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医脾胃病临证精要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77.20购买纸书

6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3

作       者:许二平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2-01

字       数:21.8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许二平教授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伤寒学科学术带头人,长期致力于方剂配伍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及仲景方药的现代研究,临床擅长中医脾胃病及其他内科杂病的诊治。本书结合许二平教授多年的临证验案,系统论述了其辨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精华“临证五法”,即以和为本、以通为用、祛湿为要、寒热并用、疏调气机。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脾胃病辨治总则,下篇为脾胃病各论,每种病证包括病机特、辨证精要、分型论治、常用药对、医案选录等内容。本书的出版,可为中医脾胃病的诊治提供思路和参考<br/>【作者】<br/>许二平,男,1962年10月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任伤寒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传承与创新联盟届理事会理事长、河南省仲景方药现代研究重实验室主任、全国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会理事、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从事中医教学科研30余年,获科研成果奖2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项,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和参编论著29部。长期致力于方剂配伍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以及仲景方药的现代研究,临床擅长中医脾胃病及其他内科杂病的诊治<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中医脾胃病临证精要》编委会

《中医脾胃病临证精要》编委会

前 言

上 篇 脾胃病辨治要法

以和为本

一、和法溯源

二、以和为本契合脾胃病证机特点

三、和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以通为用

一、通法溯源

二、以通为用契合脾胃病证机特点

三、通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一)升阳通表

(二)通下里邪

(三)通经活血

(四)通和气机

(五)温里通阳

祛湿为要

一、祛湿法溯源

二、祛湿为要契合脾胃病证机特点

三、祛湿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一)健脾化湿

(二)淡渗利湿

(三)通腑泄浊

(四)清热祛湿

(五)疏肝化湿

寒热并用

一、寒热并用法溯源

二、寒热并用契合脾胃病证机特点

三、寒热并用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一)平调寒热

(二)清上温下

(三)清肝暖脾

(四)治寒佐寒

(五)治热佐热

调理气机

一、调理气机法溯源

二、调理气机契合脾胃病证机特点

三、调理气机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一)补气法

1.调节升降

2.通补兼施

3.合用清温

(二)行气法

1.疏肝为要

2.明辨寒热

3.适度为纲

(三)降气法

(四)宣气法

(五)敛气法

下 篇 脾胃病各论

痞 满

【病机特点】

1.外邪误治,邪陷中土

2.饮食失节,损伤脾胃

3.痰湿留滞,满闷痞塞

4.七情所伤,肝郁乘土

5.脾胃虚弱,病邪侵袭

【辨证精要】

1.首辨虚实寒热,注意其邪

2.审气血阴阳虚损,以明病本

3.注重肝脾关系,脉证合参

【分型论治】

1.寒热错杂证

2.痰湿内阻证

3.饮食停滞证

4.湿热中阻证

5.肝气犯胃证

6.脾胃虚弱证

【常用药对】

1.半夏、生姜

2.木香、砂仁

3.干姜、黄芩

4.吴茱萸、黄连

5.苍术、黄柏

【医案选录】

1.寒热错杂案

2.痰湿内阻案

3.饮食停滞案

4.湿热中阻案

5.肝气犯胃案

6.脾胃虚弱案

7.脾虚湿盛案

8.脾胃虚寒案

胃 痛

【病机特点】

【辨证精要】

1.温脾不应,求之厥阴肝木

2.木旺乘土,须辨太过不及

3.久病入络,宜审肝阴肝血

【分型论治】

1.肝气犯胃证

