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郭序
张序
前言
上篇·概论
第一章 女性生理特点
一、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功能
二、女性一般生理
三、月经生理
(一)月经的生理表现
1.月经初潮
2.月经周期与经期
3.月经量、色、质
4.绝经
(二)月经产生的机理
四、带下生理
(一)生理性带下的属性与产生
(二)生理性带下的作用
五、妊娠生理
(一)妊娠机理
(二)妊娠与产育生理
六、哺乳生理
第二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概要
一、病因
(一)六淫之邪
1.寒邪
2.湿邪
3.火邪(热)
4.风邪
5.燥邪
6.暑邪
(二)七情内伤
(三)禀赋不同及生活失常
二、病机
(一)气血不调
1.气分病机
2.血分病机
(二)脏腑功能失常
(三)冲、任、督、带及胞宫的损伤
第三章 妇科疾病的四诊与辨证
一、四诊
二、辨证
(一)脏腑辨证
1.心病辨证
2.肝病辨证
3.脾病辨证
4.肺病辨证
5.肾病辨证
(二)气血辨证
1.气虚证
2.气滞证
3.血虚证
4.血热证
5.血寒证
6.血瘀证
(三)奇经辨证
1.冲任虚衰
2.冲任不固
3.冲脉气逆
4.寒凝冲任
5.热扰冲任
6.湿热蕴结任带
7.瘀阻冲任
8.督脉亏虚
(四)带下辨证
第四章 妇科疾病的治则
一、调补脏腑
(一)滋肾补肾
1.补益肾气
2.温补肾阳
3.滋养肾阴
(二)疏肝养肝
1.疏肝解郁
2.疏肝清热
3.养血柔肝
4.疏肝清热利湿
(三)健脾和胃
1.健脾法
2.和胃法
二、调理气血
(一)理气法
(二)调血法
1.补血养血
2.清热凉血
3.清热解毒
4.活血化瘀
三、温经散寒
四、利湿祛痰
五、调治冲、任、督、带及胞宫
(一)调补冲任
(二)温化冲任
(三)清泄冲任
(四)疏通冲任
(五)和胃降冲
(六)温养督脉
(七)健脾束带
(八)温煦胞宫
(九)补养胞宫
(十)固胞举胞
(十一)逐瘀荡胞
(十二)泄热清胞
六、解毒杀虫
下篇·各论
第五章 月经病
第一节 月经先期
一、血热证
二、肾阴虚证
三、肝郁热证
四、脾气虚证
第二节 月经后期
一、血虚证
二、血寒证
(一)虚寒证
(二)实寒证
三、气滞证
四、痰阻证
第三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一、冲任失调证
二、肝郁证
三、肾虚证
第四节 月经过多
一、脾气虚证
二、肝血热证
三、肾阴虚证
四、血瘀证
第五节 月经过少
一、血虚证
二、肾虚证
三、血瘀证
第六节 经期延长
一、气虚证
二、血热证
三、血瘀证
第七节 经间期出血
一、阴虚内热证
二、肝郁化火证
三、脾虚证
四、湿热证
五、瘀血证
第八节 崩 漏
一、血热证
(一)实热证
(二)虚热证
二、肾虚证
(一)肾阳虚证
(二)肾阴虚证
三、脾虚证
四、血瘀证
第九节 闭 经
一、气滞血瘀证
二、痰湿阻滞证
三、气血虚弱证
四、肝肾不足证
第十节 痛 经
一、气滞血瘀证
二、寒凝血瘀证
三、气血虚弱证
四、肝肾亏损证
附: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
一、气滞血瘀证
二、痰瘀互结证
三、肾虚血瘀证
第十一节 经行乳房胀痛
一、肝气郁结证
二、肝胃郁热证
三、肝肾阴虚证
第十二节 经行吐衄
一、肝火证
二、胃热证
三、阴虚肺燥证
第十三节 经行感冒
一、风寒证
二、风热证
三、邪入少阳
第十四节 经行头痛
一、血虚证
二、肝肾阴虚证
三、血瘀证
四、痰湿上扰证
第十五节 经行发热
一、阴虚证
二、气虚证
三、营卫不和证
四、血热证
五、气郁证
六、血瘀证
第十六节 经行身痛
一、气血虚弱证
二、血瘀证
第十七节 经行口舌生疮
一、心火上炎证
二、胃热炽盛证
三、阴虚火旺证
第十八节 经行泄泻
一、脾虚证
二、肾虚证
三、肝脾不调证
第十九节 经行浮肿
一、脾肾阳虚证
二、气滞血瘀证
第二十节 经行瘾疹
一、血虚证
二、风热证
第二十一节 经行情志异常
一、痰火上扰证
二、肝气郁结证
三、心脾两虚证
第二十二节 绝经前后诸证
一、肾阴虚证
二、肾阳虚证
三、肝郁脾虚证
第二十三节 经断复来
一、血热证
二、肾阴虚证
三、肝郁脾虚证
四、血瘀证
第六章 带下病
一、肝郁证
二、脾虚证
三、肾虚证
(一)肾阳虚证
(二)肾阴虚证
第七章 妊娠病
第一节 恶 阻
一、胃虚证
(一)虚寒证
(二)虚热证
二、肝胃不和证
三、痰湿阻胃证
第二节 胎漏、胎动不安
一、肾虚证
二、脾虚证
三、血热证
四、外伤证
第三节 妊娠腹痛
一、虚寒证
二、血虚证
三、血热证
四、气滞证
第四节 胎萎不长
第五节 子 烦
一、痰火证
二、肝热证
三、阴虚证
第六节 子 肿
一、脾虚证
二、肾虚证
三、气滞证
附1:子满
附2:羊水过多
一、脾虚湿聚,肺失通调证
二、脾肾阳虚证
第七节 子 痫
一、肝风内动证
二、脾虚肝旺证
第八节 子 喑
一、肺阴虚证
二、肾阴亏证
第九节 子 嗽
一、阴虚肺燥证
二、肝火犯肺证
第十节 子 淋
一、实热证
(一)心火炽盛证
(二)湿热下注证
二、虚热证
第十一节 妊娠小便不通
一、气虚证
二、肾虚证
第十二节 孕 痈
一、痈未成脓证
二、痈脓已成证
第十三节 羊水过少
一、脾虚证
二、肾虚津亏证
第十四节 妊娠身痒
一、血虚证
二、风热证
第十五节 妊娠贫血
