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全四卷 卷三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848.50购买纸书

1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6

作       者:张奇文,柳少逸,郑书翰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0-01

字       数:66.0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1981年至1985年,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主编的《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至第三辑相继正式出版发行。记录了著名中医学者和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对一代青年中医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奇文作为原作者之一,继承《名老中医之路》之志,继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载名老中医近200位,他们学习中医理论,则记诵、精读、覃思、博览,夜以继日;学习中医临床,则尝药、侍诊、求师、省身,未曾停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更是来自实践,丰富多彩,理论创新成一家之言,临证积累殊多真知灼见和独到之秘,诚为中医药学之瑰宝;而他们百折不回、艰苦奋斗、精诚专一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更令人肃然起敬。 合集将之前我社出版的1-6辑何在一起,按照老中医姓氏笔画排序,分册出版,这对于宣传中医,继承和发展名老中医之学术经验,以及培育新一代名中医,具有重大积极意义。<br/>【作者】<br/>张奇文 主任医师、教授。男,1935年出生,山东寿光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昌潍医校。1958年参加首届西医学习中医班。历任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山东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正厅级)等职。现为中国中医药学会儿科学会会长,山东省医学学会会长,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学术顾问、名誉会长,澳洲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学术顾问。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1978年出席全国科技大会,两次被评为全国劳模。为省政协四、五、六届委员。<br/>
目录展开

王永炎

自强自立注重素质培养

尊师重教树立好学风

坎坷有益唯愿事业常青

提倡求真求异推进学科发展

迎着世纪阳光和合共进

王锡贞

疑虑与玄渺

大棚育苗

八年磨炼

信服与尊重

(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二)对疑难病的处理

(三)重温经典

(四)做宣传亮点

陆 拯

幼萌医爱 打好基石

如愿以偿 潜心学医

广览群书 以博助专

症状辨证 浅中深奥

用药之妙 贵乎炮制

构建毒说 提高疗效

天癸新论 拓展辨治

胡玉荃

个人经历

一、造化弄人,步入医林

二、勤研岐黄,笃学不倦

三、博采众长,精医济世

四、仁术救厄,薪火相传

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一、学术思想

二、临证经验精选

程益春

母亲早逝 立志学医

锋芒初显 主攻糖尿病

尊古创新 创立程氏健脾法

立足临床 科研成果丰硕

打破藩篱 讲求临床实效

治调结合 医者仁心

重视养生 未病先防

名医经验 薪火相传

王自敏

步入医林 传承育人

深研脾肾 学术思想

1.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脾肾为本,正胜邪去

3.祛除病邪,邪去正安

4.选药平和,调理阴阳

5.内外结合,综合疗法

6.师古不泥,创制新方

7.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8.中西结合,衷中参西

临床经验 特色专病

1.肾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2.关格(慢性肾功能衰竭)

3.淋证(泌尿系感染)

