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赐王国:三星堆与金沙遗址惊世记
¥29.99
平静的月亮湾突现玉器坑,燕氏家人深夜挖宝。成都街头天机泄露,灿烂珍宝在滚滚红尘中升降沉浮,一扇锈迹斑斑、充满了诱惑与希望的神秘之门即将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川广汉县发现器物埋葬坑,挖出大量玉石器,从而揭了三星堆神秘面纱的一角。三星堆遗址真正大规模发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内涵丰富的器物埋葬坑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向人们展示着一个独特的古蜀国文化的遗存。2001年金沙遗址的发现为我们一步解读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可能。《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天赐王国(修订版)》叙述了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发现、发掘始末以及近年来与三星堆文化密切相关的金沙遗址的发现与发掘过程。


越国之殇:广州南越王墓发掘记
¥29.99
西汉初年,曾盛极一时、威震万里边陲的南越国在西汉版图上消失了。但是,令后人格外关切和念念不忘的是,南越王赵佗及其子孙的墓葬连同陪葬的无数奇珍异宝到底匿藏于何处? 《越国之殇》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在广州北部象岗山发现与发掘南越国第二代王赵胡(眜)陵墓的过程。作者采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将发掘的全程分层铺,在关键的地方切秦汉期间的历史背景、南越国事件与南越的历史人物等,情节生动,引人胜。


风雪定陵:明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
¥29.99
1958年9月6日,新华通讯社向世界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陵墓是一座地下宫殿,全部用大块青白石砌成的拱券,有两层楼高、八十多公尺长。在后殿里放着三口一人多高的朱红色棺材,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都躺在里面。尸体已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这些锦缎时经三百余年,有的还金光闪闪。织锦品的发现,对了解和研究久已失传的明代特有的丝织技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震惊、愕然、猜疑……这条被封锁了两年多的消息一经播出,立即使各国考古界为之哗然,无数惊愕的目光骤然投向东方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当时的中国正是政治风云突变的多事之秋,发掘工作尚未结束,地宫外却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民族大灾难。考古人员被迫停止工作受改造,主持发掘工作的吴晗也含冤而死;更可悲的是,大批文物被毁,出土织锦霉烂,万历帝后的棺椁被毁尸骨无存……这无疑是中国考古*惨淡悲怆的一页。新中国*座皇陵的发掘以严肃的正剧始,又以凄壮的悲剧结束了。 “我们的民族之根很深,根深必叶茂;文史同源,文明之源很远,源远流长。”定陵考古队队长赵其昌如是说。 《风雪定陵》作为一部全景式、多侧面反映定陵发掘过程的考古纪实文学,不仅披露了定陵地下玄宫洞的详细经过、帝后棺椁及陪葬珍宝的真实情况,同时还追述了定陵鲜为人知的建造始末和与之相关的朝野上下、君臣后妃之间的无情争斗,揭示了大明帝国日暮途穷以及*后沉沦的必然趋势。 作者岳南擅长以文学的笔法描述考古发掘过程,将历史与考古新发现融为一炉,既不同于枯燥的考古发掘报告,也有别于传统的纪实文学,被誉为“中国举证文学*人”。作者以严谨的态度和富有条理的写作手法,将考古发掘过程与史海钩沉尽遣笔端,为读者重现了古代中国文明,使考古过程成为了大众阅读的对象。? ?


向孔子学功夫之:破译古本大学
¥19.99
「源头甲骨文」是轩辕黄帝记载「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与「心智系统转换」方法的特种图示。 安阳甲骨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后世常规字义文字。 我们在用「源头甲骨文」字义破译了《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以及《帛书?老子》这两部古本《老子》后,进一步发现,《大学》*章以及《尚书》十六字心法,也是上古流传文本,用此特种图示进行了破解。 这些上古典籍都在论述:人陷入「重叠结构世界」中,如何进行「心智系统转换」,获得生命智慧的方法。 「重叠结构世界」原理和「心智系统转换」方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而「中国源头文化」是当下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原动力,将使之从「单一结构世界」的认识,进入到对「重叠结构世界」的认识。


万世法门:法门寺地宫佛骨现世记
¥29.99
《万世法门》是以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和发掘材料为依据,以佛指舍利面世及有关事件为主轴而展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它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卷帙繁浩、情节曲折、意境深邃而画面优美的长轴画卷,不仅从佛教史,而且还结合中国历史,详细考察了由法门寺所呈现的佛教渊源和中国的历史兴衰。


