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十八世纪的中国政治(清史研究丛书新编)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81.70购买纸书

46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郭成康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8-31

字       数:32.2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从康熙帝晚年,经雍正朝,直到乾隆帝去世,祖孙三代皇帝的统治跨越了整个18 世纪。这 100 年间,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经过持续变革的重构,以皇帝为核心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高度强化并渐臻完备。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内在矛盾演变、满洲传统文化政治取向及国内外形势日趋严峻等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 与皇权扩张、国家治理效能强大相同步,18 世纪中叶清朝的国势达到了为外域瞩目、乾隆帝自诩的“全盛”。 18 世纪清朝国家政治体制组织架构严整、协调、灵活、高效;国政常规议事流程灵活、实用、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统治者无须众议或摒弃众议的所谓“圣衷宸断”,康雍乾时代并不经见,而通行的则是皇帝谕示议题,廷臣或地方大吏等遵旨议覆,后由皇帝钦断的常规议事程序,这有现存清代军机处、内阁等浩如烟海的档案为证。 应充分肯定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来临前夜,18 世纪中国政治体制限度发挥国家权力集中、治理高效的强大优势,对实现大一统伟业、强化多民族国家意识认同的历史性贡献。 不受任何权力制约的皇帝很难始终如一地保持政治明的作风,君主专制政体禁锢思想、钳制舆论、销磨人才、败坏吏治等黑暗面日益弥漫。乾隆帝晚年喜谀恶谏、喜柔恶刚、喜从恶违的由人性弱决定的专制偏好,更营造出朝野“出一言而盈廷称圣,发一令则四海讴歌”的政治迷信。盛清也未能摆脱纠缠古代中国政治的历史宿命。<br/>【作者】<br/>郭成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已退休。1941 年出生,北京市人。现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史馆馆员。主要研究清史。出版《18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政治卷》《乾隆正传》等专著,发表《康乾之际禁南洋案探析——兼论地方利益对中央决策的影响》《政治冲突与文化隔阂:杨名时案透视》《也谈满族汉化》《清朝皇帝的中国观》《刘兴祚论》等论文。与刘景宪先生合译《盛京刑部原档》(满文)。<br/>
目录展开

“清史研究丛书新编”说明

再版前言

01

02

03

绪言

第一章

18世纪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和完备

第一节 顺康时期乾纲独断政治目标的初步实现

一 顺治年间的内三院与内阁

二 康熙帝御门听政

三 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四 17—18世纪之交极端专制倾向的加强

第二节 奏折的创行和推广

一 顺治年间官私文献提及的“奏折”

二 康熙朝的密折和非机密性奏折

三 康熙朝奏折制度渐具雏形

四 雍正朝奏折的推广

五 由奏折推广而引发的矛盾及对策

第三节 密谕的嬗变与军机处的肇建

一 密谕溯源

二 雍正密谕之一:朱批

三 雍正密谕之二:亲笔朱谕与代书朱谕

四 雍正密谕之三:廷寄

五 军机处渐具规模

第四节 18世纪中国的国家中枢——军机处

一 军机处的机构、职掌及运作的规范化

二 军机处建立前后内外衙门及相关制度的全面调整

三 对儒家圣君贤相政治理念的批判

第二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第一节 部院与督抚的权力配置

一 部院与督抚相维相制

二 皇帝对内外政治运作的控制、协调和监督

三 督抚财政、人事权限的盈缩

第二节 中央决策与地方的关系

一 中央决策机制

二 地方利益对中央决策的影响

三 地方利益在中央决策时的地位

第三章

18世纪后期政治的腐败

第一节 政治腐败的种种特征

一 贪污贿赂向集团化犯罪恶性发展

二 贪赃数额之巨前所罕见

三 形形色色的陋规泛滥成灾

四 库帑严重亏空

五 大臣官员介入营运交易牟取暴利

六 严刑峻法难以遏止贪贿腐败之风

第二节 18世纪后期政治严重腐败的原因

一 极端专制政治体制的痼弊

二 立法与执法的失误

三 滋生政治腐败的社会温床

四 士大夫道德自律堤防的溃决

第四章

千秋功罪——从英国首次访华使团对中国政治的观感谈起

参考书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