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导读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篇 现代职教基本观念
第一章 课程的评价标准
1.1 课程评价传统标准
1.2 课程评价新标准
1.3 职教课程改造的三项重要原则
第二章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第三章 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
3.1 三个转化与三类高校
3.2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根本问题
3.3 职教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二篇 职教课程的改造
第四章 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
4.1 单元课程改造案例
4.2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点
4.3 教师观念中的误区
4.4 对教师的建议
4.5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的格式
第五章 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5.1 整体课程改造案例
5.2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5.3 课程整体设计要点
5.4 课程进度图与项目情境图
5.5 整体设计演示内容
第六章 非工科课程的改造
第七章 课程整体设计的模式
7.1 能力的等级
7.2 课程整体设计的五种基本模式
第三篇 职教课程中的项目与任务
第八章 课程中的项目
8.1 什么不是项目
8.2 我们所说的项目
8.3 项目的承载能力
8.4 非项目与项目的比较和改造
8.5 项目的识别与改革的案例
8.6 项目的设计步骤与检查内容
8.7 项目的情境设计
8.8 项目中体现的教学要求
8.9 项目设计的技巧
第九章 现代职教课程的设计特点
9.1 一体化课程
9.2 职教课程设计的特点与教师的问题
第四篇 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造
第十章 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改造思路
10.1 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0.2 课程体系改造的思路
第十一章 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造工作
11.1 第一阶段:行业、企业、专业、市场的调研分析
11.2 第二阶段: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阶段
11.3 第三阶段:课程建设阶段
11.4 第四阶段:新课程体系的实施
11.5 改革实施的先后顺序问题
第十二章 课程体系改造的基本原则
12.1 系统原理
12.2 目标原理
12.3 具体原则
第十三章 专业课程体系的五种类型
13.1 第一种类型:“学科体系+实验”的课程体系
13.2 第二种类型:弱化的学科体系+强化的实践教学
13.3 第三种类型:训练“课程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
13.4 第四种类型:训练“专业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
13.5 第五种类型:以学生自主实践学习为主的课程体系
第五篇 教师职教能力的培训与测评
第十四章 高职教改的形势、问题与对策
第十五章 教师能力培训测评的做法
15.1 工作步骤
15.2 测评达标的基本原则
15.3 培训测评的政策和要求
15.4 培训测评的效果
15.5 培训测评工作的特点
15.6 开展培训测评工作所需的条件
15.7 培训测评工作中的教师
第六篇 职教院校的整体教改
第十六章 整体教改的主要内容
16.1 整体教改的三个层次与一个突破口
16.2 教师职教能力的培训与测评
16.3 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16.4 创造中国特色职教课程教学新模式
16.4.1 什么是第二课堂教学
16.4.2 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
16.4.3 第二课堂的工作内容
16.4.4 第二课堂的评价依据与工作前提
16.4.5 第二课堂中的项目任务和教师角色
16.4.6 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的原因
16.4.7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战略意义
16.5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
16.5.1 实训基地的功能
16.5.2 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改造办法
16.6 创造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团队
16.6.1 团队建设中的七支队伍
16.6.2 职业院校团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16.7 职业院校内涵层次的提升
16.8 职业院校整体建设与改革
第七篇 高职教改经验的普遍意义
第十七章 中国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
17.1 职业链与职业教育的位置
17.2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
17.3 高职本科展望
第十八章 教学改革中的认识论问题
18.1 直接经验与间接知识
18.2 “砧木”与“接穗”
18.3 直接经验与间接知识的衔接和促进
18.4 课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8.5 能力本位与项目教学原则的普适性
18.6 建构学习的内容和手段
18.7 教学的基本规律
18.8 新型学习模式的开发
18.9 能力、动力与价值选择的向量模型
18.10 “实—理—实”还是“理—实—理”
18.11 不同内容的教学手段
附录A 课程教改常见问题解答
附录B 课程设计测评打分方法
附录C 德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数学模型
附录D 为复杂的“概念模型”建立“D图模型”——“中国特色高职模式”的D图建模(纲要)
附录E 名词解释
参考资料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