酒起源的考古学新探
¥4.50
酒这一液体饮料,自史前人类发明后便为世界各族人民所喜爱,以此风靡于世而发展开来,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备受青睐。在中国,古往今来,人们将它作为奉天祗地、敬神媚鬼的玉液琼浆、医治疾病的良药,又把它视为国家、民族、人民间维持友好团结和善的融合剂,起到了养心修德的效果。然以往无论在世界还是在中国学术界,研究其起源者可谓非常之少。笔者于这一课题在考古学的研究上小有所得,故对酒的起源作一新探,以期使大众有裨于对酒起源的了解。


青铜器
¥7.71
本书从上海博物馆青铜器藏品中遴选出73件珍品,通过对每一件藏品的解析,对青铜器之悠久历史、审美价值、深厚文化意蕴作了深浅出的诠释,呈现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全貌。书中的器物图片均手绘完成,秉持写实风格而又突显器物的独特之美,读者于每一处线条、每一个细节,可感悟到国家重器所蕴含的独特威权和张力。


古代数学与算学
¥10.00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周易和中国古代数学、春秋战国的数学成就、数学题专著九章算术、中国汉代的数学成就、刘徽与中国古典数学、一代数学巨人祖冲之 、隋唐时期的数学成果、宋元时期的数学、清代数学大家与理论等内容。


道教
¥10.00
暂无相关内容


夏鼐日记(卷五)
¥16.98
夏鼐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荣获英国学术院、美国全国科学院等六个外国学术机构的荣誉称号。他的日记始于1931年元旦,止于1985年6月17日突发脑溢血当天,历时五十余年。 《夏鼐日记》详细地记录了这位学术大师早年刻苦钻研、勤奋成长的经历。就读清华大学时期,他师从陈寅恪、钱穆、雷海宗、蔣廷黻等名师,与吴晗、钱锺书等被誉为清华园的几大才子,先治中国近代外交史,后转中国近代经济史,在史学领域已经崭露头角。留学英国期间,他得到埃及考古学泰斗皮得里等名师的器重,奋力学习古老的埃及象形文字,提出独到的见解;系统进行古埃及串珠的断代研究,作出在该课题的研究中至今无人超越的突出贡献,成为中国位卓有贡献的埃及考古学家。日记对当年的学习情况,乃至每天阅读的书刊 (读什么书,多少页,几天读完、共计多少页), 考试和作业的题目,论文的写作过程,都记载得相当详细。 《夏鼐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他在留学回国之初、抗日战争后期的苦难岁月,前往大西北的甘肃地区考察将近两年,经历自然和人为的种种艰辛,取得中国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卓越成就,从而确立了在中国考古学界的地位。他领导国家考古研究中心机构三十余年,主持制定考古研究的长远规划,亲临现场主持和指导重要发掘。他曾以娴熟的发掘技巧次成功地剔剥古代木车痕迹;忍着病痛潜入阴暗的北京定陵地宫多日,亲手清理万历帝后棺内的糟朽文物;具体指导长沙马王堆汉墓、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广州汉代南越王墓等一系列发掘。直到去世前几天,仍然不顾年迈,远道前往骄阳似火的洛阳附近,视察偃师商城遗址发掘工地。夏鼐十分重视与相关科研领域之间的协作,积极引进现代自然科学方法;他还详细地审阅上世纪50-70年代几乎全部重要考古报告和专著的书稿,以及考古学刊物的清样,注意从学术上进一步严格把关。凡此在日记中都有记载。这是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一份难得的实录,学术价值自不待言。 夏鼐生前的广泛交往,及于国内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过许多老一辈的学术大师。日记中不时记录这方面的情况,其中有早年聆听鲁迅、章太炎、斯坦因、伯希和、罗素讲演的情景,历史文献学方面受到陈寅恪的称赞,考古学方面得到傅斯年、李济、梁思永,及皮特里、惠勒、柴尔德等的指导,与高本汉讨论青铜器真伪古代汉语语音,与李约瑟数十年的密切交往,以及与郭沫若交谈文字起源问题,与胡适促膝夜话,等等。夏鼐审阅各方面学者的文稿,阅读国内外新出版的书刊,日记往往留有所作评论。 夏鼐毕生经历国内外许多重要的学术会议,日记对各个会议的参会人员、活动日程、讨论情况、参观项目,多有较详的记载,例如1947年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确定首届院士候选人的会议,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委员会的会议,1956年第九届欧洲青年汉学家会议,等等。因而他的日记对于整个中国现代学术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夏鼐的足迹遍及国内大部分省区,出访过十多个国家。日记既记载许多鲜为人知的文坛掌故,又记载了各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他常如实地记录国内外学术考察中所见古代遗址、墓葬和出土文物的具体情况,详细抄录其中的牌匾和碑刻文字。日记对不同时期国内外的社会新闻(例如:亲历“九一八”后清华同学爱国活动,“一二八”后凭吊淞沪战场,英皇乔治五世丧葬与爱德华八世退位,日寇侵入温州时的抢掠,嘉陵江上遭遇匪劫等),乃至市场物价,都有所记载。甚至参加周恩来总理接待美国尼克松总统等国宴,还将宴会上的莱单抄录下来。《夏鼐日记》记录的这类人和事,不仅内容十分丰富,文笔也很生动,并且不时录入本人和友好的一些诗作。这也有可贵的阅读价值。


