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研究电子书

《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研究》总结了中国社会70 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从财政分权和比较制度分析等理论视角揭示了基础设施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利用计量经济分析探索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对市场融合、放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影响, 从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提出了基础设施供给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现路径。“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丛书”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知名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资深学者吴柏钧教授领衔总主编,系统总结上海的城市社会治理经验,致力于探索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方法去解决城市社会治理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以期推上海市和长三角区域乃至我国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增强社会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和高效性。内容涵盖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机制、社会治理创新模式,以及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环境污染等亟待解决的关键性城市发展问题。

售       价:¥138.00

纸质售价:¥103.50购买纸书

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4

作       者:潘春阳

出  版  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9-23

字       数:13.0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人类学/社会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共十章,可分为四部分。一部分是“理论基础”,梳理了基础设施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供给模式、代表性理论、国内外经验证据和四个代表性数理模型。第二部分是“历史回顾”,回顾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改革放以来,基础设施发展的历史背景、总体趋势、成就和挑战,并用经典的“供给需求”分析框架行提炼和总结。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分别从市场融合、放发展、民生幸福、内生增长这四个角度对基础设施的经济发展效应行量化分析和因果推断。第四部分是“制度分析”,探索了国家治理对于基础设施供给的重要意义,从分权的视角解读了中国的治理体系及其对基础设施供给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br/>【推荐语】<br/>《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研究》总结了中国社会70 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从财政分权和比较制度分析等理论视角揭示了基础设施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利用计量经济分析探索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对市场融合、放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影响, 从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提出了基础设施供给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现路径。“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丛书”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知名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资深学者吴柏钧教授领衔总主编,系统总结上海的城市社会治理经验,致力于探索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方法去解决城市社会治理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以期推上海市和长三角区域乃至我国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增强社会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和高效性。内容涵盖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机制、社会治理创新模式,以及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环境污染等亟待解决的关键性城市发展问题。<br/>【作者】<br/>潘春阳,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公共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财经研究》《世界经济文汇》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5部、译著2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7项。曾获*全国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br/>
目录展开

内容提要

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丛书编委会

总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基础设施支撑中国增长奇迹

1.1.2 跨越发展陷阱

1.1.3 研究意义

1.2 框架结构与研究思路

1.2.1 框架结构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难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难点

第2章 基础设施的发展简史与基本概念

2.1 基础设施发展简史

2.1.1 工业革命时期基础设施的创新

2.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基础设施的发展

2.1.3 基础设施发展的历史意义

2.2 基础设施的概念、类型与性质

2.2.1 基础设施的概念与类型

2.2.2 基础设施的经济学性质

2.3 “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的误解与辨析

2.3.1 误解之一:政府供给=免费供给

2.3.2 误解之二:政府供给=政府生产

2.3.3 误解之三:政府供给=唯一供给

2.3.4 误解之四:政府供给=普遍满意

2.3.5 误解之五:政府供给=愿意供给

2.4 基础设施供给模式创新

第3章 基础设施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3.1 基础设施经济学研究溯源

3.1.1 亚当·斯密的国家职能理论

3.1.2 李斯特的“标准模式”

3.1.3 马克思的“一般生产条件”

3.1.4 凯恩斯的总需求管理

3.1.5 基础设施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3.1.6 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理论

3.1.7 福格尔的反事实分析

3.2 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的经济发展效应

3.2.1 来自亚非拉国家的经验证据

3.2.2 跨国经验证据

3.3 中国基础设施的经济发展效应

3.3.1 基础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

3.3.2 基础设施经济增长效应的内在机制

3.3.3 基础设施的减贫和收入分配效应

3.4 反思中国基础设施的经济发展效应

第4章 基础设施经济增长模型回顾

4.1 基础设施的冰山成本模型

4.2 基础设施的内生增长模型

4.2.1 模型假设

4.2.2 模型设定与求解

4.3 基础设施的地区竞争模型

4.3.1 模型假设

4.3.2 模型设定与求解

4.4 考虑基础设施外部性的地区竞争模型

4.4.1 模型假设

4.4.2 模型设定与求解

第5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基础设施发展70年:成就与挑战

5.1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基础设施的发展(1949—1978年)

