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南怀瑾国学经典合集6册(论语别裁(上下册)+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老子他说+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电子书

售       价:¥

395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7.4

作       者:南怀瑾

出  版  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01

字       数:168.7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南怀瑾国学经典合集6册,分别是论语别裁(上下册)+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老子他说+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 《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著名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 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做了充分的阐释、辨证和引述。具有深入浅出、明白通畅的特点。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使深奥的古籍通俗化、专门的学术大众化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孟子》的讲记。作者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为“经”,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人物活动为“史”,并配合其他种种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对孟子立身处世的人格及其思想影响,做了透彻的讲述。使读者能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轻松而又深刻地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增长文史知识,获取人生智慧。书末附有历代《孟子》研究书目。 《易经》(又名《周易》)是我国*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它以象征阳的“—”(又称“阳爻”)和象征阴的“——”(又称“阴爻”)为基本符号,以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组成)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组成)为基本图形,通过对这些卦象的解释,阐述了事物和现象生成变化的法则。 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后部分着重解释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终“未济卦”),而以对“乾卦”的解说为zui详。内容包括:卦名、卦辞、爻辞,以及解释它们的《彖辞》《象辞》《文言》等。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晓的特点。
目录展开

总目录

论语别裁(上、下册)

目录

出版说明

再版记言

前言

学而第一

三言四语

语文的变与不变

四书五经的假面目

被忽视的道家

三家店卖的是什么

冤枉的一打

再论《论语》

学而有何乐

真人和假人

寂寞的享受

谁来了解你

爱与罪

孝道是这样一个东西

秃头的十字架

谁能忘情

花言巧语

三面镜子

可爱的小学生

吕端大事不糊涂

饮食男女

没有朋友的上帝

种瓜者

孔子的素描

五字串通五经

善知识与恶知识

老鼠生儿的孝道

无所适从的礼俗

上帝的外婆是谁

《三国演义》的幕后功劳

多才多艺的子贡

诗的人生

为政第二

孔子不谈政治

大政治家的风范

星辰知多少

刘备上了曹操的当

从台风了解人生

圣人也势利吗?

悠美的情歌

诗的伟大

穷哉法治

孔子的自剖

车上的一课

以孝治天下

康麻子的教孝教忠

晚娘面孔难为人

孔子也会看相

是什么东西

异端与偏激

由养士到考试

天下英雄入彀中

千里求官只为财

治国难!齐家更难!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八佾第三

礼乐衣冠

泰山之旅

志在《春秋》

秉笔直书 罪罪恶恶

承让 领教

澹泊以明志

穷源溯本

心香一瓣 诚则灵

拍灶君的马屁

量力而为 谦虚好学

儒冠错换八卦袍的诸葛亮

孔子的换心术

追的哲学

传统历史上的精神堡垒

责备贤者

敲响了的活礼乐

衰世的通病

里仁第四

那“仁”却在灯火阑珊处

月是故乡明

照临万类的仁道

兼收并蓄见仁心

了知生死不相关

富贵不淫贫贱乐

敝屣功名尊道义

孔子四字禅

吉光片羽 稍纵即逝

仁义值千金

孝子仁人不二门

仁者之言

公冶长第五

孔子选女婿

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

立己易 立人难

孔子要出国

孔门弟子画像

吾爱吾师

手倦抛书午梦长

人到无求品自高

推己及人难又难

孔门文武事功的二子

盖棺成定论

名臣的典范

玩物丧志

进退揖让之间

濯足沧浪哪得清

想得太过了

难得糊涂

不如归去

一乐也的对话

雍也第六

闲置帝王才

当皇帝的能受气

周富济贫

天生我才必有用

各有千秋

爵禄不能移——闵子骞

李斯的老鼠哲学

不在愁中即病中

学问的鸿沟

知人之明

功成身退

圣人也有牢骚吗?

