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灵宝经研究的新近成果。古灵宝经是自中古以来对道教影响非常大大的一批道经,也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道教研究颇为集中的领域之一。王承文教授在该领域深耕三十余年,成就卓著,本书是其新近研究成果和心得的集中展现。 论证严谨扎实,富有创见。本书对于古灵宝经经教体系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的总结与反思,尤其值得关注。
售 价:¥
纸质售价:¥74.3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封面页
书名页
项目资助
《中大史学文丛》编辑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古灵宝经对佛教“劫”的借鉴与道教宇宙论的构建——以《灵宝五篇真文》与“劫运”的关系为中心
一 引言
二 汉晋佛教和道教“劫”的观念以及问题的提出
三 关于古灵宝经对《灵宝五篇真文》宇宙本源性的论述
四 关于《灵宝五篇真文》的宇宙本源性在“劫运”中的体现
五 从“劫运”交替看《灵宝五篇真文》的宇宙本源性质
六 从“劫运”的“时间模式”再看《灵宝五篇真文》的宇宙本源性质
七 如何理解“五劫”之后《灵宝五篇真文》在人世间的传授?
八 结论
第二章 论古灵宝经“十部妙经”观念及其内在结构(上)——兼论古灵宝经的研究方法问题
一 引言
二 《真文天书经》与“元始旧经”的神圣来源以及“十部妙经三十六卷”结构的确立
三 关于“十部妙经”观念在“元始旧经”中的深化和发展
四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灵宝五篇真文》在“十部妙经”中的核心地位?
五 如何认识“元始旧经”中《灵宝五篇真文》与其他“天文玉字”和“神符”的关系?
第三章 论古灵宝经“十部妙经”观念及其内在结构(下)——兼论古灵宝经的研究方法问题
六 《太上紫微宫中金格玉书灵宝真文篇目》与陆修静《元始旧经紫微金格目》的关系
七 如何从“十部妙经”的内在结构中理解“元始旧经”的共同特征?
八 陆修静对《灵宝五篇真文》和“十部妙经”观念的论述
九 后论
第四章 再论“元始旧经”和“新经”出世先后问题——以《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为中心的考察
一 引言
二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对早期上清经神灵的大量吸收和改造
三 “元始旧经”对早期上清经神灵的大量吸收和改造
四 早期上清经和古灵宝经中“元始天王”的神格及其转变
五 《真文要解上经》是否有更早而且不同的《灵宝五篇真文》?
六 对围绕《真文要解上经》产生重大分歧根本原因的分析
第五章 论古灵宝经分类争论中的“历史人物”问题——兼论古灵宝经的研究方法问题
一 引言
二 关于古灵宝经分类争论中“历史人物”问题的由来
三 为什么不能将有无“历史人物”作为重新划分古灵宝经的标准?
四 如何理解“移入三经说”所指三经中所谓“历史人物”的神格转化?
五 从“元始旧经”神灵体系的构建看“历史人物”出现的原因
六 结论
第六章 论古灵宝经的分类法和研究方法问题(上)——兼评刘屹博士《六朝道教古灵宝经的历史学研究》
一 引言
二 关于小林正美的古灵宝经重新分类法和“移入三经说”
三 关于刘屹博士与小林正美重新分类法和“移入三经说”的关系
四 关于“谁‘有’谁‘无’”比较与古灵宝经“源头”和“派系”的“重大差异”问题
五 如何看待“元始旧经”和“新经”两种文本之间的关系?
六 为什么不能依靠“谁‘有’谁‘无’”的比较和“层累说”的比较来研究古灵宝经出世先后问题?
七 如何看待“元始旧经”和“新经”在教义思想上的“重大差异”问题?
第七章 论古灵宝经的分类法和研究方法问题(下)——兼评刘屹博士《六朝道教古灵宝经的历史学研究》
八 关于刘屹博士对葛巢甫与全部“仙公新经”关系的肯定
九 关于刘屹博士对多部“仙公新经”性质及其与葛巢甫关系的彻底否定
十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敦煌本陆修静《灵宝经目》对古灵宝经的著录和分类?
十一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仙公新经”内部“重大差异”问题?
十二 从《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的“最高神灵”问题再看“谁‘有’谁‘无’”比较方法的局限性
十三 后论
第八章 论如何开展古灵宝经的学术创新和学术批评
一 引言
二 应该如何看待刘屹博士极具颠覆性和批判性的研究?
三 刘屹博士所作极具颠覆性和批判性研究的原因及其结果
四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开展真正的学术批评?
五 后论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