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袁世硕文集:全5册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205.20购买纸书

4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袁世硕著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30

字       数:130.3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文学 > 诗词歌赋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袁世硕文集》五册,共收《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聊斋志异〉知解散论》、《孔尚任年谱》、《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文学史理论·交流》五种著述。这些专著和论文,既有细密精微的考证,又有深刻独到的阐释,功力深厚,新见迭出。这些学术论著以及蕴涵的学术见解、学术思想,已经在当代文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必将在学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br/>【作者】<br/>袁世硕(1929—  ),山东兖州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兼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评议组专家、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重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首席专家。著有《孔尚任年谱》、《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蒲松龄评传》(合著)、《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等,主编《元曲百科辞典》、《王士禛全集》等。<br/>
目录展开

袁世硕文集.第一册 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

文前辅文

文前辅文

文前彩插

《山东大学中文专刊》编辑工作组

《山东大学中文专刊》编辑出版说明

《袁世硕文集》整理说明

前言

上编

蒲松龄与张笃庆

蒲松龄早年“岁岁游学”考

蒲松龄与孙蕙

蒲松龄与丰泉乡王氏

蒲松龄与高珩

蒲松龄与唐梦赉

蒲松龄在西铺毕家

蒲松龄与袁藩

蒲松龄与王士禛交往始末

蒲松龄与朱缃

蒲松龄与其诸子及冢孙

张元及其父、其子

“蒲松龄及冠之年便作起志怪小说”说再辩证

张增庆挽蒲松龄的诗

下编

蒲松龄诗词简说

对《聊斋偶存草》的考察

一、原收藏人宓文德

二、这卷抄本的时代

三、此抄本确系照蒲氏原稿过录

四、这卷抄本可以订正通行本的错误

五、此抄本有助于聊斋诗的进一步编年

聊斋杂著考略

引言

一、《婚嫁全书》

二、《省身语录》

三、《帝京景物选略》

四、《怀刑录》

五、《庄列选略》

六、《小学节要》

七、《宋七律诗选》

八、《历字文》

九、《日用俗字》

十、《农桑经》

十一、《药祟书》

十二、《家政内编》

十三、《家政外编》

十四、《会天意》

十五、《观象玩占》

十六、《鹤轩笔札》

《聊斋志异》康熙抄本补说

铸雪斋和《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

一、铸雪斋其人其事

二、关于殿春亭主人

三、铸雪斋本确系据朱氏本过录

四、朱氏抄本的底本当为蒲氏原稿副本

五、对铸雪斋抄本的几点考察

(一)篇数问题

(二)分卷问题

(三)编次问题

(四)目次和篇次不一致的问题

(五)《张贡士》附则的问题

六、铸雪斋抄本劣于二十四卷抄本

王金范选刻十八卷本《聊斋志异》

一、关于王金范及有关此本的一些情况

二、王刻十八卷本诸题词者

三、王刻十八卷本之性质、价值

四、几个具体问题之考证

(一)《淄川吏》是否原作?