百无一用是书生

人性的基本问题

还是老虎可爱

楼下黄金楼上人

我误聪明

政治与宗教

不在山水之间

变了形的文化样品

君子可欺以其方

冲冠一“路”为红颜

此事古难全

述而第七

一肩挑尽古今愁

梦中的忧乐

道德仁艺

孔子的学费问题

刺激和诱导的教育法

千古艰难唯一死

男儿到此是英雄

南面王不易也

进步和退步

聪明人的玩具

谦虚和自信

时衰鬼弄人

虚字文章实事知

孔子的行谊

同姓不婚的优生学

生活的艺术

凡圣之分

祈祷是求救的信号

要愁哪得工夫

光风霁月

泰伯第八

薄帝王而不为

贵为天子而友布衣

无愧平生事大难

冯道的故事

学问深时意气平

临大节而不可夺

怎样才算知识分子

文章自己的好

愚民政策

社会动乱之源

知人于微

求学的目的为什么

入山唯恐不深的隐士

秀才未必知天下事

文化复兴运动

三代之治

民主乎?专制乎?

大禹和墨子

子罕第九

利害交关的生命意义

历史文化先驱

礼的变态

良冶之门多钝铁

古之学者为己

行为心理学

不见顶相

见与师齐 减师半德

大丈夫当如是乎?

解脱生死

卖不出去的无价宝

不落醉梦中

水流花谢两无情

女人未必皆祸水

学而有成之难

勿轻后学

高帽压人低

意气凌云

三达德的重心

圣人之道与才

赞元禅师与王安石

先进第十一

半部《论语》

素朴的美

知人论事

听话的颜回

孝子闵子骞

才命相妨的颜回

不问苍生问鬼神

生命的幽默

孔门弟子的素描

言语的艺术

子路的琴学入门

低昂失律的资质

儒家四相

颜回的空 子贡的有

不着痕迹的善人

应机施教

死有重于泰山

历史人物典型的塑立

从政与求学

力挽狂澜的子路

谦谦君子的冉求

性天风月

春风化雨

颜渊第十二

天人合一

静的修养

乾坤马一毛

大光明与复礼

无所住心

身非我有

梦幻空花非真无

顿悟与渐修

司马牛的问题

四海之内皆兄弟

自知者明

众志成城

内外兼修之谓美

历代兴衰的趋势

继绝传薪

书画琴棋诗酒花

吃饭大如天

知人易 自知难

相对的人为政治

能平不平的子路

理难清

完美之不易

上不正 下便歪

风吹草动

闻人与贤达

修养上的三岔路口

樊迟问“知”“仁”

