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何以帝国:从财政视角再看中华史(何以中国丛书)电子书

钱的历史,不只是“财”,更是“政”。 不少王朝的灭亡,在根子上就由财政决定了, 帝王将相的贤愚不肖,都难以改变王朝的命运。 跟着钱走,看见不一样的中华史。

售       价:¥

纸质售价:¥73.50购买纸书

2768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8

作       者:刘守刚

出  版  社:浙江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2-09-01

字       数:15.1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史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任何时空里,财富的博弈都可以把历史撕一个口子,读者能从这个截面上看到各方力量的角逐,理解历史向前发展的真实动力。对于中华帝国来说,钱的历史,不只是“财”,更是“政”。 本书共三十讲,从先秦的初税亩,讲到晚清的度支部,通过解答一个个历史问题,用财政的线索重新梳理了一遍古代中国的成长历程,从钱的角度解释了众多历史中的现象。书中每讲皆围绕三个线索展:,财政制度的三个要素,收、支出、管理,在历史时空中不断变化的轨迹;第二,从财政制度变迁的角度,看中华国家不断成长的历程;第三,财政领域中的强制权力从君主私权一步步实现公共化的历史程。 跟着钱走,看见不一样的中华史。<br/>【推荐语】<br/>钱的历史,不只是“财”,更是“政”。 不少王朝的灭亡,在根子上就由财政决定了, 帝王将相的贤愚不肖,都难以改变王朝的命运。 跟着钱走,看见不一样的中华史。<br/>【作者】<br/>刘守刚,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财政史、西方财政思想史、财政政治学。代表著作有《国家的财政面向》《财政中国三千年》《现代:国家转型的财政政治》《中国古代治国理财经典阐释》等。<br/>
目录展开

前言

财政之眼: 如何从另一个视角考察中华帝国历史?

第一部分 走向帝国

初税亩: 为什么标志着中华向帝国转型?

商鞅变法: 为什么是帝国的奠基工程?

第二部分 帝国初兴

轻田租: 为什么汉初减税没有想象中美好?

财政政策: 桑弘羊为什么支持积极治理?

国家专营: 文学贤良为什么反对桑弘羊?

国弊家丰: 豪强毁掉了大汉?

财富战争: 士族必须死,帝国才能生?

第三部分 帝国成长

均田制: 调整田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徭役问题: 为什么有钱有粮也会亡国?

租庸调制: 盛唐的制度为何会被废止?

两税法: 帝国正统财政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盐利: 为什么是千年帝国的“救命钱”?

税商: 为什么商业发达救不了大宋?

理财术: 王安石变法如何挑战帝国整体制度?

军事财政: 为何帝国千年无法摆脱两难困局?

回买公田: 实物资产能救帝国的命吗?

掠夺性税商: 帝国财政能和百姓利益共容吗?

第四部分 帝国成熟

空印案: 帝国实现有效治理到底难在哪里?

官俸制度: 帝国薪酬体系制定为什么难?

货币财政: 白银帝国是如何形成的?

张居正改革: 做个有作为的权臣为什么不容易?

太监收税: 正路不通,必走歪路?

皇帝劝捐: 为什么君主遭到官僚集体背弃?

黄宗羲定律: 民众的税收负担到底从何而来?

江南奏销案: 用政治罪能否纠偏财政管理的无能?

雍正帝改革: 最具成功条件的财政改革为何失败?

第五部分 走出帝国

海关税: 为何是帝国财政向现代转型的标志?

张謇办厂: 现代重商主义是怎样兴起的?

度支部: 帝国财政机构如何向现代转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燕京书评》 访谈问答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