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导论
一、国民福利与心理评价
二、福利评价范式演变及比较
(一)西方国民福利评价范式的历史演变
(二)中国传统福利评价理念的变化
(三)国民福利评价范式的横向比较
(四)国内学者对国民福利评价的研究
三、本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学术价值
(二)应用价值
第二章 福利测量与评价
一、西方福利评价指标体系的最新发展
(一)客观福利测量
(二)主观福利测量
二、中国国民福利评价指标体系的本土化探索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发展与民生指数(DLI)
(三)居民生活质量指标
(四)社会保障信心指数
(五)社会保障满意度指数
三、国民福利多维度心理评价模型:一个逻辑框架
(一)整合福利心理评价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目标和假设
(三)整合福利心理评价的具体步骤
(四)整合福利心理测量问卷的基本结构
第三章 救助福利
一、从收入贫困到心理贫困
(一)收入贫困
(二)心理贫困
二、贫困成因及其测量
(一)贫困文化论
(二)贫困的测量
三、不同群体的心理贫困感及救助意愿
(一)不同群体的心理贫困感
(二)不同群体的救助意愿
(三)贫困归因
(四)贫困的心理根源、特征及后果
四、构建收入扶贫与能力扶贫相结合的社会救济制度
(一)制定“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的双扶战略
(二)建立资源—机会—救助三层次收入分配调节机制
(三)通过教育、培训和心理援助提高贫困自救力
第四章 工作福利
一、工作投入与工作福利
(一)认知取向的工作福利
(二)行为取向的工作福利
(三)情感取向的工作福利
二、员工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投入的关系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结果
三、特殊岗位工作福利状况质性分析
(一)呼叫中心员工的工作福利现状
(二)呼叫中心员工的心理压力分析
四、大学生素质型失业与高等教育质量改进
(一)大学生群体成为中国近年来第三支“失业大军”
(二)中国大学生失业是素质性失业
(三)大学生素质性失业的教育质量改进对策
第五章 财税福利
一、政策价值取向与公正感知
(一)西方财税福利政策价值取向的变化
(二)我国财税福利制度的发展和特征
(三)当前财税福利理论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四)税收福利对于收入公平感的意义
二、财税供给模式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一)收入再分配的五个阶段
(二)税收和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三、财税福利政策公正取向的实证分析
(一)对政府支出取向的认知
(二)国民的税收遵从心理
(三)影响财税福利心理的因素分析
四、财税福利公平感的实现机制
(一)政策目标机制
(二)收支分配机制
(三)监督机制
(四)政策运行机制
(五)财政调控机制
五、提升我国财税福利效能的心理路径
(一)我国财税福利的现状与问题
(二)提高财税福利效能的途径和措施
第六章 信息福利
一、信息鸿沟与信息福利
(一)信息与政务信息
(二)政务信息的丰富性、复杂性
(三)信息鸿沟与信息福利
(四)信息福利研究的现实意义
二、信息鸿沟对福利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一)对信息福利的相关研究
(二)信息鸿沟对福利心理行为的影响
(三)当前我国福利信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韩国信息福利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一)韩国信息福利步入整体治理阶段
(二)韩国信息福利发展现状
(三)韩国推行信息福利战略的三个重要动因
(四)韩国信息福利战略实施后果
四、中国信息福利发展战略、机制与路径
(一)从满足用户需求高度制定信息福利发展总体规划
(二)构建四位一体信息福利运行机制
(三)运用绩效管理实现信息福利全面提升
第七章 生态福利
一、生态福利及其心理内涵
(一)生态福利研究溯源
(二)生态福利的内涵及其类型
二、生态福利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一)负生态福利比正生态福利带来更大的不满足感
(二)对负生态福利责任主体的认知
三、生态福利的激励机制
(一)税收调节机制
(二)协商谈判机制
(三)政府管制机制
(四)混合治理机制
第八章 公共福利
一、公共福利的心理内涵
(一)基于“贪婪”假设的公共资源困境及其供给
(二)公共福利的心理内涵
二、公共福利供给心理及影响因素
(一)公共福利供给心理
(二)影响公共福利供给的因素
三、激励公共福利自愿供给的措施
(一)建立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混合提供的激励机制
(二)采取沟通、培训、社会实践参与等增强个体社会认同感的激励措施
第九章 幼老福利
一、儿童观念与儿童福利供给
(一)西方的儿童观念与儿童福利供给
(二)我国儿童福利理论研究与实践困境
(三)加强对儿童福利权利保护
二、老年人休闲动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一)休闲活动能显著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二)内部休闲动机、社会支持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
(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
(四)内部和外部动机都是老年人的主要休闲动机
三、构建“投资-休闲”关怀型幼老福利体系
(一)从未来国家竞争力高度出发构建投资型儿童福利制度
(二)从老年人社交需求出发构建休闲支持型老人福利制度
第十章 性别福利
一、工作家庭边界理论的提出
(一)工作与家庭边界对女性的角色要求
(二)工作家庭冲突作用机制
二、基于上海市Y区人力资源市场数据的女性就业质量分析
(一)非正规就业占很大比重,失业率高且主要集中于非正规部门和行业
(二)因企业等工作条件改变导致失业的现象依然存在,劳动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三、单独二孩政策对女性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单独二孩政策对女性生育决策的影响
(二)单独二孩政策对女性心理承受力的影响
(三)单独二孩政策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
四、完善性别福利保障体系
(一)制定时间购买计划减轻家庭福利公共支出负担
(二)实施产假制度制定“儿童看护计划”
(三)提供“毕生事业计划”培训
(四)实行“员工援助计划”
第十一章 移民福利
一、移民与社会凝聚力
(一)移民的概念
(二)移民的社会凝聚力
二、移民社会凝聚力的两种解释模型
(一)身份认同模型
(二)社会分类模型
三、超大城市移民心智模式的质性分析
(一)移民对个人生活及社会环境状况的认知
(二)移民对本地居民的复杂情感
(三)移民学习和运用方言的积极性
(四)移民对社会保障的预期
(五)移民对流入地的认同与融入感
四、移民群体认同感的重建
(一)附属群体资格的获得
(二)消除“软福利”缺失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
(三)扩大社会保障的公正性,消除社会竞争
(四)促成移民群体与本地群体消极思维模式的转变
第十二章 全生命周期福利结构转换理论与实施途径
一、福利的心理内涵及其评价机制
(一)福利的心理内涵
(二)福利的心理评价机制
二、全生命周期福利结构转换模型
(一)新时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肩负着“多重目标实现”与“福利制度融合创新”的双重责任
(二)构建全生命周期福利结构转换模型
三、国民福利心理现状评估及特征分析
(一)我国国民福利心理的基本特征
(二)当前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四、中国特色福利发展战略目标重构
(一)中国特色社会福利目标的理念创新
(二)中国特色“三阶段”社会福利战略目标框架
(三)不同阶段社会福利目标之间的衔接与互动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三阶段”社会福利战略目标实施应坚持的原则
(五)中国特色“三阶段”社会福利战略目标的现实意义
五、新时代中国特色福利战略、运行机制与实施路径
(一)新时代“三位一体”社会福利发展战略
(二)构建资源投入、法律约束、心理疏导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三)培养个体和社会层面的福利意识和行为,不断提升心理服务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索引
B
C
D
E
F
G
J
K
L
N
P
Q
R
S
X
Y
Z
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