交友的艺术

子路第十三

先天下之忧而忧

才难

孔子要正什么名

问舍求田

斗屋升基之争

政治、经济、文化

仁德须加累积成

正己而后正人

闲话一句

风头主义的英雄

画龙点睛

是不是——士

有恒为成功之本

乡愿之见

国防第一

宪问第十四

侠隐中人——原宪

名利浓于酒

隐痛诗人——吴梅村

草泽中自有经纶

狼虎丛中安身

度德不量力

爱里生害

为政难 做人更难

不学谓之贫

识人难 识己更难

全才——智、清、勇、艺、礼

疑假疑真

挟兵自重

管鲍之交难

死生亦大矣

人尽其才

为正义而言

风云际会

为谁读书

称职的使者

宿将还山不论兵

思无邪

智、仁、勇

待人接物

夫子何为者

报怨与报德

存心自有天知

入山未必心安

大隐市朝

收场不易

不合时宜

圣人头痛的事

急功近利之徒

卫灵公第十五

又说一贯

使节的信条

长安居大不易

夏历与过年

时空问题

英雄无奈是多情

精神失落的病态

反求诸己

多为别人想一想

毁与誉

出入无车少马骑

小忍与大谋

几人忧道不忧贫

器小易盈

烫手的山芋

花果枝叶

季氏第十六

兴灭继绝

族姓的家谱

孔孟曾颜的通天谱

红蓝画线 鬼哭神号

传统历史的资料

侵略者的遁词

老虎出笼 珠宝完蛋

孔子与冉求政略的论辩

先知的预言

朋友之道

说话难 难说话

谁人肯向死前休

怕的哲学

学问的条件

诗礼传家

称呼的礼节

阳货第十七

阳货的火腿

《三字经》与孔子

孔子与子路唱双簧

正反相依

重论诗教

面壁而立的悲叹

礼乐的基本精神

摆虚架子

古老文化社会的通病

患得患失

今古人物论

法尔如是

手挥五弦目送归鸿

爱的回报——孝

麻将的学术思想

男人与女人

微子第十八

隐士与历史文化

众鸟高飞尽

王不留行

江山与美人

凤凰离乱不如鸡

处处关津处处寒

如此风波不可行

穷达行藏

时衰鬼弄人

周公遗训

子张第十九

有容德乃大

雕虫小技大有可观

学问无尽 岁月难留

体相圆融 用之不穷

交浅不言深

大行与小节

学与仕

办丧事不是演戏

难能可贵

继往开来

法律不外人情

成败论英雄

圣人无常师

宫墙外望

圣人心日月

欲赞无词

尧曰第二十

历史文化的重心——公天下

天人合一的气数

辨中边论

禹分九州

周重九鼎

上古的政治经济

人治法治并重

承先启后

养生送死无憾

从政典范论

四恶

学至三知的结论

乡党第十

《乡党》的歇后语

附录

孔学新语自序

孔学新语发凡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易经杂说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敲门砖

洁静精微

三易

《易经》的三原则

理、象、数

玩索而有得

卦与八卦

先天八卦

后天八卦

监本《易经》

六十四卦的来源

错综复杂

错综——相对与反对

复杂的道理

交互卦

六十四卦的方圆图

方图

圆图

京房十六卦变

从《系传》看京氏十六卦变

京房卦变与人生

京房卦变的用法

先知——邵康节的毛病

五行思想的起源

什么是五行?

五行的生克

五行的方位

天干与五行

天干五行配

天干的阴阳

地支

地支与黄道十二宫

六十花甲与历史验证

十二生肖

地支与命理

纳甲与易数

察见渊鱼者不祥

焦京师徒与郭璞

金钱卦

先知、神通与现代心灵学

又一种卜卦的方法

动爻的断法

河图与洛书的文化根源

从天文星象看河图

洛书与大禹治水

不传之秘

《系传》——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时与位

日月运行寒来暑往

十二辟卦

阳物、阴物,错把冯京当马凉

阴阳与刚柔

节气与十二律吕

十二辟卦的应用

生命的来源

至简至易

设卦而观象

一动不如一静

千变万化非进则退

生死、昼夜、刚柔

天地之变尽于六

居之安

动的哲学

自助、人助、天助

善补过

《易经》人生哲学的五大原则

万事通

三大问题

乐天知命

安土敦仁

化生

曲则全

怎么睡着的?怎么醒来的?

