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名中医蒋丽霞医论医案精粹》编委会
主编简介
潘序
邱序
自序
上篇 医论篇
一、从“脏腑气机升降”论治内科杂病经验概要
(一)脏腑气机生理学说
(二)脏腑气机升降论治杂病
(三)理气药升降归类及药对经验
(四)医案举隅
(五)结语
二、“阴火论”治疗寒热错杂证临证体会
(一)阴火的病理基础是脾胃气虚
(二)“阴火论”临证要旨
(三)阴火的治疗原则
(四)医案举隅
(五)体会
三、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二)冠心病
(三)高血压病
(四)结语
四、“肝脾调和”理论调治脾胃病经验举隅
(一)“肝脾调和”的学术内涵
(二)“疏肝健脾、和胃并调”治疗胃痛
(三)“疏肝理气,健脾培土”治疗胃痞
(四)“调肝运脾,培土止泻”治疗慢性腹泻
(五)医案举隅
(六)结语
五、中医药治疗癌症临证体会
(一)关于癌症的病因病机
(二)中医药治疗癌症临证要义
(三)中医药治疗癌症四种模式
(四)医案举隅
(五)体会
六、“治风为要,调和营卫”治疗皮肤病证经验概要
(一)“治风为要,调和营卫”理论精要
(二)“风邪在表宜疏风,风邪郁表宜宣散,风邪久羁宜通络”
(三)调和营卫,敛营益阴,固卫益表
(四)“治风为要,调和营卫”论治皮肤顽症
(五)医案举隅
(六)结语
七、金元四大家心理疗法思想在现代临床的应用
(一)刘完素心理疗法思想
(二)李东垣心理疗法思想
(三)张从正心理疗法思想
(四)朱丹溪心理疗法思想
(五)临证体会
(六)医案举隅
(七)结语
八、膏方治疗疑难病症临床应用举隅
1.前额如物敲打案
2.频繁眨眼案
3.舌头似开水烫灼案
4.如虫行案
5.咽部异物感案
6.吞咽困难伴胸痛案
7.讨论
九、辩证看待“是药三分毒”
十、浅论中药方剂及病症的“对立共存”
(一)中药对立作用的共存
(二)方剂的对立共存
(三)病证的对立共存
(四)治法的对立共存
(五)结语
下篇 医案篇
一、肺系病证
1.实喘(外寒内饮)
2.咳嗽(外感风寒郁热)
3.疫病(肺卫失宣,湿热中阻)
4.咳嗽(外寒内饮,脾肾不足)
5.咳嗽(寒饮伏肺,脾肺气虚)
6.肺积(痰瘀互结,肾阴不足)
7.虚喘(肺肾两虚)
二、心系病证
1.胸痹(气滞血瘀证)
2.心悸(心血不足,血脉瘀阻)
3.心悸(阴阳失和,气机失调)
4.心悸(痰瘀互结证)
5.心悸(肝郁脾虚)
6.不寐(肝肾阴虚,心肾不交)
7.不寐(心脾两虚,心肾不交)
8.不寐(肝郁脾寒)
9.不寐(少阳郁滞)
10.不寐(痰热扰神)
11.郁证(气郁化火,阴虚阳亢)
12.心痹(心肾阳虚)
三、脾胃系病证
1.痞证(脾阳虚衰,气机阻滞)
2.呃逆(胃阴不足)
3.胃痛(脾虚肝郁)
4.胃痛(肝胃不和)
5.泄泻(脾胃气虚)
6.便秘(肝郁气滞,肾精亏虚)
7.泄泻(脾肾阳虚,寒湿内盛)
8.虚劳(营卫失和,枢机不利)
9.胃脘痛(脾胃亏虚)
10.吐酸(肝胃不和)
四、肝(胆)系病证
1.胁痛(肝郁气滞)
2.胁痛(肝郁化热)
3.肝痞(肝胆湿热)
4.腹痛(湿热蕴结)
5.郁证(肝郁脾虚)
6.梅核气(肝郁气滞)
7.瘿瘤(阴虚内热夹瘀)
8.乳癖(肝气郁结)
五、肾系病证
1.水肿(阴水,脾阳虚衰)
2.石淋(湿热下注)
3.水肿(脾肾亏虚)
4.不育(脾肾阳虚)
5.热淋(湿热下注)
6.遗尿(脾肾亏虚)
7.遗尿(肾气不足,下焦蕴热)
六、脑系病证
1.头痛(痰瘀气滞阻窍)
2.痿证(脾虚痰阻)
3.虚劳(脾肾亏虚)
4.头痛(脾肾亏虚)
5.眩晕(脾虚肝旺)
6.头痛(痰浊头痛)
7.眩晕(肝阳上亢,肾阴亏损)
8.头痛(血虚肝阳上亢)
七、肢体经络病证
1.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
2.痹证(肝肾不足,风痰阻络)
3.腰痛(肝肾不足,痰瘀阻络)
4.大偻(瘀血阻络)
5.痹证(湿热瘀滞)
6.腰痛、水肿(脾肾亏虚,湿热阻络)
7.痛风(脾肾亏虚,痰瘀阻络)
八、五官诸窍病证
1.鼻窒(肺脾气虚,邪滞鼻窍)
2.口疮、头晕(肝阳上亢,痰瘀交阻)
3.喉痹(肺脾气虚,卫阳虚弱)
4.湿疮(湿热内蕴,心火亢盛)
5.鼻鼽(肺脾气虚)
6.喉痹(肝郁脾虚,痰阻咽喉)
7.鼻渊(脾经湿热)
8.鼻鼽(肾气不足,肺失温养)
9.鼻渊(风热犯肺,脾虚湿盛)
10.口疮(心脾积热,肝郁气滞)
九、妇科病证
1.月经后期(脾肾阳虚,瘀血内阻)
2.崩漏(肾阴不足证)
3.闭经(肾虚肝郁,气滞血瘀)
4.绝经前后诸症(肝肾阴虚)
5.滑胎(肾阳不足,下焦虚寒)
6.不孕(脾肾亏虚)
7.不孕(肾虚肝郁)
8.不孕(肝郁气滞,脾肾亏虚)
十、儿科病证
1.小儿咳嗽(表寒里热,肺卫不固)
2.小儿积滞(脾胃积滞)
3.肥胖病(湿热内阻)
4.小儿便秘(肺热肠燥,脾肾阳虚)
5.小儿厌食(脾胃虚弱)
6.小儿汗病(脾胃积热)
7.小儿汗病(中焦湿热,脾肾气虚)
十一、皮肤病证
1.瘾疹(血热生风,寒热错杂)
2.瘾疹(血热风燥)
3.湿疮(湿热蕴结)
4.黧黑斑(气机失畅,精血不荣)
5.肺风粉刺(湿热蕴结)
6.蛇串疮(肝胆湿热,气滞血瘀)
7.黧黑斑(肝郁气滞,肾阴亏损)
8.斑秃(肝肾不足)
十二、其他病证
1.盗汗(少阳枢机不利,营卫不和)
2.小儿汗病(营阴亏虚)
3.手汗证(心肾阳虚,肺卫不固)
4.自汗(阴虚火旺)
5.红蝴蝶斑(热毒炽盛,阴虚火旺)
6.消渴(脾肾亏虚)
7.消渴(肾阴亏虚)
8.多寐(痰湿困脾)
9.肺癌(肺肾阴虚)
10.乳岩、水肿(脾虚湿盛)
11.噎膈(湿热中阻,痰热腑实)
后记
从医路上,感恩有您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