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企业会计准则条文释义与案例详解(2021年版)电子书

(1)紧跟新修订,掌握新准则 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出发,深解读1项基本准则、41项具体准则的纵向规定。800多条文解析,采用原文与释义交错的形式,逐条剖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呈现新旧条文的修订变化与重事项,有效帮助读者厘清重要条文、构建知识体系、全面把握企业会计准则,做出准确、合理、规范的会计处理。 (2)精解经典案例,实务操作范本 本书精选了300多个实务案例,以案例为载体深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的条文规定,呈现会计处理的具体操作过程,生动诠释了企业会计准则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标准化的展示与可落地执行的操作方法,直奔实务。

售       价:¥

纸质售价:¥80.60购买纸书

36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3

作       者: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1-02-01

字       数:72.1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管理 > 会计/金融投资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的基本依据,学好企业会计准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根本。同时,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一个动态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与优化,这就需要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新规定,掌握新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条文释义与案例详解 2021版》以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行了详细注解;以企业会计制度为依据,行了实操案例的展示与分析。《企业会计准则条文释义与案例详解 2021版》共包括条文解析近800条,实务案例300余个,均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逐步展示会计处理的全过程,是读者需要重阅读的部分。 《企业会计准则条文释义与案例详解 2021版》实用性强,案例丰富,内容全面,通俗易懂,与时俱,旨在帮助企业会计人员学好、用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条文释义与案例详解 2021版》既适合会计实务工作者用来解决日常实务工作中的各种疑难与困惑,也适合会计理论工作者、会计专业学生用来掌握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具体规定。<br/>【推荐语】<br/>(1)紧跟新修订,掌握新准则 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出发,深解读1项基本准则、41项具体准则的纵向规定。800多条文解析,采用原文与释义交错的形式,逐条剖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呈现新旧条文的修订变化与重事项,有效帮助读者厘清重要条文、构建知识体系、全面把握企业会计准则,做出准确、合理、规范的会计处理。 (2)精解经典案例,实务操作范本 本书精选了300多个实务案例,以案例为载体深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的条文规定,呈现会计处理的具体操作过程,生动诠释了企业会计准则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标准化的展示与可落地执行的操作方法,直奔实务。 (3)图文结合,一目了然 本书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核心知识,梳理关键要,清晰准确地揭示了逻辑节、会计分录,把体系庞大、内容晦涩的法律条文及相关要求分解成条理清晰的结构导图,并呈现业务处理、会计操作的具体过程,让读者易懂、学透、会用! (4)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倾力造,兼顾专业性、实战性 本书集合了众多会计专家、知名行业专家共同编写,造出一本专业性的指导读本。讲解有深度,拓展有广度,以专业的知识水平与视角解读会计理论,并结合多年的培训实战经验,为读者搭建起准则与实务工作的桥梁,保证读者对准则实务应用的掌握。<br/>【作者】<br/>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 刘秀婷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晏  燕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唐斯圆    清华大学 张  琳    中央财经大学 向晶薪    中央财经大学 张时涵    中央财经大学 徐东方    河北金融学院讲师 莫孝伟    中央财经大学 方文彬    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 邢铭强    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 汪华亮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姚  宇    陕西师范大学经管学院<br/>
目录展开

内 容 提 要

前言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第一章 总则

【解析1-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解析1-2】不适用的例外情况

第二章 确认

【解析1-3】存货的概念与特征

【解析1-4】存货的确认条件

第三章 计量

【解析1-5】存货的成本构成

【解析1-6】存货的采购成本的构成

【解析1-7】存货的采购成本

【解析1-8】存货的加工成本、制造费用

【解析1-9】存货的其他成本

【解析1-10】不计入存货成本的内容

【解析1-11】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

【例1-1】投资者投入存货的会计核算

【解析1-12】收获时农产品的成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解析1-13】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劳务成本

【解析1-14】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的方法

【解析1-15】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解析1-16】周转材料的处理

【解析1-17】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解析1-18】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解析1-19】可变现净值的基本特征

【例1-2】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例1-3】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核算

【解析1-20】以确凿证据为基础计算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解析1-21】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解析1-22】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例1-4】库存数量小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

【解析1-23】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例1-5】库存数量大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

【解析1-24】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处理

【例1-6】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处理

【解析1-25】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

【解析1-26】存货盘亏造成损失的会计处理

【例1-7】存货盘亏造成损失的会计处理

第四章 披露

【解析1-27】存货的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第一章 总则

【解析2-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解析2-2】重大影响概念及其判断

【例2-1】对重大影响的判断1

【例2-2】对重大影响的判断2

【解析2-3】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的相关情况

【解析2-4】长期股权投资的披露

第二章 初始计量

【例2-3】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例2-4】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解析2-5】以各种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

【例2-5】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例2-6】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第三章 后续计量

【解析2-6】成本法核算

【例2-7】成本法下的会计处理

【解析2-7】成本法下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

【例2-8】成本法下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

【解析2-8】权益法核算1

【解析2-9】权益法核算2

【解析2-10】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例2-9】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例2-10】权益法下投资损益的确认

【解析2-11】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与亏损

【例2-11】顺流交易

【例2-12】逆流交易

【解析2-12】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1

【例2-13】公允价值计量转权益法核算

【例2-14】公允价值变动处理

【解析2-1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2

【例2-15】权益法核算转公允价值计量

【例2-16】成本法核算转权益法核算1

【例2-17】成本法核算转为权益法核算2

【例2-18】成本法核算转公允价值计量

【例2-19】权益法下的调整

【解析2-14】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

【例2-20】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解析2-15】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

第四章 衔接规定

【解析2-16】准则的追溯调整

第五章 附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第一章 总则

【解析3-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解析3-2】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与特征

