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提要
点校辑补前言
目录
第一章 十二经药象所入图
第二章 药象气味主治法度
第三章 五脏主治药象
第四章 制方之法
第五章 主治法象随证治病
第六章 各经引用
第七章 五脏补泻
肝
心
脾
肺
肾
第八章 用药凡例
第九章 脏腑泻火之药
第十章 五味所用
第十一章 药象气味主治心法
黄芩
芍药
黄连
细辛
阿胶
麻黄
甘草
茯苓
人参
白术
半夏
桔梗
生姜
五味子
枳实
柴胡[5]
当归
黄檗
升麻
知母
厚朴
槟榔
防风
木香
陈皮
羌活
连翘
川芎
白芷
地黄
枳壳
黄芪
独活
藁本
藿香
桃仁
白豆蔻
猪苓
青皮
天门冬[11]
木通
附子
乾姜
大枣
桂枝
石膏
泽泻
栝楼根
麦门冬
葛根
杏仁
大黄
地榆
诃子皮
栀子
甘菊花
薄荷叶
地骨皮
吴茱萸
桑白皮
黑牵牛
盆硝
川乌头
草龙胆
苏木
红花
蛇蜕皮
赤石脂
粳米
猪肤
葱白
猪胆汁
薤白
乌梅
蜀椒
通草
萎蕤
白头翁
秦皮
牡蛎
蜀漆
葶苈
商陆根
海藻
竹叶
第十二章 用药分两例
第十三章 用药生熟例
第十四章 用药身梢例
第十五章 用药丸散例
第十六章 古今方剂分两例
第十七章 脏腑生克为夫妻子母例
第十八章 真珠囊药味口诀
1.羌活
2.升麻
3.柴胡
4.香白芷
5.防风
6.当归
7.独活
8.木香
9.槟榔
10.藿香叶
11.川芎
12.黄连
13.黄芩
14.大黄
15.黄檗
16.芒硝
17.白术
18.人参
19.甘草
20.半夏
21.陈皮
22.青皮
23.枳壳
24.枳实
25.桔梗
26.知母
27.藁本
28.生地黄
29.熟地黄
30.五味子
31.川乌头
32.白芍药
33.泽泻
34.薄荷叶
35.麻黄
36.厚朴
37.杏仁
38.巴豆
39.附子
40.苍术
41.秦艽
42.白僵蚕
43.白茯苓
44.白豆蔻
45.地榆
46.连翘
47.阿胶
48.桃仁
49.生姜
50.石膏
51.桂枝
52.细辛
53.栀子
54.葛根
55.栝楼根
56.吴茱萸
57.猪苓
58.乾姜
59.苏木
60.杜仲
61.草龙胆
第十九章 随证制方用药口诀
一、中风
二、破伤风
三、目疾
四、泻痢及水泻
五、疮疡
六、妇人产前诸病
七、产后诸病
八、小儿
九、潮热
十、咳嗽
跋[1]
用药珍珠囊药名索引
明·万卷楼抄本《东垣珍珠囊》之版本研究
1 《东垣珍珠囊》抄本概貌
2 《东垣先生珍珠囊》抄本印象
2.1 明代中期嘉靖“万卷楼”抄本
2.2 清代乾、嘉年间重装
2.3 万卷楼抄本《东垣先生珍珠囊》原书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刊行的李东垣《药性珍珠囊》(又称《用药珍珠囊》)
3 尾语
4 参考文献
点校注释重订本序
点校注释前言
药性赋序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之一
总赋
寒性
热性
温性
平性
用药发明
药性阴阳论
标本论[1]
用药法[1]
药性升降浮沉补泻法
五脏所欲
五脏所苦
五臭[1]凑五脏例
五行五色五味五走五脏主禁例
手足三阳表里引经主治例
诸药泻诸经之火邪
诸药相反例
十八反歌[1]
十九畏歌[1]
六陈歌[1]
五脏补泻主治例
用药凡例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之二
主治指掌
逐段锦 九十首
用药须知
用药法象[1]
四时用药法[1]
用药丸散[1]
药本五味歌[1]
炮制药歌[1](计六首)
妊娠服药禁歌[1]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之三
玉石部
草部上
草部中
草部下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之四
木部
人部
禽兽部
虫鱼部
果品部
米榖部
蔬菜部
读《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点校注释本)书后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索引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