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岁华谈笺录:“铁一号”红楼与戴逸先生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63.60购买纸书

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3

作       者:林健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3-15

字       数:13.7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传记 > 学者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岁华谈笺录:“铁一号”红楼与戴逸先生》详尽地介绍了当代著名史学家戴逸先生的学术生活,为我们展现出一位大学者在岁月变迁中投身学术、矢志不渝的学术情怀,以及一位史学家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太平的学术抱负。 书中介绍了戴逸先生的家乡和其在北京的生活研究环境,展示出一位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描绘了先生的若干生活细节,介绍了作者与先生的交往和通信,分析了先生教书育人的方式与学术研究的脉络,从中可以看出先生对中国历史理解的深度与厚度,同时也反映出一位学者了不起的人品更在学问之上。 通过戴逸先生撰写的《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等著作,书中介绍了戴逸先生从世界视角考察清朝历史在世界历史上地位的研究方法,以及由此提出的史学问题。作者认为,戴逸先生的研究方法,直影响了此后几十年的中国历史学界。 书中还介绍了戴逸先生在耄耋之年,组织起全国范围内两千多位历史学家的庞大队伍,耗费二十年之力,主持完成中国百年来一次重要的大型文化工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的细节。这一工程将对中国的历史研究和社会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价值和意义十分深远。<br/>【作者】<br/>林健,197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于历史系。1984年获纽约大学历史系历史学硕士学位,后从事贸易工作。80年代初在《历史研究》《清史论丛》等刊物发表有关清代历史的论文,在《电影文学》发表电影剧本。近年专注写作与翻译,出版有《康熙遗诏1722》,与戴寅合作《海军,海军!》等。<br/>
目录展开

自序

第一部分 我那时成了先生唯一的学生

跑回北京,戴逸为我做了碗汤

“铁一号”红楼·常熟·北京

“铁一号”红楼里,戴家是最热闹的地方

先生借我《资治通鉴纪事本末》带回福建

在福建给在江西干校的戴逸写信

戴逸从福建的叶向高讲到意大利的利玛窦

我的老家福清是人口迁徙之地

第二部分 史学教案:五十年前先生的三十六封信

“学问与好奇心永远连在一起”

“如何读古书是一门学问”

“学习历史,应当知道历史书的各种体裁”

“《史记》写人写得好,《资治通鉴》写事写得好”

“读史书要串起来读”

先生谈得比较多的是汉朝和唐朝

“搞历史,博与精的关系尤其重要”

“今天有信吗?”是当年我周围人的口头禅

第三部分 关于《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谈话

从江西回北京,戴逸做了两件事

“挖掘历史细节越多,离历史的距离就越近”

准噶尔蒙古的历史与“土木堡之变”

中俄《尼布楚条约》所用的语言是拉丁文

耶稣会士在尼布楚谈判中的作用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的两个重大事件

《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出版的意义

第四部分 关于《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的谈话

戴逸将历史小说家凌力调入清史研究所

“清朝历史无法避免地与世界历史交融”

18世纪时的美国

18世纪时的俄国

18世纪时的中国

18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转折点

清朝时期中国西部疆域问题

如果没有那些战争,国家的统一难以实现

18世纪中、俄、美在开疆辟地历史进程中的区别

满族“汉化”进程比后代史学家们想象的要快、要深刻

茶马贸易与王朝政治紧密相连

游牧与农耕民族从经济形态趋同到政治文化认同

《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至今具有深刻意义

第五部分 我所知道的清史纂修工程的细枝末节

启动清史纂修工程“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组织策划清史纂修工程经历了漫长坎坷的酝酿过程

设计清史的体例架构

通纪是纂修清史的纲领

典志是纂修清史的关键

传记是纂修清史的重要部分

史表与图录是纂修清史的创新

纂修清史要有世界眼光

纂修清史的人选问题

失去夫人是最大的打击

书架上的105册《清史》样书

“勤于我的事业,忠于我的事业”

参考书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