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世界的 “中心—边缘” 结构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64.60购买纸书

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张康之,张桐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1-01

字       数:30.9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世界体系的构成及其民族国家地位的著作。书中梳理了从普雷维什到全球化理论的思想演变,揭示了世界体系中“中心国”对“边缘国”财富掠夺、政治压迫和军事讹诈的秘密,考察了“拉美学派”“依附论”等试图破“中心—边缘”结构的各种方案,指出了其失败的原因。作者认为,在现代社会的早期,率先发展起来的民族国家通过“资本主义世界化”确立起了优势地位,成为世界体系中的中心国家,在不断将外围纳世界体系中来的过程中型构出大批边缘国家,形成了世界的“中心—边缘”结构。世界“中心—边缘”结构是国际社会中一切不平等的根源,一个平等的世界必须在破这一结构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建立。<br/>【作者】<br/>张康之,浙江工商大学教授;jyu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先后曾在国内外120多所大学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主要从事社会治理哲学与文化研究。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等30多部,部分成果收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 获奖情况:jyu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次);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亦获得吴玉章奖等社会性评奖数十项。教学成果获得省部级以及学校一等奖、二等奖多次。 张桐,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江苏服务型政府建设咨询研究基地研究员。主要从事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研究。著有《治理的中心—边缘结构》等,在《中国行政管理》《光明日报》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后期项目等多项课题。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五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21年会二等奖、第二届南京大学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等。<br/>
目录展开

第一章 “中心—边缘”:一个观察视角

第一节 作为观察视角的“中心—边缘”概念

一、 “发达”“不发达”等概念:一种误解

二、 “中心—边缘”概念:挑战传统话语权

三、 资本主义世界化中的“中心—边缘”结构

第二节 世界“中心—边缘”结构与线性思维

一、 时间维度中的线性思维

二、 空间维度中的线性思维

三、 “去中心化”追求中的思维方式

第二章 发现世界的“中心—边缘”结构

第一节 普雷维什的“中心—边缘”思想

一、 “中心—边缘”思想产生的背景

二、 作为批判工具的“中心—边缘”概念

三、 在“中心—边缘”结构中可做的选择

第二节 依附论学派的“中心—边缘”思想

一、 在对普雷维什的批评中形成“依附论”

二、 依附论的世界“中心—边缘”结构观

三、 为什么无法打破世界的“中心—边缘”结构

第三章 “依附论”思想影响的扩散

第一节 “新依附论”终结依附的追求

一、 多斯桑托斯的“新依附论”

二、 多斯桑托斯的激进批判态度

三、 多斯桑托斯打破依附的方案

第二节 “帝国主义”名下的世界“中心—边缘”结构

一、 帝国主义体系的“中心—边缘”结构

二、 “中心—边缘”结构中的竞争与协作

三、 “中心—边缘”结构的辩证法

第四章 智力依附与创新垄断

第一节 世界“中心—边缘”结构中的智力依附

一、 反殖民运动中的国家独立与智力依附

二、 边缘国知识分子积极推动智力依附

三、 边缘国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

第二节 世界“中心—边缘”结构中的创新垄断

一、 世界“中心—边缘”结构形成中的创新保护

二、 在创新垄断中强化世界的“中心—边缘”结构

三、 在世界“中心—边缘”结构中看创新垄断

第五章 产生于世界中心的世界体系论

第一节 世界体系论对“中心—边缘”的定义

一、 从“依附论”到“世界体系论”

二、 世界体系论的中心、边缘与外围

三、 “中心—边缘”概念性质的变化

第二节 世界体系论及其分析单位

一、 世界体系论的分析单位

二、 民族国家观念对科学分析的束缚

三、 依然是机械论的“整体主义”

第三节 世界体系论的经济主义取向

一、 经济主义视角中的世界体系

二、 经济主义分析掩盖了什么

三、 经济主义分析方法的适用性问题

第六章 世界“中心—边缘”结构解构的幻象

第一节 “地球村”概念的提出

一、 “地球村”的真实含义

二、 “地球村”并未改变“中心—边缘”结构

三、 历史快车后视镜中的“地球村”

第二节 “外包”能否碾平世界

一、 “外包”只是分工范围的扩大

二、 “中心—边缘”结构中的“外包”

三、 外包没有改变剥削的性质

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历史性机遇

第一节 全球化运动行进中的概念解读

一、 “全球化”的概念及其现实运动

二、 不同于资本主义世界化的全球化

三、 正确解读“全球化”的概念

第二节 在对“全球化”的解读中发现行动目标

一、 反对全球化的“泛历史主义”解读

二、 必须承认全球化概念的历史性

三、 全球化的去中心化内涵

第三节 大数据中的思维与社会变革要求

一、 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结果的“大数据”

二、 “大数据”是否带来了思维变革

三、 “大数据”能否改变社会的基本结构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