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心灵学—认识心灵走出忧郁电子书

售       价:¥

7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相子

出  版  社: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5-30

字       数:15.2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与研究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心灵学是人性学,是对人的真实本性研究。 抓住本质一切都很简单,作者通过对心灵本性的研究,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哲学体系——心灵哲学体系,包括了心灵科学假设、心相学、人人为己思想、心相学64心经及心灵修炼教程,并依此为工具,对人类的哲学、宗教、科学、教育、医学、生命学、中医、社会学、经济学、组织学、诗歌进行了重新的审视,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并以这些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步来反向论证了心灵哲学体系的价值。   心灵学既可以作为个人行为准则的基础,让人获得幸福摆脱忧郁,又可以作为一种政治理论的基础,让国际竞争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让人类摆脱战争,走向和平;让国内竞争摆脱物质虚荣,消除腐败。   没有心灵学作为基础的传统哲学思想下,无论是民主还是专治,只要不同地区或不同势力的集团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伦理分歧或利益冲突时,在实践上就不得不诉之于武力的较量,或者宣传的较量,或者是两者同时较量了。   当我们问一个事情“为什么的”时候,我们指的是这件事为了什么目的而服务的,或者是“怎么样的前因造成了这一个事件的”,前者就是走向目的论,而后者就是走向机械论。前者终会迷信宗教,后者终会迷信科学。任何迷信都会使人类忘记心灵本性,走向歧途,让人类背离幸福,制造或忧郁或焦虑的社会 青年人常会犯企求不可能的事物的那种光荣的错误,老年人则会犯不能使自己摆脱于习俗的偏见的那种错误。我们人类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心灵本性,只有了解了人类自身心灵本性,人类心灵才会摆脱思想的蒙蔽,达到开悟状态,少犯有违人类发展的错误。人类的发展是寻找幸福,而不是与自然宇宙较量,更不是与同类较量,人类才会走向共同的未来——幸福大同的社会。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是人类传统哲学思想缺少了心灵维度的结果。心灵学和心相学哲学体系的建立,可以让人类站上五维的角度去看世界,看自己,人类的思考必定会越来越接近人类的真理。本书是对人类思想上的一次突破,世界各大预言家预测的中国东方圣人的可能对人类实现的思想升级,也许在圣人没有出现之前,如果每个人能够理解和掌握本书的理论发挥出其潜在的价值,本书就可以完成人类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期待。
目录展开

序 人类走入十字路口时对哲学的期待

前言 大面积压力和忧郁问题需要哲学理论的突破

第一章 心灵学

一、心灵是人体的董事长

二、人体运作规律假设

三、用人体运作规律可以解释经验医学的神奇效果

四、心灵和大脑的“阴”“阳”哲学关系

五、通过物质人体来推导心灵的遗传、进化和培育

六、心灵决定人对世界的看法和改变世界的能力

七、心灵决定了人的社会化功能

八、心灵的特点总结

九、根据心灵特点找到心灵培育方法

十、心灵学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心灵哲学——从五维角度看哲学

一、现有的四大哲学体系主要观点

1、主观唯心主义

2、客观唯心主义

3、朴素唯物主义

4、历史唯物主义

二、根据心灵学原理对四大哲学体系进行研究思考的结果

1、四大哲学体系的每个体系都具有合理性

2、四大哲学体系的观点的不同,主要是思考角度的不同

3、四大哲学体系对人生的意义没有下一个定论

4、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划分哲学体系并不哲学

三、心灵学对哲学研究可带来的变化

1、人体二元论建立的五维哲学

2、五维哲学的研究主体和研究对象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3、五维心灵哲学的内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四、用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心灵和大脑

1、心灵和大脑关系的两大特征。

2、心灵和大脑的三大发展规律

3、心灵和大脑之间五大关系

第三章 从心灵哲学的五维角度立体分析西方哲学命题

一、对西方十大经典哲学命题用心灵哲学与西方哲学进行对比分析、解读

命题1 人生的意义与哲学的作用

命题2 疑问与知识的关系

命题3 认知与存在的关系、权力与哲学的关系

命题4 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命题5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命题6 国家与社会、个体的关系

命题7 黑暗与光明的关系。什么才是人类真理

命题8 科学与假设的关系,科学与真理的关系

命题9 知识与预见的关系,预见与权力的关系

命题10 选择与自由的关系,人与存在的关系

二、从心灵哲学五维角度对西方经典哲学命题分析,来发现西方经院哲学传统观点存在的天然缺陷

第四章 心相学

一、“心相”学基本原理

二、“心相”学对人的认知:心灵和大脑的关系

三、“心相”学对社会的认知

四、“心相学”对自然的认知

五、“心相学”对人与人的联系认知

六、“心相学”对人与社会联系的认知

七、“心相学”对人与自然联系的认知

八、“心相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九、“心相学”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

