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62.80购买纸书

36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曹如中,胡斌

出  版  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01

字       数:19.7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各部门经济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运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质性研究、统计分析等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界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内涵,探讨了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梳理了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与现状,总结了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分析了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政策建议与具体措施。<br/>【作者】<br/>曹如中,男,汉族,管理学博士,控制科学与工程流动站博士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瑞典林雪平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决策与管理控制,目前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中国科技论坛》、《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情报理论与实践》、《科技步与对策》、《科技管理研究》、《现代情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br/>
目录展开

内容提要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5 研究的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2章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认知

2.1 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内涵

2.1.1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界定

2.1.2 文化创意产业的功能特点

2.2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

2.2.1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界定

2.2.2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功能作用

2.3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效应分析

2.3.1 促成产业资源与要素集聚,形成区域共享平台经济效应

2.3.2 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产业链重构,形成价值链优化效应

2.3.3 借助区域关联和协同创新,促成区域产业集群经济效应

2.3.4 通过创新拉动和技术外溢,带来区域外部经济增长效应

第3章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逻辑基础

3.1 创意扩散的内涵与过程

3.1.1 创意扩散的理论内涵

3.1.2 创意扩散的过程描述

3.2 基于传染病的创意扩散机理分析

3.2.1 传染病模型简介

3.2.2 创意扩散模型构建

3.3 创意扩散的运行机制与环境条件分析

3.3.1 创意扩散的运行机制

3.3.2 创意扩散的环境条件分析

3.4 创意扩散的作用机制

3.4.1 通过价值开发和创意设计形成了全新的产业业态

3.4.2 通过功能互补和价值延伸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4.3 通过价值的渗透与传递提升传统产业的价值功能

第4章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分析

4.1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4.1.1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模型

4.1.2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诠释

4.2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过程分析

4.2.1 单一产业价值链的分解与渗透

4.2.2 原有产业价值链的截取与选择

4.2.3 跨界融合后新产业价值链的重构

4.3 文化创意产业和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选择

4.3.1 文化创意产业主动向关联产业靠拢的融合发展模式

4.3.2 关联产业主动向文化创意产业靠拢的融合发展模式

4.3.3 文化创意产业和关联产业相互融合的协同发展模式

第5章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5.1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5.1.1 是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现实机遇

5.1.2 是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必备内容

5.1.3 是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5.1.4 是缓解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有力保障

5.2 长三角各省市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现状

5.2.1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评述

5.2.2 江苏文化创意产业整合发展的现状评述

5.2.3 浙江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评述

5.2.4 安徽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评述

5.2.5 各省市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比较

5.3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模式

5.3.1 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创意要素的资源型发展模式

5.3.2 政产学研协同配合的集聚化发展模式

5.3.3 通过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技术推动型发展模式

第6章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分析

6.1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6.1.1 政府扶持有力,政策效应明显,三级运行机制助推产业协同发展

6.1.2 产业布局初步完成,产业梯次相对明显,融合发展模式逐步形成

6.1.3 产业创新速度加快,跨界融合深度不断加大,产业边界消融弥合

6.1.4 资金支持持续加码,全民参与搭建舞台,创意人才队伍正在形成

6.1.5 园区建设卓有成效,品牌效应初步形成,产业资源要素集聚明显

6.1.6 集聚发展已成主流,集聚区成为产业载体,差异化定位正在形成

6.2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经验

6.2.1 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紧扣跨界融合主线,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6.2.2 产业推广运作方面:专注产业细分,坚持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6.2.3 产业链条完善方面: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6.2.4 产业园区建设方面:依托主导产业集聚,不断完整产业价值链

6.2.5 产业平台开发方面:依托产业基地,引领园区和产业联动发展

6.2.6 园区开发模式方面:从初期的企业自发,到后期政府有意引导

6.3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3.1 各省市产业发展模式相似,区域内产业定位和结构趋同

6.3.2 区域内产业关联度不够强,区域产业联动效应尚不明显

6.3.3 区域产业管理机制不完善,未能形成良性有效竞合态势

6.3.4 区域产业价值链条不健全,未能形成统一开放的大市场

6.3.5 文化创意人才结构不均衡,经营管理型复合人才相对紧缺

6.3.6 产业资源与要素集聚有限,区域内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6.4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6.4.1 区域产业政策有待完善,产业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

