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电子书

本书所涉及的研究课题,主要针对当今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发展策略研究,以便准确界定艺术设计学科在高等教育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明确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指导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在不同类型大学中的教育方针,并确立相应的学科定位与专业设置,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调整招生政策与课程体系,确立正确的就业导向,从而影响国家制定系统合理的艺术教育和产业政策。

售       价:¥

纸质售价:¥48.30购买纸书

7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编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0-01

字       数:45.3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教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条)
本书所涉及的研究课题,主要针对当今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现状、存在的问题行发展策略研究,以便准确界定艺术设计学科在高等教育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明确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指导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在不同类型大学中的教育方针,并确立相应的学科定位与专业设置,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调整招生政策与课程体系,确立正确的就业导向,从而影响国家制定系统合理的艺术教育和产业政策。<br/>【推荐语】<br/>本书主要针对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问题以及发展策略行研究。该研究的讨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部分探讨了艺术设计教育与建设创新型国家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针对艺术设计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行深分析,第三部分则从艺术设计教育与艺术设计行业的关系及二者发展的相互影响的角度来行探讨。<br/>
目录展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前 言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范畴和研究内容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

1.1.3 课题研究意义

1.1.4 课题范畴

1.1.5 专项研究的主要内容

1.2 术语界定

1.2.1 艺术设计

1.2.2 “人文学科”和“人文科学”

1.2.3 “创新”和“创新型国家”

上篇 艺术设计教育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系

第2章 创新型国家

2.1 文化创新是原动力

2.1.1 技术在近现代社会中的胜利

2.1.2 技术是价值观的携带者和摧毁者

2.1.3 关于新文化

2.2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2.2.1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2.2.2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2.3 艺术设计行业及教育的角色

2.3.1 艺术设计行业的社会角色

2.3.2 艺术设计教育的社会角色

第3章 艺术设计学院

3.1 定位与扩招

3.1.1 关于扩招

3.1.2 关于定位

3.2 教学—科研—学习

3.2.1 教学—科研—学习连结体的确立

3.2.2 教学—科研—学习之间的分离

3.2.3 教学—科研—学习之间的聚合

3.3 课程设置的难题

3.3.1 职业化与课程设置

3.3.2 课程的重构

3.3.3 艺术设计学院中的实践和实践课程

3.4 管理与评估

3.4.1 行政管理的体系

3.4.2 指标体系和评估

第4章 多元化大学

4.1 多元化大学

4.1.1 大学忘记了什么

4.1.2 学者团体

4.1.3 大学的思想

4.2 国家的角色

4.2.1 教育的文化属性

4.2.2 教育与技术进步

4.2.3 教育与城市化

4.2.4 教育的现实功能

4.2.5 国家的角色

中篇 当代中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战略定位研究

第5章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历史回顾

5.1 曲折前进的历程

5.1.1 启蒙阶段(清末民初—1949年)

5.1.2 创立阶段(1949—1966年)

5.1.3 停滞阶段(1966—1976年)

5.1.4 恢复与转型阶段(1976—1998年)

5.1.5 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

5.2 从历史角度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

5.2.1 自下而上的知识制度变迁

5.2.2 教育模式的混合与重叠

5.3 工艺美术教育的历史意义

5.3.1 概念变迁

5.3.2 当代语境下的工艺美术

5.3.3 成就(1):敢于创新的教育理念

5.3.4 成就(2):丰硕的装饰艺术研究成果

5.3.5 当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5.3.6 结论

第6章 新世纪艺术设计院校的改革之路

6.1 扩建增容的大美术新格局

6.1.1 从单一学科到综合学科

6.1.2 办学规模逐步扩张

6.1.3 硬件设施显著改善

6.1.4 重拾理想,再现人文

6.2 规模化的隐忧

6.2.1 教学质量与就业压力

6.2.2 综合的难题

6.3 独立综合艺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育

6.4 综合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

6.4.1 独立美术学院并入综合大学

6.4.2 理工类院校中富有特色的二级学院

6.5 师范大学中的艺术设计专业

第7章 国际化视野下的比较

7.1 美国设计教育现状概要

7.1.1 以产业为基础的学科管理制度

7.1.2 以课程为核心的学科体系

7.1.3 以思考为前提的实践教育

7.1.4 丰富的社会资源

7.2 欧洲艺术设计教育现状概要

7.2.1 得天独厚的国际化背景

7.2.2 设计教育的“举国体制”

