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社会学前沿论丛)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62.80购买纸书

10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刘精明 等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字       数:37.1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教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以实证分析为主要取向,结合个体主义、新结构主义和新制度主义三种分析阐释框架,较为系统 地分析和研究了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教育获得与教育分层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本书实证研究内容 涵盖了两个主要方面。首先,关于教育获得机制的研究,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阶层背景因素对不同 教育阶段、不同类型教育的不平等的影响及其变化,揭示教育扩展对中国教育公平的影响特征,同时 对制度性因素,如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对教育机会的影响也行了一定的探讨。其次,本书还集中讨 论了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个体教育水平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关联特征,特别就具有质性差异的不同教 育形式与个人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行了一定的比较分析。 <br/>【作者】<br/>刘精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至200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历任助教、 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教育社会学、儿童发展研究和社会 学研究方法等。他曾作为主要组织者之一参与清华大学“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调查”、清华大学 “中国大学生成长与发展追踪调查”等多项重要社会调查项目。他的主要著作有《国家、社会阶层 与教育:教育获得的社会学研究》,他的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 等杂志上。 <br/>
目录展开

前言

1.影响我国社会分层与教育平等的基本模式的分析

2.从不同质性差异的教育机会来分析教育公平问题

3.教育后果公平问题的讨论

1.关于义务教育扩展与教育不平等的讨论

2.关于制度变迁、教育扩展与教育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发现

3.高等教育机会的区域差异的变化

4.制度变迁、市场化与教育后果公平问题研究

第一部分 教育获得与教育公平

第一章 绪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

第1节 教育公平问题的思想源流

第2节 教育公平问题的哲学、社会学理论探讨

2.1 社会公平价值的形成

2.2 教育差异的内涵界定

2.3 教育公平价值评判的重要原则

2.4 教育公平的社会结构基础

第3节 社会分层与教育公平:几个重要的理论主题

3.1 家庭背景对教育获得的影响方式

3.1.1 从首属效应分析社会阶层背景的影响

3.1.2 从次属效应分析社会阶层背景的影响

3.2 分配正义:“再生产”与“绩能主义”理论之争

3.3 教育扩展与教育不平等关系的理论争论

3.4 制度变迁与教育不平等模式之变化的争论

第二章 义务教育阶段的失辍学状况分析

第1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资料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视角

1.2.1 区域经济学视角

1.2.2 教育经济学视角

1.2.3 综合性视角

1.3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实证研究

1.4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1.4.1 义务教育的产品属性与国家在义务教育中的作用

1.4.2 教育权与公民资格

1.4.3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1.5 资料来源

1.6 研究对象的界定

第2节 义务教育发展及失辍学状况:描述与分析

2.1 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

2.2 年鉴数据反映的改革开放以来义务教育的发展变化

2.3 两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的义务教育状况比较

2.4 义务教育失辍学的城乡差异

2.4.1 城乡差异的总体状况

2.4.2 按年龄考察失辍学问题的城乡差异

2.5 义务教育失辍学率的省份差异

2.6 义务教育中失辍学的性别差异

2.7 小结

第3节 义务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证分析

3.1 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差异

3.2 统计假设、变量及模型

3.2.1 统计假设

3.2.2 变量

3.2.3 多重回归分析

第4节 结论与讨论

4.1 义务教育中的失辍学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4.2 城乡差异和省际差异仍然显著存在

4.3 失辍学现象存在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4.4 讨论:进一步解决失辍学问题的途径

