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当代名中医诊治冠心病临证经验集要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40.30购买纸书

14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毛静远,张伯礼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1-01

字       数:19.4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位死亡原因,也是我国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患病率等特,严重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和有效防治疾病的手段,与现代医学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人民健康的重要使命。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中医药界和中西医结合界的医疗研究人员在研究和运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使中医在与时俱中保持着独特的优势,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任何学术步和学科发展都离不继承和创新,都是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创造新理论,使之不断完善和发展。名老中医是在业界能够代表国家软实力的优秀群体,他们的中医药文化素养、对中医药经典的承启、对疾病诊疗的思辨等,是经过长期不断的学习、历练和积累而形成的,具有现实的指导性。 本书对全国47位名老中医诊治冠心病的临证经验行了系统研究,并由名中医本人或学术继承人行了修订,较高水平的反映当代祖国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当代名中医诊治冠心病临证经验集要》编委会

内容提要

前言

目录

上篇 历代对胸痹心痛(冠心病) 的论治汇萃

一、先秦时期

(一)相关病名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三)病证分类

1.疾病分类

2.证候分类

(四)脉症诊断

1.临床表现

2.脉象特征

(五)治则治法

1.辛温散寒法

2.活血化瘀法

(六)预防调摄

1.情志方面

2.饮食方面

二、汉晋南北朝时期

(一)病名溯源

1.《金匮要略》

2.《肘后备急方》

3.《针灸甲乙经》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三)证候分类

1.痰饮壅盛证

2.饮阻气滞证

3.寒湿阻滞证

4.寒饮气逆证

5.阴寒痼结证

(四)脉象诊断

(五)治法研究

1.化痰散结法

2.行气开郁法

3.补益阳气法

4.温阳宣痹法

5.活血化瘀法

(六)处方用药

1.《神农本草经》

2.《金匮要略》

3.《肘后备急方》

三、隋唐时期

(一)病名溯源

1.心痛

2.心痹

3.胸痹

(二)病因病机

1.寒邪凝滞

2.热邪扰心

3.思虑伤心

4.痰饮上犯

5.阳虚阴厥

(三)疾病分类

(四)脉象诊断

(五)治法研究

1.活血化瘀法

2.补气祛痰法

3.温通散寒法

(六)处方用药

1.温里药

2.补血活血药

3.开窍息风药

(七)预防调摄

1.气候变化

2.饮食宜忌

四、宋金元时期

(一)病名溯源

1.《太平圣惠方》

2.《圣济总录》

3.《扁鹊心书》

4.《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5.《是斋百一选方》

6.《金匮钩玄》

(二)病因病机

1.气血虚弱

2.饮食不节

3.情志不调

4.风邪入侵

5.邪热犯心

6.其他致病因素

(三)疾病分类

(四)脉象诊断

(五)治法用药

1.芳香温通法

2.活血化瘀法

3.行气活血法

4.软坚消痰法

5.补气化痰法

6.痰瘀同治法

7.补心宁神法

8.益气养阴法

9.补益脾气法

10.清心泄热法

11.调和营卫法

(六)预防调摄

五、明代

(一)病名溯源

1.心痛

2.真心痛

3.厥心痛

4.胸痹

(二)病因病机

1.寒凉致病

2.火热犯心

3.情志所伤

4.饮食不节

5.劳逸损伤

6.痰瘀同患

(三)证候分类

(四)治法用药

1.温阳散寒法

2.清热泻火法与滋阴降火法

3.行气开郁法

4.活血化瘀法

5.化痰祛瘀法

6.补益气血法

7.补肾固本法

(五)预防调摄

1.调养情志

2.节制饮食

六、清代

(一)病名溯源

1.心痛

2.厥心痛、真心痛

3.胸痹

4.心痹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三)证候分类

1.按照病性之寒热辨证

2.按照邪正盛衰之虚实辨证

3.以气血辨证

(四)脉症诊断

1.依症诊断

2.依脉诊断

(五)治则治法

1.有关治则

2.有关治法

(六)处方用药

1.李潆——详解心病用药

2.陈士铎——重视寒热心痛的辨证与治疗

3.徐大椿——精解心痛处方之妙

4.王清任——活血化瘀用药之代表

5.江涵暾——记载心病用药之药对

6.屠道和——集心病用药之大成

(七)预防调摄

1.调摄精神

2.体育锻炼

3.合理饮食

下篇 当代名中医诊治冠心病临证经验

第一章 气血津液辨证

一、以实为主

(一)血瘀

郭士魁 血瘀心脉是主要发病机制,注重活血化瘀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名医验方

4.学术观点

5.病案举隅

陈可冀 倡导活血化瘀,重视瘀毒致变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学术观点

4.病案举隅

(二)痰浊

沈绍功 “痰瘀互结、毒损心络”,重视从痰论治

1.立法辨证

2.学术观点

3.病案举隅

梅国强 重视痰浊及兼夹之邪(热、瘀),用药主张“以和为贵”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用药特点

4.学术观点

5.病案举隅

(三)痰瘀互结

张伯礼 提出痰瘀互生,贵在权变,痰瘀并治,治浊宜早宜净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用药经验

4.病案举隅

沈宝藩 血瘀痰浊互为因果,用药甘温并用,佐以苦辛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名医效方

