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人口结构转变下的中国体育发展策略研究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46.60购买纸书

16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马德浩

出  版  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01

字       数:24.0万

所属分类: 生活 > 体育/运动 > 体育理论与规则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的主要数据。数据一公布便引起了学者和民众的广泛 讨论,”深度老龄化”、”严重少子化”、”人口红 利消失”等词语成为各大期刊、报纸上的热词,这 些热词的背后其实反映了我国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 。而体育存在的本体就是人或者说是人口,人口结构 的变化必然会给体育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基于此 ,马德浩所*的《人口结构转变下的中国体育发展策 略研究》从年龄、性别、家庭、阶层、城乡以及区域 等六个维度分析了我国人口结构的转变趋势及其带给 体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体育发展 策略建议,以为体育发展*好地适应人口转变提供政 策参考。<br/>【作者】<br/>    马德浩,1985年生,山东聊城人,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讲师。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行联合培养。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上海市*课题1项,上海市体育社会科学课题1项,华东师范大学青年预研究课题和智库成果培育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课题若干项。近年来,以**作者身份在《体育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体育》全文转载5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整体性改革对体育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br/>
目录展开

第1章 绪论

1.1 本书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本书的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1.2.1 本书的概念界定

1.2.2 本书研究的文献综述

1.2.2.1 宏观性研究视角

1.2.2.2 微观性研究视角

1.3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1.1 文献资料法

1.3.1.2 专家访谈法

1.3.1.3 比较分析法

1.3.1.4 问卷调查法

1.3.1.5 数理统计法

1.3.2 研究思路

1.4 本书的研究特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的特点

1.4.1.1 宏观性研究与微观性研究相结合

1.4.1.2 理论性研究与实证性研究相结合

1.4.1.3 体育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相结合。

1.4.2 本书研究的创新点

1.4.2.1 研究视角上的创新

1.4.2.2 研究思路上的创新

1.4.2.3 研究观点上的创新

第2章 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下的体育发展策略研究

2.1 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要求提高人力资本中的体育健身投入

2.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2.1.2 人口老龄化带给我国的挑战

2.1.3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要求我国应尽快构建国民健康促进体系

2.1.4 体育健身投资在促进我国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2.1.5 促进我国体育健身投资效用发挥的策略

2.1.5.1 调整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心

2.1.5.2 重构群众体育的组织形式

2.1.5.3 重视体育社团组织在群众体育发展中的作用

2.1.5.4 提升市场组织的体育健身服务供给能力

2.2 青少年人口比例的减少要求改革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2.2.1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第一次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2.2.2 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获得“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因素

2.2.3 促使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获得“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策略

2.2.3.1 探索多元化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2.2.3.2 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2.2.3.3 破解运动员的退役安置难题

2.2.3.4 提高运动员培养的成才率

2.3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要求转变体育用品业的发展方式

2.3.1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发展趋势

2.3.2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的影响

2.3.3 转变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方式的策略

2.3.3.1 引进先进技术,增强产业的集群效应

2.3.3.2 加强行业管理,规范产品的生产标准

2.3.3.3 提高创新能力,加快企业的品牌建设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口性别结构转变下的体育发展策略研究

3.1 出生性别比的失衡要求强化女性竞技体育的符号价值

3.1.1 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现状与趋势

3.1.2 出生性别比失衡带给我国的社会影响

3.1.3 促进两性平等是解决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出路

3.1.4 女性竞技体育在促进我国两性平等上的符号价值

3.1.5 我国女性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3.1.5.1 我国女性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

3.1.5.2 我国女性竞技体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3.1.6 促进我国女性竞技体育发展的策略

3.1.6.1 转变女性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3.1.6.2 加大女性竞技体育发展的政府投入

3.1.6.3 优化女性竞技体育发展的项目布局

3.2 女权意识的觉醒要求加强对女性体育参与权利的保护

3.2.1 我国女性女权意识的觉醒

3.2.2 体育参与权是我国女性的一项基本权利

3.2.3 我国女性的体育参与现状

3.2.4 促进我国女性体育参与的策略

3.2.4.1 强化政府在保护女性体育参与权利上的责任意识

3.2.4.2 大力发展女性体育社团组织

3.2.4.3 增强大众传媒在促进女性体育参与上的导向作用

3.3 女性收入的增加要求重视对女性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

3.3.1 我国女性的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3.3.2 收入增加对我国女性体育消费的影响

