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本身是一项由政府主导的管理工作,因此,本书主要运用公共管理的研究范式,围绕城市风险防控体系的发展历程,采取国内外比较研究。本书将国外先发经验,以美国和英国为典型代表,与中国的代表性城市北京和上海行对比,分析两种政治体制下城市在安全风险防控建设策略上的异同;在城市风险防控的建设驱动力探讨中,从政府内部、外部分别寻找动力来源,并且对内外因素的结构及相互作用机理行分析;根据现实经验观察,将城市风险防控的实际运行分为两种类型,即常态风险防控模式和非常态风险管控模式,通过相关案例分析,提出将非常态风险管控的有效因素通过制度和技术的组织化运用,纳城市常态风险防控体系,作为提升城市常态风险防控能力的一条可尝试路径。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上海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资助项目“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丛书”分册。“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丛书”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知名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资深学者吴柏钧教授领衔总主编,系统总结上海的城市社会治理经验,致力于探索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方法去解决城市社会治理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以期推上海市和长三角区域乃至我国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增强社会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和高效性。内容涵盖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机制、社会治理创新模式,以及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环境污染等亟待解决的关键性城市发展问题。
售 价:¥
纸质售价:¥114.1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内容提要
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丛书编委会
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丛书总序
前 言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文明演进与安全话题
一、灾难与文明
二、毁灭与发展
第二节 孕育风险的时代背景
一、全球化造成的不稳定因素扩散
二、从风险社会到世界风险社会
三、非传统安全的系统性威胁
四、社会转型的直接挑战
五、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常态化发展
第三节 城市的安全风险挑战
一、城市扩张与风险加剧
二、城市安全风险的分类
三、城市安全风险的特征
第二章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来源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脆弱性
一、脆弱性理论
二、城市脆弱性
第二节 多元交叉的风险因素
一、自然致灾风险因素
二、人为致灾风险因素
第三节 复杂系统的运行风险
一、风险传导与放大
二、从起始到终结
三、现代化与传统问题
第三章 城市风险防控体系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西方的风险防控体系路径
一、美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二、英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我国的风险防控体系历程
一、明清时期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
三、改革开放初期至2003年
四、2003年至今
第三节 国内外的发展过程比较
一、国内外风险防控体系的发展特点
二、国内外主要城市的风险防控体系比较
第四章 城市风险防控建设的动力来源
第一节 政府内部的动力机制
一、问责压力
二、“专项整治”的脉冲效应
三、危机意识与自我革命
四、行政体系内部竞争
第二节 社会化的外部动力机制
一、“重特大”事件推动
二、国际示范作用
三、政府以外组织的参与推动
四、舆论压力
第三节 多元动力的结构与优化
一、多元动力的内在结构
二、安全供给的实践运作
三、多元动力结构优化
第五章 城市风险防控体系的有效运行
第一节 城市常态风险防控运行模式
一、对常态的理解
二、城市常态风险防控体系的特征
三、常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城市非常态风险管控运行模式
一、对非常态的理解
二、城市非常态风险防控体系的特征
三、非常态管控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制度和技术的组织化运用
一、加强以问责为约束条件的责任体系建设
二、完善以制度建设为依托的流程管控体系
三、打造以技术手段为重要载体的辅助平台系统
第六章 城市风险防控的基层治理
第一节 源头防控与基层治理
第二节 基层治理的实践价值
一、常态化风险管理中的基层实践
二、非常态管理中的基层安全防控
第三节 基层治理的实现路径
一、激活与培育社会资本
二、网格化治理
三、项目制管理
四、基层力量综合调动机制
第七章 面向未来的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第一节 区域化城市安全风险与治理
一、区域化城市风险类型及特点
二、区域化风险治理的理论思考
三、区域化风险治理遇到的问题
四、推进城市间区域化风险防控合作的有效路径
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的风险治理新策略
一、大数据——风险治理的新力量
二、大数据时代的风险治理变局
三、大数据时代城市风险治理新策略
第三节 构建城市安全风险命运共同体
一、城市安全“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二、城市安全风险命运共同体的塑造
第四节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别思考
参考文献
后 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