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物联网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电子书

全面阐述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启动、探索与实践,忠实地记录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启动、近30年的勇敢探索、大胆实践。

售       价:¥

纸质售价:¥110.90购买纸书

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9.8

作       者:张琪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8-01

字       数:32.3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工业技术 > 航空/电子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从全球物联网技术、产业及应用的发展趋势手,全面阐述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启动、探索与实践,忠实地记录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启动、近30年的勇敢探索、大胆实践,以及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与统领下,走过的艰辛与辉煌历程、取得的利国惠民成效。在改革与创新中,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者们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攻坚克难、坚定前行,正在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之路。 本书对物联网的从业者,包括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家、研发人员、应用部门,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和很重要的参考价值。<br/>【推荐语】<br/>全面阐述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启动、探索与实践,忠实地记录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启动、近30年的勇敢探索、大胆实践。<br/>【作者】<br/>张琪,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研究员 教授,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委顾问、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物联网商会主席、国家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组长等职务。曾任原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信息化推司司长、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40多年来工作在我国信息产业行业主管部门,直参与或主持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六五”到“十一五”的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与组织实施,为我国计算机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以及移动通信制造业的创建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1993年始,兼任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金桥、金关、金税工程办公室主任和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等职务,承担着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服务业建设和国家“金”系列重大信息化工程的具体组织协调、指导与服务工作。自2000年起,又为国家金卡工程创新发展、率先启动物联网感知技术RFID应用试与工程示范,以及推动我国物联网发展而奔忙,继续发挥着积极作用。 曾编著《探索中国物联网之路》一书,于2012年出版。<br/>
目录展开

前折页

内容简介

《物联网在中国》(二期)编委会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编辑委员会

前言

第1章 回顾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之路

1.1 历史机遇与战略抉择

1.1.1 1993年,人类面临的历史机遇

1.1.2 中国信息化职能部门的确立

1.1.3 电子工业部关于信息化的谏言

1.2 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启动

1.2.1 金桥工程

1.2.2 金卡工程

1.2.3 金关工程

1.2.4 金税工程

1.3 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创建

1.3.1 “三人小组”与国家金卡工程办公室的成立

1.3.2 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成立

1.3.3 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成立

1.3.4 国家经济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

1.3.5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

1.3.6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成立

1.4 国家信息化的概念及其要素

1.4.1 国家信息化的概念

1.4.2 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

1.5 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与主要政策

1.5.1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

1.5.2 信息化建设启动阶段的24字方针

1.5.3 坚持产用结合,促进两化融合

1.5.4 信息化必须坚持标准先行

1.5.5 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1.6 中国信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6.1 电子信息产业

1.6.2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1.6.3 通信运营业

1.7 信息化重大工程成效卓著

1.7.1 金桥工程——中国互联网发展迅猛

1.7.2 金卡工程利国惠民,成绩斐然

1.7.3 信息化初创期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1.7.4 权威评价

本章小结

第2章 初探物联网(2000—2020年)

2.1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定义和组成

2.1.1 物联网的萌芽期与启蒙阶段

2.1.2 物联网概念诞生——MIT Auto-ID Center

2.1.3 物联网的定义和组成——《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

2.2 物联网兴起的背景

2.2.1 物联网兴起的技术背景

2.2.2 物联网兴起的经济背景

2.2.3 物联网兴起的社会背景

2.2.4 世界经济转型的需要

2.3 物联网在中国启动发展的背景与基础

2.3.1 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3.2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应用极大地普及

