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先秦诸子文献的形成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65.90购买纸书

11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刘全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6-09-01

字       数:19.2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从春秋末期至秦国统一前,这一阶段的文化活动主体显然是以先秦诸子为代表的士人阶层。诸子各家观不同,学派理念有别,但他们所从事文化活动都以一定的知识、观念为基础,即通过对某类知识、观念的衍生,而提升出学派的立身准则和价值追求,而诸子文献则是这一文化活动的文本化成果。本书力求通过挖掘知识、观念衍生序列背后的文化制度,来展现出先秦诸子著述的基本轨迹。 本书所谓的知识、观念、制度均是取其广义:知识是指一个时代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看法和认识;而观念则是知识的综合和系统化。一定的知识、观念通过某种文化制度、运行途径,又衍生出新的知识、观念,而形成了多种类别的文献体系。与此同时,这一文献体系也会反过来促使新的知识、观念、文献文本的衍生和发展。所谓的文化制度,包括各种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种习惯、风俗、传统等,即它不但指朝廷的纲常政制、刑法律典,而且指民间的家规族法、习俗惯例,乃至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风俗习惯。结合这些知识、观念、文化制度的定义,本书把先秦诸子所面对的知识、观念分为礼乐教化、道家谋略、实用技艺、政治综合等四个类别,力求通过这些知识、观念背后的各种文化制度,来呈现先秦诸子著述的基本过程。<br/>【作者】<br/>    刘全志,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文献与文化研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br/>
目录展开

绪论

第一章 先秦诸子文献形成的基础

第一节 政治的需求与士人的不同定位

一、战国社会的特征与分期

二、战国士人的活动空间

三、战国士人人生追求的层级

第二节 教育形态的更新与知识的传承

一、两种教育形态的区分

二、单独教育的特点与功能

三、学团教育的特点与功能

四、两种教育形式与文献

第三节 知识体系的新变与语言文字的转关

一、古典知识体系的危机

二、新知识体系的建构

三、新“雅言”的形成

第二章 礼乐知识与儒家文献的形成

第一节 礼乐关系的转变与儒家的阐释

一、礼与乐关系的反转

二、司徒的职守与儒家的关系

三、礼、乐知识与儒家的选择

第二节 孔子的创新与知识来源

一、孔子对“仁”的创新

二、为仁之方与推己及人

三、孔子的知识来源

第三节 七十子的创新与《大学》、《中庸》的形成

一、孔子与孔门弟子的不同追求

二、为士人立法的孔门弟子

三、“大学”与士人格局的规划

四、“中庸”与士人原则的界定

第四节 “尊德乐道”与孟子的著述

一、孟子与“尊德乐道”

二、“浩然之气”与“性本善”

三、孟子知识、观念的来源

第三章 “道”与多维阐释的道家文献

第一节 道的谋略性质与知识的衍生

一、西汉社会的谋略

二、“道”的谋略性质

三、《老子》与春秋谋略

第二节 自然秩序与《老子》的开端

一、《老子》与巫史阶层

二、老子哲学的核心

三、老子学问的来源

第三节 老子后学的作为与《老子》文本定型

一、文子的著述与《老子》

二、关尹的著述与《老子》

三、列子及道家后学的著述与《老子》

第四节 庄子对“道”的演绎与著述

一、庄子对“道”的推衍

二、“逍遥游”的前提

三、“神凝”、“神全”的修持及来源

第四章 “百家言黄帝”及相关文献的形成

第一节 “高祖黄帝”与“黄帝书”

一、高祖黄帝

二、黄帝书与方技

第二节 黄帝故事的衍生及相关文献的形成

一、黄帝战炎帝的流传

二、蚩尤的出现与本义

三、炎帝被蚩尤替代的原因

四、“黄帝故事”的衍生路线

第三节 黄帝言辞的来源及相关文献的形成

一、“黄帝言辞”的文本形态

二、黄帝言辞与《武王践阼》

三、春秋时期的“先王之书”

四、“黄帝言辞”的衍生轨迹

第四节 “黄帝金人铭”始末

一、金人铭与宋人的引用惯例

二、宋人载录的来源

三、黄帝巾几铭

第五章 实用观念及相关文献的形成

第一节 “以道驭术”与“道术合一”

一、实用型知识与政治

二、实用与奇巧的张力

三、战国诸子的道与术

第二节 手工技艺与墨家文献的生成

一、墨家思想的来源与工程技艺

二、墨家的分科教育与后学的推进

三、技术与巧辞的转换

第三节 太公家族与兵法文献的形成

一、战国时期的兵书源头

二、太公家族的职事与《司马法》

三、太公文献与西周王朝的制度

第四节 吏治实践与早期法家文献的形成

一、早期法家的衍生路线

二、李悝的变法与礼治

三、吴起的政治实践与法令的推衍

四、商鞅的“任法而行”

第六章 知识的合流与学术的整合

第一节 知识的综合与观念合流的强化

一、知识界对于天下大势的诉求

二、全局学术观念的形成与表现

三、文章体式与“道”的综合

第二节 礼义之统与荀子的著述

一、荀子的“解弊”与综合

二、礼法的推衍与天道的依据

三、荀子学问的师承

第三节 韩非的创新空间与知识来源

一、韩非对诸子的吸纳与开拓

二、韩非的创新与“法”的根据

三、韩非学术观念的来源

第四节 《吕氏春秋》知识体系的建立及其依据

一、《吕氏春秋》的总体特征

二、纪、览、论的命名根据

三、《吕氏春秋》的编纂与王朝政治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