4.学术观点

5.病案举隅

何立人 化痰消瘀以治标,清顺气血以治本

1.病因病机

2.治则治法

3.用药经验

4.学术观点

二、以虚为主

张伯臾 强调“本虚为主”,注重扶正固本

1.急性心肌梗死为“正气大虚,邪气羸实”,治当“通补兼施,急病重肾”

2.冠心病为“本虚失荣”,治以“补法为主”

3.用药特点

廖家桢 气虚为本,血瘀为标,通补并用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分型辨治

4.学术观点——凉血生肌法治疗介入后再狭窄

张学文 心气不足为胸痹之本,分期论治,标本同治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学术观点

4.病案举隅

许心如 气阴两虚,因虚致瘀

1.病因病机

2.立法处方

3.病案举隅

魏执真 心阳气或心阴血不足是冠心病根本原因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病案举隅

袁海波 气阴两虚为病机关键,标本兼治,综合调节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名医效方

4.学术观点

5.病案举隅

周宜轩 气阴两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推崇“久病入络”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用药特点

4.病案举隅

三、虚实夹杂

颜德馨 心气阳虚、心血瘀阻,化瘀先调气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名医效方

4.学术观点

5.病案举隅

郭子光 心气亏虚为本,血脉瘀阻为标,强调“杂合以治”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名医效方

4.学术观点

5.病案举隅

徐经世 “通”“养”结合畅心脉

1.病因病机

2.学术观点

3.病案举隅

周次清 以气为本,以血为标,标本相兼,虚实转化,注重调和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学术观点

4.病案举隅

郭维琴 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

1.病因病机

2.学术观点

3.立法辨证

4.病案举隅

汤益明 重视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逐瘀通络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病案举隅

李锡光 气虚血瘀、心脉绌急是发病的主要病机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名医效方

4.学术观点

5.病案举隅

罗铨 重视体质,强调气阴两虚,补通相兼、中西相参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名医效方

4.学术观点

5.病案举隅

王行宽 正虚邪实,补益气营、豁痰化瘀为主法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名医效方

4.病案举隅

严世芸 祛实通脉治实证,扶正补虚治虚证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用药经验:善用药对

4.病案举隅

唐蜀华 “阴虚瘀热”为冠心病重要病机

1.病因病机

2.分型论治

3.病案举隅

张崇泉 虚实夹杂、益气养阴以扶本,活血通络以治标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名医效方

4.病案举隅

程丑夫 益气养阴治本,清热化痰贯穿始终

1.病因病机

2.辨证立法

3.名医效方

4.病案举隅

第二章 脏腑辨证

一、五脏相关

邓铁涛 五脏相关、心脾为主,重视痰瘀相关

1.病因病机

2.辨证分型

3.名医效方

4.学术观点

5.病案举隅

刘志明 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五脏相通,心身相关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用药特点

4.病案举隅

张绚邦 五脏相关,治本在补,治标在通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用药特色

4.病案举隅

毛德西 五脏相通,移皆有次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名医效方

4.病案举隅

黄丽娟 五脏相关,肝脾肾为主

1.基本治则

2.立法辨证

二、从脾(胃)论治

路志正 重视脾胃失调,善于调理脾胃治胸痹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学术观点

4.病案举隅

三、从心脾肾论治

李济仁 心脾阳虚,气滞痰阻;心肾阴虚,血瘀阻络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名医效方

4.病案举隅

四、从脾肾论治

阮士怡 脾肾虚损为本,重视痰瘀互结

1.病因病机

2.学术观点

3.病案举隅

陈可望 脾肾为发病之本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病案举隅

赵冠英 补养脾肾,分期论治

1.学术观点

2.分期论治急性心肌梗死

3.病案举隅

五、从心肾论治

郭文勤 心虚为表现,肾虚为根源,心肾气虚、瘀血阻滞为主要病机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学术观点

4.病案举隅

六、从肝脾论治

陈镜合 脾虚肝郁,通补结合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名医效方

4.学术观点

5.病案举隅

孙建芝 重视从肝论治,强调化痰与活血化瘀并重

1.病因病机

2.学术观点

3.病案举隅

七、从肾论治

刘亦选 年老肾虚,痰瘀相结,阴寒内盛,胸阳闭阻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病案举隅

赵立诚 注重顾护肾气,兼祛痰瘀,标本同治

1.病因病机

2.学术观点

3.病案举隅

第三章 其他学说

一、伏邪发病

任继学 邪毒伏于心脉,感而诱发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验案举隅

二、以脉统证

李士懋 以脉统证,治遵经方

1.以脉统证

2.治遵经方

3.验案举隅

三、络病学说

吴以岭 提出络气虚滞、络脉瘀阻、脉络绌急,善用虫药

1.病因病机

2.名医效方

3.学术观点

4.病案举隅

四、热毒致病

丁书文 热毒内蕴、瘀血闭阻,提倡益气活血解毒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学术观点

5.病案举隅

五、脑心同治

赵步长 主张脑心同治

1.中医学对脑与心的认识

2.“脑心同治”的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3.“脑心同治”理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

4.脑心同治经验方

六、风邪发病

林慧娟 重视风邪致病,善用风药通络

1.病因病机

2.立法辨证

3.用药特点

4.验案举隅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