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名单
丛书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全人健康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基于构建整合型健康服务的思考
一、 全人健康与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 全人健康概念的发展
(二)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
二、 卫生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健康服务需求
(一) 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社会结构与疾病谱变化
(二) 过度医疗化导致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被忽略
(三) 生物医学模式下现代医疗体系与就医体验的矛盾
三、 医务社会工作在提供整合型健康服务中的作用与建议
(一) 整合型健康服务对需求的回应
(二) 医务社会工作者参与提供整合型健康服务的作用
(三) 医务社会工作者参与提供整合型健康服务的思考与建议
第二章 显著负面情绪及认知偏差的住院患者个案
一、 案例背景
二、 案例简介(案主情况)
三、 理论基础
(一) 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
(二)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四、 接案与预估
(一) 案主主要问题
(二) 案主的其他问题
五、 服务计划
(一) 服务目标
(二) 服务计划
六、 服务过程
七、 结案与评估
(一) 统计数据
(二) 效果评估
(三) 其他长期目标/建议或跟进干预
八、 专业反思
第三章 癌末患者万花筒——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晚期癌症患者个案的介入
一、 案例背景
二、 案例简介(案主情况)
三、 理论基础
(一) 生态系统理论
(二)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四、 接案与预估
(一) 案主基本情况
(二) 主要问题
五、 服务计划
(一) 服务目标
(二) 服务计划
(三) 家庭层面
(四) 社会支持层面
六、 服务过程
(一) 进入家庭,预估问题
(二) 案主个人及家庭和家庭成员的互动
(三) 针对案主的期待,应对压力性生活转型
(四) 组织时间和方法因素
(五) 回顾过往,重现生命万花筒
(六) 关系因素:进行结案
七、 结案与评估
(一) 评估方法
(二) 目标达成
八、 专业反思
(一) 采取综融的方法,为案主提供个性化的系统的服务
(二) 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动以社区为本的宁养服务
(三) 加强对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建设
第四章 轻生的高中生——结构家庭治疗介入自杀未遂案主的探索
一、 案例背景
二、 案例简介(案主情况)
三、 理论基础
(一) 危机干预
(二) 结构家庭治疗
(三) 优势视角
四、 接案与预估
(一) 案主基本情况
(二) 主要问题
五、 服务计划
(一) 服务目标
(二) 服务计划
(三) 家庭援助
(四) 能力培养
六、 服务过程
(一) 进入家庭,预估问题
(二) 优势视角,启发改变
(三) 优势导向,真诚陪伴
(四) 促进沟通,学会放手
(五) 制定策略,改变互动
七、 结案与评估
(一) 案主方面
(二) 案主父母方面
八、 专业反思
(一) 对理论的反思
(二) 价值观反思
(三) 医务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反思
第五章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医院滞留患者个案研究
一、 案主基本情况
二、 问题及需求分析
三、 理论基础
四、 服务目标
五、 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六、 结案评估
七、 专业反思
第六章 危机介入模式下临床个案服务案例分析——医务社会工作者对神经内科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个案服务
一、 案例背景
二、 案例简介
(一) 案主的身份信息
(二) 案主的家庭背景
(三) 案主的教育/工作背景
(四) 案主的疾病背景
(五) 案主的经济情况
三、 理论基础
(一) 危机介入模式
(二) 优势视角
四、 接案与预估
五、 服务计划
(一) 服务目标
(二) 服务计划
六、 服务过程
七、 结案与评估