夏鼐日记(卷六)
¥16.98
夏鼐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荣获英国学术院、美国全国科学院等六个外国学术机构的荣誉称号。他的日记始于1931年元旦,止于1985年6月17日突发脑溢血当天,历时五十余年。 《夏鼐日记》详细地记录了这位学术大师早年刻苦钻研、勤奋成长的经历。就读清华大学时期,他师从陈寅恪、钱穆、雷海宗、蔣廷黻等名师,与吴晗、钱锺书等被誉为清华园的几大才子,先治中国近代外交史,后转中国近代经济史,在史学领域已经崭露头角。留学英国期间,他得到埃及考古学泰斗皮得里等名师的器重,奋力学习古老的埃及象形文字,提出独到的见解;系统进行古埃及串珠的断代研究,作出在该课题的研究中至今无人超越的突出贡献,成为中国位卓有贡献的埃及考古学家。日记对当年的学习情况,乃至每天阅读的书刊 (读什么书,多少页,几天读完、共计多少页), 考试和作业的题目,论文的写作过程,都记载得相当详细。 《夏鼐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他在留学回国之初、抗日战争后期的苦难岁月,前往大西北的甘肃地区考察将近两年,经历自然和人为的种种艰辛,取得中国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卓越成就,从而确立了在中国考古学界的地位。他领导国家考古研究中心机构三十余年,主持制定考古研究的长远规划,亲临现场主持和指导重要发掘。他曾以娴熟的发掘技巧次成功地剔剥古代木车痕迹;忍着病痛潜入阴暗的北京定陵地宫多日,亲手清理万历帝后棺内的糟朽文物;具体指导长沙马王堆汉墓、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广州汉代南越王墓等一系列发掘。直到去世前几天,仍然不顾年迈,远道前往骄阳似火的洛阳附近,视察偃师商城遗址发掘工地。夏鼐十分重视与相关科研领域之间的协作,积极引进现代自然科学方法;他还详细地审阅上世纪50-70年代几乎全部重要考古报告和专著的书稿,以及考古学刊物的清样,注意从学术上进一步严格把关。凡此在日记中都有记载。这是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一份难得的实录,学术价值自不待言。 夏鼐生前的广泛交往,及于国内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过许多老一辈的学术大师。日记中不时记录这方面的情况,其中有早年聆听鲁迅、章太炎、斯坦因、伯希和、罗素讲演的情景,历史文献学方面受到陈寅恪的称赞,考古学方面得到傅斯年、李济、梁思永,及皮特里、惠勒、柴尔德等的指导,与高本汉讨论青铜器真伪古代汉语语音,与李约瑟数十年的密切交往,以及与郭沫若交谈文字起源问题,与胡适促膝夜话,等等。夏鼐审阅各方面学者的文稿,阅读国内外新出版的书刊,日记往往留有所作评论。 夏鼐毕生经历国内外许多重要的学术会议,日记对各个会议的参会人员、活动日程、讨论情况、参观项目,多有较详的记载,例如1947年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确定首届院士候选人的会议,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委员会的会议,1956年第九届欧洲青年汉学家会议,等等。因而他的日记对于整个中国现代学术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夏鼐的足迹遍及国内大部分省区,出访过十多个国家。日记既记载许多鲜为人知的文坛掌故,又记载了各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他常如实地记录国内外学术考察中所见古代遗址、墓葬和出土文物的具体情况,详细抄录其中的牌匾和碑刻文字。日记对不同时期国内外的社会新闻(例如:亲历“九一八”后清华同学爱国活动,“一二八”后凭吊淞沪战场,英皇乔治五世丧葬与爱德华八世退位,日寇侵入温州时的抢掠,嘉陵江上遭遇匪劫等),乃至市场物价,都有所记载。甚至参加周恩来总理接待美国尼克松总统等国宴,还将宴会上的莱单抄录下来。《夏鼐日记》记录的这类人和事,不仅内容十分丰富,文笔也很生动,并且不时录入本人和友好的一些诗作。这也有可贵的阅读价值。