一、肝肾不足证
二、心脾两虚证
三、气血两虚证
第十六节 妊娠不寐
一、心肾不交证
二、心脾两虚证
三、心胆气虚证
第十七节 妊娠泄泻
一、外寒内湿证
二、食滞证
三、脾胃虚弱证
第十八节 妊娠便秘
一、气虚便秘
二、血虚便秘
三、阴虚便秘
第十九节 妊娠痢疾
一、湿热痢
二、疫毒痢
三、休息痢
第八章 产后病
第一节 产后腹痛
一、血虚证
二、血瘀证
第二节 产后恶露不绝
一、血瘀证
二、气虚证
三、血热证
第三节 产后大便难
一、气虚证
二、血虚证
三、津液亏虚证
第四节 产后发热
一、感染邪毒证
二、外感证
三、血瘀证
四、血虚证
第五节 产后身痛
一、血气虚弱证
二、外感证
三、血瘀证
第六节 缺 乳
一、气血虚弱证
二、肝郁气滞证
第七节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第九章 妇科杂病
第一节 乳 癖
一、肝郁证
二、肝郁脾虚证
三、肝郁肾虚证
第二节 阴 痒
一、湿热下注证
二、肝肾阴虚证
第三节 阴虱及阴虱疮
第四节 脏 躁
一、心阴不足证
二、心肝火旺证
三、痰火扰心证
第五节 癥 瘕
一、气滞证
二、血瘀证
三、痰湿证
第六节 不孕症
一、肾虚证
(一)肾阳虚证
(二)肾阴虚证
二、气血两虚证
三、肝郁证
四、血瘀证
五、痰湿证
第七节 宫环出血
一、血热妄行证
二、瘀热互结证
三、气虚血瘀证
第八节 老年皮肤瘙痒症
一、血虚生风证
二、气虚受风证
三、血瘀证
第九节 老年阴道干涩症
一、肝肾阴虚证
二、脾肾两虚证
第十节 阴道干涩症
一、脾虚证
二、肾虚证
第十一节 阴 挺
一、气虚不摄证
二、肾虚不固证
三、湿热下注证
第十二节 盆腔炎
一、急性盆腔炎
(一)热毒炽盛证
(二)湿热瘀结证
二、慢性盆腔炎
(一)脾虚气滞,湿浊内停证
(二)寒湿凝滞证
第十三节 性交疼痛
一、心肝火旺证
二、肝经郁热证
三、肝经湿热证
四、肝肾阴虚证
第十四节 性欲淡漠
一、心肾阳虚证
二、肾阳虚证
三、肾阴虚证
四、肝郁证
五、气血虚弱证
第十五节 梦 交
一、心火亢盛证
二、阴虚火旺证
三、心脾两虚证
第十六节 流产后出血
一、瘀阻胞宫证
二、气虚不固证
三、湿热壅滞证
第十章 养 生
一、生命与健康
二、衰老始于肾虚论
(一)表现
1.齿落发堕
2.耳聋眼花
3.口干咽燥
4.呼多吸少,动则气喘
5.健忘失眠
6.头晕头痛
7.腰腿酸痛
8.二便失调
9.面浮肢肿
10.性欲减退,经闭过早,阳痿早泄
11.自汗流涕,未冷先寒
12.五心烦热,足跟骨痛
(二)治法方药
1.肾阴虚
2.肾阳虚
3.肾气虚
4.肾阴阳两虚
5.延年益寿方
三、保肾养精六要
(一)房事有节,勿纵欲无度
(二)饮食有常,勿过饥过饱
(三)劳不过累,闲不过逸
(四)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五)心神和悦,慎勿过激
(六)锻炼有素,量体而行
第十一章 《金匮要略》实践篇及经方实践
第一节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一、恶阻
二、妊娠伴癥瘕、胎漏
三、妊娠腹痛
四、妊娠小便难
五、妊娠水气即子肿
六、胎动不安
七、养胎
第二节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一、产后三病
(一)病痉
(二)郁冒
(三)大便难
二、产后腹痛
三、产后中风
四、乳中虚
五、产后下利
第三节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一、妇人病的成因、证候、治则
二、热入血室
三、梅核气
四、脏躁
(一)脏阴不足,心神失养
(二)阴虚肺热,心神失养
(三)肝阴血虚,火扰心神
(四)心脾两虚,心神不宁
(五)肾阴不足,虚火扰心
第四节 附 篇
一、温经汤证
二、经水不利
三、陷经
四、瘀血、蓄水及带下阴冷
五、妇人腹痛
六、转胞
七、阴疮
八、阴吹
第五节 经方实践
一、大黄牡丹汤治疗妊娠肠痈
二、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产后上肢痛麻
三、橘皮竹茹汤治疗恶阻
四、乌梅丸治疗妊娠合并蛔厥
五、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妇人梦交
六、栀子豉汤合酸枣仁汤治疗妊娠心烦不寐
七、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妊娠心烦不寐
八、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疗妊娠泄泻
九、茵陈蒿汤合四逆散治疗妊娠胁痛
十、黄土汤合柏叶汤加减治疗崩漏
十一、泽泻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治疗眩晕
十二、四逆散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乳癖
十三、桂枝汤加味治疗经行发热
十四、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感冒
十五、调胃承气汤合栀子柏皮汤治疗经行口糜
十六、猪苓汤加味治疗妊娠小便淋痛
十七、桂枝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味治疗妊娠身痒