(二)《荷花三娘子》篇末评语为何人所加的问题

《异史》:《聊斋志异》的易名抄本

谈《聊斋志异》黄炎熙抄本

《聊斋志异》早期抄本考察

一、考察的对象、意义

二、五种抄本的源流、时序

三、由五种抄本推测手稿原貌

四、从五种抄本的异文情况谈重新整理的校勘原则

评《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

《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书评一则

未竟之梦——《聊斋志异》作者的一生

袁世硕文集.第二册 《聊斋志异》知解散论

上编 《聊斋志异》艺术论

《聊斋志异》:四十年辛苦不寻常

《聊斋志异》的再创作研究

第一节 “抚古而又讳之”辩

第二节 踵事增华

第三节 故事新编

第四节 镕旧铸新

第五节 因事明理

第六节 简短结语

《聊斋志异》时事短篇考析

《聊斋志异》自况篇什蠡测

一、自得篇——《狐梦》

二、自炫篇——《绛妃》

三、自伤篇——《叶生》

四、自娱篇——《绿衣女》

《聊斋志异》的志怪新质

一、志怪新质

二、自抒心声

三、观照世情

四、矛盾的神道观

《聊斋志异》的志怪艺术

一、不拘一格

二、小说诗化

三、狐鬼形象

四、讽刺艺术

《聊斋志异》的超越与悖论

互动环节

下编 《聊斋志异》名篇解读

憧憬“灵”与“肉”的统一

超越生死的知己之爱

“琴瑟友之”的变奏曲

高尚的失败者

《田七郎》:恩报主题的超越

《黄英》:借菊花说事,为市井人张目

维护女性尊严的爱情故事

续幽冥之录,诉弥天之冤

一篇并不虚幻的狐女故事

不讳言性

未脱“好色而不淫”的窠臼

回归伦理

狐人的代言

传道

幻设劝学

吟诗魔力的底蕴

林四娘故事的生成、流变

李澄中《林四娘》是故事的初生型

王士禛的传播与故事的定型

林云铭《林四娘记》为变调

蒲松龄《林四娘》是就林四娘诗作成的传奇小说

袁世硕文集.第三册 孔尚任年谱

前言

孔尚任年谱

世系、著作

一、《石门山集》一卷

二、《出山异数记》一卷

三、《人瑞录》一卷

四、《湖海集》十三卷

五、《宫词百首》

六、《岸堂稿》一卷

七、《长留集》十二卷

八、《小忽雷》传奇

九、《享金簿》一卷

十、《平阳府志》三十六卷

十一、《岸堂文集》六卷

十二、《绰约词》

十三、《节序同风录》十二卷

十四、《会心录》四卷

十五、《康熙甲子重修孔子世家谱》二十四卷

十六、《阙里新志》二十四卷

十七、《鳣堂集》

十八、《石门集》

十九、《画林雁塔》一卷

二十、《律吕管见》

二十一、《鲁谚》

二十二、《急事约》

二十三、《莱州府志》十二卷

二十四、《祖庭新记》二十卷

顺治五年,永历二年(1648) 戊子 一岁

顺治六年,永历三年(1649) 己丑 二岁

顺治七年,永历四年(1650) 庚寅 三岁

顺治八年,永历五年(1651) 辛卯 四岁

顺治九年,永历六年(1652) 壬辰 五岁

顺治十年,永历七年(1653) 癸巳 六岁

顺治十—年,永历八年(1654) 甲午 七岁

顺治十二年,永历九年(1655) 乙未 八岁

顺治十三年,永历十年(1656) 丙申 九岁

顺治十四年,永历十一年(1657) 丁酉 十岁

顺治十五年,永历十二年(1658) 戊戌 十一岁

顺治十六年,永历十三年(1659) 己亥 十二岁