4.4.1 促进经济与教育和谐发展

4.4.2 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应实施到位

4.4.3 教育平权与弱势补偿

4.5 可继续深入讨论的问题

第三章 义务教育中的家庭背景影响

第1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2节 中国义务教育的发展

2.1 1949年以前:义务教育实践均以失败告终

2.2 “文革”前:17年义务教育的发展

2.3 “文革”中:免费义务教育与教育质量粗劣并存

2.4 改革后义务教育的发展成果显著

2.5 新义务教育法维护教育公平

第3节 义务教育中的社会不平等机制

3.1 数据处理说明

3.2 两次人口普查抽样数据中的失辍学情况

3.2.1 义务教育阶段的失学、辍学界定

3.2.2 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3.3 义务教育不平等的变化

3.3.1 父亲教育程度对少年儿童辍学的影响

3.3.2 父亲职业阶层对儿童辍学的影响

3.3.3 家庭结构对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受挫率的影响

3.3.4家庭资源分享对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受挫率的影响

第4节 义务教育不平等的综合模型分析

4.1 变量

4.1.1 结构性制约机制变量

4.1.2 再生产机制变量

4.2 数据和模型

4.2.1 结构性制约机制因素对义务教育影响的变化

4.2.2 再生产机制因素对义务教育影响的变化

4.2.3 家庭背景因素在各年龄段的表现

第四章 重点学校制度与阶层优势传递

第1节 研究问题及其意义

1.1 相关问题的研究

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1.2.1 研究问题一——谁上重点高中

1.2.2 研究问题二——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

1.2.3 研究意义

第2节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状况

第3节 研究的基本框架

3.1 相关理论视角

3.1.1 功能论者提出的教育选拔功能

3.1.2 冲突论者的复制论思想

3.1.3 教育的互动理论——教师期望与学业成绩

3.2 本章的分析框架

第4节 实证研究

4.1 变量的界定和操作化

4.1.1 因变量

4.1.2 自变量

4.2 研究发现与分析

4.2.1 重点高中升学机会的回归分析

4.2.2 影响高中生学业成绩因素的回归分析

第5节 阶层背景与学业成就关系

5.1 阶层背景因素在高中生学习成绩中消失的原因

5.1.1 教育结构方面的原因

5.1.2 考试制度与技术选择

5.2 对高中教育环境公平性的探讨——阶层优势依旧存在吗?