【解析3-3】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

【解析3-4】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1

【解析3-5】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2

【解析3-6】非投资性房地产

【解析3-7】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的情况

第二章 确认和初始计量

【解析3-8】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

【解析3-9】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例3-1】成本计量模式

【例3-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1

【例3-3】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

【例3-4】成本计量模式资本化后续支出

【例3-5】公允价值计量模式2

【例3-6】费用化后续支出

第三章 后续计量

【例3-7】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模式下的后续支出计量

【解析3-10】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例3-8】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模式下的后续支出计量

【解析3-11】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解析3-12】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例3-9】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计量方式的变更

【解析3-13】转换日的确定

第四章 转换

【解析3-14】投资性房地产与非投资性房地产之间的转换

【例3-10】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转为非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

【例3-11】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转为非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

【解析3-15】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例3-12】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第五章 处置

【例3-13】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例3-14】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第六章 披露

【解析3-16】投资性房地产的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第一章 总则

【解析4-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解析4-2】适用其他会计准则的情况

第二章 确认

【解析4-3】固定资产的概念与特征

【解析4-4】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1

【解析4-5】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2

【解析4-6】固定资产组成部分的确认

【解析4-7】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例4-1】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例4-2】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第三章 初始计量

【解析4-8】固定资产成本

【例4-3】分期付款外购固定资产

【解析4-9】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例4-4】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解析4-10】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

【解析4-11】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解析4-12】其他方式取得固定资产

【解析4-13】固定资产弃置费用1

【解析4-14】固定资产弃置费用2

第四章 后续计量

【解析4-15】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

【解析4-16】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

【解析4-17】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影响因素

【解析4-18】固定资产折旧方法1

【例4-5】年限平均法1

【例4-6】年限平均法2

【例4-7】工作量法

【例4-8】双倍余额递减法

【例4-9】年数总和法

【解析4-19】固定资产折旧方法2

【解析4-20】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解析4-21】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复核

【解析4-22】固定资产减值

第五章 处置

【解析4-23】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解析4-24】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

【解析4-25】固定资产的处置

【例4-10】固定资产的处置

【解析4-26】固定资产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第六章 披露

【解析4-27】固定资产的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第一章 总则

【解析5-1】农业生产与生物资产的关系

【解析5-2】生物资产的内涵1

【解析5-3】生物资产的内涵2

【解析5-4】各种生物资产的特点

【解析5-5】适用其他会计准则的原因

第二章 确认和初始计量

【解析5-6】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

【解析5-7】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原则

【解析5-8】其他支出及相关会计处理

【例5-1】外购生物资产成本的确定

【解析5-9】郁闭定义

【例5-2】关于生物资产初始计量的案例

【解析5-10】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意义及确定

【解析5-11】公益性生物资产的成本的会计处理

【解析5-12】与郁闭有关的会计处理

【解析5-13】投资者投入生物资产的成本的确认

【解析5-14】对法规的相关理解

【解析5-15】其他形式取得的生物资产成本的确认

【解析5-16】林木类生物资产补植的会计处理

【解析5-17】生物资产郁闭或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的管护费用的会计处理

第三章 后续计量

【解析5-18】进行后续计量的原则

【解析5-19】折旧的会计处理

【解析5-20】计提折旧的原则及最低年限

【解析5-21】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复核的原则

【解析5-22】消耗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减值迹象

【解析5-23】生物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解析5-24】公允价值计量生物资产的条件

第四章 收获与处置

【解析5-25】收获的定义

【解析5-26】收获农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要求

【解析5-27】收获农产品的会计处理

【例5-3】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农产品的会计处理

【解析5-28】计算方法介绍

【例5-4】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农产品的会计处理

【解析5-29】生物资产转换的种类

【例5-5】生物资产的处理

【解析5-30】生物资产出售、盘亏或死亡、毁损时的相关会计处理

【例5-6】生物资产的转换

第五章 披露

【解析5-31】与生物资产有关的信息的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第一章 总则

【解析6-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解析6-2】适用其他会计准则的情形

第二章 确认

【解析6-3】无形资产的内涵

【解析6-4】无形资产的内容

【解析6-5】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解析6-6】经济因素的考虑

【解析6-7】无形项目的支出不计入当期损益的情形

【解析6-8】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区分

【解析6-9】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特点

【解析6-10】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不同点

【解析6-11】研究支出计入当期损益的原因

【解析6-12】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条件

【解析6-13】企业取得的已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在取得后发生的支出的处理原则

【解析6-14】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不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原因

第三章 初始计量

【解析6-15】外购无形资产成本中的其他支出

【解析6-16】下列各项不包括在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中

【例6-1】关于分期付款方式外购无形资产的案例

【解析6-17】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成本构成

【例6-2】关于内部研发支出的案例

【解析6-18】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的成本

【解析6-19】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

【解析6-20】通过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成本

第四章 后续计量

【解析6-21】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当考虑的相关因素

【解析6-22】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

【解析6-23】摊销期和摊销方法

【例6-3】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摊销

【解析6-24】有关无形资产残值的理解

【解析6-25】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例6-4】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摊销

【解析6-26】无形资产的减值的处理原则

【解析6-27】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的复核

第五章 处置和报废

【例6-5】无形资产的出售

【解析6-28】无形资产账面价值转销的相关会计处理

第六章 披露

【解析6-29】企业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

【解析6-30】企业应当披露当期确认为费用的研究开发支出总额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一章 总则

【解析7-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解析7-2】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

【解析7-3】非货币性资产与货币性资产的区别

【解析7-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特征

【解析7-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解析7-6】关于准则适用范围的理解

【解析7-7】涉及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属于本准则规范范围的情形

第二章 确认

【解析7-8】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均为固定资产的时点的确认

【解析7-9】确认时点

第三章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

【解析7-10】公允价值的确定

【解析7-11】商业实质的判断

【解析7-12】会计处理原则

【解析7-13】关于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

【解析7-14】关于相关损益的计量

【例7-1】基于公允价值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解析7-15】关于补价的计量

【解析7-16】补价

【例7-2】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例7-3】包含股票资产的资产互换的会计处理

第四章 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

【解析7-17】关于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情形

【例7-4】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的会计处理

【例7-5】基于账面价值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例7-6】同时换入换出多项资产的资产互换的会计处理