6.4.2 区域创意氛围有待培育,文化创意人才结构不合理

6.4.3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欠缺,尚未形成交差与互补效应

6.4.4 区域产业发展结构趋同,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未形成

6.4.5 区域产业园区定位类似,关联与联动效应远未体现

6.4.6 产权保障制度尚不健全,政策投放精准性有待提高

6.5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机会分析

6.5.1 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新的供给

6.5.2 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催生文化创意产业新变革

6.5.3 金融资本大发展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新跨越

6.5.4 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拓展了全新的产业发展空间

6.5.5 “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走出去”的新机遇

6.5.6 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起点

第7章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实证评价

7.1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评价的目的与思路

7.1.1 评价的目的

7.1.2 评价的思路

7.1.3 评价的原则

7.2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2.1 产业融合发展评价的理论溯源

7.2.2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解

7.2.3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评价理论模型的构建

7.2.4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决定因素的确定

7.2.5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的理论诠释

7.3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方法与模型的确立

7.3.1 关于融合发展评价的方法简介

7.3.2 本书研究方法的确定

7.3.3 基于综合评价函数的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的构建

7.3.4 基于耦合度模型的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标准的设计

7.4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实证评价

7.4.1 样本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7.4.2 权重的计算

7.4.3 融合发展水平评价

7.4.4 耦合度评价

第8章 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8.1 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8.1.1 英国

8.1.2 美国

8.1.3 法国

8.1.4 韩国

8.1.5 日本

8.2 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模式

8.2.1 基于对产业成长规律的认识深化形成的创意经济发展模式

8.2.2 基于全球竞争需要而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

8.2.3 基于全球产业升级而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约化发展模式

8.2.4 基于市场驱动与政策拉动而形成的协同发展模式

8.3 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

8.3.1 政府出台强有力的指导政策,提供了产业跨界融合的制度保障

8.3.2 植根于本土文化资源和价值理念,实现了产业交叉和错位发展

8.3.3 凭借高科技手段和发达工业体系,奠定产业跨界融合所需条件

8.3.4 依靠产业化运作与商业化推广手段,促成产业跨界与价值融合

8.3.5 发达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消费理念,为产业融合提供了驱动力

8.4 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启示

8.4.1 在产业跨界融合的发展初期政府给予大力的政策支持

8.4.2 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对自主知识产权进行充分保护

8.4.3 在产业发展模式上通过集聚化发展加速产业跨界融合

8.4.4 在产业融合发展手段上加快文化人才和创意阶层培养

第9章 国内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比较分析

9.1 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9.1.1 根据协同发展理念,促成产业与城市融合创新发展

9.1.2 创新产业运营机制,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9.1.3 借助新兴科技手段,促进产业跨区域融合创新发展

9.2 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9.2.1 因势利导,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融合发展

9.2.2 科技驱动,利用信息技术基础发挥乘数效应

9.2.3 市场主导,调动企业主体作用激活发展活力

9.2.4 广纳资源,发挥毗邻港澳优势放大开放红利

9.3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分析:以张江高科为例

9.3.1 产业融合推动优质创新要素的集聚

9.3.2 依托产业链促进企业的相互合作与协同发展

9.3.3 以公共服务建设为产业融合提供平台

9.3.4 以企业化运作模式促进产业融合面向市场

第10章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设计

10.1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构想

10.1.1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目的

10.1.2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步骤

10.2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定位

10.2.1 打造内容生产的先导区,体现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

10.2.2 创建新兴业态的引领区,彰显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品质”

10.2.3 形成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展示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实力”

10.3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

10.3.1 坚持内容先导,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0.3.2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文化创意产业活力

10.3.3 坚持协调发展,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结构

10.3.4 坚持多元融合,助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10.3.5 坚持开放融入,拓展国内国际文化市场

10.3.6 坚持文化惠民,推动文化发展成果共享

10.4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

10.4.1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式发展

10.4.2 顺应产业逆势增长态势,推动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

10.4.3 立足区域发展比较优势,推动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化发展

10.4.4 融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推动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开放式发展

10.4.5 以自贸区为平台和契机,推动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

10.5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

10.5.1 广播影视

10.5.2 新闻出版

10.5.3 动漫游戏

10.5.4 创意设计与文化服务

10.5.5 文化休闲娱乐

10.5.6 文化产品及装备制造

10.5.7 文化产品流通

第11章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构建

11.1 政策建议

11.1.1 政府之间达成共识,共建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环境体系

11.1.2 成立区域协调机构,构筑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体系

11.1.3 组建资源协调中心,构建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配置体系

11.1.4 打造信息共享平台,构筑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体系

11.1.5 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构筑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保障体系

11.2 具体思路

11.2.1 在产业门类选择上,坚持错位互补和结构优化,突出本土文化资源特色

11.2.2 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强化功能互补和产业集聚,不断完善产业价值链条

11.2.3 在产业管理体制上,做到梯次推进和有序衔接,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态势

11.2.4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发挥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促成连片带状集聚发展

11.2.5 在产业持续发展上,培养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不断激发产业创造活力

11.3 具体措施

11.3.1 制订产业融合规划,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错落有序

11.3.2 培育示范性产业园,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品牌效应

11.3.3 完善分层分类管理,形成区域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11.3.4 完善产业服务平台,提高区域产业协同与关联效应

11.3.5 完善人才成长机制,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1.3.6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11.4 支撑平台

11.4.1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体系

11.4.2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服务体系

11.4.3 搭建要素保障平台,完善文化创意产业要素支撑体系

11.4.4 搭建政策支持平台,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制度保障体系

第12章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12.1 研究的结论

12.2 研究的不足

12.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