2.3.3 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的率先探索与实践

2.3.4 期待新的信息科技革命

2.3.5 信息化工作重心的转移

2.3.6 发展物联网的战略意义

2.4 物联网感知技术在国家金卡工程建设中的率先实践与应用

2.4.1 国家金卡工程中的感知技术应用

2.4.2 金卡工程率先启动物联网应用试点与示范工程

2.4.3 金卡工程推动物联网发展大事记

2.4.4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5 物联网感知技术在重要行业的应用

2.5.1 银联卡发展历程

2.5.2 社会保障卡发展情况

2.5.3 金卡工程为智慧交通发展增添动力

2.5.4 城市智能卡应用谱写华章

2.5.5 国家金卡工程公安法定证件应用情况

2.5.6 金卡工程在卫生领域的应用发展

2.5.7 金卡工程在旅游行业的应用情况

2.5.8 金卡工程试点省市应用情况

2.5.9 “物联网在中国”第一批丛书

2.6 物联网相关行业组织

2.6.1 智能卡产业队伍组织

2.6.2 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成立

2.6.3 中国RFID产业联盟成立

2.6.4 国家金卡工程移动支付标准工作组成立

2.6.5 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成立

2.6.6 国家金卡工程物联网应用联盟成立

2.6.7 物联网众创平台成立

2.7 物联网行业应用与典型案例

2.7.1 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

2.7.2 RFID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2.7.3 物联网应用于健康管理

2.7.4 交通运输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2.7.5 物联网发展现存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2.7.6 物联网主要业务形态

2.8 物联网发展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

2.8.1 各国政府重视物联网发展

2.8.2 《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

2.8.3 物联网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2.8.4 物联网产业体系

2.8.5 物联网标准体系

2.9 开放环境下信息产业发展的启示

2.9.1 自力更生、从无到有

2.9.2 “引狼入室、与狼共舞”

2.9.3 自主可控与开放兼容

2.9.4 扩大开放与经济全球化

2.9.5 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产业体系构建

本章小结

第3章 把握时代大势

3.1 抓住发展的转折点

3.1.1 调整经济结构

3.1.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1.3 扩大开放,迎接新的全球化

3.1.4 攻坚克难,在改革中前行

3.2 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3.2.1 中美战略竞争不可避免

3.2.2 贸易战的冲击及其对策

3.2.3 多边主义依然是世界主流趋势,WTO改革势在必行

3.2.4 疫后重建的机遇与挑战

3.2.5 疫情下的“逆全球化”与“脱钩”逆流

3.3 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3.3.1 全球化的未来趋势

3.3.2 逆全球化趋势

3.3.3 劳动力成本的重要性将大幅降低

3.3.4 全球化贸易的价值链结构

3.3.5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3.6 变革中的全球化

3.4 深化改革调结构,科技革命谋突围

本章小结

第4章 科技革命的机遇与挑战

4.1 科技革命的新机遇

4.1.1 互联网的发展与演进

4.1.2 未来30年新兴科技趋势

4.1.3 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预测

4.1.4 重点技术与突破性技术推介

4.1.5 硬科技与信息/生命科学

4.1.6 中国研制的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

4.2 科技进步与原始创新

4.2.1 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4.2.2 科技与产业革命的竞争

4.2.3 中美信息科技实力比较

4.3 新形势下的创新机遇

4.3.1 解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3.2 经济形势与重点工作

4.3.3 新一轮科技周期与信息革命

4.4 依靠信息化引领,加快培育新经济

4.4.1 “十四五”信息化规划预研

4.4.2 新经济的动力与重点

4.4.3 坚持市场导向,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4.4.4 促进物联网在线新经济发展

4.4.5 互联网企业与网络经济新动能

4.4.6 “互联”与“物联”合力推动新经济发展

4.4.7 浅谈跨境电商新业态

4.5 网络与信息安全

4.5.1 网络空间安全

4.5.2 中国互联网25年

4.5.3 网络威胁形势分析

4.5.4 网络战已经打响

4.6 推动高质量发展

4.6.1 推进产业提质升级

4.6.2 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4.6.3 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4.6.4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政

4.6.5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4.6.6 以高质量发展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本章小结

第5章 物联网创新发展的技术产业基础

5.1 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

5.1.1 信息产业的核心——集成电路

5.1.2 信息产业的灵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5.1.3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创建与发展