第五章 披露

【解析7-18】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披露

第六章 衔接规定

【解析7-19】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衔接规定

第七章 附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第一章 总则

【解析8-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解析8-2】资产减值处理的必要性

【例8-1】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案例

【例8-2】关于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案例

第二章 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

【解析8-3】对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的原因

【解析8-4】资产发生减值迹象的判断

第三章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解析8-5】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

【解析8-6】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及其应当考虑的因素

【解析8-7】关于确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的解释

【解析8-8】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解析8-9】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确定

【解析8-10】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

【例8-3】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计算

【解析8-11】预计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内容

【解析8-12】有关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解释

【解析8-13】折现率的确定方法

【解析8-14】有关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说明

【解析8-15】估计替代利率

【解析8-16】涉及外币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

第四章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

【解析8-17】确定减值损失的原因

【解析8-18】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的原则

【解析8-19】不允许转回的原因

第五章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解析8-20】资产组的认定

【解析8-21】资产组的变更

【例8-4】关于资产组减值的案例

【例8-5】资产组减值的案例

【解析8-22】企业总部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例8-6】关于总部资产减值的案例

【解析8-23】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减值处理

第六章 商誉减值的处理

【解析8-24】商誉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的原因

【例8-7】关于商誉减值的案例

【例8-8】包含商誉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的会计核算

第七章 披露

【解析8-25】相关披露

【解析8-26】发生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原因和金额的披露

【解析8-27】发生重大资产减值的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的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第一章 总则

【解析9-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解析9-2】职工薪酬的相关概念

【解析9-3】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的概念

【解析9-4】职工福利费的概念

【解析9-5】社会保险费的概念

【解析9-6】住房公积金的概念

【解析9-7】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概念

【解析9-8】短期带薪缺勤的概念

【解析9-9】利润分享计划的概念

【解析9-10】非货币性福利的概念

【解析9-11】其他短期薪酬的概念

【解析9-12】职工的概念

【解析9-13】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第二章 短期薪酬

【解析9-14】短期薪酬的账务处理

【例9-1】职工福利费的会计核算

【解析9-15】职工福利费的计算

【解析9-16】职工离开企业时累积带薪缺勤的处理

【解析9-17】非累积带薪缺勤

【例9-2】累积带薪缺勤会计核算

【例9-3】利润分享计划的会计核算

【解析9-18】职工分享利润

第三章 离职后福利

【解析9-19】离职后福利计划

【解析9-20】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

【例9-4】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核算

【解析9-21】设定受益计划

【例9-5】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核算

【解析9-22】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

【解析9-23】受益计划折现

【解析9-24】过去服务成本的概念

【解析9-25】精算利得和损失产生的原因

【解析9-26】服务成本的会计处理

【解析9-27】结算假设

第四章 辞退福利

【解析9-28】企业重组义务

【例9-6】辞退计划的会计核算

第五章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解析9-29】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解析9-30】其他情形

【解析9-31】递延酬劳账务处理

【例9-7】递延酬劳的会计核算

第六章 披露

【解析9-32】披露或有负债

【解析9-33】披露或有事项

【解析9-34】披露设定受益计划

【解析9-35】披露辞退福利

【解析9-36】披露其他信息

第七章 衔接规定

【解析9-37】或有负债衔接规定

第八章 附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第一章 总则

【解析10-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解析10-2】企业年金的概念

【解析10-3】企业年金基金的当事人

第二章 确认和计量

【解析10-4】企业年金基金的缴纳

【解析10-5】企业年金基金的核算

【例10-1】企业年金基金缴费的会计核算

【解析10-6】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的合法性规定

【解析10-7】企业年金基金的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

【解析10-8】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估值

【例10-2】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会计核算

【例10-3】沿用【例10-2】投资持有期间的会计核算

【例10-4】沿用【例10-3】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会计核算

【例10-5】沿用【例10-4】投资处置时的会计核算

【解析10-9】企业年金基金运营形成的负债

【解析10-10】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概念

【解析10-11】存款利息收入的概念及科目设置

【解析10-12】买入返售证券业务的账务处理

【解析10-13】处置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账务处理

【解析10-14】其他收入的概念及处理

【例10-6】企业年金基金的账务处理

【解析10-15】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概念

【解析10-16】受托人管理费、托管人管理费和投资管理人管理费核算

【解析10-17】卖出回购证券业务的概念及核算

【解析10-18】其他费用的类型及账务处理

【例10-7】年金基金的费用会计核算

【解析10-19】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的计算

【解析10-20】企业年金待遇及给付流程

【例10-8】给付企业年金待遇的会计核算

【解析10-21】净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章 列报

【解析10-22】年金基金列报

【解析10-23】年金基金资产负债表列报

【解析10-24】年金基金资产类项目列示

【解析10-25】年金基金负债类项目列示

【解析10-26】净资产类项目列示

【解析10-27】净资产变动列示

【解析10-28】净资产附注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第一章 总则

【解析11-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解析11-2】股份支付的特征

【解析11-3】股份支付的基本情况

【解析11-4】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处理

【解析11-5】回购股票进行职工期权激励

【解析11-6】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计划

【解析11-7】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第二章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例11-1】附服务年限条件的权益结算股份支付

