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天赐王国:三星堆与金沙遗址惊世记电子书

◇揭古蜀王国神秘起源,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邹衡、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林向联袂作序。 ◇知名作家、《南渡北归》作者岳南集三十年精力完成。 ◇华语世界创性全景呈现中国百年重大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史诗巨著。 ◇海量珍贵史料、人物访谈和数百幅文物、历史图片,引领你真实的考古现场。 ◇11部巨著,带你探寻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感受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

售       价:¥

纸质售价:¥76.00购买纸书

27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岳南

出  版  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8-01

字       数:29.7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文物考古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四川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以其神秘的出土文物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瑰丽的玉石器、形似外星文明的青铜面具、造型精巧的青铜神树、熠熠生辉的太阳神鸟金箔……如此种种,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古蜀文明的绚丽多彩。那么,三星堆和金沙文化分别处于古蜀文明的哪一阶段?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它们的兴起和消失经过是怎样的?出土的文物都有哪些丰富的寓意和内涵?这些问题,在本书都能一一得到答案。 本书生动呈现了四川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始于20世纪初直至现今的发现、发掘过程,相关各方围绕文物保护和归属展的博弈,以及对出土文物分析、修复、展览的细节。阅读本书,您将一场充满地域特色和探索意味的精彩旅程。<br/>【推荐语】<br/>◇揭古蜀王国神秘起源,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邹衡、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林向联袂作序。 ◇知名作家、《南渡北归》作者岳南集三十年精力完成。 ◇华语世界创性全景呈现中国百年重大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史诗巨著。 ◇海量珍贵史料、人物访谈和数百幅文物、历史图片,引领你真实的考古现场。 ◇11部巨著,带你探寻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感受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 ◇数不尽的地下宝藏,震动海内外的神奇文物,带你感受中华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考古学家吴九龙、韩金科、许宏、沈辰,文化名家范咏戈、李炳银、贺绍俊、张志忠,知名作家、诗人王久辛、何三坡联袂推荐! ◇贾兰坡、石兴邦、邹衡、赵其昌、侯良、白荣金、于善浦、麦英豪、林向、王学理、谭维四、单霁翔、吴如嵩、吴九龙、韩金科、沈辰等十几位遗址发掘亲历者,考古研究、文物保护专家撰文追忆! ◇《考古中国》系列作品已被译为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全世界读者广泛瞩目!<br/>【作者】<br/>岳南,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先后毕业于诸城五中、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班。历任宣传干事、记者、编辑、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等。著有《陈寅恪与傅斯年》《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等作品十余部,其中《南渡北归》三部曲被《亚洲周刊》评为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之冠,称为“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展现出全球华人的软实力及不断向上的力量。”另有《岳南大中华史》等考古文学作品多部,并以英、日、韩、德等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全球发行数百万册。<br/>
目录展开

插图

序一 历史的影像

序二 “三星堆事件”的全景报告

序章 宝匣崩裂

第一章 一醒惊天下

月亮湾的发现

天机泄露

陶旅长的阴谋

第二章 漫长的寻觅

美国人插手发掘

郭沫若东京来信

冯汉骥的预言

悲情时代

第三章 新的起飞

位卑未敢忘忧国

三星堆的首次发掘

航空考古

古城初露

第四章 地裂天惊

国家文物局来人

发现一号坑

“金腰带”横空出世

争夺文物大交锋

第五章 五洲震荡

二号坑再现人寰

一件珍宝神秘失踪

硝烟再起

第六章 史影里的蜀国

专家云集三星堆

开国何茫然

杜宇化鹃之谜

古蜀国覆亡真相

第七章 坑中珍宝之谜

是人是兽难分晓

举世无双的青铜巨人

通天神树

是神坛还是帽子

海贝何处觅故乡

车轮、盾牌颇思量

权力的魔杖

第八章 在迷雾中穿行

祭祀坑之说的出笼

两坑应是火葬墓

亡国灭族之坑

不祥宝器掩埋坑

第九章 三星堆城破之谜

宝墩、鱼凫城的发现

蜀亡的另一种版本

蜀人大迁徙

第十章 金沙金沙

沙中觅珍宝

大象来源之谜

出土卜甲与龟城的传说

血脉总相连

末章 悲回风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