十八、肾气丸合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加味治疗经行浮肿
十九、吴茱萸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经行头痛
第十二章 《内经》临床实践及诸家方剂临床实践
一、《内经》临床实践
(一)闭经
(二)崩漏
(三)带下病
(四)子喑
(五)妊娠并癥瘕
(六)不孕症
二、《妇人大全良方》方剂临床应用九例
(一)崩漏
(二)闭经
(三)痛经
(四)经行风疹块
(五)恶阻
(六)子嗽
(七)产后心悸失眠
(八)产后腰痛
(九)产后汗出不止
三、《校注妇人良方》方剂临床应用十例
(一)经行眩晕
(二)子嗽兼胎漏
(三)子肿
(四)恶露不绝
(五)产后惊悸、失眠
(六)产后咳嗽
(七)产后大便难
(八)产后虚羸证
(九)不孕症
(十)梦交
四、《金元四家》方剂临床应用九例
(一)经行鼻衄
(二)崩漏
(三)妊娠不寐
(四)产后肩背痛
(五)产后脘腹痞满
(六)产后脘胀胁痛
(七)产后盗汗
(八)产后尿浊
(九)子挺
五、《景岳全书》方剂临床应用十例
(一)月经过多
(二)月经过少
(三)经间期出血
(四)闭经
(五)经行情志异常
(六)经行感冒
(七)经行泄泻
(八)经断前后诸证一
(九)经断前后诸证二
(十)不孕症
六、《医宗金鉴》方剂临床应用十八例
(一)月经先期伴经量过多
(二)月经后期伴经量过少
(三)经来交合成经漏
(四)子烦
(五)子满
(六)子肿
(七)子淋
(八)不孕症
(九)妊娠痢疾
(十)妊娠并蛇窜疮
(十一)产后头痛
(十二)产后发热
(十三)产后便血
(十四)产后痢疾
(十五)阴肿、阴痒
(十六)乳痈
(十七)乳癖
(十八)黧黑斑
七、《傅青主女科》方剂临床应用九例
(一)带下病
(二)月经先期伴量少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四)崩漏
(五)不孕症
(六)胎漏
(七)产后腹痛
(八)产后身痛
(九)缺乳
八、《济阴纲目》方剂临床应用九例
(一)痛经
(二)妊娠腹痛
(三)妊娠泄泻
(四)子悬
(五)产后血晕
(六)产后腹痛
(七)产后心烦
(八)产后脱发
(九)不孕症
九、《证治准绳·女科》方剂临床应用十例
(一)经行发热
(二)经行鼻衄
(三)闭经
(四)恶阻
(五)妊娠腹痛
(六)漏胎
(七)胎萎不长
(八)产后心烦不寐
(九)产后泄泻
(十)产后自汗、乳汁自出证
第十三章 百方妙用
一、独参汤(《景岳全书》)
二、参附汤(《妇人大全良方》)
三、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加味逍遥散(《内科摘要》)
五、地骨皮饮(《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六、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七、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八、圣愈汤(《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九、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十、归肾丸(《景岳全书》)
十一、黑逍遥散(《医略六书·女科指要》)
十二、定经汤(《傅青主女科》)
十三、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十四、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十五、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十六、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十七、固经丸(《丹溪心法》)
十八、温经汤(《金匮要略》)
十九、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二十、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二十一、十灰散(《十药神书》)
二十二、吴茱萸汤(《伤寒论》)
二十三、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二十四、玉女煎(《景岳全书》)
二十五、小柴胡汤(《伤寒论》)
二十六、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二十七、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二十八、四逆散(《伤寒论》)
二十九、理中丸(《伤寒论》)
三十、乌梅丸(《伤寒论》)
三十一、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三十二、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三十三、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三十四、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三十五、趁痛散(《经效产宝》)