夏鼐日记(卷九)
¥16.98
夏鼐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荣获英国学术院、美国全国科学院等六个外国学术机构的荣誉称号。他的日记始于1931年元旦,止于1985年6月17日突发脑溢血当天,历时五十余年。 《夏鼐日记》详细地记录了这位学术大师早年刻苦钻研、勤奋成长的经历。就读清华大学时期,他师从陈寅恪、钱穆、雷海宗、蔣廷黻等名师,与吴晗、钱锺书等被誉为清华园的几大才子,先治中国近代外交史,后转中国近代经济史,在史学领域已经崭露头角。留学英国期间,他得到埃及考古学泰斗皮得里等名师的器重,奋力学习古老的埃及象形文字,提出独到的见解;系统进行古埃及串珠的断代研究,作出在该课题的研究中至今无人超越的突出贡献,成为中国位卓有贡献的埃及考古学家。日记对当年的学习情况,乃至每天阅读的书刊 (读什么书,多少页,几天读完、共计多少页), 考试和作业的题目,论文的写作过程,都记载得相当详细。 《夏鼐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他在留学回国之初、抗日战争后期的苦难岁月,前往大西北的甘肃地区考察将近两年,经历自然和人为的种种艰辛,取得中国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卓越成就,从而确立了在中国考古学界的地位。他领导国家考古研究中心机构三十余年,主持制定考古研究的长远规划,亲临现场主持和指导重要发掘。他曾以娴熟的发掘技巧次成功地剔剥古代木车痕迹;忍着病痛潜入阴暗的北京定陵地宫多日,亲手清理万历帝后棺内的糟朽文物;具体指导长沙马王堆汉墓、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广州汉代南越王墓等一系列发掘。直到去世前几天,仍然不顾年迈,远道前往骄阳似火的洛阳附近,视察偃师商城遗址发掘工地。夏鼐十分重视与相关科研领域之间的协作,积极引进现代自然科学方法;他还详细地审阅上世纪50-70年代几乎全部重要考古报告和专著的书稿,以及考古学刊物的清样,注意从学术上进一步严格把关。凡此在日记中都有记载。这是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一份难得的实录,学术价值自不待言。 夏鼐生前的广泛交往,及于国内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过许多老一辈的学术大师。日记中不时记录这方面的情况,其中有早年聆听鲁迅、章太炎、斯坦因、伯希和、罗素讲演的情景,历史文献学方面受到陈寅恪的称赞,考古学方面得到傅斯年、李济、梁思永,及皮特里、惠勒、柴尔德等的指导,与高本汉讨论青铜器真伪古代汉语语音,与李约瑟数十年的密切交往,以及与郭沫若交谈文字起源问题,与胡适促膝夜话,等等。夏鼐审阅各方面学者的文稿,阅读国内外新出版的书刊,日记往往留有所作评论。 夏鼐毕生经历国内外许多重要的学术会议,日记对各个会议的参会人员、活动日程、讨论情况、参观项目,多有较详的记载,例如1947年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确定首届院士候选人的会议,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委员会的会议,1956年第九届欧洲青年汉学家会议,等等。因而他的日记对于整个中国现代学术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夏鼐的足迹遍及国内大部分省区,出访过十多个国家。日记既记载许多鲜为人知的文坛掌故,又记载了各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他常如实地记录国内外学术考察中所见古代遗址、墓葬和出土文物的具体情况,详细抄录其中的牌匾和碑刻文字。日记对不同时期国内外的社会新闻(例如:亲历“九一八”后清华同学爱国活动,“一二八”后凭吊淞沪战场,英皇乔治五世丧葬与爱德华八世退位,日寇侵入温州时的抢掠,嘉陵江上遭遇匪劫等),乃至市场物价,都有所记载。甚至参加周恩来总理接待美国尼克松总统等国宴,还将宴会上的莱单抄录下来。《夏鼐日记》记录的这类人和事,不仅内容十分丰富,文笔也很生动,并且不时录入本人和友好的一些诗作。这也有可贵的阅读价值。


