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中医理论传承丛书》编委会
《陆广莘学术传承文集》编委会
编写说明
王 序
前 言
医家小传
第一篇 基础理论阐发
命门学说源流考
一、基本概念及其历史演变
二、临床发展及学说的形成
论王履的医学思想及其对明清医学的影响
一、王履的生平和著作
二、元末明初的医学概况——王履医学思想的时代背景
三、《医经溯洄集》——王履的主要医学著作
四、王履医学思想对明清医学的影响
五、简单的结语
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莫不为利,莫不为害
关于“辨证论治”的辩证法问题
一、“辨证”不是病理诊断
二、辨病向辨证的发展
三、“论治”不是对病变的纠正
四、中西医结合
试论津液
一、升降出入——气、血、津液的流通性
二、津液流通的普遍性
三、津液流通的可观性
四、津液研究的可行性
气血津液在藏象和辨证中的地位
一
二
三
阴阳自和稳态演化模型
中医学的理论模型及其临床思维方法
一、养生知本与治病求本
二、阴阳自和的稳态模型
三、辨证论治与辨症论治
治病必求本与辨症论治(摘要)
病名、证候与中医诊断学
一、病和病名
二、证和辨证
三、诊和判断
四、养生知本和治病求本
“证——病症正”辨
一、“证”是医学对象的整体边界效应
二、“病症正”是医学对象的理论模型
论辨证与辨病问题
一、把证归属于病是战略观念失误
二、中西医辨病论治的历史经验
三、证是医学对象的整体边界效应
四、辨证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问题
中医药学独特理论体系的渊源和发展
生命发展观与中医理论
中医辨证论治的证候反应动力学
一、中医学术的本质功能
二、辨证论治的“证”是什么
三、辨证诊断要发现什么
四、辨证论治要实现什么
证候理论概念属人性质问题——从疾病医学教条统治下解放出来
第二篇 中医临证思考
中医对肾炎的认识及其治疗原则
一、有关病因及发病学方面的认识
二、有关症状学方面的认识
三、治疗原则的历史发展
四、中医治疗肾炎六法简介
五、小结
四年来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初步总结与探讨(摘要)
黑锡丹治疗哮喘及发生轻度铅中毒病例报告(摘要)
一、病例报告
二、关于黑锡丹的文献资料
三、黑锡丹与铅中毒
四、对黑锡丹炼制及应用的改进建议
糖尿病综合治疗50例初步观察(摘要)
一、病例来源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小结
药害问题
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辨病和辨证问题
一、高血压与降压药
二、高血压与血流供求不平衡
三、高血压与自稳调节
四、结语
刮痧排毒疗法蕴藏了哪些新的医学思想
癫痫的中医观点
药之害在医不在药
一、中西医诊疗思想不同
二、药之害在医不在药
三、莫不为利莫不为害
四、透过现象看本质
关于非典型肺炎的防治
用界面医学原理解读刮痧疗法
第三篇 中医科研思路
论中西医结合研究
中医学研究与中西医的结合
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二、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三、实事求是,有的放矢
中医研究与研究中医
一、中医研究
二、研究中医
三、中医理论
四、务本论道
五、中医特色
加强中医研究,发展中医学术
一、中医研究与研究中医
二、基础理论与理论体系
中医“证”的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一、正名——关于医学对象问题
二、务本——关于对象本质问题
三、论道——关于研究方法问题
中医临证研究和方法论问题
中医学传统科研方法论
一、问题和背景
二、药害的教训
三、中医学方法
马属动物驴“脾气虚”证的实验研究
前言
一、脾气虚证动物实验的研究
二、脾气虚证动物模型的研制
三、脾气虚证发生机理的研讨
脾气虚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一、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对实验方法的探索
三、对实验观察的讨论
“肝郁气滞血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鉴定会”发言
中医学的基础研究问题
一、中医基础研究
二、中医学理论研究
三、中医学基础研究
四、中医学的实验研究原则
五、中医基础研究中重大和疑难理论问题
六、内外的有利条件
七、措施
中医临证研究方法问题
一、证
二、辨证
三、辨证求本
四、辨证论治
第四篇 中医特色阐明
历多达妙,失多而悟其要
论中医的诊疗思想
一、健康与疾病
二、邪实与正虚
三、血气与阴阳
四、治病与致病
五、简单的结语
如何正确对待中医和中医如何正确对待
一、如何正确对待中医
二、他们是从哪里失足的
三、中医如何正确对待
怎样理解中医的证——从辨证到求本的认识论分析
一、作为研究对象信息的“证”
二、作为医生感官诊察所得的“证”
三、作为医生思维判断的“证”
四、作为中医理论模型的“证”
论中医学特色与治则学研究
一、识病求本与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与扶“正祛邪”
当代中医的使命和临床思维方法
一、当代中医面临的现实
二、论阴阳自和的稳态模型
三、中医“证”的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中医学对象和实践及其理论体系
医学的目的与对象问题
一
二
三
四
医学的目的与中医学的特色
一、对医学目的的反思
二、中医学特色的分析
三、中医学研究的前景
中医主要历史概况及其基本概念
一、人类医学的目的
二、中西医学的分野
三、中医学主要历程
四、中医学基本概念
务本论道——中西医学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一
二
三