【例11-2】附非市场业绩条件的权益结算股份支付

【解析11-8】授予日的概念

【解析11-9】可行权日的概念

【解析11-10】可行权日后已确认数额不可调整

【解析11-11】股份支付换取其他服务的处理

【解析11-12】行权日

第三章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例11-3】关于现金结算股份支付的案例

【解析11-13】授予后股份支付

【解析11-14】等待期内股份支付

【解析11-15】公允价值变动

第四章 披露

【解析11-16】股份支付的披露

【解析11-17】股份支付附注的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第一章 总则

【解析12-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解析12-2】债务重组的定义

【解析12-3】债务重组方式

【解析12-4】适用其他会计准则

第二章 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解析12-5】债权和债务的终止确认

【解析12-6】以资产清偿债务或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解析12-7】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

【解析12-8】采用修改其他条款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解析12-9】采用组合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第三章 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解析12-10】债务人以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

【解析12-11】终止确认

【解析12-12】债务人修改其他条款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例12-1】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1

【例12-2】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2

【例12-3】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3

【例12-4】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4

第四章 披露

【解析12-13】债务重组的披露

【解析12-14】债务重组附注的披露

第五章 衔接规定

第六章 附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第一章 总则

【解析13-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解析13-2】或有事项的概念

【解析13-3】或有事项的特征

【解析13-4】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第二章 确认和计量

【解析13-5】或有事项相关义务确认为预计负债的条件

【解析13-6】最佳估计数的情况

【解析13-7】确定最佳估计数时考虑的因素

【解析13-8】预计负债的计量

【例13-1】预计负债金额的确定

【例13-2】预期可获得补偿的确定

【解析13-9】亏损合同的相关义务确认为预计负债

【解析13-10】不应就未来经营亏损确认预计负债

【解析13-11】重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

【解析13-12】重组义务确认为预计负债

【解析13-13】对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复核

【解析13-14】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的概念

第三章 披露

【解析13-15】预计负债的列报

【解析13-16】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的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第一章 总则

【解析14-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解析14-2】收入的定义及其分类

【解析14-3】收入准则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 确认

【解析14-4】商品控制权的取得

【解析14-5】收入确认的原则

【解析14-6】收入确认的前提条件

【例14-1】收入的确认条件

【例14-2】收入确认的前提

【解析14-7】合同的含义

【解析14-8】合同的持续评估

【解析14-9】合同存续期间的确定

【解析14-10】合同合并的概念

【解析14-11】合同变更

【例14-3】合同变更的处理

【例14-4】合同变更的会计处理

【解析14-12】单项履约义务的定义

【解析14-13】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的识别

【解析14-14】某一时段内履约义务的收入确认

【解析14-15】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的确认与计量

【例14-5】企业履约过程中在建的商品收入的确认

【例14-6】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收入的判定

【例14-7】产出法确认收入的会计处理

【例14-8】投入法确认收入的会计处理

【解析14-16】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的确认和计量

【例14-9】售后代管商品确认收入的会计处理

【例14-10】售后代管商品确认收入的判定

第三章 计量

【解析14-17】交易价格

【解析14-18】交易价格的概念

【解析14-19】可变对价的概念与确定

【例14-11】可变对价金额的确定

【解析14-20】合同中的重大融资成分

【解析14-21】非现金对价的概念

【解析14-22】应付客户对价的概念

【解析14-23】交易价格的分摊

【解析14-24】单独售价的估计方法

【解析14-25】单独售价的概念

【例14-12】余值法计量单独售价

【解析14-26】合同资产的概念

【解析14-27】合同折扣的分摊

【例14-13】合同折扣分摊的会计处理

【解析14-28】可变对价的分摊

【例14-14】可变对价分摊的会计处理

【解析14-29】交易价格后续变动的情形

【例14-15】交易价格后续变动的会计处理

第四章 合同成本

【解析14-30】合同履约成本的概念

【例14-16】合同履约成本的确认

【解析14-31】计入当期损益的支出

【解析14-32】合同取得成本的概念

【例14-17】合同取得成本的确认1

【例14-18】合同取得成本的确认2

【解析14-33】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解析14-34】合同成本的摊销和减值

第五章 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例14-19】附有销售退回条款交易的会计处理

【解析14-35】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

【例14-20】附有质量保证条款交易的会计处理

【解析14-36】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的概念

【例14-21】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的判定

【例14-22】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身份的确定

【解析14-37】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的判定

【例14-23】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会计处理

【解析14-38】授予知识产权许可的条件

【解析14-39】授予知识产权许可的概念以及相关收入的确认

【例14-24】授予知识产权许可的相关收入确认

【例14-25】授予知识产权许可的收入确认

【解析14-40】售后回购的会计处理

【例14-26】售后回购的会计处理1

【例14-27】售后回购的会计处理2

【解析14-41】预收销售商品款项的处理

【解析14-42】无需退回的初始费的会计处理

【例14-28】无需退回的初始费的会计处理

第六章 列报

【解析14-43】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的列报

【解析14-44】与收入有关的信息的披露

第七章 衔接规定

【解析14-45】衔接规定

第八章 附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第一章 总则

【解析16-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解析16-2】政府补助的特征

【解析16-3】政府补助的定义

【解析16-4】政府补助的分类

【例16-1】政府补助的判定

【解析16-5】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的情况

第二章 确认和计量

【解析16-6】政府补助的确认条件

【解析16-7】政府补助的计量

【解析16-8】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

【例16-2】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案例

【解析16-9】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解析16-10】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

【例16-3】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案例

【解析16-11】政府补助的分类确认

【解析16-12】特定业务的会计处理

【例16-4】综合性项目政府补助的案例

【例16-5】政策性优惠贷款贴息的会计处理

【例16-6】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

【解析16-13】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

【解析16-14】财政贴息的直接拨付

【解析16-15】政府补助的退回

【例16-7】政府补助退回的案例

第三章 列报

【解析16-16】政府补助在利润表上的列示

【解析16-17】政府补助的附注的披露

第四章 衔接规定

【解析16-18】新旧准则的衔接规定

第五章 附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第一章 总则

【解析17-1】借款费用的范围

第二章 确认和计量

【解析17-2】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概念

【解析17-3】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时点

【解析17-4】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例17-1】专门借款利息的处理

【例17-2】一般借款利息的处理

【例17-3】一般借款与专门借款利息的处理

【解析17-5】借款溢价或者折价的摊销采用实际利率法

【解析17-6】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例17-4】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解析17-7】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暂停