崔公让

一、幼承家学

二、勤求博学

三、获益名师

四、勤于临床

五、继承创新

六、中西汇通

周学文

一、拳拳之心,深耕中医

二、临床参悟,勇于创新

三、为人师表,诲人不倦

四、践行科研,硕果累累

五、感悟

1.笃信中医,用心领悟

2.精勤不倦,诚志高节

3.审证求因,随证治之

4.求真务实,反复临证

5.仁心仁术,医德高尚

6.薪火传承

孟庆云

三次学艺三景观

教学相长学学半

随缘读书书中乐

盛玉凤

幼承庭训志学医

科班六年打基础

师承名医再提高

勤于实践积经验

满目青山夕照明

欧阳惠卿

立志从医 自强不息

基于学习 不断实践

人才培养 责无旁贷

学术思想

孙申田

妙手愈病苦 立志学中医

良机莫空过 发奋年少时

学海无穷尽 指路需明师

博采中西法 汲取众家长

洞察楔入点 开创新模式

知行合一处 教学融临床

师古而不泥 实践以创新

李兴培

道路·初试·归宿·杂家·育人·悟道

(一)中医政策 “情”定终生

(二)临证佳效 茅塞顿开

(三)义无反顾 献身边疆

(四)勤奋学习 甘当杂家

(五)培育新人 不遗余力

(六)国内国外 笃信中医

学术渊源:经典·百家·师传

(一)潜心经典 尤重长沙

(二)学宗百家 取精用宏

(三)名师授业 奠基厚实

科研:防病·脱疽·名医·战略

(一)从事养生防病抗衰老研究

(二)坚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研究

(三)潜心当代名医学术经验研究

(四)孜孜于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

刘清贞

杏林之路

1.杏林梦,少时萌

2.父之梦,女儿圆

3.路之遥,恩师导

4.医之经,学不厌

5.薪火传,多贡献

医德医风 学术思想

1.热爱儿童

2.精益求精

3.善于学习

4.讲究艺术

5.治病求本

临床经验举隅

1.治疗小儿外感热病的经验

2.治疗小儿扁桃体炎的经验

3.治疗小儿湿热病的经验

4.治疗小儿厌食的经验

侯士良

学无止境 不懈追求 努力攀登

不断提高 不断创新 改进中医药教学

身体力行 言传身教

创建学科 培育英才

医药结合 悬壶济世

对中医药学术的几点认识

(一)首提“功能药性”概念,强调中药理论是中药的特征

(二)主张中药理论评价要以医疗实践为依据

(三)医药必须相结合

(四)中药西化不可取

(五)把握中药特色,才能更好提高疗效

卢 芳

一、中医少年初长成

二、排除困难再进取

三、牛刀小试救乡亲

四、留校任教遇良师

五、“四小名医”倍鼓舞

六、杂症病房攻疑难

七、偶然成功必成果

八、坚守国医重服务

九、学术观点

(一)发扬国医新思维,辨证辨病应结合

(二)三叉神经痛顽疾,重用川芎显奇功

(三)首倡脾胰同治法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四)运用“药捣病所”理论研制新药

(五)继承“鼻通于脑”理论,创新中风给药途径

梅国强

一、精研伤寒,拓展临证

二、勇于实践,胆大心细

三、笔耕不辍,探索不止

四、精心培育,桃李满园

孟宪杰

一、艰辛年月,刻苦读书

二、上大学是立身的基础

三、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

四、发奋工作,与时俱进

五、学术思想

1.注重整体观,坚持辨证论治

2.内外兼顾

3.坚持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的原则

4.手法与固定并举

5.对骨伤科病人的处理主张“三早”

6.利用现代科技知识,提高传统治疗效果

六、老骥伏枥,矢志不渝

1.医德

2.医理

3.医术

赵鉴秋

一、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二、一分文学一分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诊断是小儿推拿的第一步

四、手法是决定疗效的关键

五、推拿是指尖上的艺术

六、爱心、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心法

七、管不住家长,治不好孩子

八、我的心愿

李乃庚

初入医林

进修儿科

临床磨炼

厚德与积累

注意学习方法

李明忠

中医之路 唯痴唯勤

(一)取法乎上 高屋建瓴

(二)博采精取 深入实践

(三)教学相长 管理有方

岐黄之学 终生为之——《黄帝内经》主要观点浅见

(一)《内经》主要观点简述

(二)阴阳学说及其应用愚识

病案范例 以少胜多

1.病案举例

2.癌瘤治验

王立忠

治学的思路与方法

兼收并蓄 勤思感悟

1.广结师友

2.勤思善悟

治“未病”的学术思想

1.感冒

2.慢性支气管炎

3.肝郁证

疑难杂症的辨证思路

(一)疑难病的临床特点

(二)疑难病的辨证思路

肖承悰

家学渊源

耳濡目染

科班深造

专攻妇科

学术成就

1.补消结合治疗子宫肌瘤

2.补肾疏肝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3.温通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4.滋肾养肝、交通心肾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继承创新