中医生生之道——中和位育的生态智慧学
一、生生之道的生态智慧学
二、辨证论治的健康智慧学
三、证·辨证·辨证求本
对中西医结合的中医学思考
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二、证从属于病的认同危机
三、辨证论治的中医学特色
四、需要建构主体价值体系
人的生存质量与中医学生生之道
一
二
人类健康生态医学实践目标模式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
二、养生治病实践必求于本的诊疗思想
三、人的生生之气主体开放自组演化调节的功能目标动力学
中医学的人类健康生态目标模式——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一、要从疾病医学教条统治中解放出来
二、养生治病实践必求于本的诊疗思想
三、主体开放的自组织演化调节功能目标动力学系统
第五篇 中医发展探索
以人类为中心
医学功利观
医者意也,医者技也
现代科学发展趋势和中国医学发展模式
一、用系统理论探讨我国医学的发展模式
二、从调节防卫机制看我国医学研究对象
三、从耗散结构理论看我国医学的方法学
对中医学术及其发展战略的系统思考
一、确立主体发展目标
二、扬长必先认识潜能
三、恢复主体良性循环
振兴中医之道,贵在自知之明
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发扬中医学
提高主体选择吸收利用能力
中医理论向何处去
积极的自我稳态的生态医学
攀登中医学术思想高峰
一、“至上命令”的疾病医学模型
二、针对疾病的技术“统治医学”
三、“生生之道”的中医学术思想
四、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攀登
中医学发展的“务本论道”
21世纪中医学术发展的展望
一、医学的现代化发展取向
二、中医学的本质功能要求
中西医结合的务本论道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21世纪中医学向何处去
一、医学的现代化发展取向
二、中医现代化从哪里出发
中西医结合需要从医学模式上突破
一、要在医学目的和本质功能上寻求统一
二、要消除中西医两种医学模式之间的差异
三、要突破疾病医学的疗效观和评价标准
四、应当以“健康医学”模式和生态医学观为结合的基础
五、坚持和发展中医的生命健康生态医学观
医学的健康与健康的医学
一、医学的健康
二、健康的医学
第六篇 访谈及报告
首届“中医证的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小结报告
重建中医主体价值体系
全科医学与中医学
一、全科医学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的需要
二、发展全科医学必须重视中医、发展中医
中医药学与血管性痴呆
西医疾病模型与中医学生生之道
稳态调节与中医养生保健
健康生态学的中医特色
一、对中医学科建设的思考
二、论中医学术的本质功能
辨证论治、生生之道的科学精神
杂议“中医百年”——在“2005亚太传统医药论坛暨《亚太传统医药》第一届第一次编委会会议”上的发言
中医药的传统与出路——《读书》杂志“中医药的传统与出路”讨论会上的讲话
医学不能拜倒在科学脚下——《科技中国》对陆广莘的专访
一、医疗危机根源于近代医疗模式
二、医学不是科学
三、中医的存在体现了其存在价值
四、中医的根本不是医,而是人
五、中西医,和而不同
获得心安身健的幸福真经——中医学之道
一、大难不死的中医
二、寻找健康的钥匙
三、陆老解道:安得颐养天年,中医之道中蕴慧机
大德曰生 厚德载物
医学整合的境界、胸怀和志气
一、医学整合的境界
二、医学整合的胸怀
三、医学整合的志气
医学为何,中医何为
一、疾病医学的医学观
二、医学与科学
三、医学的目的
四、中医的优势
对中医药传承问题的学习和思考
一、中医学的研究与发展应保持其学术独立性及固有价值
二、中医学应“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三、中医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第七篇 序评
读章次公《从章太炎先生‘论中医与五行说’谈起》以后
关于“伤寒学与《伤寒论》学”的评阅意见
对刊授教材《温病学》的评阅意见
对刊授教材《中医各家学说》的评阅意见
和而不同,超越包容——记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根本在于自立自强,自主创新——《中医存亡论》代序
一、君子务本=返本以开新
二、背靠传统=温故而知新
三、超越包容=综合以创新
《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序
章次公先生小传
坚定中医学的自我学科主体意识——铭记陆渊雷、章次公、徐衡之大师的教诲:自信、自立、自强
一、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二、心知其意,而不为所囿
三、研究中医与中医研究
四、欲求融合,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
中医学生生之道的创生性实践功能目标动力学
一、战略前移,模式转变
二、战略下移,系统整合
第八篇 建言献策
从中医学出发思考问题
一、跨世纪的反思
二、中医学的特色
三、中医学的责任
重铸中华医魂——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之道
(一)
(二)
(三)
(四)
给科技部程津培副部长的一封信
给卫生部佘靖副部长的一封信
一、关于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
二、中医的特色优势问题
三、“以中医为方法”的中医研究
建议国家逐年递增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案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