夏鼐日记(卷八)
¥16.98
夏鼐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荣获英国学术院、美国全国科学院等六个外国学术机构的荣誉称号。他的日记始于1931年元旦,止于1985年6月17日突发脑溢血当天,历时五十余年。 《夏鼐日记》详细地记录了这位学术大师早年刻苦钻研、勤奋成长的经历。就读清华大学时期,他师从陈寅恪、钱穆、雷海宗、蔣廷黻等名师,与吴晗、钱锺书等被誉为清华园的几大才子,先治中国近代外交史,后转中国近代经济史,在史学领域已经崭露头角。留学英国期间,他得到埃及考古学泰斗皮得里等名师的器重,奋力学习古老的埃及象形文字,提出独到的见解;系统进行古埃及串珠的断代研究,作出在该课题的研究中至今无人超越的突出贡献,成为中国位卓有贡献的埃及考古学家。日记对当年的学习情况,乃至每天阅读的书刊 (读什么书,多少页,几天读完、共计多少页), 考试和作业的题目,论文的写作过程,都记载得相当详细。 《夏鼐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他在留学回国之初、抗日战争后期的苦难岁月,前往大西北的甘肃地区考察将近两年,经历自然和人为的种种艰辛,取得中国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卓越成就,从而确立了在中国考古学界的地位。他领导国家考古研究中心机构三十余年,主持制定考古研究的长远规划,亲临现场主持和指导重要发掘。他曾以娴熟的发掘技巧次成功地剔剥古代木车痕迹;忍着病痛潜入阴暗的北京定陵地宫多日,亲手清理万历帝后棺内的糟朽文物;具体指导长沙马王堆汉墓、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广州汉代南越王墓等一系列发掘。直到去世前几天,仍然不顾年迈,远道前往骄阳似火的洛阳附近,视察偃师商城遗址发掘工地。夏鼐十分重视与相关科研领域之间的协作,积极引进现代自然科学方法;他还详细地审阅上世纪50-70年代几乎全部重要考古报告和专著的书稿,以及考古学刊物的清样,注意从学术上进一步严格把关。凡此在日记中都有记载。这是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一份难得的实录,学术价值自不待言。 夏鼐生前的广泛交往,及于国内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过许多老一辈的学术大师。日记中不时记录这方面的情况,其中有早年聆听鲁迅、章太炎、斯坦因、伯希和、罗素讲演的情景,历史文献学方面受到陈寅恪的称赞,考古学方面得到傅斯年、李济、梁思永,及皮特里、惠勒、柴尔德等的指导,与高本汉讨论青铜器真伪古代汉语语音,与李约瑟数十年的密切交往,以及与郭沫若交谈文字起源问题,与胡适促膝夜话,等等。夏鼐审阅各方面学者的文稿,阅读国内外新出版的书刊,日记往往留有所作评论。 夏鼐毕生经历国内外许多重要的学术会议,日记对各个会议的参会人员、活动日程、讨论情况、参观项目,多有较详的记载,例如1947年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确定首届院士候选人的会议,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委员会的会议,1956年第九届欧洲青年汉学家会议,等等。因而他的日记对于整个中国现代学术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夏鼐的足迹遍及国内大部分省区,出访过十多个国家。日记既记载许多鲜为人知的文坛掌故,又记载了各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他常如实地记录国内外学术考察中所见古代遗址、墓葬和出土文物的具体情况,详细抄录其中的牌匾和碑刻文字。日记对不同时期国内外的社会新闻(例如:亲历“九一八”后清华同学爱国活动,“一二八”后凭吊淞沪战场,英皇乔治五世丧葬与爱德华八世退位,日寇侵入温州时的抢掠,嘉陵江上遭遇匪劫等),乃至市场物价,都有所记载。甚至参加周恩来总理接待美国尼克松总统等国宴,还将宴会上的莱单抄录下来。《夏鼐日记》记录的这类人和事,不仅内容十分丰富,文笔也很生动,并且不时录入本人和友好的一些诗作。这也有可贵的阅读价值。


