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超越——人力资源转型与思维框架突破电子书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上篇“人力资源转型”对人力资源部门如何转型行了系统化解读,提出了人力资源转型的“五个要”:一是改变观念,二是改变角色,三是改变组织架构,四是改变胜任力模型,五是改变责任承担方式。下篇“思维框架突破”按人力资源管理顶层设计的要求,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新的思维框架,提出了“四个方面、十个要”:四个方面为组织管理、人员管理、文化管理和战略管理;十个要为组织设计、流程设计、绩效设计、人才选用、人才培养、人才激励、文化塑造、文化变革、战略制定和规划制定。

售       价:¥

纸质售价:¥51.30购买纸书

36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张育新

出  版  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2-01

字       数:15.8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管理 > 管理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上篇“人力资源转型”对人力资源部门如何转型行了系统化解读,提出了人力资源转型的“五个要”:一是改变观念,二是改变角色,三是改变组织架构,四是改变胜任力模型,五是改变责任承担方式。下篇“思维框架突破”按人力资源管理顶层设计的要求,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新的思维框架,提出了“四个方面、十个要”:四个方面为组织管理、人员管理、文化管理和战略管理;十个要为组织设计、流程设计、绩效设计、人才选用、人才培养、人才激励、文化塑造、文化变革、战略制定和规划制定。 “人力资源转型”是人力资源领域发展的主潮,是人事工作者,特别是人事总监、人事经理面临的新课题,作者提供的方法为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在实践上是一大创新。 传统的“六个模块”的思维框架限制了人事工作者,特别是人事总监、人事经理在实际工作中的思考和创新,他们需要跳出现有框架,找到新的框架。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人事管理工作的实践,为其提供可依循的蓝本。在理论上也是一大创新。<br/>【推荐语】<br/>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上篇“人力资源转型”对人力资源部门如何转型行了系统化解读,提出了人力资源转型的“五个要”:一是改变观念,二是改变角色,三是改变组织架构,四是改变胜任力模型,五是改变责任承担方式。下篇“思维框架突破”按人力资源管理顶层设计的要求,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新的思维框架,提出了“四个方面、十个要”:四个方面为组织管理、人员管理、文化管理和战略管理;十个要为组织设计、流程设计、绩效设计、人才选用、人才培养、人才激励、文化塑造、文化变革、战略制定和规划制定。<br/>【作者】<br/>张育新 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十年。1983年调到深圳,先后任深圳大学人事处副处长、深圳市委组织部调研处处长、中国宝安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兼人力资源部部长;现任企业人力资源顾问,聘为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副会长。 1986年11月主编出版《人事管理学》,2002年3月出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之路》,2017年11月出版《“人事合一”与“胜任力管理”——来自实践的新理念、新方法》。发表论文多篇,其中《价值观建设的关键》《创立三力系统,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和《以新型胜任力为基础,建立HR职业资格评价新体系》分别刊登于届、第三届、第四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文集》;《构建以胜任力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新体系》被广东省人才发与管理研究会评选为“2017华南地区人才管理创新获奖案例”,编《人才管理实践》一书,并刊登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管理世界》增刊上。 2004年5月获“蒙代尔世界经理人CHO成就奖”。 2008年和2009年分别获得第三届、第四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成果金奖”。 2008年被选为《中国人力资源发》杂志“封面人物”。 2018年获“第四届广东省卓越人力资源研究成果奖二等奖”。<br/>
目录展开

作者简介

书名页

版权页

序 人力资源的转型与升级

导言

目录

上篇 人力资源转型:为组织的业绩增长创造价值

第一章 改变观念:由“人事分离”转变为“人事合一”,“创造价值”

第一节 “人事分离”的种种表现

一、招聘工作与业务工作相分离

二、培训工作与业务工作相分离

三、绩效管理与业务工作相分离

四、薪酬管理与业务工作相分离

第二节 确立“人事合一”理念,为企业“创造价值”

一、确立“人事合一”理念

二、为组织的业绩增长创造价值

第二章 改变角色:由HR转变为HRBP,扮演“四个角色”

第一节 扮演好“四个角色”