神无方易无体

元、亨、利、贞的乾元

潜龙勿用

见龙在田

终日乾乾

或跃在渊

飞龙在天

亢龙有悔

见群龙无首——吉

《彖辞》——孔子对《易经》的批判

宇宙万物的创造者

玉皇大帝的六条龙马

大吉大利的保合太和

天行与天道——《象辞》的说法

《文言》——人文的思想体系

尽善尽美的人生

特立独行——默默无闻的潜龙

领导者的修养与风范

知至至之知终终之

山中宰相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莫到琼楼最上层

用九而不被九用

成功与成名

好的开始

性与情

利与义

心物一元

卦情

理想与现实

领导者的条件与修养

度过危机

无可无不可

大人的境界

六字真言

坤卦的研究

《参同契》透露了坤卦的秘密

坤为什么独利母马

大地的文化

邵康节的宝瓶子

不习无不利

无成有终的哲学

括囊无咎

黄裳元吉

物极则反

用六永贞

妇唱夫随阴阳颠倒

孔老夫子的因果观

直内方外四海一家

抬轿子

谨言慎行

黄中通理——至高的人生境界

嫌于无阳

屯卦

屯的卦义

屯卦的创业精神

站稳脚跟待机而动

屯如邅如前程茫茫

穷寇勿追见机而作

风云聚会万事随心

练达人情与食古不化

泣血涟如不可长也

蒙卦

由宗教而教化人生

中国文化的教育精神

行到有功方为德

刑法与教育功能

易理的平淡与神秘

秋胡戏妻

需卦

《彖辞》《象辞》的矛盾

需卦爻辞

学《易》与用《易》

卦序的问题

黑格尔的辩证历史观

孔子说创世纪的开始

从蒙到师,人类世界的第一次大动乱

比泰之间的繁荣景象

否——人类第二次的文明低潮

同人大有——人类文明的更上层楼

由蛊而剥看人性的堕落

由复到离看人生兴衰往还

孔夫子的婚姻观

功成,名遂,身退

永无尽止

不断的研究与求证

附录 浅介南著《易经杂说》

易经系传别讲

目录

出版说明

前 言

系辞上传

第一章 天尊地卑

第二章 设卦观象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

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

第七章 易其至矣乎

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

第九章 天一地二 天三地四

第十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第十一章 开物成务 冒天下之道

第十二章 自天佑之 吉无不利

系辞下传

第一章 八卦成列

第二章 包羲氏之王天下

第三章 易者象也

第四章 阳卦多阴 阴卦多阳

第五章 憧憧往来 朋从尔思

第六章 乾坤其易之门邪

第七章 易之兴也 其于中古乎

第八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

第九章 原始要终 以为质也

第十章 广大悉备

第十一章 易之兴也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老子他说

目录

出版说明

由老子到孙子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黄老的内涵

拨乱反正的趣谈

太上老君与李老子

汉文帝善用老子的法宝

半壁江山一纸书

老子吃瘪

曾国藩与屠羊说

王阳明与曾国藩

阴柔不是阴谋

老子还他老样子

老子五千文过关

第一章 老子他说

头头是道

有无主宾

玄元之妙

第二章 老子他说

真善美的价值定论何在?

善反而不美

有无相生

老子背上历史的烂账

流水行云永不居

第三章 老子他说

老子薄视时贤

贤与不贤的君子小人之辨

道家与法家的辨贤

现代化好人与老人的表扬法

盗机与哲学

历史上严禁工业科技发展的死结

劫灰和人类的物质文明

世上无如人欲险

虚心实腹与鼓气

道家虚心养气的真传

赵宋是再次的南北朝

寇准的胆识

宋真宗贿赂宰相

第四章 老子他说

道在存在不存在间

汉文帝、康熙、郭子仪

郭子仪与鱼朝恩

卢杞、李白与郭子仪

半个芋头,十年宰相

白衣山人——李泌

山人自有妙计

英雄退步学神仙

第五章 老子他说

圣人与刍狗

正言若反

风箱式的说话艺术

第六章 老子他说

吹毛用了急须磨

人为神的守护人

第七章 老子他说

老子的不自偷生

第八章 老子他说

水的人生艺术

第九章 老子他说

富贵难保的反面文章

中外历史上的悲剧

进退存亡之际

急流勇退的类型

第十章 老子他说

魂魄精神一担装

养气与修心

为政治国的哲学

第十一章 老子他说

第十二章 老子他说

花花世界奈聋盲

第十三章 老子他说

宠辱谁能不动心

天下由来轻两臂

第十四章 老子他说

时空心物与道的体用

第十五章 老子他说

老子的“士”的内涵

濯足浊流人自清

动的哲学

第十六章 老子他说

静的妙用

芸芸众生的命根

第十七章 老子他说

人生哲学与道的层面

第十八章 老子他说

忠臣孝子的伪装

春秋两大名医——老子与孔子

第十九章 老子他说

“王”“贼”并列的烂账

唯大英雄能本色

第二十章 老子他说

知识是烦恼的根源

老子素描修道者的人生

只是同流不下流

老子处世哲学的人证

第二十一章 老子他说

老子的物是什么东西

春秋时代南北文学的境界

此精不是那精

孟子的证道

第二十二章 老子他说

曲直分明转一圈

尧的儿子,汉武帝的奶妈

刘备的淫具,齐景公的刽子手

枉则直的教育法

狐狸、豹皮的吸引力

有了富贵,失去欢乐

四不的领导学

第二十三章 老子他说

这自然不是那自然

非人力所及的因果变灭律

第二十四章 老子他说

企鹅的步伐,猩猩的醉舞

投鞭断流的苻坚

山泉绕屋知深浅

第二十五章 老子他说

天下大老母

万道不离王道与人道

好不容易自然

念天地之悠悠

自然神仙

第二十六章 老子他说

一肩挑尽古今愁

谁肯放下自私的包袱

两臂重于天下

超然轻重的历史故事

附录 老子他说

历代《老子》研究书目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孟子旁通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讲在前面