(一) 评估方法
(二) 目标实现情况
(三) 结案处理方法
(四) 结案评估
八、 专业反思
第七章 共性、异性: 我们属于谁——分裂症个案Q的报告
一、 个案背景
(一) 基本信息
(二) 家庭结构与关系
(三) 问题概述
(四) 经济状况
二、 分析与计划
(一) 案主的状况分析及依据
(二) 介入方向和计划
三、 深入分析、服务过程与案主转变
四、 专业反思
(一) 文化反思
(二) 理论反思
(三) 精神健康服务效果评估与人改变哲学观的反思
第八章 雨后彩虹——增能视角介入脊柱手术患者的探索
一、 案例背景
二、 案例简介(案主情况)
(一) 疾病情况
(二) 教育背景
(三) 家庭情况
(四) 案主情绪
(五) 社会交往
三、 理论基础
(一) 增能理论
(二) 社会支持理论
四、 接案与预估
(一) 案主基本情况分析
(二) 案主优劣势分析
(三) 案主的问题与需求
五、 服务计划
(一) 服务目标
(二) 服务计划
六、 服务过程
(一) 建立关系,预估问题与需求
(二) 建立目标,手术前后的陪伴
(三) 发掘优势,提升患者自信
(四) 勇于交流,做最棒的自己
(五) 身体康复,生活重回正轨
(六) 结案跟进,了解案主出院后的情况
七、 结案与评估
(一) 评估方法
(二) 服务成效
八、 专业反思
(一) 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技巧
(二) 专业理论的运用
(三) 评估方法的反思
第九章 重见光明——对失明患儿多元服务的个案管理模式探索
一、 案例背景
二、 案例简介
三、 专业模式与理论视角
四、 接案与预估
(一) 关系建立
(二) 问题分析
五、 服务计划
(一) 工作目标
(二) 服务策略
六、 服务过程
(一) 患儿个人层面——灵性介入
(二) 患儿家庭层面——抗逆力提升
(三) 患儿社区层面——社会支持
七、 结案评估
(一) 案主改变情况
(二) 服务满意度
(三) 目标实现程度
(四) 超目标干预成效
八、 专业反思
(一) 理论反思
(二) 实务反思
(三) 伦理反思
第十章 “因为有你,我才坚强”——肾移植患者社会支持小组服务
一、 案例背景
二、 案主情况
三、 理论基础
四、 组员招募与宣传
五、 服务计划
六、 服务过程
(一) 个人层面的社会支持构建——放松身心,迎接挑战
(二) 家庭层面社会支持构建——家人鼓励,我的希望
(三) 医院层面社会支持构建——因为有你,我才坚强
(四) 医院层面社会支持构建——疑问解答,健康有你
七、 小组评估
(一) 小组目标
(二) 小组结构
(三) 活动的适切性
(四) 个别组员的表现和改变
(五) 小组互动
(六) 小组发展的阶段及方式
八、 专业反思
(一) 社会工作者的表现
(二) 面临的挑战
(三) 优点与不足
第十一章 爱的沟通——ICU护士成长小组
一、 小组背景
二、 小组目标
三、 小组理论及介入途径
(一) 小组理论
(二) 介入途径
四、 小组过程
(一) 小组计划
(二) 小组发展
五、 小组评估
六、 专业反思
第十二章 “医”路相伴·灿烂夕阳——社区老年人照顾者增能小组
一、 案例背景
二、 案例简介
三、 理论基础
四、 预估
(一) 组员特征(见表12-1)
(二) 存在的问题及需求
五、 服务计划
(一) 小组目标
(二) 小组方案
六、 服务过程
(一) 小组初期
(二) 小组中期
(三) 小组后期
(四) 小组结束期
七、 评估
(一) 评估方法
(二) 评估内容
(三) 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八、 专业反思
(一) 微观技巧的反思
(二) 宏观模式的反思
(三) 实务存在问题的反思
(四) 理论反思
第十三章 妇儿大健康支持——小组工作介入新手妈咪角色适应
一、 小组背景
二、 小组服务需求
三、 小组目标
四、 小组服务模式与理论
(一) 专业模式
(二) 基本理论
五、 小组过程
(一) 小组计划
(二) 小组发展
六、 小组评估
(一) 小组活动过程评估
(二) 小组活动评估
(三) 组员服务真实反馈
七、 专业反思
第十四章 “医”“植”相伴——急诊创伤中心断肢再植患者家属支持小组
一、 小组背景
二、 需求评估
(一) 概念
(二) 问题描述
(三) 原因分析
三、 实务模式
四、 小组内容
(一) 小组性质:支持性与教育性
(二) 小组成员与招募
(三) 小组目标
(四) 小组计划
(五)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六) 小组原定计划及实施情况对比(见表14-3)
(七) 小组活动具体实施阶段
五、 小组评估
(一) 评估方法
(二) 量表结果
(三) 评估分析
六、 服务反思
(一) 照顾者——一群容易被忽略的群体
(二) 组内支持对组员的影响
(三) 小组开展的困难
(四) 研究设计的科学性
(五) 评估使用的工具
(六) 理论应用于实践
(七) 案主的差异化需求
第十五章 志愿者团队能力建设小组
一、 案例背景
二、 理论基础
(一)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二) 优势视角理论
(三) 人在环境中理论
