4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升级具备现实基础

第4章 智能城市定义解析

4.1 多视角理解

4.2 多形态演进

4.3 价值共识

第5章 智能城市总体架构

5.1 智能城市体系工程方法论

5.2 目标蓝图

5.2.1 智能城市运行图景

5.2.2 智能城市目标分解

5.3 系统架构

5.4 数据架构

5.5 基础设施架构

第6章 集约共建智能设施

6.1 全域感知体系

6.1.1 感知体系框架

6.1.2 全域部署感知终端

6.1.3 物联感知网络

6.2 高速泛在的通信网络

6.2.1 5G连通“云网端”

6.2.2 6G打通“空、天、地、海”

6.3 协同计算设施

6.3.1 超算系统

6.3.2 云资源池

6.3.3 边缘计算

6.3.4 边云协同

6.3.5 云网融合

第7章 集智共享智能中枢

7.1 城市中枢构筑“城市大脑”

7.2 物联感知连接万物

7.2.1 物联网感知关键技术

7.2.2 物联网感知应用定位

7.3 块数据理城市数据

7.3.1 块数据关键技术

7.3.2 块数据应用定位

7.4 孪生镜像显城市信息

7.4.1 孪生镜像关键技术

7.4.2 孪生镜像应用定位

7.5 核心大脑聚城市知识

7.5.1 核心大脑关键技术

7.5.2 核心大脑应用定位

第8章 场景共创智能应用

8.1 智能治理

8.1.1 规建管一体化

8.1.2 智能化城市管理

8.1.3 平安城市

8.1.4 畅通城市

8.2 智能生活

8.2.1 智能医疗

8.2.2 智能教育

8.2.3 智能文旅

8.2.4 智能能源

8.2.5 信息无障碍

8.3 智能经济

8.3.1 工业互联网

8.3.2 智能制造

8.3.3 智能物流

8.3.4 新零售

8.4 5G赋能千行百业

第9章 自主可控安全体系

9.1 密码安全基础支撑

9.2 物联感知安全防护

9.3 城市通信网络防护

9.4 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

9.5 城市安全中枢打造

9.6 城市网络空间治理

9.7 体系化主动防御

第10章 有章可循标准体系

10.1 国外标准情况

10.1.1 国际标准化组织

10.1.2 国际电信联盟(ITU)

10.2 国内标准情况

10.2.1 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10.2.2 各地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第11章 统筹共建,专业运营

11.1 一体化运维

11.2 探索持续运营

11.2.1 建设项目分类

11.2.2 不同项目的运作模式

第12章 立体高效保障体系

12.1 加强组织领导

12.2 强化决策咨询

12.3 拓宽投资渠道

12.4 完善法规政策

缩略语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