5.1.1 1949—1978年典型基础设施的总体发展趋势

5.1.2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基础设施的修复与新建(1949—1952年)

5.1.3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基础设施的发展(1953—1956年)

5.1.4 社会主义建设艰难探索时期基础设施的发展(1957—1978年)

5.2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的飞跃式发展(1978—2019年)

5.2.1 1978—2019年典型基础设施的总体发展趋势

5.2.2 改革开放初期基础设施的发展(1978—1984年)

5.2.3 市场经济体制探索时期基础设施的发展(1985—1993年)

5.2.4 全面市场化改革时期基础设施的发展(1994—2012年)

5.2.5 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基础设施的发展(2013—2019年)

5.3 中国基础设施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5.3.1 基于“供给-需求”框架的分析

5.3.2 中国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6章 基础设施与市场融合:来自高速铁路连通的证据

6.1 研究背景

6.1.1 市场分割损害大国规模经济优势

6.1.2 铁路促进市场融合的历史贡献

6.1.3 中国的高速铁路时代

6.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6.2 中国高速铁路经济效应的文献回顾

6.2.1 高速铁路的经济增长效应

6.2.2 高速铁路对要素流动和产业集聚的影响

6.3 经验研究策略

6.3.1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6.3.2 变量构造与数据来源

6.4 估计结果分析

6.4.1 高速铁路连通对“城市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程度估计

6.4.2 地理距离与高速铁路连通效应

6.4.3 高速铁路连通效应内在机制的初步探索

6.5 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7章 基础设施与开放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的视角

7.1 研究背景

7.1.1 经济转型与外资撤离

7.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7.2 基础设施影响FDI流入的文献回顾

7.2.1 社会型基础设施影响FDI流入的理论机制与中国经验

7.2.2 经济型基础设施影响FDI流入的理论机制与中国经验

7.3 经验研究策略

7.3.1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7.3.2 变量构造与数据来源

7.4 估计结果分析

7.4.1 基础设施对FDI流入的影响:省级层面的证据

7.4.2 基础设施对FDI流入的影响:城市层面的证据

7.5 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8章 基础设施与民生幸福:来自天然气普及的证据

8.1 研究背景

8.1.1 清洁能源与幸福感

8.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8.2 中国天然气发展历程

8.3 经验研究策略

8.3.1 幸福感计量方程设定

8.3.2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8.3.3 变量构造与数据来源

8.4 估计结果分析

8.4.1 天然气普及的幸福感效应估计

8.4.2 平均边际支付意愿的估计

8.4.3 工业排放与天然气普及的交互效应估计

8.4.4 稳健性检验:测度问题与移民因素

8.5 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9章 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新型基础设施的视角

9.1 研究背景

9.1.1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9.1.2 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应对挑战

9.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9.2 新型基础设施的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9.2.1 概念界定

9.2.2 经济学特征

9.2.3 相关文献回顾

9.3 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政策指数构建

9.4 经验研究策略

9.4.1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9.4.2 变量构造与数据来源

9.5 估计结果分析

9.5.1 新型基础设施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估计结果

9.5.2 地区经济增长核算

9.6 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10章 基础设施供给的治理基础与制度创新

10.1 治理能力与基础设施领域的腐败

10.1.1 治理能力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

10.1.2 美国基础设施领域腐败问题的历史教训

10.1.3 基础设施领域是发展中国家腐败的重灾区

10.2 治理能力与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供给

10.2.1 理论假说

10.2.2 经验研究策略

10.2.3 估计结果分析

10.3 国家治理、分权体制与基础设施供给

10.3.1 国家治理与“两个一百年”

10.3.2 从“中国式分权”解读国家治理

10.3.3 “中国式分权”对基础设施供给的影响

10.4 提升治理能力促进基础设施有效供给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写感想,找到知心书友,还会获得奖励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