第三章 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第一章 总则

【解析18-1】所得税会计的基本要求

【解析18-2】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

第二章 计税基础

【解析18-3】资产的计税基础

【例18-1】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例18-2】无形资产暂时性差异的计量

【例18-3】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的计量

【例18-4】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计税基础的计量

【例18-5】投资性房地产计税基础的计量

【例18-6】其他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的计税基础

【解析18-4】负债的计税基础

【例18-7】预计负债计税基础的计量

【例18-8】预收账款计税基础的计量

【例18-9】应付职工薪酬的计税基础的计量

【例18-10】其他负债计税基础的计量

第三章 暂时性差异

【解析18-5】暂时性差异的概念

【解析18-6】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概念

【例18-1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计量

【解析18-7】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概念

【例18-1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计量

第四章 确认

【解析18-8】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例18-13】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例18-14】商誉计税基础的确认

【解析18-9】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例18-15】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

第五章 计量

【解析18-10】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例18-16】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解析18-1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例18-17】所得税费用的计量

【例18-18】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解析18-12】特殊交易或事项中涉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例18-19】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的计量

【解析18-13】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例18-20】递延所得税的计量

【例18-21】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第六章 列报

【解析18-14】所得税列报的基本原则

【解析18-15】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与会计利润关系的说明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解析19-1】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例19-1】确定记账本位币

【解析19-2】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解析19-3】记账本位币变更的会计处理

第三章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解析19-4】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近似汇率的概念

【解析19-5】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例19-2】外币交易的初始确认

【例19-3】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例19-4】外币交易汇兑差额的处理

【例19-5】外币交易的期末调整或结算

【例19-6】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例19-7】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例19-8】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折算的相关会计处理

第四章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解析19-6】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的方法和计量

【例19-9】其他综合收益的计量

【解析19-7】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

第五章 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解析20-1】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的判断

【解析20-2】合并日或购买日的确定

【例20-1】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例20-2】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解析20-3】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

第三章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例20-3】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例20-4】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解析20-4】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处理的不同情况

【解析20-5】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处理

【例20-5】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判断

【例20-6】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第四章 披露

【解析20-6】企业合并涉及的或有对价的会计处理

【例20-7】企业合并涉及或有对价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第一章 总则

【解析21-1】租赁合同的识别

【解析21-2】本准则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 租赁的识别、分拆和合并

【例21-1】已识别资产的隐性指定

【解析21-3】物理上可区分

【解析21-4】在约定的客户权利范围内考虑其所产生的经济利益1

【解析21-5】在约定的客户权利范围内考虑其所产生的经济利益2

【解析21-6】客户有权主导已识别资产

【解析21-7】简化处理

【例21-2】租赁的分拆

第三章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解析21-8】增量借款利率的确定

【例21-3】租赁内含利率的计算

【解析21-9】租赁付款额的具体内容

【例21-4】使用权资产的初始计量

【例21-5】租赁变更的会计处理

【解析21-10】低价值资产租赁

第四章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解析21-11】符合融资租赁情形的补充说明

【例21-6】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第五章 售后租回交易

【例21-7】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属于销售

【例21-8】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不属于销售

第六章 列报

第七章 衔接规定

第八章 附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第一章 总则

【解析22-1】金融工具的定义

【解析22-2】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例22-1】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解析22-3】衍生工具的价值变动

【解析22-4】企业从事衍生工具交易对初始净投资的要求

【解析22-5】衍生工具在未来结算的说明

【解析22-6】属于本准则范围的买卖非金融项目的合同

【解析22-7】关于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第二章 金融工具的确认和终止确认

【解析22-8】企业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常见情形

【解析22-9】以常规方式购买或出售金融资产的补充

【解析22-10】导致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其他情形

【解析22-11】判断金融负债现时义务解除时应注意的情形

第三章 金融资产的分类

【解析22-12】关于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与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解析22-13】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分类举例

【解析22-14】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分类举例

【解析22-15】金融资产分类的特殊规定

第四章 金融负债的分类

【解析22-16】公允价值选择权

第五章 嵌入衍生工具

【解析22-17】嵌入衍生工具与主合同以及混合合同的关系

【解析22-18】嵌入衍生工具与主合同的关系

【解析22-19】嵌入衍生工具的经济特征和风险不与主合同紧密相关的情况

【解析22-20】嵌入衍生工具的经济特征和风险与主合同紧密相关的情况

【解析22-21】嵌入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

第六章 金融工具的重分类

【解析22-22】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的原则

【解析22-23】企业管理金融资产业务模式的变更

【例22-2】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例22-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第七章 金融工具的计量

【解析22-24】利用估值技术估计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情况

【解析22-25】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初始计量

【解析22-26】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例22-4】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例22-5】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例22-6】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例22-7】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

【解析22-27】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

【例22-8】金融负债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解析22-28】实际利率的确定

【解析22-29】构成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费用

【解析22-30】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解析22-31】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第八章 金融工具的减值

【解析22-32】预期信用损失法

【解析22-33】对信用风险显著增加评估的一般原则

【解析22-34】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

【解析22-35】评估信用风险变化所考虑的因素

【解析22-36】逾期与信用风险显著增加

【解析22-37】信用风险的相对性

【解析22-38】具有较低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

【解析22-39】计量中采集和使用的信息

【解析22-40】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时运用简便方法

【解析22-41】预期信用损失的概率加权属性

【解析22-42】估计预期信用损失的期间

【解析22-43】包含贷款和未提用的贷款承诺的金融工具

第九章 利得和损失

第十章 衔接规定

第十一章 附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第一章 总则

【解析23-1】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解析23-2】金融资产转移的认定以及终止确认的判断原则

