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扶贫脱贫史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132.00购买纸书

1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李忠杰

出  版  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3-01

字       数:68.8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贫困问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如今变成了美好现实。中国的扶贫脱贫事业结出硕果。 本书全面研究、梳理和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展贫困治理的伟大历史程,对新中国70多年来的扶贫减贫工作行了系统、全面、科学的总结;全面系统介绍了不同时期中国扶贫脱贫的重大决策、方针政策、具体措施、实际效果、展状况,深总结中国扶贫脱贫的成功方式和宝贵经验,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以贫困治理为重要抓手,切实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贡献,充分展示独具特色的中国扶贫发道路和伟大成就。本书既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宣传价值,堪称国内部全景式反映新中国扶贫脱贫历史程和伟大成就的奠基之作,是一本集大成之作。<br/>【作者】<br/>李忠杰,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现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著名理论家和历史学家。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成员。 在从事领导工作的同时,致力于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成果丰硕,著述涉及党和国家基本理论、党史党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国际政治、领导艺术等众多学科和领域。对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有广泛而深的研究,是典型的学者型领导和领导型学者。 两次获“五个一工程”奖。<br/>
目录展开

前言

第一章 导论:贫困的原因、定义和标准

一、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矛盾

二、造成贫困的十大基本原因

三、中国的贫困治理和扶贫脱贫事业

四、贫困的定义和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五、国家贫困、地区贫困、类型贫困和个体贫困

六、国际贫困线标准

七、世界不同国家的贫困标准

八、中国的扶贫标准

九、中国的扶贫对象和基本单元

十、贫困县、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地区

第二章 中国历史上的贫困问题

一、中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变迁

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三、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困问题

四、中国古代的治贫理念和扶贫方式

五、中国古代的灾荒及其危害

六、中国古代的治荒救灾之策

七、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和贫困问题

八、民国时期的社会特点和贫困问题

九、民国时期的连绵灾荒

十、民国时期的救灾状况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反贫困斗争

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二、开始为改善工农群众生存状态而斗争

三、大革命中的工农群众运动

四、持续10年的土地革命

五、抗日战争中的民生建设

六、解放战争中的土地改革和民生建设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贫困治理

一、1949年至1978年中国的社会变迁

二、5个五年计划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

三、为改善民生奠定基础的重大举措

四、新中国初期解决粮食危机的努力

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的粮食生产和供应

六、20世纪60至70年代的粮食生产和供应

七、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

八、不同阶段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

九、扶贫济困的特定措施和政策

十、1976年至1978年经济领域的调整和前进

十一、1949年至1978年贫困治理的特点

第五章 改革开放为根本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新路径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

二、农村改革释放了广大农民的创造性

三、市场经济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

四、国家政策调整提高了农民收入

五、加强“三农”建设推进了农村现代化进程

六、对外开放打开了发展新天地

七、新时代“三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八、“三步走”战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九、国家发展奠定了扶贫脱贫的坚实基础

十、科学理念指导发展和扶贫脱贫的方向

第六章 改革开放推动走上中国式扶贫开发之路

一、消除贫困的战略构想

二、把扶贫工作作为专项任务提上日程

三、《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

四、建立国家扶贫开发机构

五、着手解决连片贫困地区问题

六、加强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

七、从传统的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

八、走向20世纪90年代的扶贫开发

第七章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制定

二、20世纪最后7年扶贫开发的系统工程

三、全面实施开发式扶贫方针

四、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

五、加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六、特殊地区和群体的扶贫开发

七、加强党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

八、开展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九、“两个大局”的重点转移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十、全国进入小康社会

第八章 两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制定和实施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深化

三、《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制定

四、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对象、重点、内容和途径

五、加强扶贫开发的政策保障和组织领导

六、加大对重点对象的扶贫力度

七、组织开展行业扶贫

八、广泛开展社会扶贫

九、《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制定

十、全面确定到2020年的目标任务

十一、调整扶贫标准

十二、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

十三、两个《纲要》实施的成就

第九章 十八大后打响脱贫攻坚战

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脱贫工作

二、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四、《“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相关配套文件

五、加强脱贫攻坚的统一领导和分级责任制

六、建立脱贫攻坚制度体系

七、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八、全方位推进产业发展扶贫

九、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

十、深入推进扶贫机制改革创新

十一、在实践中探索扶贫脱贫的经验和路径

第十章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一、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要求

二、确保“六个精准”

三、精准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

四、按精准要求改进工作机制

五、大规模派驻驻村工作队

六、深入开展定点扶贫工作

七、责任到人措施到家工作到位

八、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

九、对贫困地区分类施策应扶尽扶

十、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

第十一章 构建全方位扶贫脱贫大格局

一、通过产业发展脱贫

二、广泛推进行业扶贫

三、大力开展科技扶贫和新兴产业扶贫

四、就业和转移就业脱贫

五、易地搬迁脱贫

六、教育扶贫

七、健康扶贫

八、文化扶贫

九、金融扶贫

十、生态保护扶贫

十一、兜底保障

十二、社会扶贫

十三、提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

十四、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保障

第十二章 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

一、《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二、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三、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四、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举措

五、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

六、加强精准脱贫攻坚行动支撑保障

七、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八、因时制宜拓展多种扶贫形式

九、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性工作

十、加强和改善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

十一、扎实做好最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

第十三章 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有效开展

一、深入推动易地扶贫搬迁

二、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

三、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四、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

五、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力度

六、完善脱贫攻坚考核监督评估机制

七、建立健全贫困退出机制

八、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九、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十、发挥民主法治的作用

十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十四章 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

二、挂牌督战的非常之举

三、迎战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

四、中央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

五、做好疫情影响下的脱贫攻坚工作

六、逐步开展摘帽和普查工作

七、表彰扶贫脱贫的先进模范

八、坚决巩固扶贫脱贫成果

九、提出未来消除相对贫困的目标

十、党和国家对脱贫攻坚战进行全面总结

十一、开始贫困治理的新征程

第十五章 中国贫困治理的伟大成就

一、新中国扶贫脱贫的伟大进程

二、新中国70多年人民生活的大步跨越

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四、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五、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六、原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七、原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

八、原贫困地区发展活力和能力普遍增强

九、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十、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困治理道路

十一、形成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

十二、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十三、中国减贫成就和贡献得到世界广泛肯定

第十六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脱贫的特点和经验

一、通过改革开放为扶贫脱贫奠定根本基础

二、把扶贫脱贫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分步持续推进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扶贫脱贫道路

四、全方位多方式消除贫困现象及其根源

五、通过举国体制运用多种举措全面扶贫

六、实行东西互助和对口帮扶

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八、形成系统化责任体系和工作体制

九、正确处理贫困治理中的辩证关系

十、中国共产党从治国理政高度领导贫困治理的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