春秋无义战

司马迁编撰手法中的孟子

驺衍和孟子的强烈对比

处世的哲学问题

苏秦与孟子的时代

秦皇霸业的蓝图

苏秦的还乡

千古人情的嘴脸

苏秦成功的秘诀

王霸互用的失败

《阴符经》的启示

图取个人权力

佩六国相印的显赫时期

苏秦的书生本色

苏秦的义利之辨

生死之谜

经史合参

梁惠王的先世

商鞅和梁惠王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与孟叟

司马迁对梁惠王和孟子的观点

义利之辨

何能不讲利

玩弄仁义的权智

孟子思想被夹缠不清

玩物丧志

阿房宫与秦始皇

《三辅黄图》

迷楼与隋炀帝

艮岳与宋徽宗

颐和园与清末

凤阁龙楼与李后主

《清明上河图》的背面

不违农时

乱世流亡图的文学

二郎神和都江堰

杀人和吃人的譬喻

梁惠王念苦经

仁政之道

人品与器识的评鉴

也是相法

天下定于一

孟子与苏秦的对照

苏子为赵合纵说魏——《战国策》原文

苏秦的权谋

孟子的机锋转语

定于一

儒道同源的一统天下

仁爱的推广

齐宣王不像屠户

行为心理

对牛谈心

政治领导者的病态心理

孟子的行为心理学

权能问题

世上无如人欲险

梦似人生

齐国富强的素描

缘木求鱼

经济和政治

为而不有的农民

生民何计乐樵苏

不敢为天下先的后儒

梁惠王章句下

讲究礼乐的治道

音乐的今昔观

林园与治道

外交策略——大小之间

大勇定天下

为强国而改服制——赵武灵王

秦武王的任力好勇

项羽和刘邦

墨子谈勇

雪宫论政

什么明堂

寡人好货

《货殖列传》的一斑

历史社会演变的趋势

经济、文化、道德的连锁关系

寡人好色

丑与美

色字诗话的插曲

有关王昭君案外的评语

唐代和番政策的感伤

杨贵妃的翻案语

再说寡人好色的公案

人事行政

高明柔克

孙嘉淦《三习一弊疏》

世臣巨族门第之见

派系党祸之争

民主难,法治也不易

对圣人怀疑的趣话

学非所用用非所长论

攀龙附凤——读书人的通路

唐代选举的进士

齐燕之战——历史战略的经验

孟子终生奉母教

孟子的策略——规之以正

苏秦口辩轻取十城

燕齐之战

苏代评论齐王

仁将——曹彬

仁义的实质与权谋

孟子在魏齐的外一章

齐宣王的风格

朝中文武多才士

赞美词与利害关系

贫贱骄人

滑稽大师——淳于髡

齐宣王开战国养士之风

特立独行于滔滔浊世的孟子

吏民千古两相妨

历史政治上的因果

君道与臣节

历史上的基层政策

做官莫作怪

两大之间难为小

人贵自立

孟子论立身出处的原则

附 录

历代《孟子》研究书目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原本大学微言

目录

出版说明

前 言

导 读

第一篇 开宗明义

一、原本《大学》的原貌

二、从教授来访说起

自幼诵读益处多

但开风气不为师

三、沉冤莫白的“四书”

被误用于考取功名

变本加厉的新八股

四、书生大半出农村

传统的农村生活

农村自动自发的教育

五、启蒙教育的审思

一夜发白《千字文》

先学做人,再谈政治

六、乌鸦式的读书法

但求能够写信记账

学童“齐放好喉咙”

七、先摆几个方块阵

“道”字的五个内涵

“德”字的内涵

“天”字的五个内涵

八、大人之学的探讨

怎样才算是“大人”?

《乾卦·文言》新解

还它的本来面目

九、中原文化的精品

北方与南方的文学风格

《大学》首文竟可以治病!

