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排名分析、模拟及政策评估电子书

城市宜居性是当前公共政策研究领域一个极具重要性与综合性的主题。其重要性在于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其综合性在于宜居性概念的维度之多之广,衡量一个城市的宜居性需要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进行考量,否则难以得出符合常识的结论。本书拟定了整体全面的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研究框架,将客观公开数据与主观调研数据相结合,对中国城市(含港澳台)的宜居性进行了一次全面准确的描绘,进行了中国100个城市宜居性的总体及分主题的排名,检索了各城市在宜居性上不足的指标,并通过“假设”模拟的静态分析方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此外,还着重分析了世界主要城市的交通宜居性。研究结果揭示并强调了宜居性与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之间的纽带关系。这些结果能给中国的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参考。

售       价:¥

纸质售价:¥44.70购买纸书

3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沈开艳,陈企业,王红霞 ,张续垚,毛可

出  版  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01

字       数:7.1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人类学/社会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城市宜居性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而且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一直倍受政策研究和社会关注。城市宜居性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概念,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与生态等多个维度。与以往关于城市宜居指数测算和宜居城市排名方法和视角不同,本书首次从城市普通居民的视角展对城市宜居性的评价,系统、科学地构建了包含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环保与可持续性、地区安全与稳定、社会文化、城市治理五个维度的中国城市宜居指数研究框架和指标体系。同时,通过对100座中国城市的居民展的超过30 000份抽样调查,把来自市民的评价纳指标体系。在结合客观公数据与主观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的宜居性行了一次全面、真实、深的考察和描绘,分析了中国100座城市的总体宜居性及排名,以及不同维度呈现的城市宜居性及排名,并通过“假设”模拟的静态分析方法,针对各城市在宜居性建设的短板和薄弱指标,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改政策建议。此外,本书还以交通宜居性为例,着重分析了世界主要城市宜居性建设的路径、特和经验,揭示并强调了宜居性与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之间的纽带关系。研究发现和结论可为当今中国城市宜居建设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和实践借鉴。<br/>【作者】<br/>    沈艳,经济学博士,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上海市妇女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印度经济等。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十余项,发表经济学学术论文近百篇。代表作有《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浦东经济发展蓝皮书》《中国期货市场运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印度经济改革20年——理论、实证与比较》《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印度产业政策演与重产业发展》《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等。       陈企业,现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担任亚洲竞争力研究所所长、公共政策副教授、新加坡太平洋经济委员会主席。于1986年毕业于英国东英格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广泛地为各政府部门、法定机构及新加坡政府关联企业提供咨询和研讨相关的政策与措施。已撰写了超过二十本书,是美国《太平洋地区金融市场和政策评论》期刊的副主编,也是英国《竞争力研究期刊》的编辑咨询委员。目前的研究领域包括世界105座城市生活成本和力指数、全球城市宜居指数、营商便利指数,以及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东盟十国的次经济体竞争力分析。新加坡上市公司面包物语、宝德新加坡、腾地有限公司、联明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成都农商银行的独立董事,并担任新加坡大华银行的资深企业顾问。       王红霞,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室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大都市空间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创新智库首席专家,世界城市经济学会(Urban Economics Association)会员、美国人口学会(Population of Association of America)会员、中国人口学会会员、中国区域科学学会理事。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与区域发展、人口经济学、新空间经济学。主持和执行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和一般项目、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及省部级决策咨询项目,其中,主持(和合作)完成的课题研究成果如关于喀什地区产业与就业问题研究、虹桥机场西迁、世博会城市实践区方案、虹桥商务区建设、长三角区域合作协调体制机制研究、上海自贸区土地转型利用、园区转型等转化为政策落地实施。2008年以来在《中国人口科学》《社会科学》《人口研究》《上海经济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部分论文获得《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或部分转载,研究成果多次获得部省市级优秀成果奖。       张续垚,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研究员。分别于2012年和2016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应用数学系荣誉学士学位和经济学系博士学位。读博期间,曾经担任该大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管理经济学的助教。其研究领域为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和公共经济学,尤其对专利授权、技术转让和反垄断方面有深研究。研究问题包括:“在存在腐败的情况下,政府在治理污染问题时的税率”“合资企业技术转让的益处”,以及“高通公司在中国的反垄断案”。在亚洲竞争力研究所,主要监督东盟、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竞争力研究项目,同时负责质量调整劳动生产率项目、社会福利支出与政府预算可持续性关系项目,以及山东省17座地级市城市发展指数研究。协同负责研究汇率对于中国各省份的出口贸易的影响。正在研究如何把夏普利值应用于指数排名分析中。这个方法将广泛应用于亚洲竞争力研究所所有指数排名的项目。同时,参与讨论了创建经济发展特区指数、基础设施建设指数和印度安得拉邦政府效率评估等项目。       毛可,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研究助理。以工商管理荣誉特优学位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并专修于金融以及运营与供应管理专业。在亚洲竞争力研究所担任“中国34个经济体年度竞争力分析”项目的负责人。深参与了“印度安得拉邦政府实时监测系统的独立审查和效率监测”项目,为政府当局提供数据分析及见解。同时积极参与了其他的研究项目,包括“福利支出与财政可持续性的分析”和“105座城市的外籍人士和平均居民的生活成本和工资”。研究兴趣囊括金融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经济学<br/>
目录展开