【解析23-3】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第二章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一般原则

【解析23-4】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定义

【解析23-5】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解析23-6】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流程

【例23-1】关于符合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案例

【例23-2】关于不符合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案例

第三章 金融资产转移的情形及其终止确认

【解析23-7】分析所转移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报酬转移情况

【解析23-8】企业已转移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的情形

【解析23-9】分析企业是否保留了控制

【解析23-10】判断终止确认条件时,注重金融资产转移的实质

第四章 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

【解析23-11】金融资产整体转移的会计处理

【例23-3】金融资产整体转移的会计处理

第五章 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例23-4】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第六章 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例23-5】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第七章 向转入方提供非现金担保物的会计处理

第八章 衔接规定

第九章 附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

第一章 总则

【解析24-1】套期概述

【解析24-2】套期分类的举例

【解析24-3】套期会计方法

第二章 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

【解析24-4】衍生工具作为套期工具

【解析24-5】对套期工具的指定

【解析24-6】使用单一套期工具对多种风险进行套期

【解析24-7】评估预期交易发生的可能性

【解析24-8】汇总风险敞口作为被套期项目的规定和要求

【解析24-9】构成汇总风险敞口的项目进行会计处理的要求

【解析24-10】项目组成部分作为被套期项目的规定和要求

【解析24-11】被套期项目的组合

【例24-1】关于确定被套期项目的案例1

【例24-2】关于确定被套期项目的案例2

第三章 套期关系评估

【解析24-12】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管理目标

【解析24-13】套期有效性要求

【解析24-14】套期有效性评价方法

【解析24-15】套期关系再平衡

【解析24-16】套期关系的终止

【解析24-17】不作为套期关系终止处理的情形

第四章 确认和计量

【例24-3】关于公允价值套期计量的案例

【例24-4】关于现金流量套期计量的案例

【解析24-18】多个母公司进行的套期

【解析24-19】集团内可以持有套期工具的企业

【解析24-20】风险净敞口套期的会计处理

【解析24-21】与交易相关的被套期项目

【解析24-22】与时间段相关的被套期项目

【解析24-23】由购入期权和签出期权组成的组合期权

第五章 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解析24-24】关于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第六章 衔接规定

第七章 附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原保险合同的确定

【解析25-1】原保险合同的确定

第三章 原保险合同收入

【例25-1】非寿险原保险合同收入案例一

【例25-2】非寿险原保险合同收入案例二

【例25-3】寿险原保险合同收入案例一

【例25-4】寿险原保险合同收入案例二

第四章 原保险合同准备金

【例25-5】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例25-6】未决赔款准备金

【例25-7】寿险责任准备金

第五章 原保险合同成本

【例25-8】赔付成本

【例25-9】损余物资

【例25-10】代位追偿款

第六章 列报

【解析25-2】本准则的主要特点

【解析25-3】执行本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

第一章 总则

【解析26-1】再保险合同的特征

第二章 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

【解析26-2】再保险合同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的定义

【解析26-3】摊回的分保费用的定义

【例26-1】应收分保准备金

【例26-2】赔付成本

【解析26-4】再保险合同的基本业务

第三章 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

【解析26-5】分保费收入的确认条件

【例26-3】分保费用

【例26-4】分保赔付成本

第四章 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第一章 总则

【解析27-1】石油天然气开采的核算范围

【解析27-2】油气勘探的定义解释

【解析27-3】油气生产的定义解释

【解析27-4】石油天然气开采会计核算概述

第二章 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

【解析27-5】矿区的定义和划分

【解析27-6】矿区权益的定义解释

【解析27-7】未探明矿区权益减值注意事项

【例27-1】转让全部探明矿区权益

【例27-2】转让部分探明矿区权益

【例27-3】转让全部未探明矿区权益,且该矿区权益单独计提减值准备

【例27-4】转让全部未探明矿区权益,且该矿区权益以矿区组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

【例27-5】转让部分未探明矿区权益,且该矿区权益单独计提减值准备

【例27-6】转让部分未探明矿区权益,且该矿区权益以矿区组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

第三章 油气勘探的会计处理

【解析27-8】钻井勘探支出的处理采用成果法

【解析27-9】成果法与全部成本法的主要差异

第四章 油气开发的会计处理

第五章 油气生产的会计处理

【解析27-10】油气的生产成本

【解析27-11】油气资产的定义

【解析27-12】油气资产的减值定义

【解析27-13】油气资产折耗的定义

【解析27-14】油气资产计提折耗的方法

【解析27-15】弃置义务的定义

第六章 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会计政策

【解析28-1】会计政策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解析28-2】会计政策的特征

【解析28-3】企业应当披露的重要会计政策

【解析28-4】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定义

【解析28-5】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和运用的要求

【解析28-6】会计政策变更的定义

【解析28-7】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解析28-8】追溯调整法的运用

【例28-1】追溯调整法的运用1

【例28-2】追溯调整法的运用2

【解析28-9】不切实可行的判断

【解析28-10】未来适用法的运用1

【例28-3】未来适用法的运用

第三章 会计估计变更

【解析28-11】会计估计的特征

【解析28-12】企业应当披露的重要会计估计

【解析28-13】会计估计变更的情形

【解析28-14】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例28-4】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解析28-15】划分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

第四章 前期差错更正

【解析28-16】前期差错更正的定义解释

【解析28-17】形成前期差错的情形

【解析28-18】追溯重述法的运用

【例28-5】追溯重述法的运用

【解析28-19】未来适用法的运用2

【解析28-20】调整比较数据

第五章 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第一章 总则

【解析29-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

【解析29-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例29-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解析29-3】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别

