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钟鼓楼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59.00购买纸书

11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刘心武著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06

字       数:26.7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小说 > 都市情感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05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05条)
《钟鼓楼》是作者刘心武的部长篇小说,并由此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一带的故事,展示了极其丰富多彩的会场景,陈说着市井的悲欢、几代人的命运,穿越岁月烟尘,再看刘心武笔下的动人世相,犹如翻了城市记忆的鲜活浮世绘……堪称一部洋溢着浓郁京味的现代《清明上河图》。   金句:   1鼓楼在前,红墙黄瓦。 钟楼在后,灰墙绿瓦。 钟鼓楼高高屹立着,不断迎下一刻、下一天、下一月、下一年、下一代。 2 人生也真有意思,没长大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一块儿玩,一块儿闹;越往大长,差别就越显,人跟人就竞争上了;可到老了的时候,瞧,就又能差不多了,又一块儿玩,一块儿聊…… 3 远的东西,常使我们感到神秘。 4语言不美的另一个心理根源,便是自尊心的匮乏。 5他痛恨虚伪甚于谬误。 6责备爱情的多变,就如同责备世界本身丰富多彩一样。 7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你可以比较轻易地涤荡繁缛的迷信习俗,却很难消除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原始迷信心理。 8银锭桥畔,有一小户人家,专卖豆汁。 9天上密布的紫云裂一道缝隙,一束蛋青色的月光泻向地面。 10钟鼓楼西南不远,是有名的什刹海。所谓“海”,其实就是浅水湖,一半种着荷花,一半辟为稻田。据说因为沿“海”有许多寺庙庵堂,所以得“什刹海”之名。<br/>【作者】<br/>刘心武,1942年生,四川成都人。1950年随父迁居北京。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976年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杂志。1979年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主编。1958年始发表作品。代表作《班主任》《钟鼓楼》《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起推出刘心武长篇小说系列,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刘心武文存》40卷、《刘心武文粹》26卷。<br/>
目录展开

出版说明

文前辅文

并非开头

0.这一段完全可以跳过去不读。不过读读也无妨。

第一章 卯(晨5时—7时)

1.钟鼓楼下,有一家人要办喜事。最操心的是谁?

2.地安门大街上,来了一位给婚事帮厨的人。他为什么不要茶壶?

3.一位正在苦恼的京剧女演员。人家却请她去迎亲。

4.一位局长住在北房。他家没有自用厕所。

5.一个女大学生的单相思。

第二章 辰(上午7时—9时)

6.一位令人厌烦的热心人。

7.婆媳之间的矛盾,难道真是永恒的吗?帮厨的倒勾起了一桩心事。

8.不但当了喇嘛可以结婚,结了婚的人也可以去当喇嘛。

9.京剧女演员只好从迎亲行列中退出。

10.一位修鞋师傅。他希望有个什么样的儿媳妇?

第三章 巳(上午9时—11时)

11.新郎并不一定感到幸福。

12.一位农村姑娘带着厚礼走来。

13.婚宴上来了一位不寻常的食客。你知道当年北京的“丐帮”吗?

14.新娘子终于被迎到了新房中。有的售货员为什么故意冷落顾客?

第四章 午(中午11时—1时)

15.北京人这样结婚。

16.一位不爱搭理人的技术情报站站长。

17.局长接待了不速之客,并接到一封告发信。

18.农村姑娘和城里姑娘为什么谈不拢?

第五章 未(下午1时—3时)

19.本书的一个大主角——四合院。

20.一位女士的罗曼司。她为什么向一位邮迷要走了一枚“小型张”?

21.不需要排演《铸钟记》,而需

22.一位编辑遇上了一个文学青年。

23.一个小流氓朝钟鼓楼下走来。凶多吉少。

24.婚宴上也会有惊险场面。信不信由你。

25.行政处处长对别人的告发哑然失笑。

第六章 申(下午3时—5时)

26.钟鼓楼下的“老人俱乐部”。

27.“哪里哪里”。江青也是本书中的一个角色。

28.新郎的哥哥终于露面。关于“装车”和“卸车”。院内的“水管风波”。

29.老编辑被一位“文坛新人”气得发抖。

30.以往一帆风顺的人也终于遇上了顶头风。

不是结尾 申酉之交(下午5时整)

0.怎样认识时间?它是一个圆圈?一支飞箭?一条奔向大海的河流?一只骰子?一架不断加速的宇宙飞船?它真的可以卷折、弯曲?……时间流逝着,而钟鼓楼将永存。

累计评论(105条) 37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