三十六、消风散(《外科正宗》)
三十七、清心涤痰汤(《医宗金鉴》)
三十八、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
三十九、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
四十、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四十一、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四十二、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四十三、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十四、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四十五、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十六、橘皮竹茹汤(《济生方》)
四十七、苍连汤(《万病回春》)
四十八、加味温胆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四十九、佛手散(《普济本事方》)
五十、胶艾汤(《金匮要略》)
五十一、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
五十二、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五十三、左归饮(《景岳全书》)
五十四、肾气丸(《金匮要略》)
五十五、五苓散(《伤寒论》)
五十六、真武汤(《伤寒论》)
五十七、五皮散(《华氏中藏经》)
五十八、栀子豉汤(《伤寒论》)
五十九、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六十、解郁汤(《傅青主女科》)
六十一、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六十二、猪苓汤(《伤寒论》)
六十三、子淋汤(《沈氏女科辑要笺正》)
六十四、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
六十五、桂枝汤(《伤寒论》)
六十六、何首乌散(《校注妇人良方》)
六十七、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六十八、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六十九、滋血汤(《证治准绳》)
七十、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七十一、桑菊饮(《温病条辨》)
七十二、银翘散(《温病条辨》)
七十三、桑杏汤(《温病条辨》)
七十四、左归丸(《景岳全书》)
七十五、右归丸(《景岳全书》)
七十六、毓麟珠(《景岳全书》)
七十七、当归补血汤(《兰室秘藏》)
七十八、八珍加蔓荆子汤(《医宗金鉴》)
七十九、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
八十、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八十一、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八十二、养荣壮肾汤(《叶氏女科证治》)
八十三、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八十四、资生丸(《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八十五、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八十六、五仁丸(《世医得效方》)
八十七、麻子仁丸(《伤寒论》)
八十八、增液汤(《温病条辨》)
八十九、槐花散(《普济本事方》)
九十、通乳丹(《傅青主女科》)
九十一、免怀散(《济阴纲目》)
九十二、(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九十三、四妙丸(《成方便读》)
九十四、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九十五、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九十六、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
九十七、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
九十八、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九十九、麦味地黄丸(《医部全录》)
