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论道中医: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49.80购买纸书

4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7

作       者:胡登峰,洪国芳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1-06-01

字       数:27.9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中医的现代化是中医走向现代、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而中医语言的现代化又是中医现代化的*步,《论道中医——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就是尝试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阐释传统中医学理论的一本书。 书中对传统中医学的一些重要术语和概念,如道、气、阴阳和五行等行了现代释读,并在对这些术语和概念的释读中阐明了中西医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根本差异。书中比较了中西医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指出中西医之间差异的实质是中西医学思维方式的差异。书中讨论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中医学的本质是一门天人医学,天人合一是中医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医认识论的基础,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书中着重论述了中医的精气、脏腑和经络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从现代认识的角度阐明了中医的精气、脏腑和经络的本质。书中对中医神识的现代科学实质行了探讨,揭示了中医的形、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此外,本书还对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的藏象理论、中医的取象思维、中西医学疾病观的差异、中西医结合等问题行了较为深的探讨和研究。阅读本书的过程,也是您重新认识和发现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br/>【作者】<br/>胡登峰,男,1971年5月出生,湖北黄梅人。早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曾在部队医院行医多年,现供职于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长期以来,作者对中医及中国传统文化怀有强烈的兴趣与爱好,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的现代研究,特别是在中医辨证论治、舌诊、脉诊的研究中尤有心得。临床上,作者将传统的中医经络理论与现代科学的全息生物学理论结合起来,创立了经络全息针灸疗法,用之于多种疑难杂病,疗效卓著。曾出版专著《辨证论治新探——一本把中医讲明白的书》(与洪国芳合著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获得业界的好评。本书是作者积二十余年心力之力作,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在中医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观和学术思想。<br/>
目录展开

内容提要

导 论

中医学是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

一、“道”的基本含义

二、中医学是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

三、“道”与“器”的不同决定着中西医学的根本差异

四、中医学是以“道”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体系

论中西医学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中医重整体联系,西医重还原分析

二、中医学论“虚”,西医学指“实”

三、中医重思辨,西医重实证

四、中医重心悟,西医重理性

五、中医的恒动观,西医的静态观

六、中医重和谐,西医重对抗

“天人合一”论

一、人与天地同源

二、人与天地同理

三、人与天地相通

四、人与天地相应

五、人与天地相参

六、结语

中医整体论

一、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产生和形成

二、中医学的整体联系观与西医学的还原分析观

三、中医学是研究人体整体功能的整体医学

四、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五、整体观念是中医学最根本的特点

阴阳论

一、阴阳观念的起源

二、阴阳的特点及其运动变化规律

三、阴阳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四、阴阳学说理论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

五、阴阳学说理论的现代认识

六、阴阳学说的“阴阳”与西方哲学辩证法的“矛盾”

五行论

一、五行观念的起源

二、五行学说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三、五行的分类方法及作用规律

四、“元气-阴阳-五行”模型的构建

五、五行学说理论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

六、五行的作用与价值需要重新认识和发现

中医精气论

一、气的观念的形成

二、中国古代的元气学说

三、精气学说的产生

四、中医的精气学说

五、气与精气的现代认识

六、中医精气学说的现代诠释

七、气化学说理论的现代解读

八、气与精气是古人构建的“象模型”

九、气与精气“象模型”的构建方法

十、气或精气运动的实质

中医脏腑论

一、中医脏腑学说的形成

二、中医脏腑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中医脏腑的实质及中西医脏腑的异同

四、中医“藏(脏)象”的建立

五、中医“藏(脏)象”的实质

六、中医脏腑学说的现代认识

经络论

一、人体的经络现象

二、经络的现代科学实质探析

三、传统经络理论的现代诠释

四、经络是古人构建的“象模型”

五、经络观念的起源

六、经络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七、经络学说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

八、结语

中医神识论

一、中医学对神的认识的起源、演变和发展

二、神是人体自组织系统自我组织、自我调节的机制和功能

三、中医学精气形神关系的现代诠释

四、“感”与“应”是神的两个基本功能

五、中医治疗的核心作用是“调神”

六、神用无方

七、元神与识神

八、“五神”调节与控制人的精神意识活动

九、“五神”调节人的精神活动的现代诠释

十、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

论中西医学疾病观的差异

一、中西医学疾病观差异的实质是东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二、中医学对于人体疾病的认识

三、中西医学疾病观的差异

四、中西医诊断与治疗疾病的差异源于中西医学疾病观的差异

中西医结合论

一、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回顾

二、中西医结合的矛盾和困境

三、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探析

四、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疗效原理

五、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六、中西医结合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后 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