1、心相学人生价值观就是把满足心灵需求作为人生意义的价值观

2、“心相”学社会价值观

3、“心相”学对人类现有社会制度的观点

十、“心相学”的意义

第五章 人人为己思想——人生的意义

一、人人为己思想产生的科学基础和哲学基础

二、人人为己思想的具体内容

三、人人为己的思想来分析提炼东方传统文化的活性因子

四、人人为己思想可以改良传统文化忽视心灵培育的缺陷

1、东方传统文化的缺陷

2、人人为己思想可以让美德植入心灵构建美好社会

五、人人为己思想可以打破修昔底德陷阱,改变人类竞争模式,让人类走向长期和平发展

1、人类东西方文明对比

2、东西方文明正在融合,人人为己思想是人类避免自我毁灭走向大同的需要

第六章 心相学六十四“道德行为”心经

一、心灵微观运作原理——“道德行为”四大层级心灵功能运作特点

二、“道心”系列16篇

1、道心

2、识心

3、崇拜心

4、好奇心

5、真心

6、诚心

7、立心

8、决心

9、宽心

10、明心

11、静心

12、素心

13、养心

14、爱心

15、暖心

16、热心

三、德心系列16篇

17、德心

18、仁心

19、义心

20、礼心

21、忠心

22、“信”心

23、善心

24、孝心

25、廉心

26、智心

27、谦心

28、同情心

29、感恩心

30、报国心

31、奉献心

32、英雄心

四、“行心”系列16篇

33、行心

34、细心

35、耐心

36、恒心

37、慎心

38、“忍”心

39、节心

40、施心

41、运心

42、名利心

43、勤心

44、胜心

45、反省心

46、自觉心

47、进退心

48、从容心

五、为心系列16篇

第七章 相教及六十四心经修炼教程

一、相教产生的依据

二、以“相教”来命名的本质原因

三、相教的核心教义

1、人人为己

2、 永远记住别人的好

3、 忘记自己对别人的好

4、 记住自己的错

5、 忘记别人的错

四、相教的神

五、相教的组织形式行为规范

六、相教《心相学六十四心经》心灵修炼原理和程序

1、相教修炼原理

2、相教修炼程序

七、相教的目标:让一部分心灵先“富”起来

第八章 心灵哲学解读各大宗教与相教

一、“宗教”名字的由来

二、宗教分类

三、宗教功能

四、儒教

五、佛教

六、基督教

七、伊斯兰教

八、道教

九、各大宗教的异、同及优点

十、相教与各大宗教哲学思想的异同点

第九章 心灵学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一、现代社会对科学和教育的认知

二、用心灵哲学体系对科学的本来面目的认识

三、物质虚荣对人类教育的摧毁是颠覆性的

四、用心灵哲学体系来分析教育的本来面目

五、栋梁之才是心灵培育的结果

六、用心灵哲学体系构建未来教育和科学文化环境

七、《心相学六十四心经》搭建一套未来教育体系

第十章 心灵学对心理学、人体医学、生命学、中医的影响

一、心灵哲学体系对心理学的影响

1、对于心理学普通认知

2、根据心灵学理论对心理学的认识

二、心灵学对人体医学、生命学、中医的影响

1、传统人体医学的概念及分类

2、生命学[16]

3、中医[17]

三、心灵学可以把心理学、人体医学、生命学、中医整合为未来的人类医学

第十一章 心灵哲学对社会学、经济学、组织学的影响

一、社会学[19]

二、经济学[20]

三、组织学

四、心灵学对社会学、经济学、组织学地可产生的影响

五、心灵学对社会学、经济学、组织学的影响——构建未来 人类社会制度

第十二章 心灵学对人类科学体系的划分可产生的影响

一、自然科学

二、生命科学

三、社会科学

四、思维科学

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六、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难以明确区分

七、心灵学对科学体系的重新划分

第十三章 西方思想家对哲学与诗的看法变化——心灵哲学体系的论证

一、哲学与诗从不曾真正分开[21]

二、对《哲学与诗不曾真正分开》从心灵学角度进行解读可以证明心灵学理论和心相学

分数

不过教师节的教师

竞争

欲望像蚂蚁

光阴

女儿

春天的闪电

小时候的年

记忆

整容

上帝的艺术

生死由心

第十四章 对心灵学的四轮理论应用验证和实践应用验证

一、本书对心灵学的四轮理论应用验证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二 、心灵哲学体系实践应用验证

后记一 心灵学及哲学体系创作过程和意义

后记二 《心相学六十四心经》与《王阳明心学》及《道德经》的不同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