一百、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百一、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百二、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百三、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百四、瓜蒌牛蒡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
百五、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
百六、清肝引经汤(《中医妇科学》四版教材)
百七、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百八、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百九、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百十、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百十一、温胆汤(《医宗金鉴》)
百十二、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百十三、地黄饮加味(《医宗金鉴》)
百十四、炙甘草汤(《伤寒论》)
百十五、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
百十六、三仁汤(《温病条辨》)
百十七、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百十八、济生肾气丸(《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百十九、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百二十、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第十四章 医论医话
一、“塞流、澄源、复旧”小识
二、不孕症的辨证论治
(一)肾虚不孕
1.肾阳虚证
2.肾阴虚证
(二)脾虚不孕
(三)血虚不孕
(四)肝郁不孕
(五)血瘀不孕
(六)痰湿不孕
三、男性不育症的辨证论治
(一)肾虚证
1.肾阳不足证
2.肾阴亏虚证
(二)气血亏虚证
(三)脾肾两虚证
(四)湿热下注证
(五)瘀血阻滞证
四、论保胎
(一)肾虚证
(二)脾虚证
(三)气血虚弱证
(四)虚热证
五、孕妇外感燥邪咳嗽及其证治
(一)外感凉燥证
(二)外感温燥证
六、血证
(一)鼻衄
1.热邪犯肺证
2.胃热炽盛证
3.肝火上炎证
4.气虚不摄证
(二)咳血
1.燥热伤肺证
2.肝火犯肺证
3.阴虚肺热证
(三)吐血
1.积滞伤胃证
2.胃脘积热证
3.肝火犯胃证
4.脾胃虚弱证
(四)便血
1.近血证
2.远血证
(五)尿血
1.热迫膀胱证
2.心火内盛证
3.阴虚火旺证
4.脾肾不固证
(六)肌衄
1.血热受风证
2.阴虚火旺证
3.脾不统血证
七、冲任学说及其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一)冲任的生理功能
1.主月经
2.主胎孕
3.主乳汁
4.主带下
5.主温煦滋养
6.主统摄、调节
(二)冲任病的病因及其病机变化
1.冲任不固
2.冲任不充
3.冲任阻滞
4.冲任失调
5.冲任伏热
6.冲任虚寒
7.冲气上逆
(三)冲任与肝脾肾的关系
(四)妇科冲任病证治举隅
1.痛经
2.血崩
3.不孕
4.胎漏
5.产后腹痛
6.带下病
(五)结束语
八、胞脉失养是痛经的根本病机
九、论“甘温除大热”
十、失笑散加味治疗崩漏的体会
十一、恶露不绝治法小议
十二、妇人“仙药”四物汤
十三、恶阻圣方小半夏汤
十四、肝脾不调与逍遥散
十五、心脾两虚与归脾汤
十六、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癃闭
十七、黄土汤治疗崩漏
十八、桂枝茯苓丸方治疗经行浮肿的体会
十九、陈英都治验二则
(一)陈英都治疗不孕症经验
1.从肾辨治
2.从肝辨治
3.从脾辨治
4.总结
(二)陈英都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1.青春期PCOS,重视脾肾
2.治疗育龄期PCOS,注重肝
3.治疗以中医为主而不拘泥于中医
二十、治法小议
(一)泻南补北治不寐
(二)亢则害,承乃制
(三)补虚泻实,未病先防
(四)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二十一、《内经》妇科经文赏析
二十二、杏林趣话
(一)“杏林春满”与“虎守杏林”
(二)何首乌与刘寄奴的传说
1.何首乌
2.刘寄奴草
(三)众药国里话甘草
二十三、本地名医风采
(一)丁仲山先生治乳痈
1.肝胃郁热(郁乳期)
2.热毒内盛(酿脓期)
3.正虚毒恋期
(二)缅怀刘士显先生
(三)刘洪祥老师自拟“芎归山楂汤”
二十四、中医杂谈两则
二十五、读书有感
二十六、五运六气简析
(一)试析丙申岁气候
(二)简析己亥年气候及疾病
主要参考书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