夏鼐日记(卷七)
¥16.98
夏鼐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荣获英国学术院、美国全国科学院等六个外国学术机构的荣誉称号。他的日记始于1931年元旦,止于1985年6月17日突发脑溢血当天,历时五十余年。 《夏鼐日记》详细地记录了这位学术大师早年刻苦钻研、勤奋成长的经历。就读清华大学时期,他师从陈寅恪、钱穆、雷海宗、蔣廷黻等名师,与吴晗、钱锺书等被誉为清华园的几大才子,先治中国近代外交史,后转中国近代经济史,在史学领域已经崭露头角。留学英国期间,他得到埃及考古学泰斗皮得里等名师的器重,奋力学习古老的埃及象形文字,提出独到的见解;系统进行古埃及串珠的断代研究,作出在该课题的研究中至今无人超越的突出贡献,成为中国位卓有贡献的埃及考古学家。日记对当年的学习情况,乃至每天阅读的书刊 (读什么书,多少页,几天读完、共计多少页), 考试和作业的题目,论文的写作过程,都记载得相当详细。 《夏鼐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他在留学回国之初、抗日战争后期的苦难岁月,前往大西北的甘肃地区考察将近两年,经历自然和人为的种种艰辛,取得中国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卓越成就,从而确立了在中国考古学界的地位。他领导国家考古研究中心机构三十余年,主持制定考古研究的长远规划,亲临现场主持和指导重要发掘。他曾以娴熟的发掘技巧次成功地剔剥古代木车痕迹;忍着病痛潜入阴暗的北京定陵地宫多日,亲手清理万历帝后棺内的糟朽文物;具体指导长沙马王堆汉墓、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广州汉代南越王墓等一系列发掘。直到去世前几天,仍然不顾年迈,远道前往骄阳似火的洛阳附近,视察偃师商城遗址发掘工地。夏鼐十分重视与相关科研领域之间的协作,积极引进现代自然科学方法;他还详细地审阅上世纪50-70年代几乎全部重要考古报告和专著的书稿,以及考古学刊物的清样,注意从学术上进一步严格把关。凡此在日记中都有记载。这是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一份难得的实录,学术价值自不待言。 夏鼐生前的广泛交往,及于国内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过许多老一辈的学术大师。日记中不时记录这方面的情况,其中有早年聆听鲁迅、章太炎、斯坦因、伯希和、罗素讲演的情景,历史文献学方面受到陈寅恪的称赞,考古学方面得到傅斯年、李济、梁思永,及皮特里、惠勒、柴尔德等的指导,与高本汉讨论青铜器真伪古代汉语语音,与李约瑟数十年的密切交往,以及与郭沫若交谈文字起源问题,与胡适促膝夜话,等等。夏鼐审阅各方面学者的文稿,阅读国内外新出版的书刊,日记往往留有所作评论。 夏鼐毕生经历国内外许多重要的学术会议,日记对各个会议的参会人员、活动日程、讨论情况、参观项目,多有较详的记载,例如1947年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确定首届院士候选人的会议,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委员会的会议,1956年第九届欧洲青年汉学家会议,等等。因而他的日记对于整个中国现代学术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夏鼐的足迹遍及国内大部分省区,出访过十多个国家。日记既记载许多鲜为人知的文坛掌故,又记载了各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他常如实地记录国内外学术考察中所见古代遗址、墓葬和出土文物的具体情况,详细抄录其中的牌匾和碑刻文字。日记对不同时期国内外的社会新闻(例如:亲历“九一八”后清华同学爱国活动,“一二八”后凭吊淞沪战场,英皇乔治五世丧葬与爱德华八世退位,日寇侵入温州时的抢掠,嘉陵江上遭遇匪劫等),乃至市场物价,都有所记载。甚至参加周恩来总理接待美国尼克松总统等国宴,还将宴会上的莱单抄录下来。《夏鼐日记》记录的这类人和事,不仅内容十分丰富,文笔也很生动,并且不时录入本人和友好的一些诗作。这也有可贵的阅读价值。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17.99
本书从各式各样的文物背后感知宏大的历史,从物体的演化感受历史流淌的方向和节奏!文物可以让逝去的历史“复活”,人们从中可以感悟岁月沧桑、世事变迁。清赏绝妙处,引胜尽雅间。