一、人力资源部门要当好战略合作伙伴

二、人力资源部门要当好行政专家

三、人力资源部门要当好员工支持者

四、人力资源部门要当好变革推动者

第二节 推动企业转型为“敏捷组织”

第三章 改变组织结构:由职能模块划分转变为“三支柱”

第一节 三支柱的运行模式

(一)三支柱模型

(二)HRBP:HR业务伙伴,确保业务导向

(三)HRCOE:HR专家,确保设计一致性

(四)HRSSC:标准服务提供者,确保服务交付的一致性

第二节 三支柱与职能模块划分的关系

第四章 改变胜任力模型:由HR胜任力模型转变为HRBP胜任力模型

第一节 HR的胜任力模型

一、2007年提出的新型胜任力

二、2015年提出的新型胜任力

三、两轮胜任力调查结果的比较

第二节 HRBP的胜任力模型

第五章 改变责任承担方式:由自身承担转变为“引导直线经理承担”

第一节 CEO和直线经理应承担首要责任

第二节 人力资源部门要发挥专业引导作用

一、引导他们扮演领导者新角色

二、引导他们建立一个以直线经理为主的人才管理决策机构,并真正发挥作用

三、引导他们营造一个授权赋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的智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中篇 思维框架突破:在“四个方面、十个要点”的框架中进行思考和创新

第六章 组织管理

第一节 组织设计:从金字塔、科层制到网络型、生态圈

一、金字塔、科层制的组织设计

二、金字塔、科层制组织设计的变革

三、网络型、生态圈的组织设计

第二节 流程设计:从业务流程到控制程序

一、功能型的组织设计带来的流程管理问题

二、业务流程的设计

三、业务流程的优化

第三节 绩效设计:从“平衡记分卡”到“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一、“平衡记分卡”与绩效设计

二、“卓越评价准则”与绩效设计

三、“阿米巴经营”与绩效设计

第七章 人员管理

第一节 人才选用:从人才招聘“为我所有”到外脑引进“为我所用”

一、创新人才的吸引与留住

二、人才优势的识别与发挥

三、外脑的引进与使用

第二节 人才培养:从知识、技能培训到胜任力、创新力提升

一、团队学习

二、胜任力管理

三、创新能力提升

第三节 人才激励:从物质、精神奖励到“授权赋能”“激活个体”

一、传统的人才激励方式

二、新型的人才激励方式

三、人才激励的创新理论

(一)个体的自我激发、自我驱动

(二)组织需要为成员的自我激发提供理由

(三)关于授权赋能

第八章 文化管理

第一节 文化塑造:从企业家的战略思考到员工的知行合一

一、企业文化塑造的主要目的

二、企业文化塑造的根本

三、企业文化塑造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文化变革:从战略转型到文化变革

一、企业文化变革的基本步骤

二、IBM的文化变革

三、日航的文化变革

四、某汽车配件公司的文化变革

第九章 战略管理

第一节 人才战略:人才管理的目标与目标实现方式

一、人才战略的依据与核心内容

二、华为的人才战略

三、阿里巴巴在创新时代的人才战略

四、某能源材料企业的人才战略

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人才需求的总量与结构

一、人力资源规划与经营发展规划的关系

二、人力资源规划与人才战略的关系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

下篇 自我人格修炼:在心上用功

第十章 立志真切

第一节 立志为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第二节 立志真切: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第十一章 在心上用功

第一节 “静坐”:息思虑,悬空静守

一、“无善无恶是心之体”的学问

二、“静坐”的功夫

第二节 “省察克治”:防于未萌之先,克于方萌之际

一、“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的学问

二、“省察克治”的功夫

第三节 “慎独”:独知之地用力,端木澄源

一、“知善知恶是良知”的学问

二、“慎独“的功夫

第四节 “诚意”:致其良知,诚其意念

一、“为善去恶是格物”的学问

二、“诚意“的功夫

第十二章 知学

第一节 “知学”:“只是知得专在学循良知”

一、无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

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三、自我检查,自我修正

第二节 破心中之贼:克其私,去其蔽

一、通过教育“克其私,去其蔽”

二、用人上要“举德而任”“视才之称”

三、处事上要“致其良知而言”“致其良知而行”

后记

内容提要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