5.2.1 城乡差异

5.2.2 重点高中的精英主义倾向

5.2.3 市场介入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第五章 高等教育扩展与入学机会差异

第1节 教育扩展与教育不平等之间关系的讨论

第2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第3节 数据、变量与模型策略

3.1 数据与分析策略

3.2 变量

3.2.1 社会阶层变量

3.2.2 高中阶段的学校类型

3.2.3 性别、同期群、居住地类别

3.2.4 党员身份

3.3 时期划分、交互效应设计及模型检验

第4节 发现与解释

4.1 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一般态势:1978—2003

4.2 高等教育的扩展与阶层背景效应的相反变化

4.3 中下阶层的获益与来自体力劳动者阶层的精英流动

第5节 小结

第六章 择校与教育的社会阶层策略

第1节 文献综述

1.1 择校的含义

1.2 择校现状分析

1.3 理论分析视角

1.3.1 个体层面的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与策略行为

1.3.2 基于群体层次的社会结构视角与阶层策略分析

1.4 相关实证研究

1.4.1 人口经济学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1.4.2 教育市场分析

1.4.3 宏观教育政策分析

1.5 研究评述与本章的研究意义

第2节 研究框架

2.1 阶级策略行为与择校

2.2 本章研究的理论视角

2.3 研究方法的选择

2.4 有关概念界定

2.4.1资源、家庭教育资源和本研究中的资本

2.4.2 场域和惯习

2.4.3 阶级轨迹

2.5 研究思路与主线

第3节 实证研究

3.1 调查对象

3.1.1 调查对象的界定

3.1.2 调查对象的选取

3.2 学校分层概观——行为发生的背景

3.3 优势与弱势阶层——家庭的客观结构分析

3.3.1 家在何处?——个案背景介绍

3.3.2 哪里是我们的位置?——家庭社会空间位置

3.3.3 家长有多少选择的余地?——教育场域中的选择机会分析

3.3.4 抉择的差异——选择意愿的阶级轨迹分析

3.3.5 保存与改善场中的位置——选择行为的动因分析

3.4 资源分配和资本竞争——择校中的资本运作分析

3.4.1 择校中的经济资本分析及运作比较

3.4.2 择校中的社会资本分析及运作比较

3.5 事与愿违还是事遂所愿?——行为结果分析

3.5.1 成功的策略

3.5.2 失望的选择

第4节 解释与讨论

4.1 分析与解释

4.1.1 从阶级结构到行动——阶级策略行为的生成

4.1.2 被建构的空间位置与不平等的发生——阶级策略行为的实施

4.1.3 再生产逻辑的实现——阶级策略行为的结果

4.2 总结与思考

第七章 家庭社会资本在择校过程中的作用

第1节 研究问题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研究视角

1.2.2 关于教育机会获得的研究综述

1.2.3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标

1.3.2 研究的意义

第2节 理论框架、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

2.1 社会资本及其在地位获得中的作用

2.1.1 社会资本的概念

2.1.2 社会资本在地位获得中的作用

2.2 中国择校行为产生的制度背景

2.2.1 中国教育资源分配制度的变化

2.2.2 学生择校方式的变化

2.3 研究假设

第3节 概念、数据、变量及方法

3.1 数据来源

3.2 社会网络测量

3.3 变量操作化

3.3.1 因变量的操作化

3.3.2 自变量——社会资本的操作化

3.3.3 控制变量及操作化

3.4 变量描述和分析方法

3.4.1 变量描述

3.4.2 分析方法

第4节 择校家庭社会资本的分布状况及特征

4.1 择校生家庭社会资本的总体分布状况

4.1.1 家庭社会网络特征

4.1.2 社会资本总量的考察

4.2 择校生家庭社会资本之间的对比

第5节 家庭社会资本在子女择校中的作用

5.1 社会网络各因素在子女择校中作用的回归分析

5.2 社会资本总量在子女择校中的作用情况

第6节 结论与讨论

6.1 择校学生家庭之间的社会资本差异情况

6.2 社会资本在子女择校过程中的作用总结

6.3 社会资本的消极影响

6.4 家庭其他因素在子女择校过程中的作用

第八章 贫困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第1节 贫困人口子女的教育现状与问题

1.1 学龄段贫困儿童规模

1.2 教育扶贫成就以及目前贫困儿童教育机会现状

1.2.1 教育扶贫成就

1.2.2 当前贫困儿童教育机会现状

第2节 贫困儿童教育公平受阻的原因分析

2.1 经济困难和自愿失学是导致贫困儿童失学的两大直接原因

2.2 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过大,阻碍了儿童教育机会的获得

2.3 贫困文化导致低水平的教育成就动机

第3节 贫困儿童教育扶助的制度安排与问题

第4节 保障贫困儿童教育机会公平的政策建议

第二部分 教育后果公平问题研究

第九章 市场化与国家规制:教育收益率变动研究

第1节 研究的缘起

第2节 市场化过程中的国家规制

第3节 数据说明

第4节 发现与分析

4.1 基本模型

4.2 社会阶层收益的部门差异及其变化

4.3 不同部门教育收益率的变化

4.4 “政治资本回报”假设的检验与分析

第5节 结论

第十章 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与人力资本收益

第1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2节 劳动力市场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第3节 结构特征的变化与人力资本收益:研究假设

3.1 部门划分与结构特征

3.2 各部门结构特征的变化与人力资本收益

3.2.1 公共部门

3.2.2 国有、集体经济部门

3.2.3 私有经济部门

3.2.4 非正式劳动力市场

第4节 数据、变量和模型

4.1 数据和模型

4.2 变量

4.2.1 部门分类变量

4.2.2 人力资本变量

4.2.3 控制变量

第5节 发现和解释

5.1 教育收益率的部门差异及其变化

5.2 工龄收益的部门差异及其变化

第6节 结论

第十一章 教育机会结构与收入差距

第1节 各社会阶层的教育机会结构

1.1 父代职业位置、教育水平与子代的高等教育机会

1.2 不同职业阶层就业前后教育机会的变化

1.3 各职业阶层就业后的职业培训机会

第2节 各职业—教育阶层的收入机会差异及地区比较

第十二章 转型时期的教育与社会精英选择

第1节 精英与精英地位获得机制

1.1 精英界定

1.2 地位获得模型——先赋因素和自致因素

1.3 社会主义国家地位获得机制——党员身份和教育

第2节 转型与精英选择机制

2.1 市场转型争辩中的精英替代和精英转换

2.2 市场转型争辩中的“转型”修正

2.3 市场转型争辩中的精英变迁

第3节 中国转型期精英机制变迁——研究问题和假设

3.1 研究问题的提出

3.2 研究假设以及推论

第4节 中国城市资料的证明——数据、变量与方法

4.1 研究方法

4.2 变量

4.3 事件史模型

第5节 数据发现、分析与解释

5.1 全体精英模型

5.2 管理精英模型

5.3 专业技术精英模型

第6节 讨论和结语

6.1 数据分析结论

6.2 可行性研究拓展——假设之外的发现

6.3 结语

第十三章 转型时期的教育与干部职位晋升

第1节 干部晋升的组织程序

1.1 干部与行政级别

1.2 干部晋升的组织程序

第2节 干部晋升的机制分析

2.1 党员身份对干部晋升的影响

2.2 教育文凭对干部晋升的影响

2.3 父代地位对干部晋升的影响

第3节 教育文凭的政治意义:对教育角色的不同判断

3.1 国家的双重职能

3.2 国家的合法性职能与教育

3.3 国家的统治职能与教育

第4节 组织内在选择的逻辑:一种经验推断与假设

第5节 来自中国城市的证明:数据、变量与方法

第6节 分析、发现与解释

6.1 “成为干部”模型分析

6.2 父代地位对教育和党员身份的影响

6.3 五级别晋升模型分析

6.4 关于统计分析的总结

第7节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各省义务教育受挫率的变化

附录二、第6章问卷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