序言(一)

序言(二)

致谢

关于作者

专有名词缩写表

图表索引

第1章 导论

1.1 中国的城市化及其挑战

1.2 文献综述

1.3 本书大纲

参考文献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城市宜居性概念框架

2.2 构造城市宜居性框架

2.2.1 经济活力与竞争力

2.2.1.1 经济绩效

2.2.1.2 经济开放

2.2.1.3 基础设施

2.2.2 环保与可持续性

2.2.2.1 污染

2.2.2.2 自然资源消耗

2.2.2.3 环保措施

2.2.3 地区安全与稳定

2.2.3.1 犯罪率

2.2.3.2 公共安全

2.2.3.3 社会治安

2.2.4 社会文化状况

2.2.4.1 医疗卫生保健

2.2.4.2 教育

2.2.4.3 住房和生活环境

2.2.4.4 收入平等和人口结构负担

2.2.4.5 多样性和社会凝聚力

2.2.5 城市治理

2.2.5.1 政府效能

2.2.5.2 政府系统

2.2.5.3 透明度和问责制

2.2.5.4 腐败情况

2.3 关于指标的选择:理想与现实

2.4 城市选取

2.5 数据来源、限制和替代

2.6 排名算法

2.6.1 均权法

2.6.2 夏普利值

2.6.3 夏普利权重——“由下而上”方式

2.7 夏普利加权法与熵权法的比较

2.8 选美比赛与“假设”模拟及其缺点

参考文献

第3章 实证结果与“假设”模拟

3.1 夏普利权重和平均权重的区别

3.2 2019年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排名

3.3 “假设”模拟和政策含义

第4章 关于城市宜居模式的进一步分析

4.1 关于宜居性影响因素的两项模拟研究

4.1.1 关于地区安全因素的“假设”模拟

4.1.2 关于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因素的“假设”模拟

4.2 基于市民主观感受的城市宜居性排名

4.2.1 排名的计算法则

4.2.2 样本统计特征描述

4.2.3 城市宜居性主观评价排名

4.2.4 城市宜居性主观评价排名的演变与比较分析:2019年与2014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竞争力研究所曾经在2014年进行过中国100座城市宜居性主观评价的问卷调查。利用2014年的该问卷调查数据,我们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计算了2014年中国100座城市宜居性主观评价排名及得分。表4.15列出了2019年与2014年的城市宜居性主观评价总得分及排名。

参考文献

第5章 世界城市交通宜居性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对于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上海的比较研究

5.1 世界城市交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对于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上海的比较分析

5.1.1 现状特征

5.1.1.1 道路及轨道交通设施建设水平比较

5.1.1.2 居民出行方式差异分析

5.1.2 困境与挑战

5.1.2.1 交通拥堵

5.1.2.2 交通空气污染与噪声污染

5.2 世界城市交通宜居性建设的经验:对于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上海的比较研究

5.2.1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构建现代化城市交通网络

5.2.2 建立智能交通管理体系

5.2.3 合理制定调控政策

5.3 世界城市交通宜居性建设的启示与借鉴

5.3.1 与城市规模扩张同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5.3.2 与城市发展规律契合,构建公共交通为主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随着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交通需求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遭遇交通供给难以满足交通需求的困境。在城市土地资源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网络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有限的交通资源。为了用公共交通出行逐步取代私家车出行,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并根据城市布局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城市的规模和布局合理选择交通类型,在大城市建立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相配合的公共交通体系;在小城市则应以地面交通为主,不断完善公共汽车线路。

5.3.3 与建设宜居城市协调,建立智能交通系统

5.3.4 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契合,引导居民绿色出行

参考文献

第6章 结束语:从普通市民的角度构建一座全方位宜居的城市

对“2019年亚洲竞争力研究所-上海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排名、模拟分析及政策评估”的评论(一)

对“2019年亚洲竞争力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排名、模拟分析及政策评估”的评论(二)

对“2019年亚洲竞争力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排名、模拟分析及政策评估”的评论(三)

1 本研究有三个值得关注和肯定的特点

1.1 选择“中国城市宜居指数”作为研究评估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1.2 这项研究创造性地采用了“普通市民的视角”

1.3 该研究选取的指标数量多,涵盖面广,从而保证了评估的客观性

2 该研究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2.1 亚洲竞争力研究所的研究关注区域及城市发展问题,对促进区域合作与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

2.2 该研究给出了中国100座城市的宜居性排名,并为提升城市宜居性提供了实用的政策支持

2.3 这项研究的结论表明,城市宜居指数排名较高的城市或许并不是经济活力最高的城市,这为中国加强城市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几点建议

3.1 增加“城市治理”类的客观指标

3.2 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改善城市宜居水平方面的研究

3.3 对宜居城市进行长期排名,并对结果做年度更新

附录A 排名的计算法则

A.1 均权法

A.2 夏普利权重

A.2.1 指标层面

A.2.2 子类别层面和大类层面

A.2.3 指数构建

附录B 中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20%最佳指标和20%最差指标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