徐福松

幼承庭训 学有根基

转益多师 融会贯通

创新男科 筚路蓝缕

伍炳彩

良知与责任

读书与从师

临证与思考

1.审于问诊

2.精于脉学

3.勤于思考

4.善于总结

毛德西

治学历程

一、弃文从医

二、背诵经典

三、赴京学习

四、笔耕不辍

五、温故知新

六、医德为上

七、传承发扬

学术思想

一、尊重经典,不断学习

二、勤于临床,敏于思考

三、辨证论治,博采众方

四、中和之道,以平为期

五、发展中医,贵在创新

经验举要

一、冠心病(胸痹心痛)证治体验

二、验案赏析

唐 宋

立志学医,济世救民

崇尚中庸,天人合一

辨证辨病,精益求精

知常达变,继承创新

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读书临证,济世活人

祝世讷

从哲学思考者到研究中医者

正确认识中医学的科学特性

1.关键在立场、观点、方法

2.中医学不是现代科学,但并非不科学或不是科学

3.中医学五千年创造了三大奇迹

4.中医学是中国第一大发明

5.中医学创造奇迹的三个条件

解析中医学与西医学之不可通约

1.中西医学差异的起源和发展

2.中西医学差异的两个方面和两种原因

3.中医学的基本原理与西医学不可通约

4.中西医学统一的必然性和可能模式

研究和创立中医系统论

1.运用系统科学研究中医学

2.研讨健康与疾病的系统规律

3.提出中医系统论基本原理

4.开辟中医系统论教学

论证中医学的科学发现和发明

1.总结中医学跨世纪提出的三大科学难题

2.中医学是世界上第一门复杂性科学

3.中医学的主要科学发现和发明

韩明向

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二、传承岐黄,普度众生

1.中医药延缓衰老的研究

2.肺气虚证的研究

3.心气虚证的研究

4.运用“因虚致瘀”理论治疗老年慢性病的研究

三、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皮持衡

一、成长之路

(一)秉承家传

(二)名师指点

(三)自我完善

(四)学术见解

(五)载誉前行

二、寄语后学

单兆伟

一、少年坎坷凌云志

二、恰同学风华正茂

三、初识中医初长成

四、努力蔚为中医魂

五、青年才俊人频出

六、老当益壮发余热

张素芳

一、沪上求学

二、耕耘齐鲁

三、学术特色

1.阴阳为本

2.八卦为体

3.五行为用

四、开坛布道,广收门徒

1.小儿推拿传承及收徒工作

2.举办国家及省级继续教育推广学习班

五、走出国门,宣讲国学

六、奉献社会,贡献余热

孙光荣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十一

忠言商国是

仁术济民康

陈汉水

心涵胞舆从轩岐

博识有枢转天心

经纶辨证握韬钤

黄海龙

师出名门 基础扎实

崇尚经典 喜用经方

(一)手脚多汗症

(二)腰背冷痛症

治疗不孕 好评如潮

曾宪策

承用干创 促进我成才

(一)阅读经典在于承

(二)勤奋学习在于用

(三)勇于实践在于干

(四)大胆探索在于创

中医生存 看中药发展

(一)药材发展看“基地建设”

(二)饮片发展看“炮制”

(三)成药发展看“品种开发”

刁本恕

一、幼承家训

二、拜师名门

三、博采众长

四、天命求学

五、感悟经典

六、习医重德

七、团结发展

1.家和万事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2.爱岗敬业,精益求精

八、薪火传承

九、临证偶拾

整体观念 三因制宜

方随法出 各有千秋

用药灵活 兼收并蓄

剂型多样 推崇食疗

内外合治 多元疗法

重治未病 倡导养生

努力探索 积极创新

任 何

执着追寻中医的真理

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

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与尚志钧先生亦师亦友

校注合一,开启扫除字词句障碍大门

(一)关于《本草纲目》校勘研究

(二)关于《本草纲目》句读研究

(三)关于《本草纲目》注释研究

目标逾高远、步伐逾坚定

启悟活法、彰显疗效

1.五更泄泻未必全在于肾虚

2.癫狂证与“脑醒定”

3.慢性肝炎重“调和”