3.3.3 制约我国女性体育消费市场开发的因素

3.3.3.1 制约实物型女性体育消费市场开发的因素

3.3.3.2 制约参与型女性体育消费市场开发的因素

3.3.3.3 制约观赏型女性体育消费市场开发的因素

3.3.4 促进我国女性体育消费市场开发的策略

3.3.4.1 促进实物型女性体育消费市场开发的策略

3.3.4.2 促进参与性女性体育消费市场开发的策略

3.3.4.3 促进观赏型女性体育消费市场开发的策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口家庭结构转变下的体育发展策略研究

4.1 家庭规模的缩小要求促进独生子女一代的体质健康

4.1.1 我国家庭规模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4.1.2 家庭规模缩小带给我国的社会影响

4.1.3 我国独生子女一代的体质健康现状

4.1.4 致使我国独生子女一代体质下降的原因

4.1.4.1 膳食结构不合理

4.1.4.2 课业压力较大

4.1.4.3 出行方式的工具化

4.1.4.4 体育锻炼不足

4.1.5 提升我国独生子女一代体质健康水平的策略

4.1.5.1 调整独生子女一代的膳食结构

4.1.5.2 减小独生子女一代的课业压力

4.1.5.3 倡导独生子女一代选择积极的出行方式

4.1.5.4 促进独生子女一代的体育参与

4.2 家庭稳定性的下降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体育活动

4.2.1 我国家庭稳定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2.2 家庭体育在促进我国家庭稳定性上的作用

4.2.3 促进我国家庭体育开展的策略

4.2.3.1 将家庭体育列为全民健身计划一项重要内容

4.2.3.2 利用家庭网的联动效应促进家庭体育的开展

4.2.3.3 利用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促进家庭体育的开展

4.3 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要求重视空巢老人的体育参与

4.3.1 我国家庭的空巢化及其发展趋势

4.3.2 我国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

4.3.3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我国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

4.3.4 促进我国空巢老人体育参与的策略

4.3.4.1 加大政府部门在促进空巢老人体育参与上的扶持力度

4.3.4.2 鼓励市场组织在促进空巢老人体育参与上发挥作用

4.3.4.3 发展旨在促进空巢老人体育参与的社团组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口阶层结构转变下的体育发展策略研究

5.1 阶层构成的变化要求关注不同阶层人群的体育消费特点

5.1.1 我国阶层构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5.1.2 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总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5.1.3 我国不同阶层的体育消费特点

5.1.3.1 社会上层人群的体育消费特点

5.1.3.2 社会中间层人群的体育消费特点

5.1.3.3 社会底层人群的体育消费特点

5.1.4 促进我国各阶层体育消费市场开发的策略

5.1.4.1 促进上层人群体育消费市场开发的策略

5.1.4.2 促进中间层人群体育消费市场开发的策略

5.1.4.3 促进底层人群体育消费市场开发的策略

5.2 阶层差距的拉大要求着重保护底层人群的体育参与权利

5.2.1 我国阶层差距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5.2.2 阶层差距拉大使得我国的阶层冲突逐渐增多

5.2.3 保护我国底层人群体育参与权利的意义

5.2.4 保护我国底层人群体育参与权利的策略

5.2.4.1 完善旨在保护底层人群体育参与权利的相关法规

5.2.4.2 构建畅通、有序的底层人群体育参与权利表达渠道

5.2.4.3 培育代表底层人群体育参与权利的体育社团组织

5.3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提升知识分子的体育参与水平

5.3.1 知识分子的产生及分类

5.3.2 知识分子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日益突出

5.3.3 提升知识分子健康水平的意义

5.3.4 我国知识分子健康水平的现状

5.3.5 我国知识分子的体育参与现状

5.3.6 促进我国知识分子体育参与的策略

5.3.6.1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识分子的体育参与意识

5.3.6.2 增加政府投入,改善知识分子的体育参与条件

5.3.6.3 发展社团组织,为知识分子的体育参与提供社会支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人口城乡结构转变下的体育发展策略研究