7.2.3 校企深度合作的教学模式

7.3 亚洲艺术设计教育现状概要

7.4 中外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差异

7.4.1 教育观念的差异

7.4.2 教育环境的差异

7.4.3 教与学的差异

第8章 影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几个方面

8.1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内部结构

8.1.1 学科结构现状

8.1.2 类型结构现状

8.1.3 层次结构现状

8.1.4 区域结构现状

8.2 设计教育的国内环境

8.2.1 政策环境

8.2.2 经济环境

8.2.3 文化环境

8.2.4 消费社会中设计者的复杂角色

8.3 设计教育的国际环境

8.3.1 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博弈

8.3.2 国际化的压力与挑战

8.3.3 有效利用国际资源,推进我国设计教育的本土化发展

第9章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教育体系

9.1 树立艺术设计教育的科学发展观

9.1.1 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突出设计教育的社会价值

9.1.2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科学的人才观

9.2 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的意义和原则

9.2.1 艺术设计教育是一种创新教育

9.2.2 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意义

9.2.3 战略规划的设计原则

9.3 我国设计教育的中长期战略规划

9.3.1 实行质量战略,加快设计教育由量到质的转变

9.3.2 实行特色战略,建立多样化的设计教育系统

9.3.3 实行联合战略,打造设计大国

第10章 教学层面的策略

10.1 保证学生品质的方针策略

10.1.1 提高生源质量的策略

10.1.2 以人格教育为基础的育人策略

10.1.3 提供创新型人才的生长环境

10.2 师资建设的方针策略

10.2.1 师资结构的多元化原则

10.2.2 师资建设的团队化原则

10.3 课程建设的方针策略

10.3.1 课程体系的特色化

10.3.2 知识结构的系统化

10.3.3 实践课程的知识转化

10.3.4 跨学科课程的整合化

10.3.5 课程评价的非功利化

10.4 教学保障的方针策略

10.4.1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10.4.2 以用为本的资源系统

10.4.3 以服务为本的教学管理系统

下篇 艺术设计与相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第11章 研究背景与上下文

11.1 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简史——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例

11.2 当下中国艺术设计的现状

11.2.1 艺术设计教育

11.2.2 艺术设计产业

11.2.3 从业人员

11.2.4 艺术设计相关领域

11.3 国际艺术设计先进国家的发展路径及其启示——以德国为例

11.4 当下国际艺术设计与宏观社会文化土壤之间的关系

11.5 问题提出

11.5.1 艺术设计与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11.5.2 设计师个体与艺术设计行业的关系

11.5.3 设计师个体的追求

第12章 调查与研究

12.1 调研方法

12.2 问卷调研结果

12.2.1 专业实践人员(132份问卷)

12.2.2 专业相关领域(52份问卷)

12.2.3 专业研究或教育(132份问卷)

12.2.4 完全改行(26份问卷)

12.3 焦点团体调研结果

12.3.1 三地调研过程

12.3.2 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访谈要点总结

12.3.3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访谈要点总结

12.3.4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访谈要点总结

12.4 深度访谈结果

12.4.1 深度访谈人员背景介绍

12.4.2 深度访谈要点总结

12.5 调研小结

12.5.1 各个学院的定位

12.5.2 教师队伍

12.5.3 关于扩招

12.5.4 教学

12.5.5 其他

第13章 分析与理解

13.1 行业的状态与问题

13.1.1 艺术设计行业与宏观社会环境的关系

13.1.2 当下中国艺术设计的状态

13.1.3 艺术设计行业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

13.2 个体的困境与选择

13.2.1 环境与个体的关系:社会学的角度

13.2.2 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

13.2.3 被“结构化”的个体

13.2.4 个体的能动性

13.3 教育的可能与不可能

13.3.1 教育的目的

13.3.2 当下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13.3.3 大学的可能与不可能

13.4 本章小结

第14章 反思与建议

14.1 环境的改善

14.1.1 设计政策的确立:政府与政府性组织的责任

14.1.2 创新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的设计策略

14.1.3 设计意识的塑造:针对大众的“科普”

14.1.4 设计中介

14.1.5 其他相关产业

14.2 个体的自我完善

14.2.1 成功的内在标准:成为个体

14.2.2 后续的发展:向内的修炼与向外的培养

14.2.3 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

14.3 创造性的培养:学院与教师的转变

14.3.1 大学应该教什么——在技能、知识、经验与方法之间

14.3.2 教师应该做什么——在实践、科研与教学之间

14.3.3 学院的定位——艺术设计教育的层次与结构

14.4 结论: 良币驱逐劣币

附录1:中国艺术设计院校名录

附录2:具备工业设计本科学位授予权的全国高等院校目录

附录3:印度国家设计政策与行动纲领设计政策

累计评论(条) 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