(四) 小组动力学
三、 小组招募
(一) 小组成员的来源
(二) 小组的规模
(三) 工作时间、场地的选择与安排
四、 小组目标和计划
(一) 小组目标
(二) 小组特征
(三) 每节小组计划
五、 服务过程
六、 小组评估
(一) 组员参与情况(见表15-6)
(二) 评估方法
(三) 评估结果
七、 专业反思
(一) 志愿服务价值观的引导
(二) 定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三)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四) 环境的重要性
第十六章 造就玫瑰人生——焦点解决短期模式介入造口患者的探索
一、 案例背景
二、 案例简介
三、 理论基础
(一)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二) 社会支持理论
四、 接案与预估
(一) 关系建立
(二) 问题分析
五、 服务计划
(一) 工作目标
(二) 服务计划
六、 服务过程
(一) 建立关系,描述问题
(二) 建立目标,链接资源
(三) 探索例外,促成改变
(四) 寻找优势,注入希望
(五) 巩固改变,面向未来
七、 结案评估
八、 专业反思
(一) 理论反思
(二) 实务反思
(三) 伦理反思
第十七章 儿童癌症病患骨穿疼痛管理之经验
一、 案例背景
二、 案例基本情况
(一) 患儿问题
(二) 患儿需求
三、 治疗模式
(一) 认知行为治疗(CBT)
(二) 非药物性疗法
四、 疼痛管理实务方法
(一) 实务中综合治疗方法
(二) 疼痛管理实务步骤
五、 专业反思
(一) 医务社会工作者在疼痛管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二) 疼痛管理的实务方法
(三) 疼痛管理的使用策略
第十八章 重构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支持的行动研究——基于H精神病医院的社会工作实践
一、 研究背景
(一)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支持非常薄弱
(二) 社会支持是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基础
二、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一) 社会支持理论
(二) 复元理论
(三) 研究方法
三、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的特点
(一) 以医缘支持和亲缘支持为主
(二) 病友支持较弱,缺乏稳定性
(三) 渴望他者支持,但缺乏求助行为
四、 社会支持视角下社会工作服务过程
(一) 开展家庭服务,提升亲缘支持
(二) 改善医患关系,强化医缘支持
(三) 提升病友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五、 专业反思
第十九章 增能理论介入住院慢性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行动研究——以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为例
一、 案例背景
二、 增能理论与患者无权分析
(一) 增能理论
(二) 慢性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无权表现
三、 增能取向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介入
四、 慢性精神病患增能的效果分析
(一) 个人层面的增能效果
(二) 朋辈层面的增能效果
(三) 社会层面的增能效果
五、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二十章 人体器官获取组织中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一、 案例背景
二、 案例分析
三、 专业反思
(一) 劝募期
(二) 支持期与跟进期
视频案例脚本
乳腺癌患者支持小组
一、 案例背景
二、 小组情况
(一) 小组简介
(二) 组员特性
(三) 小组计划
三、 理论
(一) 社会支持理论
(二) 团体理论
四、 小组开展
五、 小组评估
(一) 评估方法
(二) 评估结果
(三) 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踏瑞社会工作教学软件新品展列
一、 现有产品展列
(一) 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实训系列
(二) 社会工作平台系列
(三) 社会工作管理系列
(四) 在线学习与教学应用系列
二、 即将上线新品
三、 现有活动展列
四、 未来产品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