甲骨文有故事:了解甲骨文不能不学的13堂必修课
¥42.80
国际甲骨文权威学者许进雄老师,曾任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研究员,整理馆藏的甲骨。在研究工作中,他提出了甲骨钻凿形态断代法,在甲骨文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誉为“甲骨学有贡献的二十五名学者之一”。 在本书中,许老师经过严谨的研究和考证,从商代甲骨文字出发,以图解演示说明各个文字的由来和演变,以大量图例佐证甲骨文的发现,从甲骨文说明当时的生活风俗、社会制度与祭祀卜辞等环境。 全书以十三堂课的形式讲解甲骨文的发展和文字的创意解析,内含近千个甲骨文字,教会读者如何从甲骨文中洞悉古人的秘密和思维,即使是非甲骨文学研究者的读者也能领略其中乐趣。 另外特别撰写其与加拿大博士合作的过程,揭秘甲骨烧灼后以裂纹来占卜的神秘性如何以现代科学来解释。


新出土中古有关胡族文物研究
¥66.64
本书是关于中国中古时的“胡族”的探索,分为五部分,一章收录有关北朝时胡人墓志考释的文章四篇;第二章收录隋唐时有关胡人文物墓志研究的文章四篇;第三章收录隋唐时出土相关胡人的文物、“六胡州”及丝绸之路起点研究的文章四篇;第四章收录了笔者从相关胡人墓葬出土的“乐舞图像”中研究唐代音乐、舞蹈的文章二篇;附录中收入了笔者多年研究魏晋南北朝时北方诸胡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章一篇。


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古蜀文明
¥24.00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可以说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个奇迹。由一个考古遗址的发掘,发现了一个失落的文明,甚至改写了一部文化史。 这是一段被湮没的辉煌历史,如此灿烂、神秘、独特,有着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未解之谜,它正向世人展示着穿越时空的巨大魅力。 从目前所发现的8座祭祀坑内出土了大量能够代表古蜀文明高度的精美器物。这些器物不仅因其独特的个性而有别于其他古老文明,而且埋藏方式极为奇特怪异。在此之前,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想到一个偏处西南边限、四川腹地不起眼的小村落竟有如此辉煌发达的古代青铜文明。这种文化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中原商周文化不相伯仲,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多少有些“另类”的文化面貌。古蜀人恢诡浪漫、雍容大雅的艺术世界,更令世人惊诧不已,玩味无穷…… 本书以文学笔法、图文并茂的形式,追溯了三星堆遗址发现和发掘的过程,对三星堆古蜀文明的起源、发展、兴盛、衰亡进行了考证和梳理,并将其与中原及其他地区文明以至西亚古代文明进行了比较研究。全书广搜博采,将历史、文献与考古新发现融为一炉,不失专业性和学术高度,同时又具有普及性、阅读性的特点。作者层层解密湮没于历史的远古之谜,开启了三星堆古蜀文明的探寻之旅,将一个失落已久的古蜀王国重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丝路之殇:敦煌国宝劫难记
¥29.99
1900年,正值八国联军入侵,国家唉危在旦夕,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发现了珍藏数万文卷的藏经洞,清王朝无力保护,西方列强闻风而动,真先恐后打着探险、考察、考古等幌子窜入敦煌,展开了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文化掠夺……自目睹列强巧取豪夺国宝的漫长岁月里,敦煌儿女从屈从到抗争,爱乡护窟,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催人泪下的抗争壮歌……


千古学案: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
¥29.99
国务委员宋健出访,一份亚述学成果报告,触动了他的心弦。面对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和司马迁留下的千古学术悬案,中国学术界将以怎样的心态和行动直面历史的遗产?经过社会各界充分的酝酿,举世瞩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拉了序幕。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1996年启动的国家“九五”重科技攻关项目,项目集中了多个学科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设立了9个课题和44个专题,对夏商周三代的年代学问题行了全面和全新的研究,所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中国的历史纪年向前推了一千两百多年。《千古学案》是*一部全景式描述这一工程的纪实文学作品。


日暮皇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记
¥29.99
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率部闯乾隆、慈禧两座地宫,劈棺抛尸,将价值连城的旷世珍宝洗劫一空,酿成了中外文明史上惊天动地的大案。回顾这段历史,不禁让我们对清东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力图去还原当时的情景。而《日暮皇陵》在此基础上又精心勾勒出曾经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一幅幅真实历史画面,详尽介绍了清朝帝后陵寝的建制、规模和帝后王妃的葬经过,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后一个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曲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