【例29-2】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别

第二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解析29-4】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影响

【解析29-5】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的处理原则

【解析29-6】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例29-3】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1

【例29-4】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2

第三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解析29-7】非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

【解析29-8】非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办法

【解析29-9】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内容的补充

【例29-5】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内容的补充1

【例29-6】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内容的补充2

【例29-7】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内容的补充3

第四章 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基本要求

【解析30-1】财务报表列报的基础

【解析30-2】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解析30-3】财务报表列报的构成

【解析30-4】持续经营是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

【解析30-5】列报的一致性

【解析30-6】重要性和项目列报1

【解析30-7】重要性和项目列报2

【解析30-8】财务报表项目金额间的相互抵销

【解析30-9】比较信息的列报

【解析30-10】财务报表表首部分的列报要求

【解析30-11】财务报表报告期间

第三章 资产负债表

【解析30-12】资产负债表样表

【解析30-13】流动资产的划分1

【解析30-14】流动资产的划分2

【解析30-15】流动负债的定义

【解析30-16】流动负债的划分

【解析30-17】资产类项目详细填列

【解析30-18】负债类项目详细填列

【解析30-19】所有者权益类项目详细填列

【例30-1】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第四章 利润表

【解析30-20】利润表样表

【解析30-21】利润表项目详细填列

【解析30-27】附注的说明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第一章 总则

【解析31-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解析31-2】现金流量表格式及附注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 基本要求

【解析31-3】现金流量表样表

【解析31-4】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

【例31-1】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第三章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解析31-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含义

【例31-2】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案例

【例31-3】收到的税费返还案例

【例31-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案例

【例31-5】支付的各项税费案例

【解析31-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

第四章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解析31-7】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含义

【例31-6】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案例

【例31-7】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案例

【解析31-8】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

第五章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解析31-9】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含义

【例31-8】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案例

【例31-9】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案例

【解析31-10】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

第六章 披露

【解析31-11】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披露

【解析31-12】以总额披露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有关信息

【例31-10】关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解析31-13】披露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有关信息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第一章 总则

【解析32-1】中期财务报告的定义

第二章 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

【解析32-2】中期财务报告的构成

【例32-1】关于合并财务报表中期报告

【解析32-3】中期财务报表和母公司财务报表编制要求

【解析32-4】比较财务报表编制要求

【解析32-5】中期财务报告附注编制的基本要求

【例32-2】关于中期会计计量

第三章 确认和计量

【解析32-6】中期财务报告采用的会计政策

【解析32-7】中期财务报告的确认与计量

【例32-3】关于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解析32-8】中期财务报告收入、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解析32-9】中期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第一章 总则

【解析33-1】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

【解析33-2】合并财务报表的构成

【解析33-3】对子公司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

第二章 合并范围

【解析33-4】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解析33-5】对投资方的判断

【解析33-6】权力的定义及相关活动

【解析33-7】投资方判断能否控制被投资方

【解析33-8】实质性权利

【解析33-9】保护性权利的定义

【解析33-10】投资方权利

【解析33-11】投资方持有被投资方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

【解析33-12】评估合同安排

【解析33-13】投资方应考虑的其他事项

【解析33-14】合同安排

【解析33-15】可变回报概述

【解析33-16】识别投资方的“实质代理人”

【解析33-17】对被投资方可分割部分的控制

【解析33-18】投资性主体的豁免规定

【解析33-19】投资性主体的定义

【解析33-20】投资性主体的特征

【解析33-21】因投资性主体转换引起的合并范围的变化

第三章 合并程序

【解析33-22】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

【解析33-23】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解析33-24】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期间

【解析33-25】收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资料

【解析33-26】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定义

【解析33-27】合并资产负债表应抵销的项目

【解析33-28】合并利润表编制基础

【解析33-29】母、子公司之间内部投资收益的抵销处理

【例33-1】同一控制下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例33-2】同一控制下合并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例33-3】非同一控制下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例33-4】非同一控制下购买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解析33-30】母、子公司处理对外销售

【例33-5】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的抵销

【例33-6】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内部销售的合并处理

【例33-7】存货跌价准备的合并处理

【解析33-31】合并现金流量表的定义

【解析33-32】合并现金流量表编制要求

【解析33-33】母、子公司之间资产处置

【解析33-34】合并现金流量表其他业务抵销

【解析33-35】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定义

【解析33-36】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编制

【解析33-37】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格式

第四章 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解析33-38】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拥有的子公司股权

【解析33-39】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资方实施控制

【解析33-40】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解析33-41】母公司因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而丧失控制权

【解析33-42】母公司因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而丧失控制权——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子公司

【解析33-43】其他交易

第五章 衔接规定

第六章 附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第一章 总则

【解析34-1】每股收益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基本每股收益

【解析34-2】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解析34-3】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例34-1】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第三章 稀释每股收益

【解析34-4】稀释性潜在普通股

【解析34-5】分母的调整

【解析34-6】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

【例34-2】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1

【解析34-7】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

【例34-3】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2

【例34-4】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3

第四章 列报

【解析34-8】计算每股收益时应考虑的其他调整因素

【例34-5】派发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资本、拆股和并股

【例34-6】配股

【解析34-9】每股收益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第一章 总则

【解析35-1】分部报告的定义

【解析35-2】编制分部报告的意义

第二章 报告分部的确定

【解析35-3】业务分部

【解析35-4】地区分部

【解析35-5】经营分部认定

【例35-1】经营分部认定

【解析35-6】经营分部的合并

【例35-2】经营分部的认定

【解析35-7】报告分部的确定

【例35-3】低于10%重要性标准选择

【解析35-8】报告分部确认条件的判定

第三章 分部信息的披露

【解析35-9】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

【解析35-10】分部收入

【解析35-11】分部费用

【解析35-12】分部信息的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关联方

【解析36-1】关联方的概念

【解析36-2】关联方相关概念

【解析36-3】关联方关系的认定

【解析36-4】关键管理人员

【解析36-5】不构成关联方关系的情况

第三章 关联方交易

【解析36-6】关联方交易的定义

【解析36-7】关联方交易的类型

第四章 披露

【例36-1】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披露

【解析36-8】关联方披露

【例36-2】会计期间的关联方关系发生变化披露

【解析36-9】关联方的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解析37-34】衔接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确认和计量

