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医路漫记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119.20购买纸书

2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8

作       者:徐珊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01

字       数:15.4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以漫记形式记述徐珊教授医路五十载感觉有兴趣、有意义、有启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学、所行,以及感悟等文章50篇,内容涉及从医之路、治学经验、学术思想、技术专长,以及医学传承等,可供中医临床、科研及在校学生阅读使用,也可供中医药学爱好者参考。 目录 步医路启蒙、学术经验简介、单方验方拾遗、领悟独特治法、跟师习医临抄、初涉临床工作、恩师教诲不倦、苦辛配伍真谛、详辨恶寒意义、伤寒佳句扎记、桂枝类汤评析、内经成书于汉、学习内经方法、伤寒热病概念、内经论述黄疸、辨析二阳为卫、先建其母见解、研究生得深造、硕士学位论文、缘由太过不及、归结阴阳偏颇、求责有无盛虚、运气学说提纲、论因时三制宜、肝胆为病传心、决策思想概述、温病颇重体质、辨证步骤探索、理法方药相符、辅助教学程序、脉诊教学研究、寸口脉分六部、心律紊乱脉象、指感判断要素、课堂教学设计、中医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实践、师承御医传人、脾胃学术思想、疑难验案精选、奉行和为圣度、探访先人足迹、术业应有专攻、胃炎舌象观察、液相蛋白芯片、气阴两虚证治 、肝纤维化实验、功能性胃肠病、术德相得益彰、传承后学硕果、后记<br/>【作者】<br/>徐珊,男,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研究员、美国五系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保健委员会干部医疗保健专家、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中医药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br/>
目录展开

自序

步入医路启蒙

张老学术思想

1.虚心求学问,汲取众家技

2.崇古不泥古,实践出真知

3.注重简便验,用药具法度

4.倡论医家德,医术为人民

整理单方验方

诊治具有特色

跟师习医临抄

初涉临床工作

恩师教诲不倦

苦辛配伍真谛

详辨恶寒意义

1.恶寒辨表里

2.恶寒辨寒热

3.恶寒辨虚实

4.恶寒辨阴阳

5.恶寒辨真假

《伤寒》佳句札记

1.平脉辨证

2.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3.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4.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桂枝类汤评析

《内经》成书于汉

1.以史书论籍为依据,倡言西汉末

2.以哲学思想为缘由,主张西汉初

3.以文法内容为线索,提出当在汉

4.以出土文物为证明,揭示汉代说

学习《内经》方法

1.病势说

2.汗法说

3.错简说

4.脉象说

5.症状说

伤寒热病概念

《内经》论述黄疸

1.黄疸病名的确立

2.病因病机的认识

3.黄疸的分类

4.黄疸的治疗

辨析二阳为卫

先建其母见解

研究生得深造

1.医经学派的著述——《黄帝内经素问吴注》《类经》《难经》等

2.当代中医名家的著作——秦伯未、任应秋、方药中等的著述

3.中医学术期刊——展示了中医药研究领域的成果

硕士学位论文

1.病机十九条研究例举

2.病机学说的内容

3.疾病本质是“非常则变”的结果

缘由太过不及

1.四时六气

2.情志因素

3.饮食、劳动等

4.太过为邪的病因特点

归结阴阳偏颇

1.正气的盛衰与体质状态

2.体质因素构成的物质基础

3.不同体质产生疾病的趋向性

4.正气不及的发病特点

求责有无盛虚

1.表里出入,明其邪正力量之比

2.上下升降,辨其气血顺逆之机

3.寒热进退,责其阴阳盛衰之因

4.虚证实证,见其邪正消长之势

5.脏腑经络,求其有无盛衰之本

6.阴阳盛衰,为其辨证分析总纲

7.真假病证,尤当求责有无盛虚

运气学说提纲

五运六气学说讲座提纲

论因时三制宜

1.因年制宜

2.因季制宜

3.因时制宜

肝胆为病传心

1.一般情况

2.病传统计

3.舌苔调查

4.病案举例

5.讨论和结语

决策思想概述

1.辨证的决策类型

2.辨证的决策思维

3.辨证的决策信息

温病颇重体质

1.温病发生的体质说

2.温病传变的体质观

3.诊治温病首重体质

辨证步骤探索

1.诊断的含义与中医诊断的内容

2.中医辨证方法

3.中医辨证步骤探索

理法方药相符

辅助教学程序

1.程序内容概要

2.程序设计特点

平脉教学研究

1.环境因素

2.个体差异

3.胃神根说

寸口脉分六部

1.脉分六部,奠定独取寸口基础

2.脏腑定位,体现五行气化原理

3.脏腑阴阳,确立上下左右脉位

4.临床实践,验证部位分配学说

心律失常脉象

1.心律失常的脉象举例

2.歇止脉命名和主病之反思

指感判断要素

1.浮、沉脉

2.洪脉

3.弦脉

4.滑脉

5.涩脉

课堂教学设计

1.激发兴趣,“愤”而后启

2.突出重点,精讲博引

3.提要归类,对比分明

4.脉图分解,化“玄”为易

5.反例反问,加深理解

中医人才培养

1.一般情况简介

2.思维特点比较

3.兴趣志向比较

4.分析与建议

素质教育实践

1.21世纪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展望

2.高等中医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中医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4.加强素质教育的思路及其措施

师承御医传人

调治脾胃病证

1.和脾胃,重在调补

2.理中州,不忘疏肝

3.疗杂病,必护胃气

4.善用药,轻灵见长

疑难验案精选

1.探求病因以辨痹

2.毒瘀壅滞以成痈

3.体脏合论以治痿

4.豁痰和络以息风

5.养阴润肺以止血

奉行和为圣度

探访先人足迹

术业应有专攻

胃炎舌象观察

1.观察标准

2.结果

3.分析讨论

液相蛋白芯片

1.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及意义

气阴两虚证治

1.气少阴虚是慢性胃炎发病的根本内因

2.气阴盈亏是慢性胃炎转归的重要因素

3.气阴两虚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证型

4.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的辨证论治

肝纤维化实验

功能性胃肠病

1.脾胃升降在维持胃肠动力中的生理作用

2.脾胃升降失调与胃肠动力性疾病的关系

3.调理脾胃升降在治疗胃肠动力性疾病中的运用

4.常用治法

5.施治要点

术德相得益彰

传承后学硕果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