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宜居性是当前公共政策研究领域一个极具重要性与综合性的主题。其重要性在于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其综合性在于宜居性概念的维度之多之广,衡量一个城市的宜居性需要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进行考量,否则难以得出符合常识的结论。本书拟定了整体全面的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研究框架,将客观公开数据与主观调研数据相结合,对中国城市(含港澳台)的宜居性进行了一次全面准确的描绘,进行了中国100个城市宜居性的总体及分主题的排名,检索了各城市在宜居性上不足的指标,并通过“假设”模拟的静态分析方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此外,还着重分析了世界主要城市的交通宜居性。研究结果揭示并强调了宜居性与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之间的纽带关系。这些结果能给中国的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参考。
售 价:¥
纸质售价:¥44.7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序言(一)
序言(二)
致谢
关于作者
专有名词缩写表
图表索引
第1章 导论
1.1 中国的城市化及其挑战
1.2 文献综述
1.3 本书大纲
参考文献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城市宜居性概念框架
2.2 构造城市宜居性框架
2.2.1 经济活力与竞争力
2.2.1.1 经济绩效
2.2.1.2 经济开放
2.2.1.3 基础设施
2.2.2 环保与可持续性
2.2.2.1 污染
2.2.2.2 自然资源消耗
2.2.2.3 环保措施
2.2.3 地区安全与稳定
2.2.3.1 犯罪率
2.2.3.2 公共安全
2.2.3.3 社会治安
2.2.4 社会文化状况
2.2.4.1 医疗卫生保健
2.2.4.2 教育
2.2.4.3 住房和生活环境
2.2.4.4 收入平等和人口结构负担
2.2.4.5 多样性和社会凝聚力
2.2.5 城市治理
2.2.5.1 政府效能
2.2.5.2 政府系统
2.2.5.3 透明度和问责制
2.2.5.4 腐败情况
2.3 关于指标的选择:理想与现实
2.4 城市选取
2.5 数据来源、限制和替代
2.6 排名算法
2.6.1 均权法
2.6.2 夏普利值
2.6.3 夏普利权重——“由下而上”方式
2.7 夏普利加权法与熵权法的比较
2.8 选美比赛与“假设”模拟及其缺点
参考文献
第3章 实证结果与“假设”模拟
3.1 夏普利权重和平均权重的区别
3.2 2019年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排名
3.3 “假设”模拟和政策含义
第4章 关于城市宜居模式的进一步分析
4.1 关于宜居性影响因素的两项模拟研究
4.1.1 关于地区安全因素的“假设”模拟
4.1.2 关于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因素的“假设”模拟
4.2 基于市民主观感受的城市宜居性排名
4.2.1 排名的计算法则
4.2.2 样本统计特征描述
4.2.3 城市宜居性主观评价排名
4.2.4 城市宜居性主观评价排名的演变与比较分析:2019年与2014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竞争力研究所曾经在2014年进行过中国100座城市宜居性主观评价的问卷调查。利用2014年的该问卷调查数据,我们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计算了2014年中国100座城市宜居性主观评价排名及得分。表4.15列出了2019年与2014年的城市宜居性主观评价总得分及排名。
参考文献
第5章 世界城市交通宜居性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对于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上海的比较研究
5.1 世界城市交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对于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上海的比较分析
5.1.1 现状特征
5.1.1.1 道路及轨道交通设施建设水平比较
5.1.1.2 居民出行方式差异分析
5.1.2 困境与挑战
5.1.2.1 交通拥堵
5.1.2.2 交通空气污染与噪声污染
5.2 世界城市交通宜居性建设的经验:对于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上海的比较研究
5.2.1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构建现代化城市交通网络
5.2.2 建立智能交通管理体系
5.2.3 合理制定调控政策
5.3 世界城市交通宜居性建设的启示与借鉴
5.3.1 与城市规模扩张同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5.3.2 与城市发展规律契合,构建公共交通为主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随着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交通需求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遭遇交通供给难以满足交通需求的困境。在城市土地资源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网络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有限的交通资源。为了用公共交通出行逐步取代私家车出行,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并根据城市布局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城市的规模和布局合理选择交通类型,在大城市建立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相配合的公共交通体系;在小城市则应以地面交通为主,不断完善公共汽车线路。
5.3.3 与建设宜居城市协调,建立智能交通系统
5.3.4 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契合,引导居民绿色出行
参考文献
第6章 结束语:从普通市民的角度构建一座全方位宜居的城市
对“2019年亚洲竞争力研究所-上海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排名、模拟分析及政策评估”的评论(一)
对“2019年亚洲竞争力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排名、模拟分析及政策评估”的评论(二)
对“2019年亚洲竞争力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排名、模拟分析及政策评估”的评论(三)
1 本研究有三个值得关注和肯定的特点
1.1 选择“中国城市宜居指数”作为研究评估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1.2 这项研究创造性地采用了“普通市民的视角”
1.3 该研究选取的指标数量多,涵盖面广,从而保证了评估的客观性
2 该研究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2.1 亚洲竞争力研究所的研究关注区域及城市发展问题,对促进区域合作与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
2.2 该研究给出了中国100座城市的宜居性排名,并为提升城市宜居性提供了实用的政策支持
2.3 这项研究的结论表明,城市宜居指数排名较高的城市或许并不是经济活力最高的城市,这为中国加强城市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几点建议
3.1 增加“城市治理”类的客观指标
3.2 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改善城市宜居水平方面的研究
3.3 对宜居城市进行长期排名,并对结果做年度更新
附录A 排名的计算法则
A.1 均权法
A.2 夏普利权重
A.2.1 指标层面
A.2.2 子类别层面和大类层面
A.2.3 指数构建
附录B 中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20%最佳指标和20%最差指标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