6.1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提升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能力

6.1.1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发展趋势

6.1.2 城市化加速使得我国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压力增大

6.1.3 导致我国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困境的原因

6.1.3.1 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制度性缺位

6.1.3.2 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主体较单一

6.1.3.3 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方式较简单

6.1.4 破解我国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困境的策略

6.1.4.1 加强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制度建设

6.1.4.2 促进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6.1.4.3 丰富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方式

6.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要求大力促进农民体育的发展

6.2.1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

6.2.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发展我国农民体育的意义

6.2.2.1 发展农民体育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

6.2.2.2 发展农民体育有利于营造乡风文明

6.2.2.3 发展农民体育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

6.2.3 促进我国农民体育发展的策略

6.2.3.1 提升农村居民的体育参与意识

6.2.3.2 健全农民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

6.2.3.3 改善农民体育的硬件设施

6.3 农民工人口的增多要求积极地保障其公平的体育参与权利

6.3.1 我国农民工的规模及其发展趋势

6.3.2 我国农民工的“半城市化状态”及其影响

6.3.3 保障我国农民工体育参与权利的意义

6.3.3.1 提升农民工的健康素质

6.3.3.2 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

6.3.3.3 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

6.3.4 我国农民工的体育参与情况——以上海市农民工为例

6.3.4.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6.3.4.2 上海市农民工身体健康的自我评价现状

6.3.4.3 上海市农民工闲暇时间的消耗状况

6.3.4.4 上海市农民工对体育健身功能的认识

6.3.4.5 上海市农民工的体育参与程度

6.3.4.6 上海市农民工的体育参与项目、形式与场所

6.3.4.7 上海市农民工的城市体育融入现状

6.3.4.8 上海市农民工的体育消费现状

6.3.5 制约我国农民工体育参与的因素

6.3.5.1 农民工体育参与的时间贫困

6.3.5.2 农民工体育参与的经济贫困

6.3.5.3 农民工体育参与的意识贫困

6.3.5.4 农民工体育参与的制度贫困

6.3.5.5 农民工体育参与的组织贫困

6.3.5.6 农民工体育参与的场地贫困

6.3.6 保障我国农民工体育参与权利的策略

6.3.6.1 创新就业政策,改善农民工的体育参与条件

6.3.6.2 倡导社会公平,加强对农民工体育参与权利的宣传

6.3.6.3 改革户籍制度,将农民工纳入到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人口区域结构转变下的体育发展策略研究

7.1 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同要求科学地统筹竞技体育的区域发展

7.1.1 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同

7.1.1.1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

7.1.1.2 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不同

7.1.2 我国区域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差异

7.1.3 统筹我国区域竞技体育科学发展的策略

7.1.3.1 科学地规划我国竞技运动项目的空间布局

7.1.3.2 积极地促进区域竞技体育资源的合作交流

7.1.3.3 合理地改革以全国运动会为核心的竞赛制度

7.2 区域人口素质的差异要求因地制宜地协调群众体育的发展

7.2.1 我国不同区域人口素质的差异及其趋势

7.2.2 我国不同区域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的差异

7.2.3 促进我国区域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策略

7.2.3.1 制定差别化的中央群众体育援助政策

7.2.3.2 构建科学化的区域群众体育财政制度

7.2.3.3 探索多样化的省际群众体育帮扶机制

7.3 区域人口流动的加速要求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

7.3.1 我国的区域人口流动现状及其趋势

7.3.2 我国多元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7.3.3 区域人口流动的加速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7.3.4 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意义

7.3.5 保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策略

7.3.5.1 在政府层面主动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制度基础

7.3.5.2 在学校层面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纳入到学校体育课程内

7.3.5.3 在社会层面培育旨在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团组织

7.3.5.4 在市场层面要调动企业投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积极性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本书结论

8.1 促进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策略

8.2 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策略

8.3 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策略

8.4 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