顺治十七年,永历十四年(1660) 庚子 十三岁

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1661) 辛丑 十四岁

康熙元年(1662) 壬寅 十五岁

康熙二年(1663) 癸卯 十六岁

康熙三年(1664) 甲辰 十七岁

康熙四年(1665) 乙巳 十八岁

康熙五年(1666) 丙午 十九岁

康熙六年(1667) 丁未 二十岁

康熙七年(1668) 戊申 二十一岁

康熙八年(1669) 己酉 二十二岁

康熙九年(1670) 庚戌 二十三岁

康熙十年(1671) 辛亥 二十四岁

康熙十一年(1672) 壬子 二十五岁

康熙十二年(1673) 癸丑 二十六岁

康熙十三年(1674) 甲寅 二十七岁

康熙十四年(1675) 乙卯 二十八岁

康熙十五年(1676) 丙辰 二十九岁

康熙十六年(1677) 丁巳 三十岁

康熙十七年(1678) 戊午 三十一岁

康熙十八年(1679) 己未 三十二岁

康熙十九年(1680) 庚申 三十三岁

康熙二十年(1681) 辛酉 三十四岁

康熙二十一年(1682) 壬戌 三十五岁

康熙二十二年(1683) 癸亥 三十六岁

康熙二十三年(1684) 甲子 三十七岁

康熙二十四年(1685) 乙丑 三十八岁

康熙二十五年(1686) 丙寅 三十九岁

康熙二十六年(1687) 丁卯 四十岁

康熙二十七年(1688) 戊辰 四十一岁

康熙二十八年(1689) 己巳 四十二岁

康熙二十九年(1690) 庚午 四十三岁

康熙三十年(1691) 辛未 四十四岁

康熙三十一年(1692) 壬申 四十五岁

康熙三十二年(1693) 癸酉 四十六岁

康熙三十三年(1694) 甲戌 四十七岁

康熙三十四年(1695) 乙亥 四十八岁

康熙三十五年(1696) 丙子 四十九岁

康熙三十六年(1697) 丁丑 五十岁

康熙三十七年(1698) 戊寅 五十一岁

康熙三十八年(1699) 己卯 五十二岁

康熙三十九年(1700) 庚辰 五十三岁

康熙四十年(1701) 辛巳 五十四岁

康熙四十一年(1701) 壬午 五十五岁

康熙四十二年(1703) 癸未 五十六岁

康熙四十三年(1704) 甲申 五十七岁

康熙四十四年(1705) 乙酉 五十八岁

康熙四十五年(1706) 丙戌 五十九岁

康熙四十六年(1707) 丁亥 六十岁

康熙四十七年(1708) 戊子 六十一岁

康熙四十八年(1709) 己丑 六十二岁

康熙四十九年(1710) 庚寅 六十三岁

康熙五十年(1711) 辛卯 六十四岁

康熙五十一年(1712) 壬辰 六十五岁

康熙五十二年(1713) 癸巳 六十六岁

康熙五十三年(1714) 甲午 六十七岁

康熙五十四年(1715) 乙未 六十八岁

康熙五十五年(1716) 丙申 六十九岁

康熙五十六年(1717) 丁酉 七十岁

康熙五十七年(1718) 戊戌 七十一岁

附 孔尚任交游考

小引

孔尚则(方训)附秦光仪

贾应宠(凫西)

黄云(仙裳)

宗元鼎(定九)

邓汉仪(孝威)

李沂(艾山)附李柟

黄逵(仪逋)

朱国琦(鹤山)

许承钦(漱雪)

杜濬(于皇)

徐旭旦(浴咸)

冒襄(辟疆)

周稚廉(冰持)

余怀(澹心)附余宾硕

龚贤(半千)

张怡(瑶星)

王弘撰(山史)

刘中柱(雨峰)

张勄(敬止)