2.肝胃郁热证

3.肝胃阴虚证

4.肝郁脾虚证

5.肝胃虚寒证

6.肝胃血瘀证

7.肝胃湿热证

【常用药对】

1.黄柏、桂枝

2.半夏、陈皮

3.当归、川芎

4.沙参、麦冬

5.柴胡、栀子

【医案选录】

1.肝气犯胃案

2.肝胃郁热案

3.肝胃阴虚案

4.肝胃虚寒案

5.肝郁脾虚案

6.肝胃血瘀案

7.肝胃湿热案

呃 逆

【病机特点】

1.寒并谷气,上逆为呃

2.火逆冲上,胃失和降

3.肝木乘土,相火扰动

4.痰湿中阻,气逆为呃

5.正虚不运,胃气失和

【辨证精要】

1.辨痰、火、寒、郁,审证求因

2.论脏腑三焦,察病浅深

【分型论治】

1.痰湿中阻证

2.肝胃气滞证

3.胃火上逆证

4.脾胃寒滞证

5.胃阴不足证

【常用药对】

1.人参、半夏

2.枳实、白术

3.旋覆花、代赭石

4.陈皮、竹茹

5.红花、川芎

【医案选录】

1.痰湿中阻案

2.肝胃气滞案

3.胃火上逆案

4.脾胃寒滞案

5.胃阴不足案

呕 吐

【病机特点】

1.外邪犯胃,胃气上逆

2.饮食伤胃,胃气上逆

3.肝气犯胃,胃失和降

4.脾胃虚弱,痰饮上犯

【辨证精要】

1.三因制宜辨病因

2.虚实为纲察胃气

【分型论治】

1.外邪犯胃证

2.饮食停滞证

3.肝气犯胃证

4.脾胃气虚证

5.痰饮内停证

6.胃阴亏虚证

【常用药对】

1.生姜、半夏

2.藿香、半夏

3.生姜、竹茹

4.黄连、吴茱萸

5.半夏、党参

【医案选录】

1.外邪犯胃案

2.饮食停滞案

3.肝气犯胃案

4.痰饮内停案

5.脾胃气虚案

6.胃阴亏虚案

腹 痛

【病机特点】

1.寒热积滞,气血郁阻,不通则痛

2.中阳不振,气血失养,不荣则痛

【辨证精要】

1.辨有形无形,兼审寒热

2.察气分血分,辨瘀为要

【分型论治】

1.寒客中焦证

2.湿热蕴结证

3.肝郁气滞证

4.饮食积滞证

5.瘀血内停证

6.中虚脏寒证

【常用药对】

1.川楝子、延胡索

2.乌药、小茴香

3.枳壳、紫苏梗

4.白芍、甘草

5.郁金、玫瑰花

【医案选录】

1.寒客中焦案

2.湿热蕴结案

3.肝郁气滞案

4.饮食积滞案

5.瘀血内停案

6.中虚脏寒案

便 秘

【病机特点】

1.肠胃积热,津伤便结

2.肺虚肝郁,腑气不通

3.阴血亏虚,肠道失荣

4.气虚阳衰,传导无力

【辨证精要】

1.审气血热滞,察病之因

2.辨阴阳虚实,析病之性

3.论肝脾肺肾,明病之位

【分型论治】

1.肠胃积热证

2.阴血不足证

3.气虚肠燥证

4.气机郁滞证

5.湿热积滞证

6.脾肾亏虚证

【常用药对】

1.枳实、厚朴

2.黄连、栀子

3.莱菔子、紫苏子

4.山楂、鸡内金

5.清半夏、干姜

【医案选录】

1.肠胃积热案

2.阴血不足案

3.气虚肠燥案

4.气机郁滞案

5.湿热积滞案

6.脾肾亏虚案

泄 泻

【病机特点】

【辨证精要】

1.首辨疾病虚实

2.次辨脏腑虚损

【分型论治】

1.湿热中阻证

2.脾虚湿盛证

3.肝气乘脾证

4.脾肾阳虚证

【常用药对】

1.清半夏、陈皮

2.白术、茯苓

3.枳实、白芍

4.桂枝、附子

5.苍术、厚朴

【医案选录】

1.湿热中阻案

2.脾虚湿盛案

3.肝气乘脾案

4.脾肾阳虚案

痢 疾

【病机特点】

1.感受外邪,表里俱虚

2.湿热蕴结,饮食积滞

3.内伤七情,肝旺克脾

4.久痢虚损,阴虚夹湿

【辨证精要】

1.透过症状别阴阳

2.细察邪正明转归

【分型论治】

1.湿热壅滞证

2.肝热脾湿证

3.脾虚湿盛证

4.上热下寒证

5.阴虚夹湿证

6.寒湿中阻证

【常用药对】

1.黄连、黄柏

2.白头翁、秦皮

3.赤石脂、干姜

4.牡丹皮、桃仁

5.大黄、芒硝

【医案选录】

1.湿热壅滞案

2.肝热脾湿案

3.脾虚湿盛案

4.上热下寒案

5.阴虚夹湿案

6.寒湿中阻案

嘈 杂

【病机特点】

1.脾虚湿蕴,湿热交结

2.肝郁化火,胃阴耗损

【辨证精要】

1.辨食气痰热

2.审阴阳虚损

【分型论治】

1.中焦湿热证

2.肝郁化火证

3.脾胃气虚证

4.胃阴亏虚证

【常用药对】

1.干姜、黄连

2.浙贝母、乌贼骨、煅瓦楞子

3.黄连、吴茱萸

4.黑附片、炮姜

5.沙参、太子参

吐 酸

【病机特点】

【辨证精要】

【分型论治】

1.胃热炽盛证

2.脾胃虚寒证

3.食滞胃脘证

【常用药对】

1.姜半夏、竹茹

2.陈皮、枳实

【医案选录】

1.中焦湿热案

2.肝郁化火案

3.脾胃气虚案

4.胃阴亏虚案

噎 膈

【病机特点】

1.痰气交阻,痰瘀互结

2.阴虚津伤,阴损及阳

【辨证精要】

1.重视早期轻症,完善西医检查

2.谨审正邪盛衰,以明病势进退

【分型论治】

1.痰气阻膈证

2.痰瘀内结证

3.阴津亏虚证

4.气虚阳微证

【常用药对】

1.柴胡、枳实

2.白术、苍术

3.当归、丹参

4.海藻与昆布

5.黑附片、姜半夏

【医案选录】

1.痰气阻膈案

2.痰瘀互结案

3.阴津亏虚案

反 胃

【病机特点】

【辨证精要】

【分型论治】

【常用药对】

1.丁香、姜半夏

2.砂仁、白蔻仁

【医案选录】

其 他

1.口苦案

2.口臭案

3.嗳气案

4.反酸案

5.腹胀案

6.纳差案

7.厌食案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