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于思,方能钝于感。情绪背后的隐形主宰:解读方式。 你了解自己的解读方式吗?面对冲突,你是更习惯将其归因成“人的问题”,还是“事的问题”?你的解读风格是中性、放的,还是先为主、悲观负面的? 解读方式本质上是一种认知,升级解读方式才是提升钝感力的不二法门! 阿德勒的16堂钝感力训练课 原来情绪是被捏造出来的!决定情绪的不是经历,而是对经历的解读。
售 价:¥
纸质售价:¥40.1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序言 精神内耗与解读方式
第一部分 对钝感力问题的元思考
01 关于钝感力:究竟要对什么钝感
02 看上去有害的情绪,真的有害吗
03 破解情绪密码
04 提升钝感力的一大工具:BAI模型
第二部分 16堂钝感力训练课
第一章 缓解人际冲突
01 非敌思维:日食并不是月亮要跟我们作对
02 深焦思维:对焦到冲突背后的那个人
03 错配思维:对你不认可,只是因为供需不匹配
04 平级思维:扒掉社会角色这件“戏服”
第二章 修复自我概念
05 全览思维:别只盯着KPI
06 脱钩思维:“事办砸”不代表“你很差”
07 接纳思维:对老缺点的新看法
08 非争思维:你是谁只与你自己有关
第三章 解除自我封印
09 量责思维:伯仁并非因我而死
10 解绑思维:吃了周粟又怎样
11 落靴思维:没出场的怪物最恐怖
12 快闪思维:别人并没有那么在意你
第四章 重塑自我效能
13 低期思维:少些期望,少些失望
14 成长思维:看到隐藏的“进度条”
15 换靶思维:也许可以不“死磕”
16 导航思维:董卓不是哭死的
后记 敏于思,才能钝于感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