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电子书

大师,原来如此亲切: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的个人回忆录 晚年的钱穆以温情细腻的笔触,讲述成长、求学、教学、交游的历程,以妙趣横生的生活琐事和纤毫毕现的历史细节,再现历史风云与个人命运交织的一生。这本书不仅是一卷情味隽永的典雅散文,还是编纂钱穆年谱、传记及研究相关历史事件的重要资料。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部中国20世纪时代风云录

售       价:¥

纸质售价:¥62.40购买纸书

2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8

作       者:钱穆

出  版  社:书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01

字       数:22.0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传记 > 国学大师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1974年,八十岁的钱穆先生追念亲恩,成《八十忆双亲》一书,八年后又成《师友杂忆》。这本书即两书之合刊,并收附录文字十二篇。 《八十忆双亲》中,先生追忆了祖父、父亲、母亲、兄长的一生,他们言传身教的精神成为钱穆人格的一部分。作《师友杂忆》时,先生双目已不能见字,回念求学时所遇各位老师,和辗转任教于小学、中学、大学的经历,以及钻研学问的心路历程,感慨万端。 从果育小学到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新亚书院,几十年来世风时态骤转亟变。从这本书中,可以窥见二十世纪国家、社会、风气、人物、思想、学术之变,以及胡适、顾颉刚、吕思勉、陈寅恪、梁漱溟、冯友兰、林语堂、傅斯年等人的侧影记事。先生所追忆庶可使前世风范有所存留,读此杂忆者,苟以研寻中国现代社会史之目光视之,亦未尝不足添一客观之旁证。<br/>【推荐语】<br/>大师,原来如此亲切: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的个人回忆录 晚年的钱穆以温情细腻的笔触,讲述成长、求学、教学、交游的历程,以妙趣横生的生活琐事和纤毫毕现的历史细节,再现历史风云与个人命运交织的一生。这本书不仅是一卷情味隽永的典雅散文,还是编纂钱穆年谱、传记及研究相关历史事件的重要资料。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部中国20世纪时代风云录 钱穆亲历了中国20世纪风云激荡的近百年历史,当历史学家成为历史的亲历者,他会如何记述?读者可借由此书以小见大,通过钱穆的个人经历及人生选择,窥见20世纪国家、社会、风气、人物之变。   鸿儒云集,群贤毕至:民国学人的精彩群像 通过钱穆的研学经历及其与吕思勉、顾颉刚、胡适、陈寅恪、钱玄同、冯友兰、郭绍虞、汤用彤、熊十力、吴宓、梁漱溟、唐君毅、傅斯年、林语堂等人的交游记事,读者可深了解当时的学术风气与思潮变迁。   按图索骥,走近钱穆其人其学:一幅“钱穆学思导览图” 钱穆以自学成名家,一生著述浩繁,普通读者难以概览。这本书以娓娓的叙述和清晰的梳理,为读者提供了解钱穆其人其学的线索,读者可以跟随钱穆自述的时间脉络,了解钱穆在不同阶段想探求、思索的问题,以及相关著作的写作缘起和意旨,从而掌握一份“钱穆学思导览图”,启走近钱穆,走民国历史的方便法门。   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典范再现 钱穆在书中展现了他心中一个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典范——故乡无锡的七房桥世界,祖父母、父母、兄长的言传身教及该地的风土人情,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求学路上,师友所教导的为学为人之道,也体现着同样的精神底蕴。 这些经历不仅影响钱穆一生的文化意识与文化情怀,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民众的影响。书中的追述,使其免于沦失澌灭,堪称一枚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历史“琥珀”。   收附录文字12篇,呈现更丰富立体的钱穆 这本书在《八十忆双亲》与《师友杂忆》之外,还收附录文字12篇,内容涉及钱穆对父亲、母亲、岳父、挚友等人的回忆及对自己的教育理想、研学心得的自述,文笔生动,细腻典雅,真挚动人,呈现了更丰富立体的钱穆。<br/>【作者】<br/>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七岁私塾。曾就读常州府中学堂、南京私立钟英中学,高中肄业后,辗转任教于无锡、厦门、苏州等地小学、中学,并励志苦读,精研学问。1930年《刘向歆父子年谱》问世,为学界推重,转大学执教。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江南大学等校。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教于台湾中国文化书院。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一生著述,广涉经史子集,后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甲乙丙三编,凡一千七百万字。<br/>
目录展开

出版说明

八十忆双亲

一 前言

二 七房桥

三 五世同堂

四 先祖父鞠如公

五 先父之幼年苦学及科名

六 怀海义庄

七 先父对余之幼年教诲

八 先父之病及卒

九 先母来归

一〇 先母寡居

一一 先兄之卒及先母之晚年

一二 先母之卒

师友杂忆

一 果育学校

二 常州府中学堂

三 三兼小学

四 私立鸿模学校与无锡县立第四高等小学

五 后宅初级小学

六 厦门集美学校

七 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

八 苏州省立中学

九 北平燕京大学

一〇 北京大学

一一 西南联大

一二 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

一三 华西大学 四川大学

一四 昆明五华书院及无锡江南大学

一五 新亚书院(一)

一六 新亚书院(二)

一七 新亚书院(三)

一八 新亚书院(四)

一九 新亚书院(五)

二〇 在台定居

附录

一 怀念我的母亲

二 怀念我的父亲

三 胡公秀松墓碑记

四 纪念张晓峰吾友

五 故友刘百闵兄悼辞

六 回忆黄季陆先生

七 悼念苏明璇兄

八 怀念老友林语堂先生

九 悼亡友张莼沤先生

一〇 王贯之哀辞

一一 我和新亚书院

一二 九十三岁答某杂志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