十、《大学》修养的次第

四纲、七证、八目

自立立人而达于至善

自觉觉他而觉行圆满

十一、朱晦翁昧改《大学》

“亲民”改作“新民”!

擅自改编《大学》次序

一字之差的故事

十二、“明明德”要“明”什么?

宋儒理学兴起的背景

朱子“虚灵不昧”说的探究

第二篇 七证的修养功夫

十三、千古难明唯自“知”

谢谢你没有说破

“浑沌”竟不得好报!

十四、沿流不“止”问如何

“知”与“止”的互动关系

吹毛用了急须磨

十五、实在难能说一“定”

“止”与“定”的因果关系

九次第定的修证功夫

“觉”与“观”的四个层次

十六、宁“静”致远究如何

重点在“淡泊”上

“动”与“静”的现象

形而上之道的“静”

千斤之重的“能”字

十七、无处将心为汝“安”

须先做到身心“轻安”

彻底“安心”的故事

十八、众里寻他千百“度”

“虑”及“思”“想”的意义

“虑而得”的道理

第三篇 内明之学

十九、万古帝王师之学

曾子“内圣外王”的大手笔

庄子所见略同

“圣王”须德术兼备

二十、知所先后的知性

胎儿是否有“知”?

王阳明如何“致知”?

明辨“能知”与“所知”

“生而神灵”参《内经》

二一、致知与格物

从“知人”到“知物”之性

《易经·系传》可旁通

穷理尽性,以济天下

二二、智知万物自知难

看万物如何分类

仁民爱物天下平

二三、物欲催人肯自怜

反观人类发展史

东西方分野的关键

追逐消费的危机

二四、身心情智与物化

人身只有使用权

从《内经》看修身的内涵

心物一元防“物化”

二五、诚意正心修身与知至

从“性”到“性理”之学

自性如何“止于至善”?

由“意”衍生的各种心态

心、意、识(知性)的差别

从人身生命的形成说起

行为大半受情绪影响

二六、尧舜不来周孔远

尧舜周公的好榜样

孔子重视仁民爱物而尊王

第四篇 外用之学

二七、三代以后的帝王与平民

“齐家”的妇女真伟大

帝王家庭问题多

管仲与齐桓公的精彩对话

二八、帝王样板齐桓公

真正的政治家是什么?

齐桓公是什么样的人物?

管仲怎么报答鲍叔牙?

今天还须向管仲借镜

二九、身世堪怜一霸君

一统中国的历史背景

吕不韦的“奇货”投资计划

秦始皇从整顿宫闱着手

秦始皇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秦始皇的一封亲笔信

灭六国者,六国也

三十、秦始皇治国之道评议

奉行秦孝公以来的法治

焚书坑儒事件的真相

郡县为中央的“分公司”

张良一席关键性的盘算

三一、历代帝王修身齐家有几人?

“修身”从自我批评做起

大舜孝感天地平天下

三二、刘邦打天下而不能“齐家”

从刘邦的“龙颜”说起

“豁达”背后的身世和性格

“骄纵”的吕后实在不简单

史书给刘邦的短评

刘邦与吕后之间的钩心斗角

为刘汉后代的悲剧奏了序曲

三三、慈惠爱人的汉文帝

得力于母亲的教诲

两封信就化解了两场兵灾

贾谊堪问唯鬼神

汉武帝、元帝文化政策的流弊

第五篇 内外兼修之道

三四、从自净其“意”做起

原本《大学》自释“诚意”的八正知

自欺、欺人、被人欺三部曲

“慎独”要慎什么样的“独”?

“诚于中,形于外”的深远道理

学养须从日常行事中过来

总结历史人物经验在“自明”

君子为什么“无所不用其极”?

“诚意”在外用上也须“知止”

三五、修身与正心

人身难得要珍惜

“心”能转“身”的道理

管子有关身心的学说

庄子特别为残障者加油!

中印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修身的重点在正其心

三六、中国文化传统的“家”

祠堂曾是社会安定的基石

“社会福利”工作由来已久

从“张公百忍”的故事说起

尧可不愿多子多孙哪!

