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学科、学术与话语: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研究(1919—1949)(上、下卷)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175.70购买纸书

2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6

作       者:王海军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5-31

字       数:98.2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对该时期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主要历程、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过程中学术话语权争夺、中国共产党推动建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体系所采取的主要举措和由此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等诸方面文献资料行系统收集与整理,深挖掘该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初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方面珍贵历史文献。<br/>
目录展开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二、研究的深入拓展与研究价值

三、研究的总体问题、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四、重要概念界定

五、总体研究框架、子课题构成及其内在逻辑关系

六、研究预期目标

七、总体研究思路、研究视角和研究路径

八、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九、拟解决关键性问题和重难点问题

十、创新之处

十一、基本文献资料的总体分析

十二、文献资料搜集整理方案

第一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的逻辑语境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重要方法论遵循

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发挥重要“智囊”和建构者作用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呼唤

四、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

第二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的学术阵地

一、中国共产党哲学社会科学出版政策与出版管理机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机构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团体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报刊

五、学术平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及其体系建构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的历史逻辑

一、早期探索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1919—1927)

二、成长发展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1927—1937)

三、初步建构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1937—1949)

第四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与学术争辩

一、“中西之争”:近代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与学术话语权的转移

二、“学术之争”:学术论战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现代化转型

三、“话语之争”:国共两党学术话语权争辩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发行与国共两党博弈

一、建立和完善庞大的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审查系统

二、制定与颁布严格的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审查法规

三、国民党对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的严酷审查与查禁

四、中共领导反查禁斗争的主要途径

五、中共领导反查禁斗争的历史影响

第六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发展及其主要影响

一、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源头活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与传播

二、哲学发展及其主要影响

三、历史学发展及其主要影响

四、政治学发展及其主要影响

五、经济学发展及其主要影响

六、教育学发展及其主要影响

七、社会学发展及其主要影响

八、新闻学发展及其主要影响

九、法学发展及其主要影响

十、文学发展及其主要影响

第七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经验启迪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坚持党的领导

三、坚持人民至上

四、重视理论人才队伍建设

五、积极参与学术论争

六、坚持问题导向,尊重学术研究规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针政策部分文献统计表(1919—1949)

附录2 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1923年10月)

附录3 原延安中央研究院各研究室的计划

附录4 以《新青年》与《东方杂志》为中心的“东西文化论战”文献资料统计

附录5 “科学与玄学论战”文献资料

附录6 “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论战文献资料

附录7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宣传品审查条例(1929年)

附录8 国民党修正抗战期间图书杂志审查标准(1938年7月21日)

附录9 修正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1940年9月6日)

附录10 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文献资料部分统计(1919—1949)

人物索引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