顾彩(天石)附田舜年

附录 征引书目

袁世硕文集.第四册 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

自序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问题

郭勋与《水浒传》

《水浒全传》的成书、文本与李卓吾、金圣叹的评点

说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解识龚开

宋末的龚开

景定前曾入赵葵幕

与陆秀夫的友谊

随抗元官兵南去

入元后的龚开

追怀忠烈的文事

曾客于故循王府

贫困终老

赢得了敬重

龚开的画

读余嘉锡《宋江三十六人考实》札记二则

《水浒后传》与清初“通海案”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乃元人罗贯中原作

一、书成于元代的迹象

二、注子确为元人所作

三、注子是小说作者所作

四、书当为罗贯中原作

试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毛本《三国志演义》新序

谈《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说《西游记》

关于《西游记》解说的解说

孙悟空形象的社会学诠释

清代《西游记》道家评本解读

《金瓶梅》平议

袁宏道赞《金瓶梅》“胜于枚生《七发》多矣”释

《续金瓶梅》的成书与刊行

《醒世姻缘传》作者、成书年代考证

《醒世姻缘传》导读

《红楼梦》的思想倾向及其性质问题

《红楼梦》在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中的地位

论《红楼梦》的现实主义

贾宝玉心解

不是曹雪芹,又是曹雪芹

半是现实的,半是意象的

囫囵不可解,实又可解

脂评《石头记》之我见

研究作家与解析作品

剖析《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红楼梦》与《揭秘〈红楼梦〉》

拒绝曲解:把《红楼梦》说成是隐藏着一场宫闱秘事,那就不是《红楼梦》了

返归文本:《红楼梦》的价值表现在它描述出的“小说世界”中

通观古今:“红学”中一切索隐派都是要引导读者走出作品,破坏阅读感受,都是要不得的

敞开追思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的窗口

《永乐大典》平话探佚

洞达世情,嘲谑不义

《镜花缘》与《山海经》

《玉娇梨》、《平山冷燕》作者问题

关于烟水散人徐震

《梼杌闲评》与李清

《照世杯》与《闪电窗》

《今古奇观》与顾有孝

《醒风流》作者为褚人获

《品花宝鉴》与赵翼的《李郎曲》

关于《花月痕》

近四十年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概观

构筑文学史的研究基石

袁士硕文集.第五册 文学史理论·交流

上编 走向理论

文学史的性质问题

一、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

二、文学史的史学品格

三、文学史的学术特性

四、文学史的基本属性是文学研究

五、文学史是历史方法的文学批评

六、文学史是文学史家建构的

文学的历史与历史的文学

一、先秦文化的综合性

二、文学的自立与自觉

三、历史文学的蜕变

四、诗体的变化与文体功能的泛化

五、新文体的出现

六、关于“杂”、“纯”之辨

文学史中的哲学与文学

一、文学与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二、哲学与文学观念

三、哲学与文学创作

四、文学作品的思想性

文学史中宗教与文学的互动互渗

一、文学与宗教同源共生

二、文学与宗教同行

三、文学与宗教互渗互用

四、宗教材料成为文学的表现手法

文学史与诠释学

一、诠释与诠释学

二、文学作品的历史客观性

三、文学诠释本质上是认识

四、文学诠释的多样性问题

五、历史主义是诠释学的基本原则

文学史与考证学

一、考证是一种清人治学的基本方法

二、文学史研究中考证的功用

三、文学史研究中考证的地位

四、考证重证据,思维起着关键作用

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双向交流

文学中的“情”与“理”

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庸俗社会学的倾向

接受理论的悖论

小引

姚斯的“期待视野”

费什的“读者反应”说

伊泽尔的“审美响应理论”

借喻商品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失误

加达默尔文艺作品存在方式论质疑

一、前提的可疑性

二、文学作品只有在阅读中才得以完成吗?

三、文学作品只存在于理解过程中吗?

四、理解为存在方式论导致理解的相对主义

并非新说:美是生命活力的表征

蒲松龄评传

孔尚任评传

赵翼评传

一、赵翼其人

二、《瓯北诗集》

三、《瓯北诗话》

《录鬼簿校笺》前言

下编 稷下序跋集

《冯沅君古典文学论文集》编后赘语

《蒲松龄论集》序

《元曲百科辞典》前言

拓宽古典小说的研究领域

文学史研究的三个步骤

《蒲松龄生平著述考辨》序

《神韵诗史研究》序

《醒世姻缘传作者和语言考论》序

《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序言

《明清传奇结构研究》序

《〈聊斋志异〉艺术研究》序

揭开《聊斋志异》建构怪异世界的奥秘

诗艺可以认知

元剧名刻 精光奂焉

《钱谦益与明末清初文学》卷首缀语

《杜甫诗选》前言

《中国散曲学史研究(续篇)》序

《聊斋俚曲集》序

《中国诗学流变》序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通论》序

话本小说史研究的转型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序

《袁枚诗论》序

《谢榛全集校笺》序一

《数理批评与小说考论》前言

翻印《水浒志传评林》前言

《清初散文三大家研究》序

《王士禛全集》前言

历史重建与文学诠释

《敝帚集》自序

汇印东平州县旧志序

《东周列国志(缩写本)》前言

校注本《石隐园藏稿》序一

《陈维崧年谱》序

写在《〈聊斋志异〉中印文学溯源研究》前面

李希凡先生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暨《李希凡文集》出版座谈会发言

注评本《西游记》前言

一部丰满齐备的中国文化通史

《画像、文字与生活:汉代墓室绘画图像学研究》序

《明代建阳书坊之小说刊刻》序

缅怀伊藤漱平先生

山东大学中文专刊目录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