三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修身齐家的五个心理问题

由“亲爱”而产生心理偏差的故事

由“贱恶”而产生心理偏差的故事

从“畏敬”鬼神说到近代“人造神”

从史实中领悟“畏敬”的正反道理

从史实中体会“哀矜”的正反作用

从史实中了解“敖惰”的心理背景

给自己、父母、领导人的启示

第六篇 齐家治国

三八、从治国必齐其家说起

中国上古社会以“礼治”为主

谈“民主”要从自己身上做起

三九、周室治国齐家的故事

“三太”的母仪

太伯推位让国的遗风

周末第一文化大使——季札

孝、弟、慈的道理

推位让国与统一江山

四十、治国当家的原则

自知与知人

出使西藏的禅宗大师

从清朝得到的历史教训

四一、法治与治法

为什么“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制定法令的基本原则

多做好事才是真修行、真学问

四二、先看《诗经》怎么说

“宜室宜家”的深意

温柔敦厚的诗教

四三、炼石补天靠母性

从“只知有母”到“女主内”的演变

“三从四德”的时代意义

四四、治国齐家须女宝

从“妇德”到“母仪天下”

“为政”不等于“政治”

第七篇 治国平天下

四五、人世难能天下平

先了解“天下”的原义

什么叫“絜矩之道”?

四六、天秤不自作低昂

当政者“不中不正”的后果

先“立德”才能得民心

当政者特别要注意一言一行

“财”“货”的原义

刘邦、李渊、朱元璋的老实话

四七、上台容易下台难

阿斗与孙皓的对比

刘毅的大胆直言

四八、魏晋南北朝的时代

要了解当时的三个关键问题

“胡”“华”民族的混合

胡汉文化的另一面

石勒与佛图澄的故事

苻坚见不到鸠摩罗什

儒家沉寂、佛家昌盛的时代

四九、南朝权位戏连场

刘准、萧衍、萧绎、陈叔宝的故事

杨坚、杨广父子的故事

谁能逃避无形的因果定律?

五十、所治在法,能治在人

曾子从《秦誓》上发挥

秦穆公重用百里奚

“蹇叔哭师”的故事

由余论文化与文明之辨

怎样对待邻国的圣人

从三方面来看秦穆公

五一、义利之辨的财经学说

民富即国富,国富则民强

注重财政的名相、名臣

曾子处义利之间的故事

如果孔门弟子少了子贡,行吗?

《货殖列传》的妙论卓见

第八篇 儒学演化与国家发展

五二、宋儒程明道《定性书》点滴

从佛教传入到理学的兴起

康熙善学《定性书》

五三、“四书”“五经”和中国文化

五经博士的开始

玄学和玄谈的时代

唐代文艺辉煌的风韵

儒佛道与唐代文化

百丈禅师与吕纯阳的深远影响

《原道》与《复性书》的出现

五四、儒家经学与李唐五代

五代是第二次南北朝的开始

李嗣源的向天祷祝

五五、两宋守文弱主的由来

杜太后“母仪可风”

“烛影斧声”的疑案

宋真宗神道设教的愚民政策

五六、宋初文运和宋儒理学

文运鼎盛的前因

钱若水一番有骨气的话

范仲淹是真正的儒宗儒行

栽培宋初一代大儒

北宋后期儒林道学的现象

苏东坡对神宗的建议

五七、南宋王朝和四书章句

宋高宗两道互相矛盾的诏书

评朱子所谓“帝王之学”

主张学以致用的名儒

五八、蒙古西征与西方人的误解

成吉思汗为何西征?

以藏密为主之下的儒家

五九、明清的科举与宋儒的理学

为朱元璋做个心理分析

科举取士的利弊

阳明学说的兴起

总结明朝的政治文化

六十、外示儒学内用佛老的清朝

清取天下几异数

勤于治学的康熙

中国之患重在边防

六一、从雍正说到乾隆

昼夜勤劳“办事定”

雍正如何“平天下”

大禅师整顿佛教

定鼎守成一奇才

十全老人的乾隆

第九篇 西方文化与中国

六二、鸟瞰西方文化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

清初以来西方国家的重大变革

美国文化与美式霸主

六三、反思检讨三大问题

一、有关国际形势问题

二、西方的文化和文明

三、有关人文文化与政治社会

六四、结语:中国希望和平共存的世界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