浦家祚

崇尚医学 矢志岐黄

系统学习 夯实基础

虚心学习 勤于临床

医德高尚 爱岗敬业

深邃高远 引领学术

1.注重整体观念在临证中的意义

2.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3.注重气机的升降运动

4.擅用“和法”治疗内科杂病

5.坚持“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从医理念

6.重视先天之本“肾”的调节

7.注重后天脾胃的调护

8.注重肝木的疏泄功能

甘做人梯 精心育人

丁书文

步入医林

二次深造

勤奋耕耘50年

创新发展

1.提出心系疾病的热毒学说

2.将抗疟中药引入心律失常治疗

买买提艾力·阿木提

史载祥

从良师 挑战疑难危重症

求创新 倡导中西医结合

重临床 衷中参西弘岐黄

田代华

往昔沦丧 立志学医

苦学巧记 知难而进

医疗实践 重在有心

勤求古训 积累经验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继承发扬 重在创新

再行实践 体验新说

孙学全

刘道清

立志学医

系统理论学习

勤于临床实践

1.初试牛刀

2.有邪必去

3.心病心治

4.调治并举

开展学术研究

1.留心积累资料

2.及时总结成果

3.撰述心得体会

南 征

从医历程

学术特色

(一)坚持“记忆、思维、决策、创新”之路

(二)提倡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综合治疗

(三)“毒邪学说”的发扬与创新

(四)治疗消渴及合并证,并研制新药

(五)创肾病的特色治法治方

唐祖宣

师古不泥 拜名师读名著勤能补拙

(一)少年励志 与医结缘

(二)师从名医 刻苦钻研

(三)精研脱疽 疗效显著

明志专攻 做临床搞科研硕果累累

(一)勤而毋怠 首发论文

(二)临床辨析 分型组方

(三)受命科研 不辞苦辛

(四)甘做人梯 培育新人

(五)著书立说 传承创新

尽职尽责 察民情听民意不负众望

(一)提出议案 振兴中医

(二)陈述己见 关注医改

俞景茂

萧诏玮

矢志中医 耽嗜医经

根植文化 奥旨易明

经方时方 不拘门户

博采众长 小道可观

燮理脾胃 生生不息

一、伤食积滞,宜分浅深

二、健脾宜动,切忌壅补

三、养阴滋阴,润燥开关

四、疑难杂症,从脾论治

木火易腾 调肝心法

1.夜啼不安,安魂定惊

2.抑木疏土,启脾进食

3.解表清肝,未雨绸缪

4.平肝降逆,肃肺止咳

5.清热镇肝,息风止痉

融汇民俗 另辟新径

守望杏林 扬芬精诚

胡天成

矢志岐黄承家学 名医指点受益多

艰苦环境磨意志 书为我师勤多阅

学用经典多临床 理法方药炼悟性

弘扬家学采众长 攻坚克难虎山行

熊继柏

一、克服艰难

二、勤奋读书

三、刻苦实践

四、致力教育

五、恪守正道

谷越涛

步入中医之门

(一)学好文理,练好身体,打下学好中医的基础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珍惜时间,埋头苦学

(四)因祸得福,深研《伤寒论》

(五)明师指点,入道关键

(六)看病不在多,贵在举一反三

(七)四诊不厌细,细中求真知

体悟中医之道

(一)偏僻的山区农村,再现中医辉煌

(二)要学点金术,不要黄金山

(三)用药精专,体悟医道

把握中医学术特点

(一)经验须积累,辨证是关键

(二)疗效是硬道理

旁及传统文化

结 语

王士荣

学医之初 熟读群经打基础

业医之途 博观约取学无止境

大医之道 济世活人起沉疴

柳少逸

启 蒙

师 承

治 学

(一)倡导“天人合一”流派,建立中国象数医学理论体系

(二)倡导太极辩证思维,构建中医病机四论体系

(三)承扬名医学术思想,开展中医文化学研究

传 薪

(一)注重医学研究,开展学术活动

(二)承传岐黄薪火,创办中医教育

王 琦

博涉医源之路

(一)读书三阶段——奠基、提高、拓展

(二)读书三方法——精读、泛读、研读

(三)读书三境界——领悟、升华、演绎

立言开新之路

(一)中医体质学

(二)中医男科学

(三)中医藏象学

(四)中医腹诊学

全科专长之路

(一)全科之路

(二)专长之路

学科纵横之路

(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二)辨证论治研究

(三)中医教育研究

万里行进之路

未来探索之路

赵尚华

忠义传家少立志 范亭启蒙始涉医

修道定当尊益友 成身谁不畏严师

外科耕耘路漫漫 理法方药从头勘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1.内治法

2.外治法

天下兴亡布衣责 盛世学优不为仕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