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思考整理术:给思路胜过给方案电子书

1.20年商业咨询经验精华提炼的呕心之作。2.一种“不必给出解决方案,却能轻松消除对方的烦恼和困惑”的全新沟通方法。3.沟通的重,其实不是讲通你的道理,而在于疏通对方的思维。4.4个步骤、7个着眼、5种图示,轻松实现高效沟通和无痛交流。

售       价:¥

纸质售价:¥35.00购买纸书

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和仁達也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01-03

字       数:6.9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成功/励志 > 智商/智谋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思考整理术是一种“不必给出解决方案,却能轻松消除对方的烦恼和困惑”的全新沟通方法。只需帮助对方厘清混乱的思维,对方就会迅速对你敞心扉。该方法所做的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和梳理对方的思路。通过思维整理,对方能察觉到之前未能察觉的问题,也能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 思考整理术的4个步骤: ◎确定主题; ◎了解现状; ◎描绘理想; ◎寻找(实现理想所需的)条件。 思考整理术的7个着眼: ◎对方是否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价值的可视化; ◎是否陷了思维贫瘠——想象极端情况; ◎视角的平衡——抽象度与具体度的杠杆; ◎用数字表达——量化; ◎痛在哪里,如何解决——营销痛; ◎预测成本效益——投资回报; ◎信息量的不一致——信息共享。<br/>【推荐语】<br/>1.20年商业咨询经验精华提炼的呕心之作。2.一种“不必给出解决方案,却能轻松消除对方的烦恼和困惑”的全新沟通方法。3.沟通的重,其实不是讲通你的道理,而在于疏通对方的思维。4.4个步骤、7个着眼、5种图示,轻松实现高效沟通和无痛交流。<br/>【作者】<br/>[日]和仁达也 1972年出生。以“专业思考整理术”为卖,致力帮助管理层从愿景和财务方面实现目标,是一位有远见的合作伙伴。 27岁创业,成为独立管理顾问,在业界被称为“独立顾问的榜样”。他从一个月15万日元(约7000元)的合同起步,发展至年收超3000万日元(约140万元)。他的咨询合同平均期限为9~12年,长约可达20年甚至更久。 他展的关系整理思考培训营总是爆满,受到了学习“合伙人式”咨询方式的咨询师和专业人士的好评。<br/>
目录展开

目录

前言

序言 整理好思维就不会觉得身心疲惫

思考整理术的四个步骤

能使对方迅速敞开心扉的思考整理术

消除对方烦躁和困惑的唯一方法

每个人都不需要建议

不必试图改变对方,只需整理思维就够了

思考整理也能让线上交流变得轻松

只要理顺对方的心情,他就会拿你当自己人

第1章 在整理对方思维前你需要知道的事

思维整理能够做到两件事

在整理思维时会用到的两种提问方式

在切入正题之前,先营造氛围

通过“积石效应”与“弃石效应”创造畅所欲言的氛围

人人都有“三大困扰”

边假设边倾听

成为“同路人”

“以对方为起点”来思考

通过“开场白”让对方更容易敞开心扉

摒弃完美主义

第2章 专业思考整理术四步骤:让对方不由自主地行动起来

掌握专业思考整理术只需四步

多“假定”是关键!进行思维整理的四个步骤

四步骤实践案例1:与创业者咨询业务拓展

四步骤实践案例2:为了让下属工作更积极而谈话

四个步骤循环往复

第3章 进行思维整理时需要关注的七个着眼点

正确的着眼点能让人发现“宝藏”

着眼点1:对方是否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价值的可视化

着眼点2:是否陷入了思维贫瘠——想象极端情况

着眼点3:视角的平衡——抽象度与具体度的杠杆

着眼点4:用数字表达——量化

着眼点5:痛点在哪里,如何解决——营销痛点

着眼点6:预测成本效益——投资回报

着眼点7:信息量的不一致——信息共享

第4章 借助事例故事突破思维整理的瓶颈

借助故事的力量打破僵局

三种事例故事

事例故事能让人设身处地地思考

创作以对方为主角的故事

用“灵魂出窍”想象法深入对方的内心

如何积累事例故事

第5章 思维整理的可视化——图示

用图示瞬间实现思维整理

图示的功能1:把握整体情况

图示的功能2:使盲点无处遁形

有助于思维整理的五种图示模式

第6章 通过增加“抽屉”,提高思维整理的速度

总结对方发言的方法

构建一个能放空大脑的体系

一个行动三个目标将对方的幸福最大化

结语

对方的“请教”其实是希望得到“顿悟”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