【解析38-1】首次执行日的新旧会计科目余额对照表和期初资产负债表

【例38-1】首次执行日的长期股权投资

【解析38-2】首次执行日预计资产弃置费用的折现率

【例38-2】首次执行日预计资产弃置费用会计处理

【例38-3】存在的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计划

【解析38-3】可行权日在首次执行日或之后的股份支付的公允价值

【解析38-4】首次执行日所得税的处理

【解析38-5】首次执行日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

【例38-4】首次执行日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

【解析38-6】首次执行日金融工具分拆时的公允价值

【解析38-7】首次执行日采用未来适用法有关项目的处理

第三章 列报

【解析38-8】首份中期财务报告和首份年度财务报表的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第一章 总则

【解析39-1】公允价值概念

第二章 相关资产或负债

【解析39-2】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解析39-3】计量单元的概念

【例39-1】以公允价值计量

第三章 有序交易和市场

【解析39-4】有序交易的确定与应用

【例39-2】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

【例39-3】主要市场与最有利市场

【解析39-5】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识别与应用

第四章 市场参与者

【例39-4】市场参与者的会计处理

【解析39-6】市场参与者的确定

第五章 公允价值初始计量

第六章 估值技术

【解析39-7】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详解

【例39-5】估值技术的选择

【例39-6】市场回报率折现法估计公允价值

【解析39-8】可观察输入值与不可观察输入值的应用

【解析39-9】公允价值计量中相关的溢价和折价

【解析39-10】以出价和要价为基础的输入值

第七章 公允价值层次

【解析39-11】各类情况说明

【解析39-12】第二层次输入值详解

【解析39-13】第三层次输入值概念理解

第八章 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例39-7】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解析39-14】最佳用途的定义与确定

【解析39-15】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存在情况

【例39-8】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

第九章 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解析39-16】原则说明

【解析39-17】不履约风险

【解析39-18】举例1

【解析39-19】举例2

第十章 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解析39-20】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信用风险敞口

第十一章 公允价值披露

第十二章 衔接规定

第十三章 附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

第一章 总则

【解析40-1】合营安排的特征

【例40-1】合营安排的定义

【例40-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对该安排实施共同控制

第二章 合营安排的认定和分类

【解析40-2】关于集体控制的注意点

【解析40-3】关于一致同意

【例40-3】关于集体控制判断的案例

【例40-4】“一票否决权”

【例40-5】关于共同控制判断的案例

【例40-6】共同控制的唯一性

【解析40-4】保护性权利

【例40-7】有关保护性权利的案例

【解析40-5】单独主体

【解析40-6】合营安排是否通过单独主体达成

【解析40-7】重新评估

【解析40-8】框架协议

第三章 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

【解析40-9】一般会计处理原则

【例40-8】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

【解析40-10】共同经营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的会计处理原则

【例40-9】共同经营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的会计处理案例

第四章 合营企业参与方的会计处理

第五章 衔接规定

【解析40-11】原合营企业重新分类为共同经营时的衔接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第一章 总则

【解析41-1】相关活动和可变回报

【解析41-2】结构化主体

第二章 重大判断和假设的披露

【例41-1】对控制的判断

【例41-2】对重大影响的判断

【解析41-3】投资性主体身份的转换

第三章 在子公司中权益的披露

【解析41-4】对使用企业集团资产和清偿企业集团债务的重大限制

【例41-3】对使用企业集团资产和清偿企业集团债务的重大限制

【解析41-5】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相关信息

【例41-4】未丧失对子公司控制权的披露

【例41-5】丧失对子公司控制权的披露

【解析41-6】投资性主体的相关信息

第四章 在合营安排或联营企业中权益的披露

【解析41-7】重要的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主要财务信息

【解析41-8】对转移资金能力的重大限制

【例41-6】超额亏损的披露

【解析41-9】未确认承诺

【解析41-10】或有负债

【例41-7】未确认承诺的披露

【例41-8】或有负债的案例

第五章 在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解析41-11】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基础信息

【例41-9】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基础信息的披露

【解析41-12】最大损失敞口

【解析41-13】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结构化主体的额外信息的披露

第六章 衔接规定

第七章 附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第一章 总则

【解析42-1】处置组

【解析42-2】终止经营

【例42-1】不构成终止经营的案例

【例42-2】关于终止经营的案例

第二章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分类

【解析42-3】分类原则

【解析42-4】划分条件

【例42-3】持有待售类别的划分

【解析42-5】企业无法控制的原因

【例42-4】企业丧失对子公司的控制权

【解析42-6】拟结束使用而非出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

【例42-5】暂停使用的非流动资产

第三章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计量

【解析42-7】持有待售类别的初始计量

【例42-6】关于持有待售类别的初始计量的案例

【解析42-8】持有待售处置组的后续计量

【例42-7】关于持有待售类别的后续计量的案例

【解析42-9】不再继续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计量

第四章 列报

【例42-8】关于持有待售类别列报的案例

【解析42-10】利润表列示

【解析42-11】附注披露

【例42-9】终止经营列报的案例

【解析42-12】特殊事项的列报

【例42-10】企业专为转售而取得的持有待售子公司的列报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