5.1.4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5.1.5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5.2 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热点

5.2.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点

5.2.2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点解读

5.2.3 “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及相关要点解读

5.2.4 利用高科技与新兴产业助力抗疫和经济复苏

5.3 大数据

5.3.1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数字中国

5.3.2 数据产权将成为竞争焦点

5.3.3 大数据与电子政务

5.3.4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5.3.5 大数据发展概述

5.3.6 物联网推进智能交通大数据发展

5.3.7 新基建促进数据中心产业加速提质

5.4 人工智能

5.4.1 人工智能概述

5.4.2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解读

5.4.3 抢占人工智能高地

5.4.4 我国人工智能的短板:核心算法缺位

5.4.5 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5.4.6 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5.4.7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五大方向

5.4.8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

5.5 物联网展望

5.5.1 物联网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5.5.2 物联网发展趋势

5.5.3 物联网拉动信息技术产业提速

5.5.4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发展商机无限

5.5.5 物联网为5G应用铺路开道

5.5.6 5G赋能物联网应用的倍增效应

5.5.7 物联网推动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发展

5.5.8 物联网推动数字孪生普及

5.5.9 物联网之智慧城市

5.6 云计算和边缘计算

5.6.1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解读

5.6.2 云计算市场介绍

5.6.3 边缘计算与新一轮信息革命

5.6.4 类脑计算芯片的突破

5.7 区块链与数字货币

5.7.1 概述

5.7.2 央行将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5.7.3 互联网金融相关政策简介

5.7.4 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

5.7.5 数字金融联盟

5.7.6 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建成运行

5.7.7 数字货币新动向

5.7.8 央行试发数字货币初探

5.7.9 央行数字货币助推新经济

5.8 自主可控与信息安全

5.8.1 自主可控是一条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产业链

5.8.2 保障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5.8.3 信息安全与国家整体安全

5.8.4 IPv6对网络安全治理的挑战及影响

5.8.5 工业控制网面临安全挑战

5.8.6 安全产业发展近况

5.8.7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摘要介绍

本章小结

第6章 创新开创未来

6.1 网络强国战略

6.1.1 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主权至关重要

6.1.2 中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6.1.3 全球5G动态

6.1.4 5G商用与未来之路

6.1.5 6G研发启动

6.1.6 未来路还很长

6.1.7 推动卫星互联网发展

6.2 制造强国

6.2.1 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6.2.2 《“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解读

6.2.3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6.2.4 促进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发展的新政出台

6.2.5 加快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

6.2.6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6.2.7 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

6.2.8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发展

6.3 数字时代的新基建

6.3.1 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机遇

6.3.2 新基建开启创新发展新时代

6.3.3 解读新基建及其产业链

6.3.4 工业互联网成为数字基建的核心

6.3.5 新基建助力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

6.3.6 新基建促进工业互联网高速发展

6.3.7 《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摘要

6.4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6.4.1 中国数字经济引领全球数字经济

6.4.2 我国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加速成形

6.4.3 共享经济与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

6.4.4 后数字化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6.4.5 数字中国之智慧城市

6.4.6 未来的数字化世界

6.4.7 数字中国建设前途无量

6.4.8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

6.4.9 物联网时代政府的数字化转型

6.4.10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6.5 “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5.1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

6.5.2 亚洲新兴经济体分析

6.5.3 “一带一路”倡议见成效

6.5.4 “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互联互通战略”

6.5.5 互联网变革与网络空间共同体

6.5.6 “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成立

6.5.7 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成立

6.5.8 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展合作新路径

6.5.9 经济全球化与资源流转

6.6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展望

6.6.1 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6.6.2 构建新发展格局

6.6.3 科技创新催生新动能

6.6.4 改革激发新活力

6.6.5 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6.6.6 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6.6.7 中央为我国中长期发展定调

本章小结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